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閃電战式”的極限徵稅,再到暫緩關稅、推出豁免清單,還是熟悉的味道。但特朗普真的“180度”回頭了嗎?經過近兩個月現實的“毒打”,恐怕都不敢輕易下這樣的結論。特朗普繼續着“跑兩步、退一步”的施政風格,不過,從暫緩和或豁免的動作,我們可以勾勒出特朗普關稅的三條脈絡(收入、談判和供應鏈重構);而從勝率和賠率上,關稅對於市場的衝擊可能幾近高點,往後的重點是經濟的驗證,而豁免算是修正極端悲觀預期的起點,我們預計本輪豁免相較“+145%”關稅的情形,將提振GDP0.3個百分點

那么,如何解讀本輪關稅豁免?

首先,豁免不是政策大轉向。根據美國白宮和海關文件,這一次豁免只是對42日對等關稅豁免條款的進一步細化和落地42日文件中3b)條款明確說明“銅、藥品、半導體、木材制品、某些關鍵礦物以及能源和能源產品”不徵收對等關稅。

從具體豁免的產品上看,主要是電子產品。包括自動數據處理器、智能手機、計算機設備,以及芯片半導體等;此外,本輪關稅豁免適用於所有受到特朗普“對等關稅”影響的國家,對中國並沒有區別對待、平等享受豁免。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新公布的清單擴容了豁免內容。我們對比42日文件的附件和美國白宮公布的最新豁免代碼,2中從自動數據處理設備(計算機等)到顯示器均爲新增的內容。這可能體現了來自美國國內壓力的影響:企業遊說、資本的力量,抑或擔心對終端消費的影響(比如手機)。

其次,本輪清單豁免的規模整體不小。我們從兩種口徑大致估算下,豁免產品規模約在1000億美元左右:

1)根據美國海關數據,2024年清單內商品美國從中國進口約1002億美元,佔美國從中國商品進口的23%;美國從全球進口清單商品3857美元,佔其總商品進口的12%

2)而從中國海關口徑來看,2024中國對美清單內產品出口金額約964億美元,佔對美總出口的18%左右,是中國對美出口的核心產品。鑑於本輪對等關稅稅率已經高達125%,稅率的減免也意味着年內出口壓力有一定程度的緩解。

當然需關注的是,豁免產品並不是完全取消稅率,關稅警報並未解除。首先,由於豁免僅針對豁免125%的對等關稅,所以對於中國而言,今年2月和3月增加的20%依然存在;其次,聯想到本輪對等關稅政策同樣也豁免了被單獨徵收關稅的行業,比如汽車、鋼鋁等,因此結合特朗普的增稅計劃,之後很可能會針對半導體、芯片等行業額外加徵關稅

特朗普關稅的拼圖逐步清晰起來。42日對等關稅以來特朗普和白宮的一系列操作,我們可以看到關稅的三條主线开始落地顯現:

收入功能:對等關稅10%的基准稅率,即使90天暫緩也不取消。這可能是關稅的收入底线,大部分經濟體很難通過談判取消

談判功能:對等關稅10%以上的部分,突出一個籌碼交換。從進口美貨、對美投資、到增加軍費、地緣政策上統一战线等,談判不僅局限於經貿。

供應鏈重構:針對重點行業的行業關稅。從前期的鋼鋁、汽車,到可能即將針對的醫藥、半導體、木材等,這些領域的關稅不會低,而且更難談判,因爲籌碼是產業鏈回流。

因此,豁免的信號,不代表轉向也無法避免反復,核心在於預示着關稅力度往後是會下降的先不論特朗普是不是迫於國內外壓力“服軟”,行業關稅與國別關稅最大的區別在於,更難做到區別對待,就像之前的鋼鋁和汽車關稅。而對於中國而言,美國在“+145%”關稅的基礎上繼續加徵的意義和影響只會越來越小。往後看,預期可以修正,等待的是經濟數據的驗證。

豁免是修正經濟極端預期的开始。考慮到電子半導體行業更小的出口價格彈性,相較於“+145%”關稅的幾近不可貿易的情景,我們預計本輪豁免將提振今年經濟GDP增速約0.27個百分點。

風險提示:關稅測算誤差;特朗普百日新政過於激進導致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甚至衰退;關稅擴散超預期,導致全球經濟超預期放緩甚至衰退、市場調整幅度加大。

注:本文來自民生證券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關稅豁免的“減震”信號有多強?分析師:林彥 SAC編號S0100525030001,邵翔 SAC編號S0100524080007



標題:關稅豁免的“減震”信號有多強?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142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