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回顧2024年,化債是重要的財政基調。但在擴內需方面,財政發力效果也有所顯現,增量財政資金通過四類工具擴內需、穩增長:消費品“以舊換新”促消費、“設備更新”支撐制造業投資、“兩重”建設和水利防災托底基建投資,2025年這些工具有望延續。展望2025年,中央財政的舉債規模或適度提升,用於發力穩增長,財政支持經濟的方向上或從以往的“投資”主導向 “消費”領域邊際傾斜。

2025年財政或更加積極,對經濟的支持力度或邊際提升。從規模看,除了12萬億元的化債計劃繼續執行外,第一,預算內赤字率或有提升,有望提升至3.5%-4%附近。第二,專項債規模有望邊際擴大,預計從2024年的3.9萬億元提升至4.5萬億元附近。第三,特別國債大概率繼續發行,預計在1萬億元以上,用於“兩新”、“兩重”領域,並且大概率額外發行特別國債補充銀行體系的資本金。第四,如果明年下半年穩增長仍有壓力,不排除財政力度臨時提升的可能,比如通過增發國債來穩增長。預計2025年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規模有望相比2024年增加2萬億元附近。

2025年財政方向上或從以往的“投資”主導向“消費”領域邊際傾斜。首先,“以舊換新”政策或在明年將延續和擴大。今年“國補”針對8類家電產品進行補貼,部分城市把掃地機器人、智能投影、智能門鎖、智能衛浴等產品也納入補貼範圍,明年部分產品有望在全國範圍推廣。其次,“設備更新”投資或進一步加碼。最後,新一輪超長期特別國債或繼續支持“兩重”建設,地下管網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或是重要方向。此外,防風險仍需財政支持,預計額外增發特別國債用於銀行注資,化債、托底地產、補貼弱勢群體等或按照今年的財政規劃持續推進。

風險提示:海外環境變化,對政策、數據的理解不到位。

回望2024年,化債是重要的財政基調,但在擴內需方面,財政對“兩新”、“兩重”等領域給與了必要支持,推動內需邊際改善。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的財政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我們認爲,2025年財政政策或邊際加力,具體將如何拉動經濟?財政加力支持的方向和空間如何?本篇報告對此進行展望。


1

2024年財政擴內需:“兩新”和“兩重”


2024年狹義財政邊際擴張,廣義財政相對適度。在防風險的同時,財政在擴內需方面推動消費、投資結構邊際改善。從年初的預算目標看,2024年我國預算赤字增加1800億元,專項債額度追加1000億元,並且增加1萬億元特別國債。此外,2023年增發的1萬億國債大部分用於2024年。這意味着,預算內的財政政策在邊際擴張。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一方面,政府性基金實際支出與預算目標差異較大。另一方面,地方城投淨融資行爲明顯放緩。總體來看,廣義財政相對適度。

在高質量發展的框架下,今年財政在防風險方面方向明確:化債、托底地產、補貼弱勢群體等。同時,在“兩新”、“兩重”、水利防災等擴內需方面,財政發力效果也有所顯現。一方面,2024年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元。其中,3000億元用於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前者對制造業投資有所支撐,後者推動居民消費改善。其余7000億元的特別國債圍繞國家重大战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助推我國標志性工程建設。另一方面,2023年10月,增發國債1萬億元,主要用於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其中水利領域安排資金額度超過五成。由於這部分資金大部分用於今年,所以對今年的中央項目基建投資起到托底作用。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聚焦汽車、家電、家裝等四大領域,財政支持始於4月,力度在7月加碼。2024年3月,決策層明確消費品以舊換新目標:力爭到2025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50%,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15%。4月份,財政部明確,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年度資金總額近112億元。隨後的7月份,決策層提出提高補貼資金規模,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其中1500億元用於加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從財政補貼的分擔看,央、地資金比重也從4月的6:4調整爲7月的9:1。

根據7月的最新政策,財政對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支持力度明顯提升在汽車領域對消費者購买的新能源乘用車補貼2萬元,購买2.0升及以下排量的燃油乘用車補貼1.5萬元。相比今年4月政策,這一力度提升約一倍。另外,在4月的換新操作中,可以根據最新政策補齊補貼差額。在家電領域,面向冰箱、洗衣機、電視等8類家電,對消費者購买的2級及以上能效或水效產品,按最終售價的15%給與補貼,對於購买1級及以上能效或水效的產品,追加額外5%補貼。同時,政策明確,對每位消費者每類補貼1件產品,每件不超過2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我國曾大規模試點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當時按新家電售價的10%給予補貼,並設置補貼上限。今年11月國家發改委表示,本輪“換新”活動中,1級能效產品的銷售額佔比超過90%,也就說目前20%爲主的補貼力度明顯強於2009年。


2

增量財政資金:拉動多少經濟?


