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下半年旺季开啓,在供給端收縮的形勢下光伏供需情況或將優於上半年,近期光伏板塊开始出現明顯反彈,陽光電源,德業股份,福斯特等股票月漲幅已經超過了20%。

雖然主要環節的競爭格局仍然激烈,但有一些輔材環節在行業寡頭把控下沒有再出現激進式擴產,格局還是十分穩定的。如今旺季來臨提前囤貨的預期已經出現,這些環節的產品價格迎來了恢復平衡的契機。


01

光伏劇變


此前已經講了很多次,光伏究竟何時走出底部,關系到行業內部的產能過剩調節,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這其中一定會有部分落後企業出清,甚至龍頭都有可能撐不下去。

近期召开的高層會議,也多次強調了“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所幸的是,短期來看,現金流就是企業支撐下去的全部,再也無法支撐產能進行大幅擴張。

根據世紀新能源網不完全統計,對比2023年同期,無論是擴產項目的數量,還是項目投資規模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今年上半年,光伏行業的籤約、擴產、开工項目約爲102個,總投資僅有上年同期的一半。

投資金額在百億以上的,去年上半年有46個,今年只有大約18個。N型替代P型在去年已經趨勢明確,先進產能被放在優先位置,由此可知大幅削減的更多是P型產能。

到今年年底,P型市佔率或低於10%,徹底淪爲小衆產品。

許多企業抓着P轉N的救命稻草,但無奈價格蔓延得實在太快,主鏈四個環節價格繼去年的暴跌後今年繼續下滑,根據GGII,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上半年下跌的平均幅度分別爲40%/41%/24%/16%,爲了減少庫存,多數企業已經大幅下調排產。

現在硅片企業除了中環开工率不足六成,更嚴重的,聆達、中利近10家光伏上市公司被ST甚至停牌退市,多家光伏企業IPO暫緩或收回。

行業“洗牌”的慘烈只有業內才體會得到。

拿組件來說吧,上半年全球組件出貨榜單上前五名:晶科、晶澳、天合、隆基、通威。晶科憑借TOPCon的優勢成功守擂,而“一哥”隆基滑落到了第四名。

另一個對所有組件玩家而言都不可忽視的大問題是,海外出貨風險的增加。

雖然國內上半年需求增量穩定(102.48GW,+30.7%),但受關稅政策變動,地緣政治,庫存積累等因素影響,Top10的海外出貨佔比已經由2022年上半年的65%降至今年的44%,連續三年呈現下滑趨勢。

電池環節的排名變化則更加激烈,上一年排名第三的中潤光能這次登上了第一名,作爲最早一批喫到TOPCon紅利的捷泰已經把產品打到海外市場,這次排名上升到了第二,而連續七年全球出貨第一的通威股份則跌至行業第三。

總體看Top5的電池出貨量出現下滑,結束了過去數年高速增長的趨勢,而且上半年電池片價格在下跌,可想而知其中的競爭有多激烈!

但一些積極信號也是有的,隨着歐美貿易壁壘的加深,以及東南亞雙反調查的啓動,晶科、中環、陽光電源等已經陸續宣布將前往中東投資建廠,中東尤其是沙特對於清潔能源的需求非常大,這塊肥肉也只有中國光伏企業有實力喫得下。

另外,緊接着三季度旺季到來,產業鏈價格不但止跌企穩,還出現了小幅上漲的跡象。

根據上海有色網8月5日的報價:

多晶硅致密料均價爲36.5元/kg,漲幅2.82%;多晶硅復投料均價爲38.5元/kg,漲幅爲2.67%;N型多晶硅料均價爲40.5元/kg,漲幅爲3.85%;顆粒硅33元/kg,漲幅爲3.13%;N型顆粒硅均價爲36.5元/kg,漲幅爲2.82%。

硅片整體成交均價也從6月份最低的1.1元/片調整到1.2元/片,有所回暖。主要原因還是供給側在收縮,連續幾個月環比產量在下降,產品去庫存的節奏較快,從而有了短期上升的勢頭。

