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爲,當下市場情緒類似2012年底。(1)從經濟層面來看,2012年市場對長期經濟前景非常擔心,導致對經濟短周期的樂觀變化滯後反應。從工業增加值和GDP的數據能夠看到,2012年3季度,經濟已經出現了企穩回升,這一點在南華工業品走勢和國債利率上也能夠得到驗證,但股市遲遲沒有上行。今年7月以來,宏觀PMI、PPI和商品價格均开始企穩,9月更多經濟指標企穩,利率也开始拐頭上行,但股市卻遲遲沒有反應,這一狀態與2012年7-11月類似。(2)從投資者的情緒來看。2022年10月以來,上證指數和萬得全A整體跌幅並不大,但由於賽道股走勢更弱,部分業績較差的投資者感覺熊市已經3年了。2012年也出現了這種偏差,2012年年初季度反彈,之後持續陰跌,但到11月底,相比年初跌-10.3%,跌幅只有2011年的一半,但投資者的情緒比2011年更悲觀。背後很重要的原因是,銀行、鋼鐵、非銀等板塊的熊市始於2010年,到2012年11月的時候已經持續了接近3年。(3)最終2012年熊市的結局是樂觀的,而且這種樂觀並不是建立在利空邏輯反轉的情況下。我們認爲,站在2023年,投資者擔心的很多長期利空邏輯上可能都是對的,但未來的牛市可能會在所有這些利空依然存在的情況下,通過產業間的騰挪、通過中國產業鏈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騰挪,出現一種大家沒有經歷過的牛市。

    (1)2012年市場對長期經濟前景非常擔心,導致對經濟短周期的樂觀變化滯後反應。去年以來,隨着經濟房地產銷售明顯下降、消費行業增速放緩,投資者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前景有很大的擔心,甚至上升到了對人口周期的擔心。歷史上上一次對人口周期集中擔心是2011-2014年,由此帶來了2011-2012年的熊市。改革开放後,中國經濟快速融入全球,各行業快速增長,其中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中國巨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從圖1中能看到1980-2010年,中國勞動力總數和佔比均持續走高。但是2010年之後勞動力優勢逐漸走弱,由此導致投資者對制造業出現了系統性的擔心,伴隨着2011-2012年經濟的下降,這一擔心的證據越來越多,因爲制造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第二產業(以制造業爲主)對GDP的貢獻也在2010年之後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投資者的擔憂情緒等因素導致股市出現了2011-2012年連續兩年的熊市。2012年下半年的時候,雖然宏觀經濟短周期已經出現了樂觀的跡象,但股市繼續走弱,直到12月才企穩回升。從工業增加值和GDP的數據能夠看到,20123季度,經濟已經出現了企穩回升,這一點在南華工業品走勢和國債利率上也能夠得到驗證,但股市遲遲沒有上行。今年7月以來,宏觀PMIPPI和商品價格均开始企穩,9月更多經濟指標企穩,利率也开始拐頭上行,但股市卻遲遲沒有反應,這一狀態與20127-11月類似。

    (2)2010-2012年指數的主要跌幅出現在2011年,但部分行業的下跌持續了3年。同時投資者的心態和很多機構投資者的淨值狀態也和2012年Q3類似。2021年以來,上證指數和萬得全A主要的下跌集中在2022年1-4月份,但是由於很多投資者持有的賽道類板塊從2021年Q2开始持續走弱,所以部分業績較差的投資者,感覺熊市已經3年了。由此導致,今年上證指數和萬得全A指數並沒有創新低,但投資者的情緒比2022年指數最低點還要悲觀。其實,2012年也出現了這種偏差,以萬得全A來看,2010年(跌幅-6.88%)是震蕩市,2011年(跌幅-22.4%)是指數大幅下跌的熊市,2012年年初季度反彈,之後持續陰跌,但到11月底,相比年初跌-10.3%,跌幅只有2011年的一半,但投資者的情緒比2011年更悲觀。背後很重要的原因是,銀行、鋼鐵、非銀等板塊的熊市始於2010年,到2012年11月的時候已經持續了接近3年。

