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衝擊下,全球貿易體系迎百年變局,全球資產價格也出現較大波動。本次加徵關稅雖難免對中國經濟帶來挑战,但我們認爲相比2018年或者相比過去3年,中國股票市場具備較多有利條件,包括地緣敘事和科技敘事的變化,以及中國資產本身的估值優勢,和宏觀政策發力的空間。總體而言,我們認爲中國資產短期相比全球股市具備韌性,中期機會大於風險,若政策應對得當,市場風險溢價有望繼續好轉,“中國資產重估”仍在進行時。配置層面上,短期配置以穩爲主,紅利低波股票或相對佔優,受益內需政策發力的消費和投資板塊短期也有交易機會。中期維度,AI產業仍是重要主线,回調將迎來布局機會。並且伴隨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碼、有效需求回升,消費領域有望逐步迎來趨勢性行情。

“對等關稅”衝擊下,全球貿易體系迎百年變局。美國時間4月2日,特朗普“對等關稅”落地 ,政策採用全面“地毯式”關稅與“一國一稅率”的國別式關稅疊加,涵蓋超過60個經濟體。本次加徵關稅的範圍和幅度大超此前市場預期,若關稅完全落地,美國有效關稅率將超過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實施後美國的關稅水平(圖表1)。這意味着過去幾十年形成的全球貿易體系將受到明顯影響,對全球經濟中長期有深遠影響,全球資產價格也出現較大波動。

圖表1:美國有效關稅率將大幅上升

注:1900-1918年和2024年爲美國政府財年,1919-2023年爲日歷年,2025年爲中金宏觀團隊估算。

資料來源:USITC,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關稅衝擊後全球資產明顯波動,中國資產顯現韌性

全球資產明顯波動,不確定性之下余波未定。美國時間4月2日特朗普宣布超預期的“對等關稅”之後,衰退交易升溫,美債大漲,全球風險資產遭遇重挫,美股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跌幅最大,納斯達克/標普500連續兩日大跌,累計跌幅11.4%/10.5%,VIX創2020年疫情以來最高,歐洲和亞太股市也受影響明顯回調;商品價格同樣大跌,倫銅和布倫特原油兩日累計均大跌超過10%,分別創出近1年和近3年的新低,黃金前期大漲後也出現預期兌現後的獲利回吐。

本輪資產波動特徵:美國資產走弱,中國資產顯現韌性。我們注意到本輪全球資產波動的兩個不同以往之處:一是以往美國對其它經濟體加徵關稅,資金通常從其它經濟體撤出,美股表現好於全球,但是本次美國對全球加徵關稅,美股反而領跌全球,美元也出現明顯下跌,這可能反映的是多層含義。首先,美國作爲逆差國,關稅大幅加徵對於美國而言是一個較大的供給衝擊,“滯脹”風險上升;其次關稅加徵幅度超出此前大部分市場預期,並且未來演繹路徑不確定性較高,是一個不確定性衝擊;最後,此前美股極低的風險溢價隱含過於樂觀的預期,關稅對於美國基本面前景、全球貿易體系、甚至是貨物和資本流動的規則都是較大影響,因此這也是一個風險溢價衝擊。而且美元的下跌和美股領跌,可能也反映全球資金選擇從美國市場流出。第二個不同是中國資產的韌性,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上證指數/滬深300震蕩微調,跌幅分別僅爲-0.2%/-0.6%,明顯低於其他主要市場;且從年初至今的表現看,中國股市尤其恆生國企指數表現領漲全球,美股跌幅最大(圖表2)。這可能意味着在前所未有的關稅政策衝擊下,全球估值體系或正在發生新變化,全球資金根據地緣重估進展再布局。

圖表2:2025年以來全球主要大類資產表現:中國股票具備韌性,美股領跌全球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截至4月3日