2024年,增量財政資金通過四類工具來擴內需、穩增長:消費品“以舊換新”促消費、“設備更新”支撐制造業投資、“兩重”建設和水利防災托底基建。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考慮到這些工具延續,所以有必要考察今年它們如何拉動經濟增長。
第一,財政對“以舊換新”的支持力度決定消費改善幅度。今年8月初,以舊換新“國補”資金全部下達到地方。根據商務部披露信息,截至10月16日,1082.6萬名消費者購买以舊換新8大類家電產品1564萬台,享受139.6億元中央補貼,帶動銷售733.6億元。截至12月6日,2963.8萬名消費者購买8大類家電產品4585萬台,帶動銷售2019.7億元。全國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用時79天,從1000億元到2000億元僅用40天。在汽車領域,截至11月18日、12月9日,全國汽車以舊換新分別突破400萬輛、500萬輛。
根據增值稅發票數據,2024年前11個月,零售業總體收入同比增長4.5%,而電視機等家用視聽設備、冰箱等日用家電、家具、衛生潔具這四類零售業的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5.9%、18.7%、16.8%和12.5%。尤其是,在10、11月當月,四類零售業的銷售收入增速明顯高於前期。

雖然“以舊換新”政策在今年4月份實施,但是相關消費直到大規模財政補貼下達才邊際改善。從限額以上單位的商品零售看,在9月、10月當月,汽車類的同比增速分別達到0.4%、3.7%,高於前8個月的-2.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分別同比增長20.5%、39.2%,高於前8個月的2.5%。

根據限額以上單位的商品零售分類,與“以舊換新”政策相關的商品主要以五類爲主:汽車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具類、建築及裝潢材料類。我們把這五類商品合並爲一類,把其他商品歸爲另一類。結果發現,整體看,今年8個月,限額以上單位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僅2.1%,但在9月、10月的當月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8%、6.8%,其中,以舊換新相關的商品分別拉動1.3個、3.5個百分點,相比前8個月拖累2.24百分點明顯改善。

進一步看,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的拉動尤爲突出。考慮到限額以上單位的商品零售額佔整體社零的比重約35%,所以以舊換新相關的商品在9月、10月份對社零增速的拉動分別約0.4個、1.2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非換新相關的商品對整體消費的拉動並未減弱,這也一定程度體現出,“以舊換新”政策並未出現擠出效應。此外,我們推測該政策在11月、12月對相關消費的促進作用或更明顯。

居民消費結構性邊際改善,也可能源於假期促銷等因素,那么受財政政策的淨影響有多大?鑑於此,我們基於歷史同期的環比增速,測算今年9月、10月份各類商品的潛在零售額,然後同實際情況對比。如果按照潛在規模,今年9月、10月份,“以舊換新”政策相關的商品對限額以上單位商品的零售額均拖累0.9個百分點。進一步,我們把零售額的潛在值和實際值的差異視爲政策的影響,同時結合之前的財政補貼規模估算,本輪消費品換新政策的財政乘數達到1.6。

第二,“設備更新”政策聚焦工業、農業、建築等7大領域,財政和貨幣政策協同發力促投資。從政策方向看,根據2024年4月的《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要求,設備更新政策聚焦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27個重點行業,針對先進設備更新、數字化轉型、綠色裝備推廣、本質安全水平提升等相關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從政策支持看,在貨幣方面,今年4月份,央行設立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再貸款,額度4000億元。在財政方面,今年7月份,確定約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被安排到設備更新等項目。

回看政策對擴投資的效果,一方面,在投資構成上,今年前10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其中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1%,對全部投資增長拉動約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63.3%。另一方面,在建設性質上,今年前4個月、前10個月,擴建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1.2%、37.3%,遠高於過去幾年的增長中樞。進一步看,設備工器具購置的整體投資增速回升,但是房地產領域的這一分項明顯回落,一定程度反映政策的針對性效果。另外,根據增值稅發票數據,2024年前11個月,全國企業總體採購金額同比增速1.9%,其中採購機械設備金額同比增速6.1%。對於採購機械設備,在工業企業中,制造業、公用事業分別同比增長5.2%和5.5%;在服務業中,租賃商務、信息技術、科研技術等服務業分別同比增長10.4%、16.6%和19.6%。

接下來,我們考察政策的淨影響。考慮到過去兩年,擴建投資、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速較爲平穩,我們分別以2023年的增速計算二者的潛在增長,並與實際情況比較。結果發現,如果按照潛在規模,今年前10個月,設備工器具購置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僅爲0.9個百分點,低於實際的2.1個百分點。我們把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的實際值與潛在值的差作爲政策效果,考慮到再貸款政策財政貼息等因素,那么乘數或在1.5-2.5左右。需要提醒的是,這種測算的財政乘數可能有所高估。究其原因,一方面,隨着擴建投資增速飆升,新建和改建投資增速轉負。相似地,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高增的同時,其他項目投資回落。我們推測,擴建投資、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對其他類別的投資有一定的擠出效應。另一方面,貨幣政策也對相關投資有所推動。

