兩個太陽:齒輪开始轉動
在本次貿易衝突前,全球形成了“兩個太陽”的貿易格局。隨着美國關稅落地,看似雙輸的局面實則給中國帶來新的機會:過去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秩序正在瓦解,而中國通過供需兩端的發力最終將突圍形成新的貿易秩序。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的優勢值得重視。
摘要
一、當下:美國“關稅大棒”落地。
目前美國僅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對中國向美國的直接出口帶來明顯影響,但對中國向美國的間接出口影響較小。本文在前期報告《兩個太陽:被重塑的全球化》的基礎上,測算了當下的關稅政策對中國總增加值增速及主要部門的影響。
根據我們測算,本次特朗普關稅政策對中國總增加值的衝擊約是2018年的4倍,或拖累中國總增加值增速1.47%;當美國對中國加徵對等關稅超過70%後,關稅對於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影響變得不顯著。從部門來看,受特朗普關稅影響較大的部門:電氣和光學設備、木材及木制品、基礎金屬和金屬制品、採礦業、機械設備、皮革制品和鞋類。
與此同時,中國也發布了強硬的反制措施,反制效果最好+對中國需求影響最小的部門:農林牧漁、水上運輸、化學品、酒店和餐飲、採礦業、橡膠和塑料。
此外,我們發現美國通過進口來滿足自身最終使用的佔比仍較高,這意味着美國現階段無法實現自給自足。從部門來看,美國在皮革制品和鞋類、紡織和紡織制品、其他非金屬礦物、電氣和光學設備、基礎金屬和金屬制品等部門高度依賴向中國進口。美國的關稅政策極大地提高了美國通脹上行+部分產業鏈斷裂的風險。
往後看,結合特朗普4月2日的關稅政策,以及4月9日對其他國家的關稅暫緩存在時間限制,特朗普依舊有較大可能對全球其他國家加徵關稅。若該假設成立,則可能促使全球貿易格局發生新變化,我們對未來可能的路徑進行了推演,並進一步測算了其影響。
二、推演一:“兩個太陽”的割裂加劇,貿易格局聚焦於中美。
若特朗普再次對全球加徵關稅,中國向美國間接出口的部分也將受到影響,這將進一步加劇中美之間的割裂,在這一場景下:1)中國貿易圈包括俄羅斯+東南亞+澳大利亞;2)美國貿易圈包括歐洲+加拿大;3)兩個貿易圈的交集包括日韓+墨西哥+印度。根據我們測算,由於中國向美國直接+間接出口同時受到影響,關稅衝擊強度擴大至2018年的4.5倍,中國總增加值增速或被拖累1.72%。相對於當下場景,推演一的場景下,運輸設備、紡織和紡織制品、木材及木制品、皮革制品和鞋類、基礎金屬和金屬制品、電氣和光學設備等部門將會進一步明顯受損。
三、推演二:中國主導新的貿易圈。
對於中國而言,美國並不是唯一的需求國,大量亞洲+歐洲國家均對中國有較高的進口依賴。若其他國家選擇反制美國,中國在這些國家的份額有望進一步擡升,中國也可能迎來最好的場景:1)印度+日韓+歐洲均加入中國貿易圈;2)墨西哥加入美國貿易圈;3)俄羅斯+東南亞+澳大利亞+加拿大保持不變。最終僅墨西哥+加拿大+美國形成一個貿易圈,而中國主導了由其他國家構成的新貿易圈。
根據我們測算,歐洲和日韓能替代美國爲中國總增加值帶來明顯增長,中國總增加值增速或僅被拖累0.09%,中國外需不會受到美國關稅的明顯影響。相對於當下場景,推演二的場景下,空運、機械設備租賃、皮革制品和鞋類、電氣和光學設備、機械設備、運輸設備等部門將迎來最明顯的改善。
四、推演三:最差的場景。
若其他國家以向中國加徵關稅作爲與美國談判條件,則中國可能迎來最差的場景:1)中國貿易圈中僅剩俄羅斯;2)其余國家均屬於美國貿易圈。根據我們測算,主要國家中除俄羅斯以外,其他國家均對中國總增加值增速形成拖累。從部門來看,多數部門通過外需帶來的增長也均轉負,相對於當下場景,在推演三的場景下,皮革制品和鞋類、機械設備、木材及木制品、紡織和紡織制品、電氣和光學設備、運輸設備等部門將進一步明顯受損。
五、推演四:接受、求和與反制並存。
隨着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不斷出台,各國也逐漸表達了對於特朗普關稅的態度。目前,已出具體反制美國措施的國家主要有中國和歐盟;東南亞和印度表現出明顯求和的態度;其他國家多數選擇接受。
根據各國近期的表態,東南亞和歐洲是最可能變換所屬貿易圈的:1)中國貿易圈包括俄羅斯+澳大利亞;2)美國貿易圈包括墨西哥+加拿大;3)歐洲+東南亞均進入中美貿易圈的中間地帶。根據我們測算,中國總增加值增速或被拖累1.43%,與當下場景的影響類似。從部門來看,相對於當下場景,在推演四的場景下,皮革制品和鞋類、紡織和紡織制品、橡膠和塑料、機械設備租賃、水上運輸、機械設備等部門受益較明顯。