本次關稅衝擊力度已超2018-2019年,全球經濟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本次美國加徵關稅不僅針對中國,全球普遍受影響。此次美國關稅政策的特點是並非只針對中國,而是涉及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除了美國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基礎10%的地毯式關稅,部分國家與地區將面臨更高稅率,目前總統行政令仍未在白宮官網發布具體附錄細則稅率內容,但從特朗普的表述來看,對等稅率更高的經濟體包括歐盟(20%)、日本(24%)、韓國(25%)、中國大陸及港澳(34%)、中國台灣(32%)、印度(26%)、泰國(36%)和越南(46%)等 。中金宏觀團隊測算 ,如果上述關稅完全落地,美國的有效關稅率從2024年的2.4%大幅上升了22.7個百分點至25.1%,也將超過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實施後美國的關稅水平。

關稅不確定性仍然較大,資產價格短期波動難很快平息。首先,對等關稅範圍廣,幅度大,我們認爲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關稅實施後各國將作何反應也至關重要。例如北京時間4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自4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商務部宣布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這意味着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對全球經濟產生下行壓力。其次,對等關稅之後,也需要關注半導體、醫療產品、木材、銅等商品是否額外加徵關稅,以及本次獲得關稅豁免的墨西哥和加拿大,未來政策仍有變數。最後是對等關稅持續的時間長度,以及未來是否可能通過談判發生變數,這都意味着短期全球資產價格波動難以很快平息。

關稅政策對於中美和全球經濟體含義不同。加徵關稅對貿易順差國和逆差國的影響存在差異,美國作爲逆差國,加徵關稅意味着企業和居民將面臨成本上升,通脹壓力加大。而且關稅本質上是政府增加稅收,企業與消費者承擔成本,其效果等同於財政緊縮,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因而我們認爲美國面臨“滯脹”壓力,美聯儲將陷入兩難境地。中金宏觀團隊測算在之前的關稅基礎上,再疊加對等關稅,或將推高美國PCE通脹1.9個百分點,增加美國財政收入7374億美元 ,降低美國實際GDP增速1.3個百分點。中國作爲順差國,加徵關稅導致外需承壓,主要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經濟或將面臨一定挑战,但是中國在政策應對方向更加清晰,政策發力支持擴大內需成爲相對直觀的政策選項。對於全球其它經濟體而言,如此大範圍的關稅衝擊本身將損傷全球需求,尤其是對於東南亞等出口導向型的小型經濟體,衝擊明顯更大,而且如果美國經濟增長下行甚至衰退,對於全球其它經濟體而言也難免面臨較大的挑战。

中國市場所處環境相對有利,資產有望具備相對韌性,“中國資產重估”仍在進行時

結合2018-2019年貿易摩擦的經驗,市場表現中期由國內經濟基本面與政策應對決定。2018年美國开始實施加徵對華關稅政策,疊加國內金融去槓杆,外部衝擊疊加內部收縮性政策,A股和港股整體表現偏弱,但是後續2019年美國加徵關稅的範圍擴大且稅率大幅提高,市場反而在2019~2020年重拾升勢(圖表3、4)。核心原因在於2019年國內去槓杆的緊信用政策結束,宏觀政策轉爲寬松並支持新一輪信用擴張,人民幣匯率貶值也一定程度上對衝了關稅的影響,國內經濟基本面進入新一輪復蘇周期。而且從結構上,盡管貿易政策出台後,家電、輕工、電子、機械等出口佔比較高的行業面臨壓力,但是5G通信等快速滲透,半導體國產替代加速,新能源汽車崛起等新產業趨勢爲國內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圖表3:2017~2019年特朗普貿易政策發布前後A股市場走勢及對美出口表現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4:2017~2019年特朗普貿易政策後A股各行業漲跌幅(單位:%)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客觀而言,本次加徵關稅雖難免對中國經濟帶來挑战,但我們認爲相比2018年或者相比過去3年,中國股票市場具備較多有利條件,包括地緣敘事和科技敘事的變化,以及中國資產本身的估值優勢,和宏觀政策發力的空間。總體而言,我們認爲中國股票市場中短期仍具備相對韌性,“中國資產重估”仍在進行時,具體邏輯如下:

