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電子方向近期迎來明確訂單修復,在“對等關稅”衝擊下,內裝及軍貿方向自主可控料將提速,同時部分企業對汽車、工業方向的拓展也有望加快。中信證券認爲彈藥鏈及新質方向拓展仍爲重點關注的兩大方向,具備“混合標籤”的標的具備更強的修復確定性與更大的超預期潛力。

自主可控爲軍用領域硬需求,料內裝及軍貿方向的芯片/傳感器仍有較大國產化空間。

中信證券認爲在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及其潛在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風險下,軍用領域芯片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及經濟性將進一步提升。重要性上,軍用芯片潛在的禁運風險,以及關鍵元器件中留有“後門”對於國防安全的威脅,使得軍用芯片自主可控成爲硬需求。經濟性上,在美國多輪加稅之後,若不考慮後續部分品類豁免的可能性,進口芯片已完全不具備經濟性。2018年貿易战及之後軍用芯片國產化率迎快速提升,也帶動了產業進步及相應投資機遇。內裝角度看,當前特種數字芯片、模擬芯片及傳感器中部分細分品類國產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軍貿角度看,前期軍貿裝備原則上並無元器件國產替代硬性要求,但加關稅後部分進口元器件顯然不具備經濟效益,軍貿型號元器件國產替代重要性提升。

軍工需求方面,訂單正處明確修復通道。

由於型號調整、政策變動等原因,以及“十四五”初期大量備貨致使的下遊庫存偏高等因素,軍工電子行業需求在2023-2024年整體承壓。中信證券在2024年11月18日外發的報告《國防與航空航天行業軍工電子板塊跟蹤—寒冬已過,自主可控聚力當先》中提出:“伴隨政策變動導致的行業訂單節奏‘陣痛期’逐步消除,以及‘十四五’後期大量新研型號逐步走向批產,行業有望在24Q4-25年持續迎來明顯修復”。軍工電子當前正處明確的快速修復通道,根據各公司2024年業績交流會以及中信證券調研情況顯示絕大多數的軍工電子公司25Q1訂單均迎明顯修復。其中,中航光電在4月11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表示“公司一季度防務領域呈現復蘇增長態勢,航天、兵器等細分領域增長迅猛”,航天江南集團官方微信公衆號中表示“航天電器訂單量創歷史新高。3月以來,航天電器市場拓展成效顯著。”中信證券認爲當前的訂單修復具備持續性,25Q2甚至2025全年的訂單回暖可期。

民用拓展方面,關稅利好有汽車等民用領域布局的公司。

由於可靠性等要求與軍用級元器件類似,工業及汽車領域爲軍工電子公司向民用拓展的主要方向。但由於成本要求高,同時下遊客戶對元器件國產替代的意愿整體偏弱等,僅少數軍工電子公司在民用領域取得相對較好的拓展。在“對等關稅”衝擊及貿易政策、供應鏈安全等不確定性等擾動下,汽車及工業領域客戶對芯片國產化的“意愿問題”及“成本顧慮”均有改善,特別是模擬芯片及傳感器等短期受影響較大的方向。中信證券認爲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軍工電子公司向汽車、工業等領域的拓展構成利好,相關公司有望在軍工主業修復的基礎上,更快迎來其民用成長曲线的發展。

風險因素:

貿易摩擦不確定性;下遊訂單修復節奏波動;部分環節降價壓力持續;行業新品研發突破不及預期等。

投資策略。

軍工電子方向近期迎來明確訂單修復,在“對等關稅”衝擊下,內裝及軍貿方向自主可控料將提速,同時部分企業對汽車、工業方向的拓展也有望加快。中信證券認爲彈藥鏈及新質方向拓展仍爲重點關注的兩大方向,具備“混合標籤”的標的具備更強的修復確定性與更大的超預期潛力:1)數字芯片;2)模擬芯片;3)傳感器;4)連接器;5)模塊/組件;6)被動元器件。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4月13日發布的《國防與航空航天行業軍工電子重大事項點評—訂單景氣迎春到,關注自主可控機遇》報告,分析師:付宸碩S1010520080005;陳卓S1010521010004;劉意S1010522050004;張清源S1010524020003



標題:中信證券:軍工電子訂單景氣迎春到,關注自主可控機遇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157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