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資金能否轉松?
摘 要
三季度貨政報告落地,首要關注是資金問題。
2022年下半年以來,央行調控資金的思路可能發生一定變化,當資金面臨客觀壓力,央行可能不會進一步提供流動性支持,資金利率大概率出現階段性波動區間放大、中樞上移的情況。
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到匯率貶值壓力影響,但關鍵是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基本面所反映的客觀現狀和金融防風險。
我國處在新一輪轉型時期,結構性改革、“破立並舉”可能會帶來經濟短暫收縮,上一輪相似時期是2014-2016年,當時資金利率連續一年以上時間又低又穩,結果是催生了同業槓杆。
因此在高層關注之下,央行改變調控資金的方式,資金面的階段性收緊也會客觀上限制金融槓杆。
往後看,政府債淨融資仍有萬億以上規模待放量,“統籌銜接好年末年初信貸工作”也意味着信貸可能提前擴張,資金壓力仍在。
尤其是,央行對匯率並未掉以輕心,也正面回應了央行如何配合財政發力,資金利率在略高於政策利率的區間做波動,也是合理充裕的一種體現。
在此過程中,即使有降准,問題是資金不一定會顯著轉松。
其次,央行大篇幅論述了盤活存量,但是否意味着不要增量?
我們認爲,央行只是在向市場傳遞信貸增量不穩定的原因。高質量發展確實要更注重信貸的結構和效率,但只要對經濟增速還有訴求,就不能只盤活存量。“基本匹配”原則的含義,要基於穩增長的訴求、錨定潛在增速,按照跨周期視角下的更長維度做匹配。
寬信用,一是要有廣義財政工具做配套,例如PSL等結構性工具、政策性金融工具、地產支持工具、狹義財政擴張等作引導。貨幣傳導不暢、M1與M2剪刀差走闊,關鍵不在於貨幣不夠寬松,而在於實體的資產負債表沒有得到修復,這需要貨幣以外的政策支持。
二是要繼續疏通利率傳導機制。降低實際貸款利率,可能還是要依靠降低LPR,後續重心是引導主要銀行根據自身經營需要和市場供求狀況,進一步調降存款利率。
對於債市,寬信用前置、年內資金繼續維持緊平衡,即使有降准落地,債市利好也相對有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建議偏防御。
2023年11月27日晚間,央行發布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三季度貨政報告”),市場關注的首要問題是,資金會轉松嗎?信貸是否提前放量?未來還有降准降息嗎?
1. 年關將近,資金能否轉松?
跨月時點,疊加跨年臨近,流動性和資金面是市場關切。
一方面,進入11月以來,10年美債回落4.5%下沿,人民幣匯率升值下破7.15,內外均衡壓力邊際緩解。
另一方面,跨月資金需求、債券發行等因素推動近期資金面走高。疊加11月22日人大提及M1增幅偏低和M2-M1剪刀差與資金空轉有關,對貨幣政策立場和資金面也有引導。
後續怎么看?
1.1. 資金面客觀壓力能緩解嗎?
8月中旬以來,資金面客觀壓力的確在增大。一是8月中下旬到9月的信貸擴張;二是年初預算內政府債和特殊再融資債、增發國債等連番放量。
即將進入12月,上述困擾能否邊際減弱?
首先從政府債角度,12月還有超1萬億政府債淨融資。當前國債預算(31600億元+10000億元)還剩余11628億元,地方新增一般債剩余近400億元,新增專項債基本發完,總計約1.2萬億淨融資。
其次從信貸角度,“开門紅”信貸可能提前放量。三季度貨政報告中指出“着力加強貸款均衡投放,統籌銜接好年末年初信貸工作,適度平滑信貸波動”。政策層面可能考慮一季度信貸密集投放導致使用效率低、信貸淤積,因此節奏調節下,2023年底信貸投放可能放量,導致資金面有一定壓力。
1.2. 央行會不會進一步配合?
