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科技類主題整體回調,深海科技主題逆勢走強,關注兩會政策新提法帶來的主題新機遇。推薦:深海科技/人口战略/並購重組/AI智能體。

摘要

主題溫度計:科技類主題整體回調,深海科技主題逆勢走強。3月17-21日熱點主題日均成交額平均5.65億元,日均換手率3.76%,均再度回落。AI爲主线的科技類主題回調,頁巖氣、油氣开採、水產、海風等政策新催化下的深海科技方向逆勢大漲,銀行、貴金屬板塊資金淨流入。2024年四季度以來,AI資本开支和重磅應用突破成爲AI產業鏈關鍵敘事,隨着大廠資本开支數據落地,需要新的產業催化擡升市場預期錨,關注AI智能體的落地節奏。當前科技交易余溫仍在,關注具備新政策新技術催化的低位科技反向,同時周期類資產仍具備交易阻力小的優勢,關注供給出清和需求企穩方向。

▶ 主題一:深海科技。2025年全國兩會將深海科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海洋產業發展規劃(2025-2035年)》等海洋經濟相關政策文件。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已超十萬億元,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裝備和海洋電力增速領先,海洋旅遊、交運運輸、漁業、化工、油氣等產業規模佔比領先。我國在深海探測裝備領域基本實現國產化,但海洋資源开發設備領域國產化水平仍低。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看好深遠海能源开發和關鍵海工裝備國產化。推薦:1、受益深海資源开發的海上風電、油氣开採和通信電力基礎設施建設;2、受益關鍵海工裝備、深海探測裝備國產化的海上鑽井平台和深海潛水器。

▶ 主題二:人口战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我國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政策不斷深化,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隨後鼓勵生育相關舉措加速落地,各地密集出台生育補貼等舉措,系統性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居民生育意愿有望提升,進而拉動相關產業鏈需求。推薦:1、受益新生兒數量提升和生育補貼加碼的母嬰食品、用品、玩具、服飾及零售渠道商;2、受益生育配套服務體系加速完善的輔助生殖和醫療、早教、托育服務。

▶ 主題三:並購重組。金融監管總局提出开展適度放寬科技企業並購貸款政策試點,提升並購貸款交易額佔比和期限。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指出完善並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政策,鼓勵發展並購基金,暢通創業投資退出渠道。並購重組有望推動資本市場引導資源向“新”發展。推薦:1、軍工、半導體和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醫藥生物等战略新興產業的優質資產重組;2、新老能源、礦產、主幹管網和物流港口等能源資源和公共服務領域國有資產整合。

▶ 主題四:AI智能體。英偉達GTC大會發布NVIDA AIQ項目AI Agent工作流。OpenAI發布針對AI Agent打造的系列工具與API。AI Agent打通大模型落地應用“最後一公裏”,包括感知、決策和行動核心功能,Agent需要在雲上托管和運營,將大幅提升基礎模型數據調用量,加速垂類應用开發和拉升算力需求曲线。推薦:1、受益模型應用實現降本增效擴量的金融/工業/政務/傳媒/教育等應用場景;2、受益算力需求曲线提升的AIDC和國產算力產業鏈。

▶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需求和關鍵技術商業化進程低於預期。


01

主題溫度計:科技類主題整體回調,深海科技主題逆勢走強



02

本期重點推薦主題:深海科技/人口战略/並購重組/AI智能體


1、深海科技: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看好深遠海能源开發和關鍵海工裝備國產化

投資建議: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看好深遠海能源开發和關鍵海工裝備國產化。2025年全國兩會將深海科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在加大區域战略實施力度部分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已超十萬億元,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裝備和海洋電力增速領先,海洋旅遊、交運運輸、漁業、化工、油氣等海洋產業規模佔比領先。我國在深海探測裝備領域基本實現國產化,但在海洋資源开發設備領域國產化水平仍低。

方向一:受益深海資源能源开發的海上風電、油氣开採和通信、電力基礎設施建設;