    (3)2012年的結局:年底逆襲,投資方式變化,牛熊周期依然存在。最終2012年熊市的結局是樂觀的,而且這種樂觀並不是建立在利空邏輯反轉的情況下。因爲2012年對中國部分制造業產能過剩、人口周期、GDP增長中樞的擔心都是對的,直接導致2011年之後的經濟增速一直沒能回到2010年之前的高點,並且股市ROE從2011-2015年持續下行。但這些事後來看非常正確的擔心,並沒有帶來股市持續的熊市。2012年底恰恰是股市的底部,在這個底部之後,股市先後出現了移動互聯網牛市、消費牛市、高端制造業牛市,這些牛市與2012年之前的牛市區別較大。我們認爲,站在2023年,投資者擔心的很多長期利空邏輯上可能都是對的,但未來的牛市可能會在所有這些利空依然存在的情況下,通過產業間的騰挪、通過中國產業鏈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騰挪,出現一種大家沒有經歷過的牛市。

    (4)策略觀點:反轉的力量正在不斷累積。從現在展望未來半年,A股存在三個反轉的力量:(1)政策底&超跌修復:6月以來,最弱的是成長中的TMT,背後核心是股價漲幅過大,但業績兌現一般。但我們認爲由於AI產業趨勢尚未被證僞,互聯網監管和疫情對計算機和傳媒基本面的負面影響基本結束,TMT估值很難跌回原點,季度調整可能已經較爲充分,能逐漸止跌。經濟相關類板塊受到政策改善、商品企穩等影響,還會是最強的方向。(2)庫存周期反轉:庫存周期是經濟短周期波動中最重要的力量。我們認爲,庫存周期不會消失,一旦反轉會對股市產生半年以上的正面影響。1990-2009年,日本經濟在失去的二十年中,在庫存周期下降末期到回升初期,日經225指數很容易出現半年以上的反彈。(3)房地產銷售企穩改善:目前市場對房地產政策最樂觀的對比是2014年930政策。從2014年的房地產銷售數據能看到,政策出台後第一個月數據改善並不很明顯,但從11月中旬开始,3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銷售數據超過2013年。10月中下旬將會是這一個最樂觀假設能否兌現的重要驗證期。這三個力量先後發力,將會形成反轉的三個階段。超跌反彈和政策對市場的直接影響大多不會超過一個季度,庫存周期對市場的影響最弱的情況下可能只有半年,房地產銷售一旦改善,行情級別將會是年度的。

行業配置建議:配置風格偏向順周期,中特估主題內部半年內超配金融類(證券銀行),上遊周期進入战略性(1-2年)配置期。(1)上遊周期未來1年內持續超配:周期股過去1年受到全球庫存周期下行的影響,先後出現了調整,但隨着庫存周期下降進入尾聲,2023年Q4-2024年,宏觀需求存在回升的可能。我們認爲,考慮到長期產能建設不足,需求、供給和估值可能會共振。(2)中特估內部關注金融:從2022年开始,整體市場風格逐漸轉向價值,中特估類板塊由於長期的低估值,可能會先後出現系統性的估值修復,隨着政策和經濟預期的穩定,後續重點關注中特估中的金融類。(3)TMT:調整較爲充分,但後續新的上漲或需業績的兌現,我們預計機會最早可能會出現在三季報附近。(3)消費鏈、地產鏈:雖然今年的經濟恢復波折很多,但我們認爲無需過度悲觀。重點觀察地產銷售,機會可能會在明年Q1。


風險因素:房地產市場超預期下行,美股劇烈波動。


注:本文源自報告信達證券於2023年10月15日發布的《市場情緒類似2012年底——策略周觀點》;樊繼拓 S1500521060001



標題:市場情緒類似2012年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242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