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台積電?
2014年6月,台積電爲了加快10nm研發速度,啓動了一項“夜鷹計劃”。
具體而言就是組織一群專門值小夜班或大夜班的研發工程師,讓技術研發可以24小時不間斷進行,由他們所組成的小組,就被稱爲“夜鷹部隊”。
這項計劃,在當時中國台灣業界引起了很大爭論,台積電雖然开出了不錯的待遇,即底薪加30%和分紅加50%,但研發工程師本來加班就多,現在還要搞兩班倒,一搞就是兩年,即便是擁有四萬多名員工的台積電,也花了不少功夫才湊齊了這支300余人的部隊。
爆肝,是當時外界對夜鷹部隊最直接深刻的印象。
台媒在當時拿出數據,中國台灣地區的勞工工時整體已經偏高,年工作時數高達2,174小時。最有意思的是,2011年有雜志刊登了一篇台積電不加班的報道,裏面指出,因爲張忠謀的推動,台積電員工一周平均工時逐漸降低爲五十小時,員工贏回了生活,公司贏得了更多的人才及競爭力,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五十幾年來,無論是擔任基層工程師,還是總經理、董事長,我的工作時間,一星期幾乎不超過五十小時,”張忠謀認爲,“一個人每天工作這么長的時間,你能相信他最後幾個鐘頭做事的品質嗎?”
一邊是對外大肆宣傳的五十小時工作制,另一邊卻是兩年兩班倒的研發部門,這樣一道矛盾的風景线就如此堂而皇之地掛出來,美其名曰,台灣科技產業最懂得彈性及創新(Flexibility&Innovative),能在人力資源上發揮出最具創意的運用模式,不免有一些諷刺意味。
年輕人的圍城
去掉夜鷹部隊的額外薪水,台積電的薪酬也可以用豐厚來形容。
台積電一位入職一年的女性員工涉及到債務糾紛,法院要求台積電公布了她的薪資水平,數據顯示,這名女員工在台積電工作的1年時間中,算上加班費在內月薪最高可達7萬新台幣,還有每季度的獎金4.2萬新台幣,算下來一年12個月的平均薪資可達5.7萬新台幣,約合1.3萬元人民幣。
而這不過是一位新人罷了,足以見得台積電員工遠超中位數的薪資。
台積電自己也在2021年財報中指出,截至2020年底,台積電新進碩士畢業工程師的平均整體薪酬,包括12個月本薪、2個月年終獎金、現金獎金及酬勞,整體薪酬高於180萬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41.9萬元。;而直接員工平均整體薪酬則高於100萬元新台幣,每月平均收入爲台灣基本工資的4倍。
不過台積電恍如一座圍城,外面的人還想進去,裏面的人紛紛逃離,這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採訪報道中充分體現。
據報道,31歲的羅亞爾·李,在台積電當了五年的工程師,最終放棄了這份年薪10.5萬美元的工作,原因就是高壓的工作環境,當台積電設備因爲計算機病毒而癱瘓時,他曾連續工作了48小時,只爲了第一時間解決問題,不分晝夜地接聽電話,甚至讓他开始害怕聽到手機鈴聲。
2021年之後,他離开了台積電,選擇了一家美國企業擔任網站工程師,天價年薪或許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數字,但沒能留住他。
“現在年輕人沒那么愿意在代工廠裏辛苦勞作了,”他在採訪裏表示,“(半導體)已經不是以前那么風光的時代了。”
非一线的工程師也沒好到那裏去。同一篇報道指出,30歲的弗蘭克·林作爲台積電的產品工程師和芯片設計師,他的工作壓力比起那些每天奔忙在一线的員工來說要小不少,但依然備感煎熬,擁有中國台灣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碩士學位的他,卻沒有被賦予重任,每天重復着機械的工作,最終因爲乏味和沒有成就感而離开了台積電。
“錢一直變多,然後生活就這樣嗎?”他記得自己上班時經常坐在陽光明媚的辦公室茶水間裏這樣想。在台積電工作不到三年,他就自立門戶,成爲了一名獨立的財務顧問。“現在外面的世界選擇太多了,而且大家會很追求自己——就是因爲說大家會想爲自己工作的這種感覺,”他說。