尤其是硅料環節,8月初庫存已經下降至20萬噸出頭,比5月份少了10萬噸,水平下降到了不足兩個月的排產量,然而緊接着的三季度是傳統裝機旺季,如果產量僅小幅提升,價格反彈持續,板塊龍頭的業績有一定量價改善的利好。

輔材也是一樣的邏輯,當下遊裝機需求激增、組件銷售旺季來臨,組件廠商玻璃囤貨預期加強,光伏玻璃供需將存在階段性緊平衡,導致去庫漲價行爲。

春節後福萊特就曾出現過一波小反彈,從光伏玻璃價格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3月份到4月份,光伏玻璃平均現貨價格分別較三月低點有小幅提升,因爲淡季期間玻璃企業的投產意愿緩慢恢復,產能需要時間爬坡,而根據PVinfolink,3月主產業鏈環比春節淡季又是大超預期的,拉動了光伏玻璃的備貨需求。


02

光伏玻璃供給側改革开始


光伏玻璃位於光伏產業鏈中遊,爲組件封裝主要耗材,起到保護電池不受水氣侵蝕、阻隔氧氣防止氧化、耐高低溫、良好的絕緣性和耐老化等作用,其強度、透光率等直接決定光伏組件壽命和發電效率,是晶硅光伏組件生產的必備材料。

以前電池板利用單面板吸收光照發電,單片玻璃的厚度達到3.2mm,隨着晶硅太陽能技術發展,背陽面亦可以發生“光伏效應”從而產生電流,使用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進行封裝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通常被稱爲“雙玻組件”,雙玻組件蓋板、背板的厚度減小,均爲2mm。

目前,在組件輕量化和效率要求下,組件玻璃會以雙玻、薄片化的趨勢發展。

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測算,2022年光伏玻璃在光伏組件成本佔比約7%,在輔材中其成本僅次於鋁邊框及EVA光伏膠膜。考慮近年雙玻組件滲透率持續提升、硅料成本下行,預計當前光伏玻璃佔組件比重或更高。

同一般玻璃生產一樣,光伏玻璃也是典型重資產行業,一般一條日熔量1200噸/日的窯爐投資額大約10億元左右,建設周期1.5年左右,建成投產後6個月達產。但生產成本要比普通玻璃更高,主要在於爲了增加透光率,生產线上多了一項AR踱膜工藝。

而生產具有連續不間斷的特點,一旦隨便停下來要重新开火的成本很高,產线一般要經過8-10年才會進入冷卻維護,起到一定的產能調節作用,於是新點火的產能就是衡量該行業最穩定的核心供給。

光伏玻璃的價格,由下遊組件裝機需求,投產節奏和庫存水平來共同決定,有季節性趨勢。當下遊裝機需求激增、組件銷售旺季來臨,組件廠商玻璃囤貨預期加強,導致去庫漲價行爲;而當需求進入淡季而玻璃產能無法關停,將導致庫存回升、價格回落。

不同於其他環節,光伏玻璃行業的供給受到政策周期的影響頗大,導致如今產能增長放緩的趨勢較之其他環節更加明顯。

2018年工信部發布的《關於印發鋼鐵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將光伏壓延玻璃列入到產能置換政策。但21年的修訂取消了需要置換的要求,但必須經過省級相關主管部門的聽證會,並建立產能風險預警機制,實際上對於擴產條件有所放松,开啓了三年產能擴張期,進一步造成供需失衡。

2020年底到2021年初,由於市場需求的急劇擴大,光伏玻璃價格出現了一段小高峰。

根據卓創資訊統計,2020-2023年底國內光伏玻璃在產產能分別爲2.95、4.13、7.59、9.95萬噸/日,四年產能翻了三倍多。

大量的產能規劃預示了過剩風險,於是政策又开始收緊。

自2023年聽證會趨嚴以來,光伏玻璃行業的投產進度整體有一定程度的延後。

去年5月,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光伏壓延玻璃產能風險預警的有關通知》,要求進一步落實產能風險機制,已經在建、有實質性工作量的項目要求在冷修期前補充產能置換手續,而沒有實質性工作量的項目需要开展風險預警意見,且意見要由工信部和發改委最終下達,進一步增加了項目投產時間的不確定性。

同時,今年6月已經在2021年修訂的基礎上刪除了“不需要產能置換”的表示,這也說明,行業擴產要進一步邊際收緊了。

效果如何呢?

