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上市公司卷入監管風暴,關聯交易疑雲籠罩2萬股東
4月25日晚間,A股市場掀起波瀾。洪田股份(603800)與諾德股份(600110)接連發布公告,兩家公司及相關高管因涉嫌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等違規行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這場監管風暴不僅暴露出上市公司治理的深層漏洞,更因兩家公司業務的高度關聯性,引發市場對資本運作合規性的強烈質疑。
關聯交易“暗流”牽出連環案
洪田股份的違規线索始於一筆隱祕的資產出售。
2024年5月,公司將上海一處價值484.6萬元的辦公用房出售給蘇州陸海控股,後者實控人系洪田股份董事舒志高的直系親屬,構成關聯交易。
然而,這筆交易直至2024年年報披露前才被補充確認,且未在發生時履行信披義務。審計機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對此出具保留意見,直指公司關聯方關系存疑——洪田股份的股東與主要客戶諾德股份的控股股東之間,可能存在未披露的關聯關系。
這一質疑迅速引發連鎖反應。諾德股份同日公告顯示,其實控人陳立志、董事許松青同樣因涉嫌關聯交易信披違規被立案。
值得注意的是,洪田股份與諾德股份存在深度業務綁定。洪田股份主營電解銅箔設備制造,諾德股份是其核心客戶,2024年雙方關聯交易額達4.05億元,佔洪田股份營收的29.48%。
更微妙的是,諾德股份子公司此前持有洪田股份5%股權,2024年通過減持100股將持股比例精准降至4.99995%,規避了5%的信披紅线。這種“踩线操作”背後,是否隱藏着更復雜的利益安排,成爲監管追問的核心。
業績崩塌與資本運作困局
信披違規的陰影下,兩家公司的經營危機同步爆發。
洪田股份2024年營收同比暴跌38.6%至13.74億元,歸母淨利潤縮水42.87%至1.17億元,扣非淨利潤僅777270萬元,創下上市以來最差業績。其主營的電解銅箔設備業務受行業產能擴張放緩衝擊,疊加關聯交易審計疑雲,導致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也被標注強調事項段。業績頹勢延續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驟降近60%,虧損擴大至2524.87萬元,資金鏈壓力凸顯。
諾德股份的困境則更爲嚴峻。盡管2024年營收增長15.4%至52.8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巨虧3.52億元,扣非後虧損達4.15億元,同比惡化超20倍。作爲鋰電銅箔行業龍頭,公司遭遇加工費價格战與銅價上漲的雙重擠壓,毛利率從2022年的19.3%暴跌至2024年的6.8%。
值得注意是,其資本運作因歷史違規問題全面受阻。2024年9月,因未及時披露收購雲財富期貨框架協議,公司及高管被立案調查,直接導致籌劃已久的重大資產重組流產。原計劃通過發行股份收購湖北諾德鋰電37.5%股權的交易,因立案調查未結案被迫終止,使公司失去了一次關鍵的產業鏈整合機會。
控制權迷局與監管拷問
洪田股份的控制權變更疑雲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擔憂。2022年,公司實控人從創始人舒志高變更爲趙偉斌,但舒志高仍留任董事,並通過關聯方陸海控股繼續參與公司運作。
此後兩年間,洪田股份开啓了一系列令人費解的操作。先是以2.2億元收購洪田科技81%股權,後又將6家石油鑽採子公司以1.8億元出售給陸海控股,徹底剝離傳統業務。上交所多次質疑這些交易是否構成“一攬子計劃”,但公司始終否認存在隱祕安排。此次舒志高因涉嫌未披露重大事項被立案,使得這場控制權轉移的真實性再度蒙上陰影。
監管層的追問直指要害。上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洪田股份說明三方面問題:
一是與諾德股份是否存在未披露的關聯關系,二是近三年關聯交易定價是否公允,三是收購洪田科技與資產剝離是否實質爲一攬子交易。
審計機構立信所則坦言,由於公司核查手段有限,無法確認股東與諾德股份之間的潛在關聯,這導致審計範圍嚴重受限。若最終查實系統性信披違規,兩家公司可能面臨退市風險警示,甚至引發投資者集體訴訟。
截至4月25日收盤,洪田股份股價報27.29元,市值較2023年高點蒸發超40%;諾德股份股價則長期徘徊在3.5元低位,市值僅62億元,動態市盈率爲負值。兩家公司近2萬戶股東深陷泥潭,而立案調查的結論將決定其能否走出至暗時刻。
標題:兩上市公司卷入監管風暴,關聯交易疑雲籠罩2萬股東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