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70%仍赴港上市,安井食品葫蘆裏到底賣什么藥?
上周末,預制菜龍頭——安井食品籌備赴港上市的消息一經公布便炸开了鍋。公司上市計劃經過了董事會決議,已經授權管理層啓動准備工作。
周一开盤果不其然,A股投資者毫不客氣地送了安井一個跌停板,留下巨大的跳空缺口。
投資者對安井去H股上市的決定普遍難以理解,港股去年的表現和A股可謂難兄難弟,如果上市之後股價表現不佳,甚至會影響A股估值。
愈加追究,公司上市以來的數筆融資和股東頻繁減持的行爲已經給股民帶來傷疤,在這個信心比黃金更貴的時期裏,安井仍要赴港上市,葫蘆裏到底賣什么藥?
01
安井食品主要從事速凍火鍋料制品、速凍面米制品和速凍菜餚制品等速凍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所處的火鍋食材、速凍制品、預制菜行業一直屬於近幾年的熱門“賽道”。
據2023年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預制菜生產企業百強榜”,安井食品名列TOP10第一名。
去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實現營業收入102.7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93%;實現歸母淨利潤11.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2.69%。
可誰能想到,在餐飲消費行業裏這么一只績優白馬股,卻有着過於豐富的融資經驗。
17年登陸A股後,安井先後累計四次從資本市場收集了77.7億元。
2017年2月,首次上市募集了6.01億元,發行了5401萬股,募投項目總投資要求5.39億元,所以一共超募了6000多萬。
2018年7月31日發行5億元可轉債,累計有面值4.93億元轉換成股票,轉股數量爲1394.43萬股、佔轉股前公司總股本的6.45%。
2020年7月31日又發行了9億元可轉債,累計有面值8.98億元轉換成股票,轉股數量爲774.97萬股、佔轉股前已發行股份的3.27%。
最近的一筆募資發生在2021年5月,安井非公开增發不超過57.4億元,最終實際募資56.75億元。
公司上市不到7年,平均不到兩年就要融一筆錢來投資的節奏,看到這的人也許都會懷疑安井是否自身造血能力不行,或者行業競爭激烈,安井需要重復投入建設來維持優勢。
但其實,從財報數據看,公司的造血能力其實都很健康。
上市7年來,安井累計實現淨利潤43.55億元,經營現金流淨額掙了52.31億元。隨着營收規模增長,現金儲備也越來越多,去年三季度公司持有的現金,加上交易性金融資產總共61.2億元,約佔總資產的38%。另外還有應收票據及應收账款5.22億。
三季度,公司账上還躺近50億現金即現金等價物,這兩年都是近20億的在增加,這么多錢爲什么不能用來滿足公司的經營發展需求?
之所以還被股民罵成“吸血鬼”,公司上市以來從股民身上搜刮了七十多億,分紅卻少的可憐。這么多年累計分紅8次,合計才12.5億元。
這12.5億元,其中大約將近一半被原始股東佔了,等於說這么多年股民貢獻了七十多億,最後只分到6.3億元,分紅收益率還不如銀行活期存款利息高,更不用提公司在股價高點增發最後導致的價格損失。
2017年至2021年,安井食品股價暴漲超20倍。
然而2021年股價觸頂後开始了一瀉千裏,按照2021年高點計算,股價跌幅近70%。
比“吸血鬼”更引發投資者非議的,是公司大股東和高管抓住股價上漲時機裏的頻頻套現。
02
上市之後,安井養成了一邊融資,一邊減持的習慣。
前十大股東上市初持股比例超過75%,而到了去年三季度已經只剩下47.68%。
據同花順旗下問財數據顯示,安井食品上市以來股東累計減持套現超63.36億,具體可以分成兩撥人,大股東和高管們。
公司控股股東——福建國力民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11月,章高路、陸秋文、戴玉寒以及孫鋼四人爲創始股東,其中章高路持有32.93%的股份,既是大股東也是實控人,也間接對安井有比較大的控制權。
實控人一更換,投資者就應該保持警惕。去年9月安井發布公告,公司實控人從章高路變更爲杭建英、陸秋文。
來源:公司公告
章高路把自己持有的國力民生的股權以7150萬元的對家轉讓給母親王蘇,然後母親又把已經獲得的28.74%的股權以7200萬對價轉讓給其姐姐王繼娟。
如今的安井實控人,身份更是個謎。
根據公司的披露,杭建英名下僅國力民生一家公司,從22年9月开始接盤章高路、戴玉寒等人的國力民生股份,直到去年9月成爲第一大股東和實控人。
只看公司業績和未來預制菜賽道的成長前景,絲毫不能解釋原實控人讓渡控制權的用意,幾次減持下來,國力民生套現超30.74億。
另一撥,公司的經營管理層一邊爲業績增長負責,一邊忙着“賣賣賣”。
董事長劉鳴鳴套現超14.56億,總經理兼董事張清苗套現超9.34億、副總經理黃建聯套現超4.09億、副總經理黃清松套現超4.27億,這些都是公司的原始股東。
這邊股東們功成身退,瀟灑套現走人,頻繁的募資、減持,公司股價一路沉到谷底。
自2021年高位以來,安井食品股東累計減持套現超46.54億,市值自高位的672.35億跌至如今的254.1億,蒸發了418.25億。
遲遲未爆發的賽道,以及公司股價疲軟的表現,令基金也承受不住。
去年三季度末,基金對安井的持股量較上期減少12.92%,重倉安井的基金248只,較上期減少47支。
03
身處熱門賽道的安井還是頗受券商看好的,僅去年就多達106份研報支持“买入”或“只增持”觀點,去年業績有足夠的說服力。
這兩天的跌停,可能是機構之間發生了“踩踏”,也有可能是基於公司當前治理水平的重新定價。畢竟一個主要股東們專心減持的公司,股民們很難繼續信任管理層的經營水平。
雖然目前僅在籌劃階段,安井上市的解釋也缺乏說服力。發H股是爲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战略及海外業務布局,但是沒有仔細解釋國際化战略的具體內容。
明明現金流良好不缺錢,還想向投資者伸手要,有投資者認爲,安井食品寧愿“自降身價”也要去海外上市,在當前宏觀經濟局勢和金融市場環境下,其動機不免讓人猜疑。
同時即便重新上市也難以獲得一個正常的估值定價,在其沒有拿出更多足夠讓人信服的說明前,所以股民們只能用腳投票。
安井食品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來向市場證明自己。(全文完)
標題:暴跌70%仍赴港上市,安井食品葫蘆裏到底賣什么藥?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