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2025年2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總體上,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內容都符合市場預期,中信證券預計將加快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和創新發展。具體來看,科技金融方面,提出全生命周期服務科技型企業,從風險投資到IPO再到債券市場融資,強調制度包容性,重點支持八大战略性產業。綠色金融方面,通過完善標准體系和豐富產品供給,推動綠色產業融資與風險管理工具發展。養老金融領域強調中長期資金穩健增值,推動養老金等資金入市,提供優質養老金融產品與服務。普惠金融聚焦中小微企業、涉農主體與居民需求,完善上市與交易制度,豐富涉農金融服務,推動財富管理轉型。數字金融要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據要素流轉運用,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與行業監管效率。
▍事件:
2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就《意見》回答了記者提問。
▍聚焦科技創新,資本市場做好“五篇大文章”文件正式落地,爲支持實體經濟注入強大動力。
首先,《意見》的出台時點符合市場預期,此前1月13日證監會2025年工作會議通稿、2月1日《求是》發布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署名文章已多次預告要制定該《意見》。其次,《意見》一方面是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新國九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求的具體落實。此前,2024年5月9日《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已經先行落地。另一方面,《意見》也是對 2024年資本市場改革文件如“科技十六條”“科創八條”等措施的延伸和細化。最後,在結構上,《意見》極大重視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政策舉措支持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分別有4條/2條/3條/2條/2條,支持科技金融的次序最高、着墨最多。
▍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務科技型企業,從風險投資到IPO、再到成熟債券市場融資,多方位體現制度包容性。
2025年2月1日證監會主席吳清《求是》發文提出,當前我國“頭部上市公司科技含量還不高,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要“引導更多標杆性高科技企業登陸A股市場”。具體來看,《意見》從四方面提出要從全鏈條、全生命周期服務科技型企業:一是更加包容地支持科技企業發行上市,加大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八大战略性產業的IPO支持,允許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做好境外上市引導。二是並購重組優化,積極鼓勵科技型企業產業並購、跨境並購,提高估值包容性。三是引導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S基金發展。四是加強債市對科創領域的精准支持。根據Wind數據,2024年科創債發行1.23萬億元,同比增長56%。
總得來看,中信證券認爲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很高,科技型企業融資環境有望明顯改善,政策明確提及的八大战略性產業上市門檻或更加包容,科技型產業鏈上下遊的並購重組有望更加活躍。
▍綠色金融:標准體系和產品供給兩側發力,豐富資本市場綠色金融體系。
第一,《意見》在完善標准體系上發力,持續優化綠色債券標准,統一募集資金用途、信息披露和監管要求,鼓勵評級機構納入ESG指標,強化上市公司綠色信息披露要求。第二,豐富綠色金融產品供給,綠色期貨有望不斷擴容。《意見》一方面提出要對綠色產業股債融資提高審核的便利度,並推出更多綠色公募基金、私募創投基金。另一方面,《意見》要求研發更多綠色期貨期權品種,預計碳期貨、碳排放期權、電力期貨、新能源產業鏈上下遊商品期貨等有望穩步上市。2024年,綠色期貨市場整體呈現出積極發展的態勢。總得來看,中信證券認爲完善的標准體系與豐富的產品將吸引更多資金支持綠色產業,提供更完善的風險管理工具,加快綠色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動產業升級。
▍養老金融:助力中長期資金穩健增值,提供優質養老金融產品與服務。
1)中長期資金穩健增值是養老金融的核心。《意見》及答記者問指出,要“落實好《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及實施方案,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推動養老金、保險資金等合理擴大投資範圍,推動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建立健全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機制”。中信證券認爲,證監會表態積極,中長期資金有望在資本市場與養老金融的長效健康發展中發揮更爲重要的作用。
2)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是養老金融發展的重要保障。意見指出,要“支持符合條件的健康、養老等銀發經濟企業股債融資”,“加大親老適老化改造力度”。根據中國銀行保險報的報道,2024年12月,吉林、山西、福建、寧夏、大連的首筆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成功落地,但從全國範圍看,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余額尚不到30億元,距離400億元總額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養老產業有望進一步得到資金支持,養老金融服務與居民需求匹配程度將進一步提高。
▍普惠金融:聚焦中小微企業、涉農主體與居民需求,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普惠金融效能。
1)完善中小微企業上市與交易制度。意見指出,要“深入推進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試點,支持“專精特新”等優質中小企業掛牌上市”。科技金融與普惠金融相結合,進一步深化科技金融對優質科技型企業的支持。
2)涉農主體服務方式進一步豐富。《意見》指出,要“完善“保險+期貨”模式”、“積極發展鄉村振興公司債券”、“研究編制‘三農’領域的指數”。目前,“保險+期貨”通過期貨市場爲農戶提供風險管理和價格保障,已平穩運行十年,涵蓋20余個涉農品種;未來,涉農金融服務專業要求將進一步提高。
3)積極匹配居民多元化投資需求。文件指出,要“推動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加快財富管理轉型”、“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推動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轉常規”。當前,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已完成兩階段,根據新華社報道,前兩階段費率改革舉措每年累計可爲投資者節約成本約200億元。中信證券認爲,第三階段降費將加速推進,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業務重要性進一步提高,买方投顧發展空間持續擴大。
▍數字金融: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暢通數據要素流轉運用,提高公司管理水平與行業監管效率。
意見指出,要“穩步推進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和‘數據要素×資本市場’專項試點”,“健全公募基金账戶份額信息統一查詢平台功能,穩步推進證券公司账戶管理功能優化試點轉常規”,“深入推動監管大數據倉庫、行業基礎數據庫建設,優化完善行業數據標准,打通數據孤島”,“加強系統互通,強化跨部門數據和信息共享”。中信證券認爲,公司層面證券基金等機構數字化程度將不斷提高,金融科技投入重要性提升;行業層面,監管智能化程度提高,監管效率與精細度將進一步提升。
▍風險因素:
國內政策力度或推行效果不及預期;資本市場改革不及預期;國內宏觀經濟復蘇不及預期。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2月10日發布的《新發展格局系列之三十一—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報告,楊帆S1010515100001;田良S1010513110005;於翔S1010519110003;陸昊S1010519070001;任柳蓉S1010524030002;陶然
標題:中信證券: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