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貿易活動放緩,我國出口仍具韌性。自從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通脹高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下,國際貿易增速逐步放緩。截止2023上半年,全球前15大出口經濟體出口額同比下降5.3%。邊際視角上,作爲全球經濟的“金絲雀”,韓國8月出口數據好於預期,傳達出積極信號。我國在2023年克服疫情影響後,出口增速出現回升,盡管後續增速下調但仍具備相對優勢,顯示出較強的出口韌性。

價值鏈持續重構,貿易夥伴更加集中,中美貿易關聯度下降。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進/出口集中度指標在2020年劇烈上升後至2022年持續下降,其中進口集中度低於2018年初始水平,反映出進口結構集中度擡升,貿易夥伴網絡更加緊密。較2022年初下降同時2022年全球價值鏈重構呈現出“友岸外包”的趨勢,各國家更傾向和國際議題偏好相近的經濟體進行貿易。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我國出口結構佔比波動下降,從2019年的17%左右下降到2023上半年的15%,中美貿易關聯度有所下降。

出海的增量來源:高端制造領銜,新興市場接力。1)產品結構上,中高端制造業增速領先。2020年至今,中高端制造領域成長表現好,其中汽車年均增速40%以上。年初以來,汽車/電力設備/家電/船舶/機牀等中高端制造品類呈現結構性亮點。7月歐美PMI上行信號初現,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或有邊際改善。2)地區層面,一帶一路國家接力成長。2019年至今出口結構發生改變,東盟成爲最大貿易夥伴,新興市場佔出口份額上升,對出口驅動力加強。年初至今我國對新興經濟體出口增速領先歐美,其中對俄羅斯、墨西哥出口逆勢增長。

國別競爭力比較:東南亞對高附加值產品承接力較弱,越南追趕動能較強。中國在化學品、制成品、機械設備等領域具備貿易比較優勢,多爲高附加值產業,佔我國出口總額約70%,此類產品東南亞國家貿易專業化系數遠小於中國。東南亞國家中,越南的追趕動能最強,近五年三類產品的貿易專業化系數的提升斜率較大,且已成爲機械設備的淨出口國,反映了中遊制造能力的不斷攀升。

上市公司角度來看,出口的增量空間來自於汽車、機械與電子等中高端制造業。我們在報告《制造業出口鏈:“賣鏟人”與“曲线選手”》中提示了美國制造業回流的投資线索,重點關注機械設備、汽車零部件等領域的出海空間。2022年年報顯示,海外業務收入佔比較高的一級行業主要有:電子(41%)、家電(36%)、基礎化工(25%)、汽車(21%)、機械設備(19%)和電力設備(19%),體現在中遊制造的產能彈性以及終端產品的性價比。最新的2023年中報顯示,多個細分領域公司的海外業務佔比提升,其中出海增量主要來自於汽車零部件(85家)、專用設備(62家)、通用設備(57家)、化學制品(49家)、光學光電子(41家)、消費電子(39家)等,這意味着高端制造板塊正在加速开闢第二增長曲线。

風險提示地緣政治摩擦風險加劇;海外需求擴張不及預期。


01

全球貿易活動放緩,我國出口仍具韌性


高通脹低需求背景下,全球貿易活動整體放緩。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球高通脹、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下,國際貿易增速邊際放緩,截止2023年6月,全球前15大出口經濟體(佔2022年全球出口比重的75%左右)出口額同比下降-5.3%。在全球貿易環境影響下,我國出口增速連續5個月放緩,2023年8月出口累計同比增速爲-5.6%。

價值鏈持續重構,貿易夥伴更加集中,中美貿易關聯度下降。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進/出口集中度指標在2020年劇烈上升後至2022年持續下降,其中進口集中度低於2018年初始水平,表示進口結構集中度上升,貿易夥伴網絡更加緊密。較2022年初下降同時2022年全球價值鏈重構呈現出“友岸外包”的趨勢,各國家更傾向和國際議題偏好相近的經濟體進行貿易,表現爲貿易夥伴集中度上升。同時,美國在我國出口結構佔比波動下降,從2019年的17%左右下降到2023年二季度的15%,中美貿易關聯度呈下降趨勢。

分產品看全球貿易,在2022-2023Q1期間,消費電子產品持續下行,汽車、化工品需求增長。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選取2022全年或2023Q1出口額變動幅度不小於5%的品類,可以發現2022年能源貿易額漲幅最高,主要系價格上漲導致。辦公與通訊設備兩大品類持續下降,2022年同比下降12%和21%,23Q1延續下降趨勢,反映了消費電子下行壓力。交通工具出現分化,公路運輸工具保持小幅度增長,海運、空運設備下行,反映歐美庫存周期下行和全球貿易不振導致的中長運輸需求下行。

