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政治局會議有何深意?
今年7月政治局會議召开的比往年要早了一些,而可能更重要的是會議的措辭確實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有的是首次出現,例如“提振投資者信心”;有的說法是時隔很久再次出現,比如“加強逆周期調節”;有的則是罕見地沒有出現,比較突出的是“房住不炒”,我們認爲在這“說”與“不說”之間,政策對於下半年穩經濟、穩市場、穩信心的訴求較此前是明顯加強了。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說法在政治局會議通稿中是首次出現。資本市場是經濟和信心的重要“晴雨表”,我們認爲這背後有兩兩層含義,一方面通過扭轉交易的萎縮、穩定股市等資本市場,提高民間投資的活躍度、改善其融資環境;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政策“定心丸”,穩住外資投資中國的基本盤。
“加強逆周期調節”時隔三年半再次出現。盡管在央行等部委機構的表述中並不少見,但是上一次在政治局會議通稿中出現“逆周期調節”的說法還要追溯到2019年12月。結合“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着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的表述以及通稿中把宏觀政策部分再次放到產業政策之前的調整,我們認爲這是穩增長訴求和宏觀政策優先級上升的重要體現。
“房住不炒”少見地在年中政治局會議上沒有被提及。自從2018年以來,在年中(4、7月)的政治會議通稿上“房住不炒”幾乎從不缺席,即使是2020年疫情衝擊下也不例外。我們認爲這是地產政策的重要信號:在供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投機需求被壓制的情況下,以往在地產過熱時期推出的行政性、限制性政策將逐步退出,尤其是部分高能級城市的限購等需求政策。
財政政策:政策基調不變背後的重點。本次政治局會議再續積極財政政策的基調,延續優化減稅降費政策的取向也未改變。不過地方債方面有兩條政策主线予以支撐:一是“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在專項債發行進度明顯不如去年以及無政策性开發性金融工具搭橋的背景下,專項債發行提速是當前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不二選擇。二是“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基於近幾年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滑的現狀,地方債和城投債到期償還壓力卻有增不減,地方政府對債務風險的化解是今年的一大重點。
貨幣政策在“逆周期調節”的基調下,市場對下半年降准預期較強,關鍵在於時間點:從必要性上來看,三季度MLF到期量增多(特別是9-11月),且屆時自3月降准以來新累積的准備金也有一定規模,維護流動性與降成本兩方面均有降准訴求;從政策表態上來看,歷史上通常國常會與總理講話提及後2-3天內央行即宣布降准,我們認爲國常會及央行的表態可作爲下一次降准具體時間的錨點。
地產表述“一減一增”,定調變化顯著。“一減”是2018年7月以來經濟主題的政治局中以來首次在房地產政策表述中未提及“房住不炒”(考慮到12月召开的政治局會議定調較爲簡略,我們不納入統計);“一增”是首提“優化房地產政策”,如果結合近期央行發布會中“市場過熱階段出台的政策存在優化空間”來看,或表明限購限售等地產調控政策近期有總體上松綁的可能性。
城中村改造≠“棚改2.0”?我們認爲本輪城中村改造與2016年棚改從規劃性質和體量上均有較大的不同,主要體現爲:①僅在超大特大型城市开展;②實施周期長(或需5年以上);③部分城以“留、改”爲主,不大拆大建;④貨幣安置比例可能不高。綜上特點可能反映城中村改造的推進對現今房地產的刺激程度有限。
產業政策:平台經濟重要性凸顯。不同於4月政治局會議,此次會議將產業政策的相關表述後置,但“科技”的含量依然很高:“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人工智能”等方面均與今年領導人的調研方向不謀而合。而“平台企業”的相關表述又與本次政治局會議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議題相吻合。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議特別強調了人工智能的“安全”發展,這可能意味着之後對於AI面臨的監管會有所加強。
外貿政策方面,穩住存量,提高增量。我們在此前的報告強調過這一觀點,今年外貿是穩經濟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而穩住外貿背後的主线有兩條:一是穩住對於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出口,二是繼續开拓“一帶一路”國家的空間,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辦好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均是重要的舉措。
風險提示:政策統計不完全;政策定力或刺激程度超預期;歐美經濟韌性超預期,資金大幅流向海外;出口超預期萎縮;信貸投放量超預期。
標題:7月政治局會議有何深意?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