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日本海鮮現在是不能喫的。

中國已經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了。

韓國人鬧得更兇,直接大遊行走起。

美國比較虛僞,一邊高調支持日本核污水排海,一邊又對日本食品進口,進行嚴格的限制。

口號喊得比誰都響,身體比誰都誠實。

歐洲那邊,又是另一種魔幻劇情:

歐盟突然撤銷,自2011年福島事故後,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

同時,不再要求日本出口到歐洲的海鮮,提供放射性物質抽樣檢測。

簡單說,日本的魚,就算變異了也沒關系。有多少,咱要多少。

挪威、冰島兩國,最先響應。

什么情況?

食品安全標准全球最高的歐盟,就這么飢不擇食?


01

喫魚,也被卡脖子


8月26日,德國《經理人雜志》報道:中國出台最嚴厲進口禁令,日本漁民正失去最重要的客戶。

中國是日本水產的最大進口國,佔全日本出口的50%以上。

個別產品,比如海參,更是有約三分之二,每年出口給中國食客。

中國人對水產的需求,那是相當大。

2022年日本水產出口地佔比,來源:日本農林水產省

看下面這張圖,上半年,全球前十大水產品進口國中,只有中國是正增長的。

1-6月,中國水產品進口額102.1億美元,同比增長21.3%。

全球經濟下行,只有中國人還惦記着喫!

2023年1-6月全球水產品進口額前十大國

如此大的增量市場,誰人不心動?

尤其對日本來說,失去中國水產市場,那是萬萬不能。

但是,自從核污水排海,日本水產品立刻就臭不可聞。

別看有些當地人,搖旗吶喊支持污水排海。但你讓他去喫日本海鮮,他也是不敢的。

誰還不惜命啊?

連本地人都不喫,外國人,尤其是意見最大的中國人,肯定也不喫。

這直接導致,日本金槍魚一夜暴跌24%,鮑魚驟降30%,成噸海參堆在倉庫賣不出去。

要不了多久,就要放臭了。

從市場的角度看,這就形成了天然的巨大價差。

這個巨大的商機,被歐洲人看上了。

我只需要把這些賣不出去的海鮮,運到歐洲轉一圈,再包裝一下、貼個標籤,僞裝成原產自歐洲的海鮮,再拿出去銷售。

這不巧了么!我的中國朋友!聽說你們最近缺海鮮喫,咱這多的是。純天然,絕對不帶核污染!

不爲賺錢,就是想交你這個朋友!

就這樣低买高賣,滾滾利潤不就來了么?

有人可能就問了。

歐洲人买來自己喫不行?也許人家就愛喫核污染的魚呢?

你覺得可能嗎?

歐洲人會缺魚喫?

歐羅巴半島,四面環海,漁業資源極爲豐富。

尤其是冰島、挪威、瑞典、丹麥等國,他們是維京人的後代,打漁那是祖傳技能了,水產出口本身就是一項支柱產業。

他們的魚,自己都喫不完,還需要進口日本水產?

尤其在2011年福島事故爆發後,日本和食品安全最嚴格的歐洲水產市場,基本就沒啥關系了。

即便歐洲人想嘗嘗別的地區的魚類,東亞找中國、美洲找美國進口就完事了。

日本魚,有啥特色?圖輻射多?

所以,爲什么歐盟突然放开對日本水產的限制?

尤其是冰島和挪威這兩個國家,還需要進口水產?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所以只有一種可能:

來自日本的水產,根本就不會進入歐洲市場。

既然不在歐洲銷售,自然也不必接受全世界最嚴格的,歐盟食品安全審查。

這些垃圾水產的最終去向,只有一個——“冤大頭”中國。

世界漁場分布

總而言之,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從日本進口水產暴跌的同時,從歐洲進口的水產品,必然會直线暴漲。

這些水產,極大可能都是歐洲從日本拿的貨,再轉手高價賣給我們。

不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得擦亮眼鏡。

但說是這么說,除了抵制,我們還有什么別的應對辦法嗎?

總不可能,因爲日本這檔子破事,我們就必須爲難自己的胃?

解決辦法有且只有一個:自己養魚、養蝦。

不止是半導體這類高科技領域,我們要防止被卡脖子。

就算是在餐桌上,我們是喫魚、喫肉還是喫蝦,也必須由自己決定。


02

要想富,先養魚


大家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美國,鯉魚泛濫成災,經常襲擊人類。

爲了應對鯉魚的威脅,美國陸軍還專門研發了一種兵器——BAFF系統,包括二氧化碳彈幕和恐嚇聲波,布置在一個又一個關鍵河道上。

白宮下達了死命令:必須阻止亞洲鯉魚,入侵到五大湖!

這場與鯉魚的战爭,官方名稱是“芝加哥河流保衛系統”(The Chicago Area Waterways System),簡稱CAWS。

只可惜,效果甚微,魚兒們的生存能力恐怖如斯。

美軍惜敗!

看到這裏,很多人可能都笑了。

什么?美軍連魚都打不過?

什么?鯉魚這種美食,還能嫌多?

這要擱中國,包管它們活不到成年,你信不信?

中國水產養殖,佔全球總量近60%。2021年,全國水產養殖1315萬噸,折合260億斤,14億人平均每人18斤。

這么點,哪裏夠喫。所以我們每年還要大量進口魚蝦。

但現在,如果不想被毒害,進口縮減那是必然。

所以要滿足中國人的胃,就只能提升本土養殖的產量。

怎么提升?

