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錯位”的宏觀影響?
摘要
3月初开始,1-2月經濟數據將逐步公布,但“春節錯位”效應或明顯擾動同比讀數。
一問:春節調整的意義?春節錯位會顯著擾動1-3月經濟數據,今年影響被放大
每年1-3月,出口、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數據單月同比增速會出現劇烈波動,會顯著增加經濟數據分析的難度,進而擾動市場預期。由於農歷春節是“移動假日”,且輻射周期、影響範圍均大於其他假日,每年1-3月經濟數據同比增速均會出現劇烈波動,部分年份波動幅度甚至達到40個百分點,會明顯幹擾市場對於經濟數據的分析與合理預期的形成。
今年與去年春節放假日差異大於往年同期,將導致同比數據波動更大,也將導致基數分析“失靈”,因此申萬宏源構建“春節調整模型”。官方公布1-2月合計數據,一定程度降低了春節錯位的擾動,但未消除春節錯位影響。且該方法無法解決3月數據也被影響的問題。而今年春節比去年提前13天,直接增加了同比增速的分析難度。申萬宏源基於“春節調整模型”後,每年1-3月經濟數據波動明顯降低,更利於分析經濟數據的真實變化。
從人流出行來看,今年呈現“更早返鄉、更晚返城”現象,進一步拉長了春節錯位對今年經濟數據的影響周期。從返鄉進度看,2025年春節前4天跨區人流達到小高峰,較2024年提前2天。從人流強度看,春節前15天跨區人流同比達8.6%。由於春節假期前半程旅遊出行旺盛,後半程以返程務工爲主;故以假期倒數第二天爲起點,觀測返工情況。數據上返工期間 全社會跨區出行人流同比6.5%、弱於節前,映射出節後復工節奏偏慢。
二問:春節效應的模式?對供需指標影響存在“鏡像效應”,出口、地產受影響更大
供給類指標方面,春節影響存在“節前趕工-節中停工-節後復工”三個階段,覆蓋周期在1個月以上,出口受影響大於工業生產。春節前兩周工業生產強度會小幅上升,春節當周則下滑至正常水平的65.5%。之後伴隨人員復工,正月二十左右恢復至正常水平,影響周期爲1個月。相比之下,出口受春節影響周期更長(45天),且節前會出現更強的“搶出口”現象。而中觀數據如耗煤量、开工率、港口吞吐量表現亦能印證上述春節影響效應。
需求類指標方面,春節影響存在“鏡像效應”,社零與地產銷售在春節中、春節後的表現相反,影響久期不同。節前一周地產成交明顯回落,社零回落幅度相對較小。節中,地產成交降至正常水平的10%,但社零會達到正常水平的113%。而節後地產成交會出現“補償性上升”(達到正常水平的163%),後續逐步回落至正常,影響周期持續30天。但社零節後會走弱,影響周期持續20天。中觀數據如30城地產成交、電影票房也能印證。
CPI等價格指標也受到春節錯位影響,但食品和服務分項受影響模式也不同,市場現有的春節錯位分析方法難以准確量化。在除夕前二周,春節將導致CPI達到正常水平的102.5%左右。但其中,食品CPI受影響更大(高點達到正常水平的108%),且影響周期持續至除夕後第二周。而服務CPI受影響相對較小,影響周期至持續至除夕後第一周周中。
三問:春節錯位的影響?或拖累今年1-2月出口、推升3月出口、拖累3月地產銷售
由於今年春節日期早於去年,春節錯位會導致經濟數據同比出現“1月高、2月低、3月高”現象。節前“搶出口/搶生產”更多集中在今年1月、推高1月同比;與之對應,去年2月更多囊括“搶生產/搶出口”影響,高基數下今年2月同比將較低。3月而言,去年春節更晚意味着生產與出口恢復至正常時間更晚,低基數下今年3月同比增速將較高。
具體數據方面,春節錯位或拖累1-2月出口、但顯著推高3月增速,此外2月CPI、3月地產銷售增速也會受到拖累,其他指標受影響相對較小。由於官方公布的是1-2月合計數,與3月單月數,根據“春節調整模型”,春節錯位將導致出口增速在1-2月走低1.7個百分點、在3月上升6.6個百分點;地產方面,春節錯位對1-2月合計地產銷售增速影響相對中性,但會明顯拖累3月增速10個百分點。CPI方面,2月同比或低至-0.5%,但3月同比有望回升至0.2%。社零、工業增加值受春節影響周期較短,幅度波動不大。
剔除春節效應後的真實變化方面,1-2月出口也將弱於往年同期(與春節錯位影響方向相同),投資、消費或有溫和改善,工業生產相對平穩。1-2月港口外貿貨運量同比較2024年12月回落3.4pct至5.9%,2月美國加徵關稅以來回落幅度更大。投資方面,前期瀝青开工率、鋼鐵表觀消費量改善意味着1-2月基建地產投資讀數或有所恢復。此外,1-2月公路貨運量同比(9.1%)顯示消費制造業生產也相對較高,或映射消費需求改善。
風險提示
後續復工進度出現超預期變化,外部形勢變化,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
報告正文
1. 一問:春節調整的意義?