中國與日、韓、越南作爲亞洲主要的制造業出口國,出口結構有一定相似性。以2022年爲例,機電設備佔各國出口佔比最高,均在40%左右。除此之外,韓國出口車輛和精煉油佔比各爲10%左右,日本汽車出口佔比18%,越南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佔比20%左右,我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佔比12%,出口車輛佔比4%左右。疫情以來,我國出口相對日、韓、越南基本領先,在全球貿易不振時期體現韌性。在2020年以後,得益於更高效的防控措施和產業實力搶佔先機,出口增速率先復蘇,並持續處於領先水平。在2022年至今受到國際貿易大環境影響,各國出口額都經歷下行階段,從2022年下半年起,日、韓、越南出口同比持續萎縮,同比增速均爲負值。我國在2023年起克服疫情影響後,出口增速出現回升,後續增速下調但仍處於相對優勢,體現出我國出口的韌性。

邊際視角上,作爲全球經濟的“金絲雀”,韓國8月出口數據好於預期,傳達出積極信號。韓國經濟對外依賴度高,其經濟表現對觀察全球經濟有指導意義。2022年以來,由於美聯儲加息、美元走強,以及能源價格上漲、全球需求不足,韓國經濟出口同比增速連續11個月下滑並出現長達1年的貿易逆差。2023年8月韓國出口同比-8.4%,下降幅度低於7月的-16.4%,且好於國際市場預期的-11.6%,出口主要品類呈現環比改善,其中集成電路同比-21%,比上個月降幅收窄12pct,汽車出口增速繼續改善,韓國政府預計10月起出口增速轉正。作爲世界經濟的“金絲雀”,韓國出口表現好於預期或預示全球貿易邊際改善。


02

出海的增量來源:高端制造領銜,新興市場接力


2.1. 產品結構:中高端制造增速領先

7月歐美制造業PMI初步顯現上行信號,高新技術出口或有邊際改善條件。高新技術產品是由海關總署篩選的統計口徑,包括生物技術、生命科學技術、光電技術等類別(以2023年爲例)。2019年至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與歐美景氣度強相關,作爲產品的主要需求來源,歐、美制造業景氣度往往領先1-2個季度變動。2023年7月,歐元區PMI錄得43.5,環比提高0.8pct,美國8月PMI錄得47.60,連續兩個月回彈,企穩反彈信號初現,或意味着歐美需求逐漸走出周期底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有望受益。

年初至今,主要品類普遍承壓,中高端制造成爲結構性亮點。2023年初至今出口額累計同比-5.6%,除農產品持平、成品油增長外(佔比1%,增速17%),出口主要品類均同比下降。將農產品之外的主要品類歸類整理後,從累計同比增速角度,可以發現勞動密集型產品、塑料/鋼材、消費電子均低於總體水平,家電基本持平,其中消費電子降幅最大(-17%)。電力設備、汽車、船舶、機牀等中高端制造業出口逆勢增長,成爲結構性亮點,汽車出口累計同增40%,船舶增速20%,截止7月電力設備、機牀分別累計同增13%、11%。

2020至今,中高端制造領域成長表現好,汽車/電力設備/機牀汽車持續成長,船舶2023年來开啓高增。爲保證可比性,對比2020年至2023前7個月,汽車出口年均復合增長43%,電力設備年均復合增長27%,機牀年均增長22%,領先出口整體復合增速(13%),同時增速高於家電和消費電子。船舶出口復合增速與整體持平,從2023年起增速提高,消費電子增速較低。中高端制造業的較高成長性有望成爲出口增長新驅動力。

2.2. 區域結構:一帶一路國家接力增長

2023年初至今,中國對新興經濟體出口增速領先歐美,對俄羅斯、墨西哥出口增速亮眼。從地區來看,對新興經濟體出口保持韌性,對東盟國家、拉美出口小幅下降,分別爲-3.6%和-4.1%,對非洲出口較快增長,累計同比+10.2%;對發達經濟體出口低迷,其中對美出口下降最大,爲-17.4%。部分國家出口保持增長,對俄羅斯出口增長63.2%,對墨西哥增長5.2%。從轉口貿易目的地來看,對港出口累計同比-8.9%,對新加坡出口增長14%。

