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4日,*ST旭藍(000040)股價已連續15個交易日收於1元以下,最新收盤價報0.64元/股。

根據深交所規定,若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公司將觸發面值退市機制。即使後續5個交易日連續漲停(按5%漲幅計算),股價最高僅能回升至0.998元,無法重返1元關口。

這意味着,*ST旭藍將成爲2025年首只因面值退市而被摘牌的A股公司。


重整無門、重組沒路


回顧這場退市危機並非偶然。

早在3月14日,公司便公告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問題仍未解決,涉及金額高達75.27億元,且無實質性償還方案。深圳證監局此前要求公司於2025年1月5日前完成整改,但期限屆滿後資金佔用問題依然懸而未決。根據退市規則,若兩個月內未完成整改,深交所將終止其上市交易。

從更深層看,*ST旭藍的危機源於多重風險的疊加共振。

公司2024年淨利潤預虧3億至5億元,若疊加資金佔用問題全額計提壞账,全年虧損或擴大至96億元,導致淨資產大幅縮水。2019年至2023年,公司已累計虧損超30億元,新能源業務收入連續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腰斬至7.98億元。

更嚴峻的是,公司內控缺陷暴露無遺。

2023年財報被出具內控否定意見,若2024年審計報告再次被否,將觸發疊加退市風險。此外,控股股東東旭集團質押股份比例達99.35%,所持股份全部被凍結,實控人李兆廷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於3月15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年內已第三次卷入監管風暴。


"東旭系"崩塌的縮影


從行業變遷與資本運作的角度看,*ST旭藍的潰敗更是"東旭系"崩塌的縮影。

回顧*ST旭藍股價表現,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上演"21天17跌停",市值蒸發超90%,7萬股東損失慘重。

資料顯示,其前身是1994年上市的寶安地產,2016年更名後轉型新能源與環保領域,但激進擴張埋下隱患。控股股東東旭集團曾以"並購狂人"著稱,短短五年內控股三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膨脹至2000億元。

然而,高槓杆遊戲終釀苦果,東旭光電(000413)已於2024年退市,*ST旭藍步其後塵,另一家上市公司嘉麟傑(002486)亦在風雨飄搖中。

實控人李兆廷的"首富"光環褪去,留下的是巨額債務黑洞。東旭集團違約債券本金達150億元,李兆廷本人涉9項被執行案件。通過財務公司挪用上市公司資金、虛構交易輸血集團等操作,將*ST旭藍變爲"提款機",最終導致75億元資金無法收回,公司瀕臨資不抵債。

對於一衆投資者而言,*ST旭藍的退市,着實給投資者上了沉重的一課。首先,警惕“全能型”公司,業務鋪得越廣,雷埋得越深。其次,遠離“高槓杆玩家”,借來的錢遲早要還。此外,財報“非標”是紅燈,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投資者應盡快遠離。

在資本市場中,投資者應更加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和治理結構,避免被表面的繁榮所迷惑。



標題:連續15日破面值,*ST旭藍面值退市鐵板釘釘,7萬股民深陷泥潭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5131.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