六、破局之道:需求的構建與新的循環。
當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秩序正在被自我解構,新的需求體系構建將是未來重要命題。中國的內需是我們當下推薦的重點,但不是問題的全部。
在新格局構建過程中,中國通過供需兩端的發力最終將突圍形成新的貿易秩序才是A股牛市的基礎,優質制造業出口公司仍然是重要受益方向。
設備類(機械設備、運輸設備、電氣設備、通信設備)、紡服、皮革制品和鞋類等制造業在全球的優勢值得重視。全球實物消耗的提升也將拉動大宗商品的需求。
風險提示:1)國內外政策大幅轉向;2)海外經濟大幅下行;3)測算誤差。
美國當地時間2025年4月9日,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發生新變化:90天內對多數國家關稅降至10%,但對中國仍加徵125%的關稅。本篇報告在前期報告《兩個太陽:被重塑的全球化》的基礎上,利用全球投入產出表和價值鏈理論,測算了對中國增加值增速(以2010年爲基准的不變價),以及對各部門的影響。與此同時,若美國再次對全球加徵關稅,可能會帶來全球貿易格局的改變。本文對未來可能的路徑進行了推演,並測算了不同推演下的影響。
1 當下:美國“關稅大棒”落地
目前美國的關稅政策僅向中國加徵高額關稅,這對中國向美國的直接出口影響較大。但由於其他國家存在豁免,中國仍可向美國進行間接出口(轉口貿易+加工貿易)。爲測算當下美國關稅政策對我國增加值增速的影響,我們進行了以下假設:1)參考2023年全球GDP增速相較於2022年下降0.5%,我們假設全球GDP增速繼續下降0.5%(本文全部測算均適用這一假設);2)我們通過特朗普加徵關稅的稅率、加徵關稅的覆蓋商品範圍、中國向美國的出口依賴度三個維度對比了本次和2018年關稅所對中國帶來的衝擊強度,我們估算了本次衝擊強度約爲2018年的4倍。
根據我們測算,美國關稅政策或拖累中國總增加值增速1.47%(外需拉動中國總增加值增速從1.02%變爲-0.45%),並且美國對中國加徵的對等關稅超過70%後,中國向美國出口受關稅影響變得不再敏感。從部門來看,受特朗普關稅影響較大的部門:電氣和光學設備、木材及木制品、基礎金屬和金屬制品、採礦業、機械設備、皮革制品和鞋類。
與此同時,中國也發布了強硬的反制措施:自北京時間2025年4月12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125%關稅。我們從反制效果(中國進口對美國部門增加值的拉動)和對中國自身需求影響(中國對進口美國產品的依賴)兩個維度測算了反制效果最好+對中國需求影響最小的部門:農林牧漁、水上運輸、化學品、酒店和餐飲、採礦業、橡膠和塑料。
此外,美國的關稅政策或將反噬自身。雖然2018年以來,美國一直在朝着制造業回流努力,但我們發現,美國通過進口來滿足自身最終使用的佔比仍較高,這意味着美國現階段無法實現自給自足,美國依舊是一個高度依賴進口的國家。並且,美國對中國的進口依賴度並沒有像中國對美的出口依賴度下降的那么明顯。從部門來看,美國在紡織和紡織制品、皮革制品和鞋類、電氣和光學設備、機械設備、運輸設備、基礎金屬和金屬制品、其他非金屬礦物等部門均十分依賴進口。尤其是在皮革制品和鞋類、紡織和紡織制品、其他非金屬礦物、電氣和光學設備、基礎金屬和金屬制品等部門高度依賴向中國進口。美國的關稅政策極大地提高了美國通脹上行+部分產業鏈斷裂的風險。
2 推演一:“兩個太陽”的割裂加劇
貿易格局聚焦於中美
4月2日,特朗普公布了美國要加徵關稅的國家清單以及詳細稅率,並且4月9日特朗普的發言也只是暫停關稅90天,往後看依舊有較大可能美國繼續向全球加徵關稅,在這一場景下,中國向美國間接出口的部分也將受到影響。我們的推演一:美國向全球加徵關稅,加劇中美之間的割裂。我們有以下假設:1)由於中國向美國直接+間接出口均受到影響,我們估算關稅衝擊強度約爲2018年的4.5倍(本文剩余內容均適用這一假設);2)除美國以外,其他國家拉動中國總增加值增長不變(不包括全球GDP增速下降的影響)。
根據我們測算,關稅之後美國由拉動變爲拖累中國總增加值2.3個百分點,中國總外需或將拖累中國總增加值增速1.72%(外需拉動中國總增加值增速從1.02%變爲-0.7%)。從部門角度來看,若從當下的場景變爲推演一的場景,運輸設備、紡織和紡織制品、木材及木制品、皮革制品和鞋類、基礎金屬和金屬制品、電氣和光學設備等部門將會進一步明顯受損。
3 推演二:中國主導新的貿易圈