方向二:受益關鍵海工裝備、深海探測裝備國產化的海上鑽井平台和深海潛水器。

2、人口战略:育兒補貼落地和生育配套服務體系加速完善,有望提振母嬰消費、醫療/托育服務等領域需求

投資建議:從鼓勵生育到體系性完善配套服務降低綜合生育成本,居民生育意愿有望提升,進而拉動等產業需求。2025年全國兩會提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生育補貼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動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有望提升居民生育意愿,提振相關產業鏈需求。

方向一:受益新生兒數量提升和生育補貼加碼的母嬰食品、用品、玩具、服飾及零售渠道商;

方向二:受益生育配套服務體系加速完善的輔助生殖和醫療、早教、托育等服務。

3、並購重組:科技企業並購貸款政策優化,聚焦技術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市場化重構,看好科技鏈主企業和受益行業格局優化的傳統行業龍頭。

投資建議:全國兩會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指出,完善並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政策,鼓勵發展並購基金等,暢通創業投資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實現技術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市場化重構。金融監管總局提出开展適度放寬科技企業並購貸款政策的試點。

方向一:战略新興產業的優質國有資產重組。看好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科技自立自強背景下,半導體和信息技術、航天軍工、高端裝備、醫藥生物等战略新興產業的優質資產重組。

方向二:能源資源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增強國家資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國資國企的核心競爭力。看好新老能源、礦產、主幹管網和物流港口等領域國有資產整合。

4、AI智能體:打通大模型落地應用“最後一公裏”,加速垂類應用开發和拉升算力需求曲线

投資建議:AI Agent是端到端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基於大模型的應用化產品,核心功能包括感知、決策和行動能力,將大幅提升基礎大模型數據調用量,且加速垂類應用的开發落地。Agent需要在雲上托管和運營, Agent是觸手,大模型是底座,Agent數據調用量的躍升會加速提升算力需求曲线。

方向一:受益大模型能力提升和使用成本下降,實現降本增效擴量的應用場景,看好金融、工業、政務、傳媒、教育等領域AI化升級。

方向二:受益算力需求曲线提升的AIDC和國產算力產業鏈。

主題一:深海科技---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看好深遠海能源开發和關鍵海工裝備國產化

事件:

1、2025年3月12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指出:开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新華網)

 2、2025年3月19日,廣東、上海和廈門海洋管理部門負責人海洋經濟“圓桌會”。

上海市海洋局局長、黨組書記史家明指出:

加強規劃引領。出台《上海市海洋產業發展規劃(2025-2035年)》《上海市海洋觀測網規劃(2025-2035年)》,印發《關於推動上海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的實施意見》。

大力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打造現代海洋經濟創新發展高地。聚焦海上新能源、深海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深遠海養殖等新興領域,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組織做好藍色債券、海洋中小企業及科技成果投融資路演,培育海洋經濟新增長點。加強中國海洋經濟股票價格指數後續產品化實施路徑研究,探索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政策實踐。(上海市海洋局)

3、2025年3月16日,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召开黨組擴大會議。指出:加快實施海洋新質生產力培育工程。要更高起點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系統謀劃示範區建設增量政策措施,推動福州重點深化海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全國首個海洋資源交易平台。(財聯社)

深海是打开未來產業空間布局的重要領域,高端資源勘探开發裝備是重要牽引。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前瞻部署新賽道專欄未來空間部分提出,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領域,研制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衛星導航、臨空無人系統、先進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裝備,加快深海潛水器、深海作業裝備、深海搜救探測設備、深海智能無人平台等研制及創新應用,推動深地資源探採、城市地下空間开發利用、極地探測與作業等領域裝備研制。並在創新標志性產品專欄深部資源勘探开發裝備部分提出,圍繞深部作業需求,以超深層智能鑽機工程樣機、深海油氣水下生產系統、深海多金屬結核採礦車等高端資源勘探开發裝備爲牽引,推動一系列關鍵技術攻關。

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十萬億元,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裝備和海洋電力增速領先。據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24 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10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9個百分點,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爲7.8%。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4885 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70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 62849 億元,分別佔海洋生產總值的4.6%、35.8%和59.6%。2024年,15個海洋產業增加值43733億元,比上年增長7.5%。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電力業、海洋旅遊業等均實現了9%以上的快速發展。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化工業、海洋工程建築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實現平穩發展。

