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A股消費電子板塊繼續反彈,華勤技術、朝陽科技、東尼電子、工業富聯等多股漲停,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大幅跟漲。

港股方面,截至發稿,TCL電子漲超27%,瑞聲科技、比亞迪電子、高偉電子等紛紛跟漲。

消息方面,特朗普對於關稅問題的態度轉變是關鍵。他還在講話中表示,會考慮對部分美國公司豁免關稅,蘋果作爲美國“旗艦企業”之一,被視爲豁免的潛在候選。隔夜蘋果股價大漲15.33%,重回全球“市值第一”。


政策松綁預期點燃市場​


特朗普政府隔夜釋放的關稅豁免信號,成爲撬動行業情緒的關鍵支點。據白宮內部人士透露,美國正考慮對部分战略性企業實施"階梯式關稅豁免",而作爲美國科技產業標杆的蘋果公司,已被列入首批潛在豁免名單。這一政策轉向直接刺激蘋果股價創下26年來最大單日漲幅,其供應鏈企業估值隨之水漲船高。

回溯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期間,蘋果曾成功爲Mac Pro零部件、Apple Watch等產品爭取到關稅豁免,如今歷史似乎正在重演。華安證券研報指出,若豁免政策落地,蘋果產業鏈公司估值中樞有望上修20%-30%,"市場過度反應的悲觀預期正在快速修正"。

同時,在這場關稅風暴中,消費電子巨頭的全球產能布局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立訊精密在越南、墨西哥等9個國家布局的21個生產基地,近期將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5%;藍思科技泰國工廠緊急擴產,首批北美訂單已通過保稅區完成交付。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當地時間周三,這種"空中走廊"策略使其在關稅窗口期前搶運價值17億美元貨物。摩根士丹利測算顯示,這類應急物流雖使單機成本增加8%,但較54%的潛在關稅,仍爲最優解。


​​成本傳導暗流湧動​


產業鏈中遊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定價權博弈。

據華泰證券測算,若美國對華54%關稅全面實施,iPhone 16 Pro在美售價或將突破1240美元,較現價跳漲24%。面對近160億美元的潛在成本壓力,蘋果的"成本轉嫁方程式"引發市場擔憂——富國銀行分析師指出,蘋果可能要求供應商降價5%-8%,同時延長账期至120天。

這種壓力已傳導至二級市場,歌爾股份、藍思科技等企業緊急啓動總額超50億元的股份回購,試圖穩住投資者信心。

盡管關稅大棒高懸,中國消費電子制造的全球地位仍難撼動。

麥肯錫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在消費電子領域保持着42%的綜合成本優勢,東莞產業集群的新品研發周期比東南亞快30天,寧波港的物流效率更是墨西哥的1.7倍。

國信證券強調,中國280萬電子工程師儲備形成的"人才紅利",使高端精密制造領域的領先優勢至少維持5-8年。這種根基在資本市場得到驗證——北向資金本周大舉加倉果鏈龍頭,立訊精密獲外資淨买入12.3億元,彰顯機構對中國供應鏈韌性的認可。



標題:政策松綁預期刺激,消費電子集體“回血”​,上演“2019續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0331.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