特朗普若向全球加徵關稅,其他各國或將重新選擇貿易圈。在《兩個太陽:被重塑的全球化》中我們提到,過去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受中國投資等影響,與中國已建立較緊密的貿易夥伴關系;同時中日韓自貿協定也在加速談判中。對於中國而言,美國並不是唯一的需求國,大量亞洲+歐洲國家均對中國有較高的進口依賴。若印度和日韓等國向美國實施反制措施,印度和日韓將進一步提高對中國的進口份額。與此同時,歐盟已通過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25%關稅的反制措施,雖然階段暫停,但也反映了歐盟對美反制的態度,因此歐洲也或將被美國推向中國。
在最好的一種情景下,我們的推演二:1)印度+日韓+歐洲均加入中國貿易圈;2)墨西哥加入美國貿易圈;3)俄羅斯+東南亞+澳大利亞+加拿大保持不變。我們有以下假設:1)由於印度+日韓加入中國貿易圈,中國將取代美國在這些國家的20%份額,歐洲從美國貿易圈加入中國貿易圈後,不僅不會再拖累中國總增加值,同時中國也將取代美國在歐洲的20%份額;2)美國取代中國在墨西哥的20%份額;3)澳大利亞、東南亞、俄羅斯、加拿大對中國影響不變。
根據我們測算,日韓和歐洲能爲中國帶來明顯增長,分別爲0.93%、0.79%。中國總外需僅拖累中國總增加值增速0.09%(外需拉動中國總增加值增速從1.02%變爲0.93%),中國外需不會受到美國關稅的明顯影響。從部門來看,若從當下的場景變爲推演二的場景,空運、機械設備租賃、皮革制品和鞋類、電氣和光學設備、機械設備、運輸設備等部門將迎來最明顯的改善。
4 推演三:各國以向中國加徵關稅來與美國緩和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種最差的情況,在報告《兩個太陽:被重塑的全球化》中提到,美國有可能把其他國家向中國加徵關稅當作談判條件。若其他國家均向美國妥協,即向中國加徵關稅,其他國家也將加入美國貿易圈,我們的推演三:1)墨西哥+印度+日韓+東南亞+澳大利亞均加入美國貿易圈;2)歐洲+加拿大+俄羅斯保持不變。我們有以下假設:1)美國取代中國在日韓+印度+墨西哥的20%份額;2)東南亞+澳大利亞不僅不會再給中國帶來新的增長,同時美國還會取代中國在東南亞+澳大利亞的20%份額;3)俄羅斯、加拿大對中國的影響不變。
根據我們測算,在這種最差的情況下,主要國家中除俄羅斯以外,其他國家均對中國總增加值增速形成拖累。從部門來看,若從當下的場景變爲推演三的場景,多數部門通過外需帶來的增長也均轉負,其中,皮革制品和鞋類、機械設備、木材及木制品、紡織和紡織制品、電氣和光學設備、運輸設備等部門將進一步明顯受損。
5 推演四:接受、求和與反制並存
特朗普上台後,各國逐漸表達了對於特朗普關稅的態度。其中,中國對美加徵125%的關稅;歐盟整體傾向於先與美國談判,但也出台了對於美國的反制措施,同時歐洲內部不同國家的態度存在分化;墨西哥、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則傾向於選擇接受;東南亞、印度等國則表達出明顯想與特朗普談判以降低關稅的訴求。從表態來看最有可能變換貿易圈的是東南亞和歐洲,但他們的轉變可能並不極端,只是從原屬貿易圈變爲兩個貿易圈的中間地帶。我們的推演四:1)中國貿易圈包括俄羅斯+澳大利亞;2)美國貿易圈包括墨西哥+加拿大;3)東南亞+歐洲+日韓+印度均處於中美貿易圈的中間地帶。我們有以下假設:1)東南亞對中國帶來的增速放緩;2)歐洲不再拖累中國總增加值,並帶來小幅正增長;3)美國取代中國在墨西哥的20%份額;4)其他國家對中國影響不變。
根據我們測算,中國總外需或拖累中國總增加值增速1.43%(外需拉動中國總增加值增速從1.02%變爲-0.41%)。從部門來看,若從當下的場景變爲推演四的場景,皮革制品和鞋類、紡織和紡織制品、橡膠和塑料、機械設備租賃、水上運輸、機械設備等部門受益較明顯,而運輸設備、食品飲料和煙草、零售貿易、農林牧漁、採礦業等部門受損較明顯。
風險提示
1)國內外政策大幅轉向。如果後續國內外關稅等政策大幅轉向,那么文中關於各國家變換貿易圈的假設可能失效。
2)海外經濟大幅下行。如果海外經濟超預期下行,那么衰退預期之下海外需求預期將會大幅下行。
3)測算誤差。數值模型是對歷史的擬合,擬合本身存在誤差,另外,統計樣本本身也可能造成測算結果的誤差。
注:本文來自民生證券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策略專題研究:兩個太陽(續):齒輪开始轉動,分析師:牟一凌 SAC編號S0100521120002 | 季宏坤SAC編號S0100124070013
標題:兩個太陽:齒輪开始轉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