依據海工裝備的應用場景,將海工裝備細分爲海工輔助船、海洋資源开採設備、海洋能源开發裝備和深海探測裝備。1、海工輔助船主要包括平台供應船(PSV)、用工作船(AHTS)、鑽井船、鋪管船起重船以及勘測船等;2、海洋資源开採是海工裝備的一個重要應用途徑,主要包括鑽井平台和生產平台兩大類;3、海洋能源开發裝備,主要指將風能、潮汐能、熱能和波浪能等新型海洋能源轉變爲電力的海工裝備;4、深海探測裝備指在深海環境下進行海洋科學研究、資源勘探和環境監測等活動的設備和工具,核心產品爲深海無人潛水器(ROV)。

我國在深海探測裝備領域基本實現國產化,但在海洋資源开發設備領域國產化水平仍低。從國產化水平看,中國海洋鑽井平台的國產化率僅爲30%,其配套設備、關鍵設備、配件的進口依賴度高;深海探測裝備領域國產化水平整體較高,如中國成功研發的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載人型潛水器“蛟龍號”,並在此基礎上研發出“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等,其國產化率均達到90%以上。

:人口战略---育兒補貼落地和生育配套服務體系加速完善,有望提振母嬰消費、醫療/托育服務等領域需求

事件:

1、2025年3月14日,呼和浩特市近日正式出台《關於促進人口集聚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聚焦青年群體關注的產業、就業、住房、生育、落戶、教育、醫療、養老、出行、文化和消費等重點,努力打造青年“發展型、友好型、活力型”城市。3月13日,呼和浩特市衛健委發布落實《關於促進人口集聚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育兒補貼項目實施細則及服務流程。

根據該細則,從2025年3月1日起,對該市符合條件的家庭生育一孩一次性發放育兒補貼1萬元;生育二孩發放育兒補貼5萬元,按照每年1萬元發放,直至孩子5周歲;生育三孩及以上發放育兒補貼10萬元,按照每年1萬元發放,直至孩子10周歲。

《實施意見》中還指出,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方面提出,三年內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放寬小學入學年齡,在當年滿6周歲的適齡兒童均可登記入學。在小學起始年級試點(回民區、玉泉區)取消入學戶籍限制,自有住房人員與房戶一致人員享受同等待遇。市四區每學期公布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非起始年級空余學位,優先保障來呼人員子女轉學需求。(人民網內蒙古)

2、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做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完善社會保障和服務政策。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新華網)

我國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政策不斷深化,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成爲當前政策重點。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啓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开啓了我國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的新篇章,隨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了相關政策細則;2015年我國鼓勵生育政策進一步加強,开始推動“全面二孩”政策,積極开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2021年我國开始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並提出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補貼制度。隨後,202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幹措施》,指出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2025年全國兩會進一步提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湖北天門、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城市密集發布生育補貼集體細則;北京、廣西等約20個省份將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

我國出生人口數出現回升勢頭,但仍需進一步完善和落地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補貼舉措。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全年我國出生人口954萬人,人口出生率爲6.77‰,相較2023年出生人口902萬人,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增長52萬人。從年齡構成看,16—59歲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重爲60.9%;60歲及以上人口佔全國人口的22.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023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5.6%。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943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83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6478萬人,減少1222萬人;城鎮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重(城鎮化率)爲67%,比上年末提高0.84個百分點。

題三:並購重組---科技企業並購貸款政策優化,聚焦技術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市場化重構,看好科技鏈主企業和受益行業格局優化的傳統行業龍頭

事件:

1、2025年3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全國兩會經濟主題記者會上指出,完善並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政策,鼓勵發展並購基金。

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剛才也講到,我們將組建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地方資金、社會資本近1萬億元,就是要聚焦硬科技、堅持長周期、提高容錯率,通過市場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業;同時完善並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政策,鼓勵發展並購基金等,暢通創業投資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實現技術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市場化重構。(新華網)

