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策略:在“歇腳”期尋找機會
3月中下旬,港股市場進入橫盤整固期。在經歷年初強勁的上漲後,港股在近期上漲勢頭放緩。貢獻年初上漲行情的行業主要是科技互聯網行業,資訊科技、非必需性消費和醫療保健行業表現好於恆生指數,期間分別上漲32.0%、27.5%和18.7%。在3月中下旬的震蕩行情中,原材料、能源和金融等高分紅行業小幅補漲。
雖然港股市場近期升勢放緩,但整體市場仍然活躍。港股大市日均成交金額維持在2,000億港元以上,屬於歷史較高的水平,遠高於近10年1,000億港元左右的成交額均值。港股市場近期的震蕩更可能是反映部分資金調整配置結構,而非趨勢性拋售。
外資在港股牛市時期流入港股市場。在北美交易時段,外資加倉买入中國資產;代表中國在美上市企業價格走勢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多日上漲,也導致港股在次日亞洲交易時段高开。此外,盡管近期美元指數維持在較高的位置,港元兌美元匯率仍然表現更爲強勢,靠近強方兌換界线,側面反映港元資產的需求上升。期間,外資主要淨流入港股科技互聯網和消費行業。
除了外資對港股市場變得樂觀外,本輪行情的重要推動力之一是南向資金持續加倉港股。雖說自港股通开通以來,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港股市場,但2024年4季度以來,內資的淨流入速度明顯加快。背後主要是國內無風險利率下行,以及擁有更多AI相關企業的港股市場受益於產業預期的改善。
2024年,在國內無風險利率下降的背景中,內資青睞盈利預期穩定的高分紅行業,包括銀行、通信運營商、公用事業和能源等。今年以來,由於政策和產業預期改善,除了銀行和通信依舊受到內資的追捧外,內資的配置重心逐步向科技互聯網和消費行業傾斜;淨流入規模靠前的行業包括互聯網零售、傳媒、銀行、通信和醫藥生物等行業,但放緩淨流入甚至部分淨流出高分紅資源股,反映內資的選股偏好由去年的追求確定性,到今年逐步加大關注成長性。
在投資者預期上修、港股估值從低位修復至歷史中樞水平後,投資者對企業盈利情況、未來盈利空間以及資本开支計劃的觀點分歧加大,近期的港股財報季爲投資者提供了重要的投資线索。從已公布的企業財報來看,主要科技互聯網企業盈利超市場預期,多數企業有計劃加大對算力、AI領域的資本开支計劃。
往前看,短期市場進入觀望和調整持倉結構階段,但不改中長期向上趨勢,科技相關行業仍是中長期的主线邏輯。在當前環境下,我們建議投資者維持“啞鈴型”配置策略。一方面,把握科技互聯網與硬件相關行業重估機會。另一方面,將盈利預期穩健的高分紅行業作爲底倉配置,獲得確定性的股息收益。
注:本文來自國泰君安2025年3月28日發布的《【國泰君安國際策略】港股策略:在“歇腳”期尋找機會》,報告分析師:周浩、黃凱鴻
標題:港股策略:在“歇腳”期尋找機會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