圍城之外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雖然依舊有不少人人因高薪而選擇台積電這樣的晶圓代工廠,但這部分人正在逐年遞減。
根據台媒報道,2022年中國台灣的高中畢業生首次少於大學招生員額,缺額達1萬4000人,台積電四處搶人,大四實習月薪調高爲3.8萬新台幣,連下遊業者也跟着調到3.6萬新台幣。
大學老師們感嘆萬千:台灣年輕人到底怎么了?明明半導體有5至10年好光景,薪資水平也是最高的,學生就是不想讀與半導體相關的電機、電子、機械等科系,導致今年泛電機系的缺額暴增,招不到學生,只能加碼栽培“外籍生”以救援。
龍華科大招生處處長接受採訪時,也不諱言認爲,多數學生聽到物理、數學、化學就害怕,不想讀理工科系,現在很多家長只生一兩個,也怕兒女受苦,即便薪水高,也擔心輪班影響健康,都偏愛“坐辦公室吹冷氣”的工作。
他表示,對年輕人而言,沒有什么比“自由”更可貴的了,有學生大學畢業後,就跑去當外賣員,“每個月認真一點,收入9萬新台幣不是問題,主要是自由自在,想送就送,想休息就休息。”
明明很缺人,薪資頗誘人,仍找不到足夠人才,這就是大部分台灣半導體廠所面臨的困境,2022年中國台灣新生兒人數僅13萬8986人,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新低,也是中國台灣第三年人口負增長,在這個出生率逐年走低的老齡化社會,還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勞苦功低的工程師,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領先”的文化
2016年底,台積電的夜鷹計劃初獲成功,終於攻克10nm節點的它長舒了一口氣,但卻沒有完全放松下來,10nm之後還有7nm,7nm之後還有5nm……夜鷹部隊沒有原地解散,而是化整爲零,變成了常駐制度。
一位台積電工程師在採訪時也談到了兩班倒的問題,他表示,台積電員工尤其是R&D(研發部門,超時工作情況很嚴重,幾年前,董事長喊出一周工時50小時的目標,而R&D的工作形態很難達到目標,所以夜鷹計劃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讓R&D的工時合理化和制度化,但主要還是爲了要讓R&D的部分工作能延續得更順暢。
他舉了一個例子,一位設備工程師今天已經工作十幾小時,很累了,但實驗就是還沒跑完,怎么辦?所以希望將部分工作交接給大夜班,通過接力來完成工作,即便是這樣,由於不同研發工作的差異性,加班依舊嚴重。
這位工程師後來與英特爾上班的美國人交流,看着台積電的生意愈來愈好,美國人問他,“你覺得台積電和我們最大的差別是什么?”他开玩笑回答,“你們睡覺睡太多了。”
雖然只是玩笑話,但也透露出了台積電能超越英特爾三星,在先進制程上獨步於天下的祕訣,一樣是高壓的產業,英特爾是在相對放松的環境中做高壓的工作,但台積電,是在高壓的環境做高壓的工作,這位工程師承認,台積電的工作環境設計得相當封閉,轉的速度又很快,所以感覺壓力又更大,外加公司階層太多,對於普通工程師來說,可能會議上一句話明天要交,就需要他連軸通宵做准備。
從外面來看,台積電創造了許多價值,包括工作崗位與GDP,被高高捧起成爲“護島神山”,但一旦進入到圍城內部,就會發現這都是工程師夜以繼日一點點堆出來的。
如此想來,年輕人不愛去台積電,逃離台積電的原因呼之欲出,作爲一家數萬人的企業,每個年輕工程師不過是一顆螺絲釘甚至是上面的螺紋,只是計劃當中非常渺小的一部分,關注業界新聞的可能覺得他們在從事了不起的工作,但對於底層工程師來說,自己只是在幹一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苦活累活。