2、2025年3月5日,金融監管總局就做好科技企業並購貸款試點工作答記者問。提出开展適度放寬科技企業並購貸款政策的試點。對於“控股型”並購,試點將貸款佔企業並購交易額“不應高於60%”放寬至“不應高於80%”,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七年”放寬至“一般不超過十年”。(證券時報)

並購重組有望催化主業經營困難公司發展第二主業。IPO審核趨嚴背景下並購重組有望成爲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一系列政策舉措催化下10月以來公告實施重大重組的公司家數顯著提升;部分主業經營困難的公司通過並購發展符合產業導向的第二主業有望降低退市風險。“並購六條”明確支持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業邏輯的跨行業並購;支持收購有助於補鏈強鏈、提升關鍵技術水平的優質未盈利資產。跨界並購、收購未盈利資產的監管寬容度提升,並購重組有望推動資本市場行業結構升級和估值中樞擡升。

題四:AI智能體---打通大模型落地應用“最後一公裏”,加速垂類應用开發和拉升算力需求曲线

事件:

1、2025年3 月21 日,OpenAI舉行了一場重磅的技術直播,發布了三款全新語音模型:語音轉文本模型GPT-4o Transcribe和GPT-4o MiniTranscribe,以及文本轉語音模型GPT-4o MiniTTS。(財聯社)

2、2025年3月19日,黃仁勳在GTC大會發表主題演講,展示以Llama Nemotron推理模型爲核心的規劃者的AI Agent工作流。NVIDA AIQ項目直接提供了一個以Llama Nemotron推理模型爲核心的規劃者的AI Agent現成工作流。這一項目歸屬於英偉達的Blueprint(藍圖)層級,它是指一套預配置的參考工作流、是一個個模版模板,幫助开發者更容易地整合NVIDIA的技術和庫。而AIQ就是英偉達提供的Agent模版。(騰訊科技)

3、2025年3月11日,AI智能體公司Manus官方宣布與阿裏通義千問團隊正式達成战略合作。Manus 在公告中稱,雙方將給予通義千問系列开源模型,在國產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實現 Manus 的全部功能。此前,Manus 聯合創始人季逸超就在社交平台透露過,Manus 產品使用了 Claude 和不同的基於 Qwen 的微調模型。(極客公園)

4、2025年3月12日,OpenAI發布針對AI Agent打造的系列工具與API,助力开發者更便捷地創建可自動執行任務的AI Agent。這些新工具簡化了智能體的核心邏輯、編排和交互,極大地降低了开發者構建智能體的入門門檻。在未來幾周和幾個月內,OpenAI計劃陸續推出更多工具和功能,進一步簡化並加速在OpenAI平台上構建智能體應用的流程。(騰訊科技)

AI Agent將極大地提升人工智能使用工具能力,並進一步拉升算力需求曲线。Gartner預測,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代理型AI自主做出,2024年的比例爲0%。AI Agent落地有望激發AI原生設備用戶需求。手機+AI 會變成隨身個人智能助理,PC+AI 將會成爲全新生產力工具,汽車+AI 將會讓車成爲人們的智能第三生活空間。智譜定義了大模型發展的五個階段:L1語言能力、L2 邏輯能力(多模態能力)、L3 使用工具的能力、 L4 自我學習能力、 L5 探究科學規律。AI Agent仍處與早期發展階段,瓶頸主要在錯誤率,尤其是決策路徑長、執行任務多的復雜目標場景。與此同時,AI Agent將大幅提升基礎大模型數據調用量,且加速垂類應用的开發落地,進一步拉升算力需求曲线。


03

重點推薦主題熱點事件追蹤



04

風險提示


關鍵技術商業化進程低預期。產業政策和應用端推進節奏不及預期,關注AI大模型,半導體裝備等領域關鍵技術的成果轉化和商業化進程。

宏觀經濟需求不及預期。科技制造產業和大衆消費領域均受宏觀經濟景氣度的影響大。

注:本文爲國泰君安證券研報《兩會新提法與主題新機遇:深海科技|國泰君安策略主題風向標3月第4期》,分析師:方奕 蘇徽



標題:兩會新提法與主題新機遇:深海科技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495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