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策略:總量穩結構進,聚焦新質生產力
【本報告導讀】: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在總量上以穩爲主,重點在穩預期、防風險;對於科創的表述更爲積極,後續產業政策將加速發力。聚焦新質生產力建設,關注科技制造與國產替代。
總量政策以穩爲主,結構性亮點在科技創新。3月5日兩會开幕,發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有三個方面值得重點關注:第一,2024年經濟增長目標爲5%左右,較21年三年平均增長目標爲4.4%,意味着經濟較23年進一步修復(23年相對21年兩年平均增長4.1%),顯示決策層對於經濟增長仍有較大的信心;第二,財政貨幣“兩個適度”,總量政策仍以穩爲主,不搞強刺激,重點仍在提質增效,穩預期、防風險;第三,報告對於科技創新的表述更爲積極,後續財稅、金融等對科技產業政策支持預計將加速,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路徑有望逐步明晰。總的來看,報告穩總量、促結構,現代化產業體系與新質生產力是後續發展重心。
財政貨幣重提效而非強刺激,地產重點在穩預期、防風險。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准有效,政策目標在於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考慮到當前實際利率仍偏高,後續貨幣寬松仍有較大空間。精准有效旨在盤活信貸存量,加大對科技、綠色、養老、普惠、數字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優化信貸結構以提升效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24年財政赤字率維持3.0%,同時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24年先發行1萬億元。整體財政力度較23年略升,體現適度加力不搞強刺激,中央加槓杆意愿擡升,注重穩定社會預期。結構上強調優化支出結構,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年初以來重大項目开復工偏緩,新增專項債發行偏慢、多數省份下調全年固投增長目標等可對此進行較好印證。房地產領域重點在於穩預期和防風險,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及“三大工程”建設爲主要抓手。
對科技創新的表述更爲積極,產業政策將加速發力。報告強調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增“大力”、“加快”表述,同時在主要任務中新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战略”,顯示在國內新舊動能切換、全球地緣博弈加劇大背景下,推動我國科技產業突破的緊迫性有所提升,重點在產業鏈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以及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兩會前國務院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考慮到當前我國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偏低,預計本輪設備更新改造以高技術、低耗能的先進設備爲主,助力“新質生產力”及“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預計後續財稅、金融等政策將繼續加大對於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路徑有望逐步明晰。
重視科技產業結構性线索,聚焦科技制造與國產替代。回顧歷年A股市場表現可以發現,春節至兩會期間市場大多上漲,步入兩會期轉爲震蕩,後續若想進一步上漲則依賴於經濟預期的回升(如09年四萬億/16年供給側改革/19年貨幣寬松、信貸高增),或產業政策的密集發力(如15年互聯網+ /21年雙碳)。考慮到總量政策仍以穩爲主,加之節後企業开復工偏緩,需求預期上修動力不足,後續科技產業政策是更值得關注的投資线索。聚焦“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建設,重點在科技制造與國產替代:先進半導體/國產算力/低空經濟/機器人/新能源新技術等。
風險提示:海外經濟衰退拖累國內需求,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注:本文來自國泰君安發布的《總量穩結構進,聚焦新質生產力——策略視角學習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分析師:方奕、張逸飛
本訂閱號不是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告發布平台。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均來自於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如需了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完整報告。本訂閱號推送的信息僅限完整報告發布當日有效,發布日後推送的信息受限於相關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確或者失效的,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義務,後續更新信息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爲准。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僅面向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服務籤約客戶。因本資料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要求,若您並非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服務籤約客戶,爲控制投資風險,還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請諒解。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並謹慎決策。國泰君安證券及本訂閱號運營團隊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爲國泰君安證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爲給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標題:國君策略:總量穩結構進,聚焦新質生產力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