首先,央行在專欄三中回應了貨幣財政協同的問題,市場眼中的“配合”和央行眼中的“配合”並不完全相似,央行眼中的合理充裕也可能不符合市場的期待。
總體而言,央行眼中的配合是爲了保證政府債券順利發行,不要出現延期或者流標;此外盡可能配合做好財政收支、債券發行過程中的流動性管理。在此期間,流動性合理充裕,並不意味着資金利率四平八穩,資金利率階段性高於政策利率做波動也是合理充裕的範疇。
“人民銀行持續加強日常的流動性管理,做好對財政收支變化的跟蹤預判,靈活運用公开市場逆回購等工具進行對衝,在有效配合財政政策實施的同時,保持了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今年以來,貨幣市場利率圍繞公开市場操作利率平穩運行,時點波動性總體有所降低。”
“由於從發債到支出存在一定時間差,認購政府債券的銀行與接收財政支出的銀行也往往不同,政府債券的集中大量供給仍需央行做好流動性安排。人民銀行一方面前瞻性通過降准、中期借貸便利、公开市場操作等多種渠道加大流動性供應,爲金融機構認購政府債券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平滑可能的短期衝擊。”
此外,針對前期的核心關注——匯率貶值和資金空轉套利問題。
第一,央行對匯率的表述更加堅決。
“堅持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立足長遠、發軔當前,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爲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爲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強化,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發達經濟體利率持續高位,外溢風險仍可能通過匯率、資本流動、外債等渠道衝擊新興市場經濟體”。
匯率貶值壓力邊際緩解,但尚不可掉以輕心。一方面海外可能存在再通脹,另一方面是國內微觀主體資產負債表仍待修復、信心有待提振。
“持續加強對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和金融市場變化的分析監測,密切關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變化,靈活有力开展公开市場操作,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從資金空轉套利角度,三季度貨政報告中,央行並未直接作出回應。但從報告中的細節來看,截止到目前政策層面的行動似乎並不足以扭轉信貸空轉套利的狀態,未來央行大概率會持續關注。
“繼續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引導主要銀行下調1年期及以上存款利率 10~25 個基點,緩解存款定期化長期化傾向,增強企業居民投資消費動力,並爲銀行讓利實體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適度平滑信貸波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從信貸空轉套利外溢到金融市場,就體現爲銀行間市場日均成交量和隔夜成交佔比持續升高,非銀機構“滾隔夜”加槓杆現象愈演愈烈。
1.3. 央行調控資金的思路可能在變
更進一步,觀察2022年下半年以來資金利率的變化,央行調控資金的思路可能在變,未來需要適應資金利率高波動的狀態。
過去經濟內生擴張動能較弱時,央行至少要觀察到一個季度的社融總量和結構改善,才會引導資金收斂,在此期間即使資金面客觀壓力增大,央行也會進一步維持流動性平穩。
但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當資金面臨客觀壓力,大概率出現階段性的資金利率中樞上移、波動區間放大的情況(如圖4)。
背後有匯率貶值壓力較大的考慮,但基本面所反映的客觀現狀和金融防風險可能更重要。我國處在新一輪轉型時期,結構性改革、“破立並舉”可能會帶來經濟短暫收縮,上一輪相似時期是2014-2016年,當時資金利率連續一年以上時間又低又穩,結果是催生了同業槓杆(團隊前期報告《當前行情與2016年是否相似?》,20230507)。
因此在高層關注之下,央行改變調控資金的方式,資金面的階段性收緊也會客觀上限制金融槓杆。
1.4. 央行會不會降准?
降准仍有必要,但問題是降准後資金可能不會松,對債市利好就相對有限。
無論從短期資金壓力,抑或是商業銀行缺負債的狀況來看,央行降准有其必要性。對於後者,在逆周期調節過程中國股行要承擔帶頭作用、投放更多貸款,同時在疏通利率傳導機制過程中國股行也要帶頭降低存款利率,疊加實體投資回報率不足,因此出現了存款定期化等情況,結果就是商業銀行缺成本資金,從CD利率近期變化就有所體現。
但問題在於,降准後資金不一定會松。2019年以來,降准但資金不松的次數越來越多,原因在於,降准的目的是緩釋銀行中長期資金壓力、助力寬信用和穩增長,央行的本意也不希望資金過度淤積在銀行體系內,隨着央行調控資金越來越精准,對資金面的把控也越來越強。
2.盤活存量,是不是不要增量?
央行在展望部分提到,“着力提升貨幣信貸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的質量和效率,更多關注存量貸款的持續效用,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同時以專欄二展开論述,市場關注未來信貸投放是否積極。
首先明確,宏觀政策調控還是要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速。邏輯上來看,高質量發展確實要更注重信貸的結構和效率,但只要對經濟增速還有訴求,就不能只盤活存量。“更加注重有力有效實施宏觀政策調控,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速”。
我們認爲,央行上述表述,主要還是向市場傳達近一年以來信貸增長形勢不穩定的原因。總結來說,金融要服務於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會導致信貸結構有增有減,一方面“激勵引導金融機構把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發展、普惠小微等重點領域”,另一方面地產、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等方面會面臨收縮,增減之間,意味着存量的貸款被盤活,也就導致新增貸款並不穩定。
因此央行表示,“信貸結構中‘增’的一面和‘減’的一面在時間上可能不同步,有時會導致短期信貸增長出現一些波動,要避免對單月增量等高頻數據的過度解讀。”
其次,跨周期視角下,“基本匹配”原則並非按照年度匹配,而且要與當年的穩增長訴求相契合,社融和M2增速可能存在階段性偏高的情況。
“要從更長時間的跨周期視角去觀察,更爲合理把握對‘基本匹配’的理解和認識。”
我們在去年底的社融年度展望報告中就有相關討論(《2023年債市展望之社融怎么看?》,20221220),社融和M2要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要反映潛在增速/經濟增速目標,因此理論上社融和M2增速應該與穩增長訴求保持趨勢一致。
“基本匹配”原則所蕴含的中長期維度可能不止是年度,甚至是一輪經濟周期。“基本匹配”下,逆周期調節作用要凸顯,但又要保證發展質量高、同時穩住宏觀槓杆率,這也就是跨周期設計的要求。而跨周期設計所着眼的時間維度明顯不止於年度,而是跨越經濟周期輪動所要堅持的政策框架。
如何寬信用?