2019年至今出口結構發生改變,東盟成爲最大貿易夥伴,新興市場佔出口份額上升,對出口驅動力加強。從2019年到2023年8月,東盟國家取代美國、歐盟成爲最大貿易夥伴,2023年8月累計貢獻出口額15.7%。其他主要貿易夥伴中,對日韓出口佔比變動較小,對非洲、拉丁美洲、印度、俄羅斯出口佔比顯著上升,總體上呈現以一帶一路國家爲代表的新興市場出口驅動力增強的趨勢。


03

國別比較:東南亞對高附加值產品承接力較弱,越南追趕動能較強


中國在高附加值產品上具有貿易比較優勢,東南亞承接水平較弱。中國在化學品、制成品、機械設備、雜項制品中具有貿易比較優勢,其中前三者均爲高附加值產業,佔我國出口總額約70%,此類產品東南亞國家貿易專業化系數遠小於中國。近十年中國貿易比較優勢保持穩健提升,越南追趕動能較強。從近十年的趨勢看,在化學品、制成品、機械設備三類高附加值產品中,我國貿易專業化系數高位穩定,大幅領先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國家中,越南的追趕動能最強,近五年三類產品的貿易專業化系數的提升斜率較大,已成爲機械設備的淨出口國,表明其中遊制造能力的提升。


04

中報視角:汽車、機械與電子等开闢出口空間


我們在報告《制造業出口鏈:“賣鏟人”與“曲线選手”》中提示了美國制造業回流的投資线索,重點關注機械設備、汽車零部件等領域的出海空間。上市公司角度來看,出口的增量空間來自於汽車、機械與電子等中高端制造業。2022年年報顯示,海外業務收入佔比較高的一級行業主要有:電子(41%)、家電(36%)、基礎化工(25%)、汽車(21%)、機械設備(19%)和電力設備(19%),體現在中遊制造的產能彈性以及終端消費的性價比。2023年中報顯示,多個細分領域公司的海外業務佔比提升,其中出海增量主要來自於汽車零部件(85家)、專用設備(62家)、通用設備(57家)、化學制品(49家)、光學光電子(41家)、消費電子(39家)等。

區域層面,北美、歐洲與東南亞形成三足鼎立的增量格局。具體來看:北美制造業本土化進程提速。拜登政府三項政策法案背景下,美國制造業本土化加速,且以墨西哥爲代表的“近岸外包”受到青睞。2023上半年,美國制造業實際建設支出急速上升,帶動我國挖掘機、叉車、高空作業平台、工程機械器件等出海提速。同時,受益於特斯拉北美超級工廠帶動的產業鏈轉移,國內汽車零部件制造廠商大規模赴美投資。歐洲地區德國產業優勢集中,吸引傳統工業設備及汽車零部件制造工業。根據2023年中報,在德國境內進行產業布局的主要是傳統乘用車零部件生產商、大型機械設備等行業,具體包括技術密集型的底盤及發動機配件、車身電子電氣系統等高技術含量的細分領域。由於德國傳統汽車、機械設備等行業具有優勢,中國企業海外分部可以同大衆奔馳、MAN、Bosch Rexroth等公司進行深度合作,有效擴大其在本行業的競爭力。“一帶一路”持續拓寬面向東南亞的出海空間。A股汽車零部件、專用設備板塊在東南亞的布局較多。從細分行業來看,出口增量較多的主要爲針對東南亞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的樓宇設備、農用機械、紡織服飾設備等行業;以及車身附件及配飾、輪胎輪轂及其他配件等非技術密集型產業。東南亞的運營成本、勞動力等優勢能爲企業提供成本上的優勢,結合“一帶一路”政策催化,面向東南亞的出海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05

出口增量視角下的推薦標的


按照上市公司出口份額提升的口徑,結合財報盈利與行業景氣趨勢,我們篩選出以下相關標的。行業層面,主要分布於:機械設備、汽車、電氣設備、家電、電子、化工等領域。


06

風險提示


1)地緣政治摩擦風險加劇;2)海外需求擴張不及預期。

注:本文來自國泰君安發布的《【國君策略 | 專題研究】高端制造引領出海徵途——中報視角看出口格局》,報告分析師:方奕 S0880520120005、黃維馳 S0880520110005

本訂閱號不是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告發布平台。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均來自於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如需了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完整報告。本訂閱號推送的信息僅限完整報告發布當日有效,發布日後推送的信息受限於相關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確或者失效的,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義務,後續更新信息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爲准。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僅面向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服務籤約客戶。因本資料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要求,若您並非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服務籤約客戶,爲控制投資風險,還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請諒解。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並謹慎決策。國泰君安證券及本訂閱號運營團隊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爲國泰君安證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爲給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標題:國君策略:中報視角看出口格局,高端制造引領出海徵途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218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