第三,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對基建有所支撐。在今年增發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中,7000億元用於“兩重”建設,統籌推進“硬投資”和“軟建設”。在“硬投資”方面,優先選取跨區域、跨流域重大標志性工程。根據國家發改委披露,“兩重”建設重點支持了長江沿线鐵路、幹线公路、機場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東北黑土地高標准農田建設,“三北”工程建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高等教育提質升級等領域建設。

從支持領域來看,2024年“兩重”建設主要支持8大方向、17個具體投向。其中,8大方向主要是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交通物流重大基礎設施等。17個具體投向涵蓋了科技研發,綠色智能數字基礎設施等相關的項目;也包括了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公共保障體系;還有高標准農田建設,城市地下隱患管线維修等。

從發行安排看,30年、20年、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先後從5月17日啓動,到11月中旬陸續發行。今年前三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累計發行7520億元,隨後“兩重”建設加快推進。1-10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3%,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高0.9個百分點。今年前10個月,航空、鐵路運輸業投資分別增長19.2%、14.5%。

第四,去年增發的萬億國債托底今年的基建投資。在去年10月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中,水利領域安排資金額度超過五成。今年前10個月,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37.9%,增速處於往年較高水平,且高於整體固定資產投資29.6個百分點。


3

明年財政發力:方向和空間在哪兒?


整體來看,未來我國財政政策或進一步加碼,中央財政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或將打开,用於適度發力穩增長。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的財政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但需要提醒的是,我們要對政策有合理預期,也就說穩增長基於高質量的發展框架下,不再沿用過去強刺激的路子。

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於2025年的財政工作進行展望:除了12萬億元的化債計劃繼續執行外,第一,預算內赤字率或有提升,有望提升至3.5%-4%附近。第二,專項債規模有望邊際擴大,預計從2024年的3.9萬億元提升至4.5萬億元附近。第三,特別國債大概率繼續發行,預計在1萬億元以上,用於“兩新”、“兩重”領域,並且大概率額外發行特別國債用於補充銀行體系的資本金。第四,如果明年下半年穩增長仍有壓力,不排除財政力度臨時提升的可能,比如通過增發國債來穩增長。預計2025年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規模有望相比2024年增加2萬億元附近。

關於通過財政擴內需的方向,或從以往的“投資”主導向 “消費”領域邊際傾斜。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近期,湖北、四川等地相繼开啓了2025國補政策活動的商家報名。所以,有必要展望今年的工具如何在明年延續推進。

第一,“以舊換新”政策或在明年擴圍在規模方面,我們推測,如果明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延續1500億元,對社零增速的拉動或在0.45-0.6個百分點。如果補貼規模擴大到3000億元,對社零增速的拉動或在0.9-1.2個百分點。在方向方面,以舊換新的品類或將拓展。今年,“國補”針對8類家電進行補貼,但是地方層面有所優化。以上海爲例,納入補貼的產品還包括:家電中的幹衣機、蒸烤箱、打印機,家裝中的地板、智能坐便器,家具中的牀墊、沙發,適老化產品中的護理功能牀、助起沙發,康復輔具中的助聽器、電動輪椅等。我們推測,部分產品的地方換新政策有望在全國範圍推廣。

第二,“設備更新”投資或進一步加碼。2023年,我國工業、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約4.9萬億元。根據2024年工信部發布的《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當前的設備更新政策聚焦重點領域,我們預計明年或在其他領域擴展並加快落實。

第三,新一輪超長期特別國債或繼續支持“兩重”建設。由於“兩重”建設涉及資金規模大、覆蓋面廣、綜合性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所以財政對“兩重”建設將會長期支持。今年四季度,國家發改委表示,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重點支持城市燃氣、排水等地下管網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由於“兩重”建設重點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重點任務,雖然當前項目主要聚焦投資領域,但是未來有望向民生領域適度傾斜。

第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仍是財政的重要方向。我們預計額外增發特別國債用於銀行注資,確保銀行穩健經營。此外,化債、托底地產、補貼弱勢群體等或按照今年的財政規劃持續推進。

 風險提示:海外環境變化,對政策、數據的理解不到位。


注:本文來自海通證券發布的《積極財政:發力哪些方向?——2025年宏觀展望之一》;梁中華  S0850520120001侯  歡  S0850522080004




標題:積極財政:發力哪些方向?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7742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