一是要有廣義財政工具做配套,例如PSL等結構性工具、政策性金融工具、地產支持工具、狹義財政擴張等作引導。正如我們在周報(《如何看待M1與貨幣空轉?》,20231126)中探討的一樣,貨幣傳導不暢、M1與M2剪刀差走闊,關鍵不在於貨幣不夠寬松,而在於實體的資產負債表沒有得到修復,這需要貨幣以外的政策支持。
二是要繼續疏通利率傳導機制。淨息差壓力下,如果只是“把握好信貸增長和淨息差收窄之間的平衡”,淨息差壓力不解決,那么信貸增長的總量可能依舊不樂觀。
那么,後續問題在於如何疏通利率傳導機制?
3. 如何疏通利率傳導機制?
三季度報告強調:“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性,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保持物價水平合理穩定。”
與此同時,“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紅利,有效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維護好存貸款市場秩序,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
從行文來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主要還是通過壓降LPR實現。“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有效發揮,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9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爲3.45%和4.20%,分別較上年12月下降0.2個和0.1個百分點。”
如何疏通利率傳導、推動進一步降低LPR?
在“市場利率+央行引導→LPR→貸款利率”和“LPR+國債收益率→存款利率”的利率傳導機制下,可以認爲當政策端關注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時,對應需要考慮LPR引導,而引導LPR在於央行政策(通過MLF)和報價行綜合考慮市場利率(這個市場利率似乎並不簡單對應國債利率,而是對應存款等負債利率情況)。
因此,後續的關鍵是能否進一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尤其是要引導主要銀行根據自身經營需要和市場供求狀況,進一步調降存款利率。
4. 小結
三季度貨政報告落地,首要關注是資金問題。
2022年下半年以來,央行調控資金的思路可能發生一定變化,當資金面臨客觀壓力,央行可能不會進一步提供流動性支持,資金利率大概率出現階段性波動區間放大、中樞上移的情況。
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到匯率貶值壓力影響,但關鍵是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基本面所反映的客觀現狀和金融防風險。
我國處在新一輪轉型時期,結構性改革、“破立並舉”可能會帶來經濟短暫收縮,上一輪相似時期是2014-2016年,當時資金利率連續一年以上時間又低又穩,結果是催生了同業槓杆。
因此在高層關注之下,央行改變調控資金的方式,資金面的階段性收緊也會客觀上限制金融槓杆。
往後看,政府債淨融資仍有萬億以上規模待放量,“統籌銜接好年末年初信貸工作”也意味着信貸可能提前擴張,資金壓力仍在。
尤其是,央行對匯率並未掉以輕心,也正面回應了央行如何配合財政發力,資金利率在略高於政策利率的區間做波動,也是合理充裕的一種體現。
在此過程中,即使有降准,問題是資金不一定會顯著轉松。
其次,央行大篇幅論述了盤活存量,但是否意味着不要增量?
我們認爲,央行只是在向市場傳遞信貸增量不穩定的原因。高質量發展確實要更注重信貸的結構和效率,但只要對經濟增速還有訴求,就不能只盤活存量。“基本匹配”原則的含義,要基於穩增長的訴求、錨定潛在增速,按照跨周期視角下的更長維度做匹配。
寬信用,一是要有廣義財政工具做配套,例如PSL等結構性工具、政策性金融工具、地產支持工具、狹義財政擴張等作引導。貨幣傳導不暢、M1與M2剪刀差走闊,關鍵不在於貨幣不夠寬松,而在於實體的資產負債表沒有得到修復,這需要貨幣以外的政策支持。
二是要繼續疏通利率傳導機制。降低實際貸款利率,可能還是要依靠降低LPR,後續重心是引導主要銀行根據自身經營需要和市場供求狀況,進一步調降存款利率。
對於債市,寬信用前置、年內資金繼續維持緊平衡,即使有降准落地,債市利好也相對有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建議偏防御。
風 險 提 示
基本面數據不及預期,海外加息超預期,增量政策超預期
注:本文來自天風證券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理解央行的用心——202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點評》,報告分析師:
孫彬彬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6090003
隋修平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23110001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爲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布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台,所發布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爲准。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布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標題:年關將近,資金能否轉松?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