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是電氣化率提升和能源變革產生的結果

2023年工業增加值增速4.6%,低於工業用電量增速6.6%。2024年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7%,與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9.7%進一步拉开差距(注:統計局只公布了今年1-2月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其與工業用電量增速平均差距小於0.2個百分點)。

在2023年之前的年份裏,除2018年外(當年政策推動油改電、煤改電),工業增加值增速普遍高於工業用電量增速。但是從2020年开始,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用電量之間的差距就快速縮小,2020年和2021年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不到0.5個百分點。經歷了2022年各項數據的大幅波動後,2023年工業用電量增速开始持續地高於工業增加值增速

如果說2020年之前,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工業用電量增速反映的是工業生產能耗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趨勢那么2020年以來,是什么原因導致兩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呢?

我們用“用電量/增加值”計算“單位GDP電耗”,可以發現2023年第二產業單位GDP電耗從之前的趨勢性回落變爲了上升,比2022年增加了23.7萬千瓦時至1356萬千瓦時/億元,第三產業的單位GDP電耗也比2022年增加了14.9萬千瓦時。

單位GDP電耗上升是導致工業用電量增速高於工業增加值的主因。

單位GDP電耗上升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導致傳統高電耗行業的佔比上升;另一種是某些行業的單位電耗提高,變成了新的高電耗行業。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我們都需要找到兩個事實——哪些行業是高電耗行業,各個行業的電耗變化

我們用“每億元營業收入的用電量”來衡量各個行業的單位電耗,可以看到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單位電耗位居前三,每億元營收的耗電量分別爲1173、740、604萬千瓦時。

在這些高電耗行業裏,工業產出佔比同時也在提升(行業增加值同比高於工增同比)的主要有: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兩個高電耗行業的佔比提升會直接導致工業用電量增速高於工業增加值增速。

有色金屬的消費結構中,16.2%用於電线電工器材,7.6%用於輸配電及控制設備[1]。近年來,電力投資規模快速擴張,2023年電力投資增長27.3%,今年1-2月電力投資增長32.7%。近幾年電力投資是最重要的基建方向,增速比2020年前上了一個台階,與新能源轉型和重視能源安全有直接關系。

除電力投資外,有色金屬制造和黑色金屬制造的產出佔比提升都有一個共同驅動因素——出口。汽車生產在有色金屬的消費中佔比7.9%,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同比增長57.8%2023年中國鋼材出口同比增長36.2%,創2017年以來新高。

我們在《從出口份額看中國制造競爭力變化》(2024.03.17)中總結,“依靠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和運轉效率,電池、汽車、工程機械、輪船、鋼鐵、半導體、化工品的出口份額在過去兩年逆勢提升”。

中國能夠維持這些高電耗行業的成本優勢,除了技術支撐外,也有能源體系供應穩定的相對優勢。我們此前在《世界進入兩個石油體系》(2022.04.07)中提出,“世界正在進入兩個平行的石油體系,歐洲在鋼鐵、有色金屬等高耗能行業將經歷成本衝擊下的份額轉移,可能帶動中國相關商品份額的提高”。

高電耗行業的產出佔比上升,既有新舊能源體系轉型下的電力投資新周期帶動,也有兩個能源體系下的高耗能行業份額轉移,本質上是能源變革通過不同傳導路徑所產生的結果。

我們要尋找的第二個事實——各行業的電耗變化,看起來就比較直觀。

2019年以來,工業用電量增速和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差值持續上升的行業,主要有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非金屬礦制造業、紡織業。2023年3-12月,以上行業的用電量[2]增速分別高於工業增加值增速8.1、16.4、6.7、8、12個百分點。

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非金屬礦制造業與新能源產業相關

2023年3-12月,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業的用電量增速爲75.2%,同比上年增長150.5億千瓦時,明顯高於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的用電增速29.3%(鋰電池制造業未公布用電量數據)。相比於一般產業,光伏制造的耗電量更大,2022年光伏協會測算多晶硅生產的綜合電耗爲60千瓦時/千克。

2023年3-12月,玻璃制造業的用電量增速爲14.8%,明顯高於非金屬礦物制品業7.5%的增速。其中,2023年光伏壓延玻璃累計產量2478.3萬噸,同比增長54.3%。

2023年3-12月新能源車制造業的用電量增速爲32.9%,也明顯高於汽車制造業的用電增速。新能源車的電動化、智能化水平更高,我們認爲這或使得新能源車的生產過程單位電耗更高(詳見《汽車消費韌性的來源?》2023.12.15)。

同時,汽車油轉電的趨勢可能也推升了第三產業的單位GDP電耗。截止2023年末,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全年新能源車的產銷市場佔有率達到31.8%。截止2023年末,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爲859.6萬台,同比增加65%,其中公共充電樁爲272.6萬台。公用充電樁用電被納入爲第三產業用電,所以新能源車保有量的快速提升可能也會拉高第三產業的單位GDP電耗。

新能源產業鏈(光伏+新能源車+光伏玻璃,數據不全所以不包含鋰電池拉動第二產業單位GDP電耗提高了4萬千瓦時,高耗能行業出口及投資(黑色+有色)拉動單位電耗提高了2.2萬千瓦時,兩者大約解釋27%的電耗提升。

放在更大的背景下看,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水平進步,能源系統電氣化水平將會穩步提升。電氣化水平的提升,在供給側體現爲一次能源通過電能轉化的比重上升,在需求側體現爲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上升。因此,單位GDP電耗的上升也是電氣化率提升帶來的必然趨勢。電氣化率提升是能源變革的關鍵一環,新能源崛起是能源變革的重要基礎,俄烏衝突引發的兩個能源體系又是能源變革的矛盾外溢。所以,單位GDP電耗上升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實際上反映的是能源變革所帶來的影響

[1] 基於2020年投入產出表;[2] 2023年1-2月分行業用電量同比增速未公布

風險提示:測算過程或存在一定偏差,用電數據表現超預期,工增超預期

注:本文來自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3月30日發布的《用電量增速爲何持續高於工業生產?》,報告分析師:宋雪濤 S1110517090003,孫永樂 S1110523010001

本資料爲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布,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復制、發表、許可或仿制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爲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布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台,所發布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爲准。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布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標題:宋雪濤:破解用電量持續高增之謎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442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