從上報聽證會的項目來看,從2021年到2023年,實際投產產能僅佔計劃產能的93%、54%、15%,完成率逐年大幅下滑。截至目前,要求开展風險預警的項目中已投產產能約爲3.48萬噸/日,佔比爲41%,其中規劃產线較少、生產規模小的二三线企業及新進入者通過率遠低於頭部玩家。

截至8月初,信義光能、福萊特在產產能分別爲2.32、2.14萬噸/日,合計佔光伏玻璃行業在產產能(含海外產能)的38%,其他各公司市佔率均不到10%。

以龍頭福萊特爲例,原計劃2023年投產的福萊特鳳陽四期實際點火時間爲2024年3月底,從已經投產的情況來看,項目點火時間推遲的現象較爲普遍。況且二三线企業生產成本相對龍頭企業存在劣勢,新增產能實力有限,對企業的資金規模和管理能力,是非常大的挑战。

未來,行業強者愈強的現象將變得更加顯著。


03

龍頭優先受益


根據機構,今年國內全年新增產能約2萬噸/日左右,年底總產能規模達到12.0萬噸/日以上,同比增長超20%,2024-2025年光伏玻璃市場需求分別爲3326萬噸、3953萬噸,對應名義產能需求量分別爲10.1萬噸/天,12.0噸/天。因此,過剩情況並沒有那么嚴重,主要原因還是產能釋放的節奏控制住了。

作爲光伏玻璃的領導者,2024年信義光能計劃新增6條產线,2024年福菜特計劃新增8條產线。

隨着光伏玻璃窯爐尺寸逐步擴大,單线投資金額快速提升,根據福菜特擴產規劃和公司公告,預計600td、1200t/d、1600t/d窯爐的初始投資額分別爲4億元、8.8億元、10.4億元,在大尺寸窯爐擴張的趨勢之下,光伏玻璃環節資金、技術壁壘進一步提升。

龍頭相對於二三线企業的優勢還體現在成本控制方面。

光伏玻璃消耗的直接材料佔成本比重約40%左右,能源成本佔比35-40%。其中,純鹼和天然氣又分別各佔27%,10%,過去企業毛利率曾隨着二者價格變化而產生波動。現在純鹼受房地產下行的影響相對過剩,而天然氣價格也隨着歐洲能源危機緩解而趨於平穩,短期盈利有從成本端改善的希望。

大窯爐相對小窯爐不僅單噸投資額更低,而且大窯爐內部燃料和穩定更加穩定,需要的原材料和能耗更少。福萊特從2017年就开始投資千噸級的窯爐,鞏固成本優勢,從毛利率的差異來看,對二三线企業的領先優勢保持在10個點以上,隨着規模逐漸上升至1600t/d以上,成本差異有望繼續拉开。

從規劃產能來看,結合聽證會公告,福萊特2024年以後投產的項目規模達到了4.56萬噸/日,包括了海外的3200噸/日,儲備項目規模在業內是最多的,如果全部落地,跟目前的龍一信義光能又能拉开差距。


04

尾聲


4月份以來,光伏玻璃庫存隨日熔量過快增加持續累庫,東南亞組件受到雙反調查導致下遊需求銳減,這些都反映了價格壓力。6月政策最新意見已經表示產能將趨向嚴格管理。光伏玻璃企業在4月份之後的回調,大致反映了上半年的負面因素,重新回到2月份的低點。如果沒有更大的利空,這個位置的估值已經具備性價比。

當然,我們不宜過分的樂觀。雖然即使過去兩年是下行階段,也會有一個適當的價格回暖,但畢竟行業過剩產能仍未完全出清,價格階段性反彈只能看一個季度,還談不上反轉。

而言之,這輪光伏的供給側改革,龍頭市佔率提高是長线故事。對於競爭格局穩定,技術顛覆概率低,且供給釋放更加謹慎的光伏玻璃環節,行業龍頭借助這波下行期提高市佔率,有望較早地走出行業低效競爭,重拾增長。(全文完)



標題:跌出性價比,這個方向盯緊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36134.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