2021年7月,一篇論壇上的帖子再次把台積電的輪流夜班制度推上了風口浪尖,自稱爲台積電設備工程師的作者發文表示,當初進台積電就知道外面風評有好有壞,拿到Offer就知道部門是「屎缺」,但當時他認爲「大夜小夜輪班假日值班哪有什么?勞基法一個月46小時,怎么可能現在還有不按照勞基法的公司?」而且面試的主管還告訴他,4到6周輪值一次大夜,每個月還有兩個完整的假日,讓他評估,進去埋頭苦幹可以提早財富自由,「那就先辛苦幾年吧!」
結果進去後才發現外界傳言非虛,早晚交接一次就要1小時半到2小時,而且每天被上級「情緒勒索」、大罵,「摔東西、破壞東西也是經常有的事情」;然後每天有重復忙不完的爛機等着處理、維修,「KPI(關鍵績效指標)追殺,老板追殺,報告追殺,各種追殺!」偶爾還要开會,常常忙到焦頭爛額,事情總是忙不完又會有新的事情。
更要命的當然是輪班,他表示,大夜一個月輪兩次,輪到真的受不了,只有體重拼命瘦,「所以想要減肥來TSMC就對了」。至於當初說每個月有兩個完整的假日,因爲新人來都待不住,老人覺得不妙都跑去別的廠,只剩下一個完整的假日。
這位工程師坦言,與這種累活相襯的當然是高工資,「只要你能待下去,絕對可以讓你財富自由」,當初學長說「沒有狗的基因的話就待不久,奴性不夠高也待不久」,此刻的他終於大徹大悟,「所以我已經在計劃怎么當人了」。
在2016年接受台媒採訪時,張忠謀更是語出驚人:“勞資糾紛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美國的科技公司是沒有工會的,Google、亞馬遜、臉書、微軟,都沒有工會,英特爾跟德儀也沒有工會。”
他表示,這些科技公司爲什么能夠成功,沒有工會是一個大原因。一個公司要成功,是大家要全心合力,你有了這個勞資對立,就很不好。也許對勞工會有一個暫時的好處,升到高一點的工資、低一點的工時,可是長期下來,對勞工不好,對整個社會也是不好。
他這種觀點可能來自於英特爾的聯合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這位集成電路發明者曾經說過:"保持非工會性質對我們大多數公司的生存至關重要。如果我們有工會公司的工作規則,我們都會倒閉。"
逃離台積電?
半導體從來不缺少神話,從最初集成電路誕生,到英特爾微處理器,到日韓DRAM產業,再到台積電晶圓代工,我們早已習慣於幾個如雷貫耳的大名,肖克利、基爾比、諾伊斯、摩爾、格羅夫、張忠謀……將如今輝煌的產業掛於他們的名下,欣賞他們的傳奇經歷。
在這些故事背後,制造芯片的核心——晶圓廠,也經歷了一番跌宕起伏的遷移過程,從在地生產,到離岸外包,如今在中國台灣這樣一個小島上,密密麻麻排布着一百多家晶圓廠,而台積電自然就是其中翹楚,四家12英寸晶圓廠,獨步於全球。
爲什么台積電和中國台灣晶圓代工能取得成功,不止有當年工研院的相助和張忠謀自己的長遠目光,還有一群從90年代持續付出至今的工程師,跨越三十余年的時間,服務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叫得出名姓的芯片廠商,奠定了台積電成功的基礎。
張忠謀甚至曾經說過說,當台積電半夜叫員工加班時,他們的太太也不會反對,繼續睡覺。
但現在,有報道指出,年輕人开始離开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的員工也發出了質疑:由於高壓、加班和服從文化等因素,Glassdoor(一家員工匿名評價公司的平台)上台積電美國業務91條評論中,推薦度僅爲27%,相比之下,英特爾的推薦度爲 85%,且評論多達數萬條。
早在1999年台積電工程師就發表過一篇轟動網絡的文章——《晶圓代工: 扼殺創意的元兇》,在一片關於台灣電子業過去和未來遠景歌功頌德的聲音裏,揭露了晶圓代工並非像大家想象中那樣美好,普通工程師只能幹些沒創意的苦活累活。
二十多年時間過去,台積電依舊我行我素,只是人口紅利終有竟時,當工程師如柴火般燃盡之時,我們真的想好這個產業的退路了嗎?
標題:逃離台積電?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