華夏有本古書,叫《養魚經》,作者是春秋時期大名鼎鼎的範蠡。

傳說,範大夫幫勾踐滅掉吳國後,就帶着西施隱居在太湖邊,過着神仙日子。

但你想啊,隱居也要喫飯、穿衣,也是需要花錢的。

於是,範蠡就开始養魚,賺到第一筆啓動資金。

漸漸地,就混成陶朱公,被尊稱爲商道祖師爺。

他把養魚的心得,寫成一篇《養魚經》,流傳到現代,只剩下寥寥400多個字:

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謂魚池也。

以六畝地爲池,池中有九洲。求懷子鯉魚長三尺者二十頭,牡鯉魚長三尺者四頭,以二月上庚日內池中令水無聲,魚必生。

至四月內一神守,六月內二神守,八月內三神守。

神守者,鱉也。所以內鱉者,魚滿三百六十,則蛟龍爲之長,而將魚飛去,內鱉則魚不復去。在池中周繞九洲無窮,自謂江湖也。

至來年二月,得鯉魚長一尺者一萬五千枚,三尺者四萬五千枚,二尺者萬枚。枚值五十,得錢一百二十五萬。

至明年得長一尺者十萬枚,長二尺者五萬枚,長三尺者五萬枚,長四尺者四萬枚。留長二尺者二千枚作種,所余皆取錢,五百二十五萬錢。

候至明年,不可勝稈也。

如果你養過魚,肯定覺得這是在胡說八道。

六畝地,二十四條魚做種,兩年就能得到7萬條魚。

怎么可能?扯淡呢吧?

難道,現代人的養魚效率,真的比老祖宗差這么遠?

其實只要你細品,就能發現,也不是完全沒可能。

文中很詳細地描述了,“九洲無窮”、“自謂江湖”。

很明顯,這是在說,要把魚塘營造成天然河水的自然環境。魚兒在其中沒有拘束,才能使勁兒地喫,使勁兒地長肉,使勁兒地繁殖。

但到底要怎么達到這種效果,現代人並不知道。

原文相關內容已經流失,老祖宗的技術也失傳了。

如今有不少人,都在試圖復原這種古代的黑科技,打撈一筆。

比如A股最“不務正業”的上市公司,通威股份。

作爲一家新能源企業,卻對養魚情有獨鐘。

通威的養魚之道,叫作“漁光一體”發展模式。

他們把池塘的四分之三,上面裝滿光伏板,用來發電;四分之一,建造成一個個條形的魚池,每個只有110㎡,約等於六分之一畝。

然後,再往這些小池子裏,投放幾萬條魚苗。

光伏魚塘,秀不秀?

以我們業余人的視角來看,這么點地方,怎么可能養幾萬條魚?

魚兒就算不擠死,也被電死了吧?

沒想到,恰恰是這些電,起到了超出認知的化學反應。

光伏板發出的電,每天不間斷地循環池水,實際上是模擬出了江河的暗流湧動,還提供了充足的氧氣。

這種變化,我們人類在視覺上是看不到的,但魚兒能感受到。

他們每天在模擬出的暗流中衝浪,拼命地遊,拼命地喫。

最後一算,每個光伏魚池,六分之一畝,每年能產出4萬斤魚。換算成六畝地,就是144萬斤。

假設每條魚4斤重,這就真的和《養魚經》中,六畝地、兩年、7萬條魚的數據,相差不大了。

更有甚者,這些光伏魚池,不僅產量超級高,養出來的魚還肉質緊實,甚至還天然去腥。

在市場上號稱“衝浪鯽魚”。

我只能說,太神奇了。

如果這種方法能推廣开來,甚至養蝦、養螃蟹,我們又何必再每年進口那么多水產,授人以柄呢?

唯一的問題是,通威的養魚法,產量雖高,利潤率太低了。

也許,光伏養魚也不是最優解。

有沒有可能繼續優化,或者找出一條更好的路子?

通威股份經營結構,來源:Choice

要知道,日本這次排核污水,不是一年兩年,是持續30年。

不論處於什么理由,我們對日本水產的進口,必然持續走低,這是個大趨勢。

但需求不變。

龐大的市場缺口,一定會吸引更多人投身養魚事業中。

參與的人越多,找出好辦法的機會,也就越大。

相信這一天,並不遙遠了。


03

尾聲


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

這兩句,出自唐代詩人高適之《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

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尤其在理學興起後,每一個中國人都被放置在君臣、父子、師徒等等條條框框中。

一生都不得自由。

越是缺少什么,就越向往什么。

去追隨大自然風光,去城市之外隱居,以山泉爲友、炊煙爲伴,永遠是我們的終極夢想。

心如靈性的野馬,天地之間自由馳騁;身似不羈的扁舟,江湖之上任意飄蕩。

即便在現代,也是如此。

如今有不少人,年紀輕輕就向往避世,直接就家裏蹲,過着躺平生活。

一方面,他們可能是單純的懶;但另一方面,這確實是中國人精神追求的具體體現。

但就和範蠡當年一樣,攜美人歸隱,田園生活確實愜意。

喫飯問題怎么解決?

自己去耕田不太現實,不妨學學範大夫,養魚換錢。

我們不求富貴,成爲養魚大亨什么的,夠用就行。

只可惜,問題還是那個問題。

我是去隱居的,不是去开魚廠的。大部分人財力有限,只能买得起一個小魚塘。

真希望遠古的養魚法,能盡快重現世間。

那一天一旦到來,我立馬就去辭職,包一片小魚塘,提前退休。

(全文完)



標題:日本聯手歐洲,割中國韭菜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793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