1) 地緣敘事變化,全球資金面臨再布局。過去兩年,AI革命、大財政和全球資金流入形成正向循環,推升美國股市上漲。與此同時,俄烏衝突之後“逆全球化”敘事开始流行,全球主要經濟體呈現陣營化,成爲全球資金流出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從最新數據來看,中國市場在全球主動基金的持倉佔比由2021年初14.6%降至2024年最低的5%,連續兩年相比被動基金低配約1個百分點。從持股佔比的維度,境外資金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從2021年高點10%降至當前7.5%左右(圖表5、6)。但是在特朗普當選後,近期加徵大額關稅,加強對非法移民的驅逐,以及DOGE削減財政开支都對美國經濟帶來緊縮效應(圖表7),美國經濟面臨滯脹風險,美國和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大幅上升,創2021年以來的新高(圖表9)。特朗普的政策組合引發全球對美國經濟過度樂觀前景的重新審視,面對當前美國“確定的不確定性”,全球投資者被迫开始新一輪“地緣再重估”。本輪關稅加徵美元不漲反跌,這種反常可能也在反應全球資金不再將美元視作避險貨幣,資金從美國市場外流的壓力加大,近期非美其他市場獲得資金流入。外資“長錢”進行再配置後是否回流中國,需要取決於國內基本面的修復,但也意味着中國市場獲得外資“長錢”流入的潛力漸現,從近年來中美股市的低相關性來看,中國資產對於全球資金具備風險分散價值(圖表8)。

圖表5:2022年以來海外主動基金持續低配中國資產,當前低配1.2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6:外資對A股的持股佔比由2021年的10%降至當前7.5%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7:特朗普就任以來關稅政策一覽

資料來源:白宮,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8:中外資產相關性降低,中國資產提供風險分散價值

資料來源:Bloomberg,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美國和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大幅上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2)科技敘事變化讓市場重新認知中國創新潛力。DeepSeek成爲史上最快突破1億用戶的APP(圖表10),以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的三大超預期優勢,成爲“打破西方技術壟斷”的象徵符號,推動技術平權,提供產品免費試用幫助個人和企業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AI突破讓市場重新認知中國科技創新的潛力,越來越多的全球頂尖AI人才選擇在中國工作,中國在生成式AI方面的專利數量也在全球領先,中金公司《AI經濟學》構造的AI發展指數 ,中國AI發展綜合水平僅次於美國,並且在應用場景比美國更豐富,具備突出的應用方面的潛力(圖表11)。除此之外,中國在綠色轉型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先進制程芯片也逐漸取得突破,制造業在全球競爭力顯著提升,從智能手機產業鏈到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國制造憑借大市場和規模經濟優勢,不斷演變成爲全球產業鏈的中心(圖表12、13)。這一系列技術突破疊加“美國例外論”打破,意味着市場需要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創新潛力與全球競爭力。

圖表10:DeepSeek憑借开源、成本低和高效能的優勢,成爲史上用戶增長最快的APP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1:中國AI發展綜合水平僅次於美國,並且在應用場景比美國更豐富,具備突出的應用方面的潛力

資料來源:IMF,WB,中金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2: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及全球佔比

資料來源:UN Comtrade,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3:工業中間品出口規模佔全球比重

資料來源:UN Comtrade,中金公司研究部

3)A股及港股處於歷史低位並具備吸引力,美股估值隱含過於樂觀預期。截至4月4日,滬深300指數動態市盈率僅11.3倍,仍明顯低於歷史均值(2005年以來指數動態估值均值12.6倍),當前A股估值較去年9月底的極端位置有所修復但仍有進一步上修空間。恆生國企指數動態估值不到10倍,比滬深300更低,同樣低於其歷史均值。從股權風險溢價的維度,滬深300的股權風險溢價在“924”之後由近10年最高的7%向下修復,年初反彈至6.5%(高於歷史均值1倍標准差),恆生指數在內資視角下(以10年國債收益率作無風險利率)的股權風險溢價高達10%,顯著高於過去的中樞。相反,標普500的股權風險溢價年初一度小於0,即市場認爲股票收益率相比國債收益率不需要額外的風險溢價,這反映極度樂觀的預期,與中國股票較高的風險溢價形成明顯反差(圖表14)。結構層面,市場正在重估中國在AI方面的創新潛力,中國科技龍頭估值仍需匹配AI發展趨勢。整體而言,我們認爲全球經濟發展預期正發生變化,估值體系也必然面臨重塑,當前中國股票估值處於歷史低位,而美股估值仍隱含較多樂觀預期,全球資金再配置的過程中,估值也對於中國股票市場相對有利。

