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暗面卷入風波!創始人遭前投資人仲裁,嫌 “蛋糕” 分得少?
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耀眼新星——月之暗面公司近日陷入了一場仲裁風波。
昨日有報道稱,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宇韜被循環智能投資人在香港提起仲裁,相關電子仲裁申請書已遞交至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
銘德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David Morrison表示:“本所已接受楊植麟先生、張宇韜先生委托,並關注到此次仲裁相關事項。我們認爲該事項既缺乏法律依據,也無事實基礎,本所將依法進行抗辯。”
爲何被卷入仲裁風波?
此次仲裁源於前投資人和創始人之間的利益糾紛。
公开信息顯示,循環智能由楊植麟、陳麒聰、張宇韜共同創立於2016年,是一家面向企業的AI軟件服務公司,專注於提供多種智能化解決方案。該公司共獲得了金沙江創投、華山資本、真格基金、靖亞資本、紅杉中國、萬物資本、博裕資本等7家公司的投資。
其中,金沙江創投、靖亞資本、博裕資本、華山資本和萬物資本這5家公司對楊植麟、張宇韜提起了仲裁。
他們認爲,楊植麟、張宇韜在未獲得投資方同意豁免書的情況下,就啓動融資並創立了月之暗面。
據了解,楊植麟於2021年9月從循環智能公司股東中退出,並在去年3月和張宇韜共同創立了月之暗面。二人抓住ChatGPT興起的契機,迅速推出了Kimi人工智能助手,該產品因具備強大的搜索功能和出色的長文本處理能力而火爆出圈。
同時,該公司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在去年6月獲得超2億美元的天使輪融資,今年2月又完成了一筆超10億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小紅書、阿裏巴巴等。到了8月,公司再次獲得超3億美元融資。
當前,月之暗面估值已達33億美元,是國內AI“六小龍”中估值最高的企業。
相比之下,前公司循環智能在本月卻被列爲經營異常。如此巨大的差距,引發了循環智能部分老投資人的不滿。他們認爲當初拿到的股權過少,因此要求補償。
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楊植麟創立月之暗面是在獲得循環智能CEO陳麒聰及公司董事會支持,並與他們達成一致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僅如此,楊植麟還給予其月之暗面的部分股權作爲回報。此後,陳麒聰向股東發送了通知郵件,該方案也獲得了董事會批准。
目前,月之暗面和循環智能雙方並未作出回應。有業內人士認爲,此次仲裁可能會對月之暗面的後續融資和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壓力重重
除了深陷仲裁風波外,月之暗面近期又傳出人員變動的消息。據悉,公司負責出海產品的相關負責人已經離職創業。
今年9月,月之暗面決定停止對兩款已上线的出海產品Ohai和Noisee的更新,收縮其出海战略布局。
對於這一舉措,月之暗面作出回應。公司表示,开發這兩款產品原本只是一種嘗試,在項目層面並未正式立項。主動選擇做減法,是爲了更加聚焦Kimi的开發。
值得注意的是,月之暗面目前壓力重重。
從競爭環境來看,月之暗面面臨着強勁對手帶來的巨大競爭壓力。字節跳動的豆包、MiniMax的海螺AI等憑借自身優勢不斷搶佔市場份額。
在技術研發方面,月之暗面致力於提升長上下文窗口技術,但這一過程困難重重。不但需要克服許多底層技術難點,包括模型預訓練、對齊和推理環節的重新設計,還面臨着算力資源緊張的問題,尤其是在處理千億參數級別模型時,對算力和顯存有着極高的要求。
此外,商業化難題是月之暗面的又一大困擾。一方面,市場上價格战硝煙彌漫,月之暗面在與大型廠商競爭時舉步維艱。另一方面,投資人對其商業化變現能力心存疑慮,畢竟公司目前尚未實現自我造血,資金回籠存在問題。
今年10月11日,Kimi崩潰事件引發廣泛關注。Kimi探索版在上线當日便因流量的急劇增加而崩潰。多方證據均指向一個關鍵原因:系統承載能力不足。
這一事件無疑是雪上加霜,不僅損害了用戶體驗,還對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場聲譽造成負面影響,進一步加劇了公司所面臨的嚴峻局勢。
標題:月之暗面卷入風波!創始人遭前投資人仲裁,嫌 “蛋糕” 分得少?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