圖表14:A股和美股的股權風險溢價均從極端水平收斂

資料來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5:中國科技巨頭相比美股嚴重折價,近期有所收窄

注:Tiktok不含國內版抖音資料來源:AI產品榜aicpb.com,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6:中國科技股票此前對AI前景定價不足

注:由於行業分類原因,美國科技股票用的是Magnificent 7,中國用的是科技10巨頭(騰訊、阿裏、美團、百度、中芯國際、小米集團、京東、比亞迪股份、吉利汽車、網易),其余經濟體用的是MSCI information technology;時間截至2024年12月31日資料來源:FactSet,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4)中國逆周期政策空間較大,若能有效應對需求不足的問題,對資產價格有正向支撐。加徵關稅對貿易順差國和逆差國的影響存在差異,美國面臨“滯脹”壓力,中國需求不足環境進一步承壓。宏觀政策應對“滯脹”和需求不足的效果有所不同,美國“滯脹”環境意味着增長放緩甚至衰退,政策可能陷入兩難。但中國在應對有效需求不足方面,政策方向更加清晰。而且部分投資者將貿易摩擦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與1930年代比較,當時國家之間相互報復互加關稅,被認爲是導致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以後經濟長時間陷入蕭條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我們認爲現在和1930年代存在重要差別。當前國內宏觀政策框架經歷時間檢驗,只要我國宏觀政策能夠有效應對需求不足的問題,對風險資產的表現不必悲觀。一方面,經歷過此前貿易摩擦經驗,我們預計本輪我國政府在應對上將更有針對性,對於美國出口的依賴性也低於過去,而且過去3年我國持續較大力度治理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也爲當前政策空間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另一方面,我國宏觀政策發生積極轉變,去年924之後政策更加積極讓市場看到了決策層的執行力,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出台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 ,我們認爲外部風險超預期將促使國內逆周期政策更堅定的加大力度。而且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被放在2025年工作任務的首位 。這意味着我國政策框架更爲重視從過往強調供給向需求傾斜,在外需面臨不確定背景下,穩內需政策有望進一步發力,這將是穩住我國市場自身風險溢價的關鍵。

市場短期有韌性,中期機會大於風險,短期配置以穩爲主,科技仍是中期主线。綜合來看,短期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全球市場波動的傳染性,對中國資產可能帶來波動但預計影響程度低於其他主要市場,中國資產短期相比全球股市具備韌性。中期而言,地緣敘事和科技敘事的轉變改善市場預期,促進全球資金再布局,疊加中國市場的估值優勢,政策應對空間大並有望積極發力。若政策應對得當,市場風險溢價有望繼續好轉,“中國資產重估”仍在進行時。配置層面上,短期波動環境下配置可能需要以穩爲主,紅利低波股票或相對佔優,受益內需政策發力的消費和投資板塊也有交易機會。中期維度,我們在近期發布了《如何判別成長行情走勢?》,成長行業中期走勢取決於產業景氣度和盈利周期,DeepSeek的突破爲AI應用場景發展提供了條件,當前AI產業的高景氣或仍在早期,我們認爲未來從算力、雲計算等基礎設施到應用環節有望逐步兌現盈利,仍是中期的重要主线,回調將迎來布局機會。未來伴隨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碼、有效需求回升,消費領域有望逐步迎來趨勢性行情。


注:本文摘自中金研究2025年4月7日已經發布的《美國“對等關稅”對中國資產影響》;李求索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13070004 SFC CE Ref:BDO991、繆延亮  聯系人 SAC 執證編號:S0080123070015 SFC CE Ref:BTS724、黃凱松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21070010 SFC CE Ref:BRQ876、李瑾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20120005 SFC CE Ref:BTM851、劉欣懿  聯系人 SAC 執證編號:S0080123070090



標題:關稅升級如何重塑全球資產格局?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929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