每年1-3月,出口、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數據單月同比增速會出現劇烈波動,會顯著增加經濟數據分析的難度,進而擾動市場預期。傳統的固定假日(“十一”、“五一”)對經濟數據指標的同比增速影響不大,每年時間相對統一,同比處理即可消除季節性與固定假日效應。但由於農歷春節是“移動假日”,且輻射周期之長、影響範圍之廣遠大於其他假日,因此會直接導致每年1-3月經濟數據同比增速劇烈波動,部分年份波動幅度甚至達到40個百分點,會明顯幹擾年初市場對於經濟數據的分析。
今年與去年春節放假日差異大於往年同期,將導致同比數據波動更大,也將導致基數分析“失靈”,因此申萬宏源構建“春節調整模型”。在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口徑中,統計局等機構不再公布1、2月單月數據,而是公布1-2月合計數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春節錯位的擾動,但無法解決3月數據也被春節錯位影響的問題。譬如去年春節放假日(2月10日)比今年晚了13天,因而去年3月初人流仍處於復工階段,而今年2月末人流已基本完成復工,意味着3月經濟數據同比仍受到春節錯位影響。因此,申萬宏源基於海關總署採取的“春節調整模型”,對經濟數據進行調整,調整後每年1-3月經濟數據同比增速波動幅度明顯降低,更利於分析經濟數據的真實變化。
從人流出行來看,今年呈現“更早返鄉、更晚返城”現象,進一步拉長了春節錯位對今年經濟數據的影響周期。從返鄉進度看,2025年春節前4天跨區人流達到小高峰,較2024年提前2天。從人流強度看,春節前15天跨區人流同比達8.6%。由於春節假期前半程旅遊出行旺盛,後半程以返程務工爲主;故以假期倒數第二天爲起點,觀測返工情況。數據上返工期間 全社會跨區出行人流同比6.5%、弱於節前,映射出節後復工節奏偏慢。
2. 二問:春節效應的模式?
供給類指標方面,春節影響存在“節前趕工-節中停工-節後復工”三個階段,覆蓋周期在1個月以上,出口受影響大於工業生產。以工業增加值“春節調整因子”來看,春節前兩周工業生產強度會小幅上升(達到正常水平的106%),春節當周則下滑至正常水平的65.5%。之後伴隨人員復工,正月二十左右生產恢復至正常水平,影響周期爲1個月。相比之下,出口受春節影響周期更長(45天)。且節前會出現更強的“搶出口”現象,節中受衝擊幅度也更大(降至正常水平的30.5%),節後恢復需要30天(除夕後30天)。這是因爲出口統計爲海關“結關”環節,還會受到審批時滯等因素的影響。而中觀數據如耗煤量、开工率、港口吞吐量表現亦能印證上述春節影響效應。
需求類指標方面,春節影響存在“鏡像效應”,社零與地產銷售在春節中、春節後的表現相反,影響久期不同。節前購房與消費走勢均會出現“階段性上行”,與地產合同集中籤訂、居民提前購置年貨有關,但節前一周地產成交會出現明顯回落,社零回落幅度則相對較小。節中時期,由於人流在春節期間更多集中於出行消費,而非購房,數據上也表現爲春節期間地產成交強度會降至正常水平的10%左右,但社零的表現會達到正常水平的113%。而在除夕後20天內地產成交往往會出現“補償性上升”(達到正常水平的163%),後續會逐步回落至正常水平,影響周期持續至除夕後30天。但社零除夕後會出現走弱跡象,影響周期持續至除夕後20天。中觀數據如30城地產成交、電影票房、重點企業零售表現也能印證上述現象。
CPI等價格指標也受到春節錯位影響,但食品和服務分項受影響模式也不同,市場現有的春節錯位分析方法難以准確量化。市場目前對於春節錯位影響CPI的分析,往往通過比較往年春節日期與今年類似的年份,以歷史年份CPI環比數據,作爲今年CPI分析的基准參照。譬如今年春節在1月,即用往年同爲1月春節的CPI環比均值進行參考。但上文提到,即使1月春節,往年具體日期也差異甚大。同時,春節對於CPI分項的影響模式也不相同。通過“春節調整因子”可知,在除夕前二周至除夕後一周左右,春節將導致CPI表現達到正常水平的102.5%左右。但其中,食品CPI受影響更大(高點達到正常水平的108%),且影響周期持續至除夕後第二周。而服務CPI受影響相對較小(高點達到正常水平102.4%),且影響周期至持續至除夕後第一周周中。
3. 三問:春節錯位的影響?
由於今年春節日期早於去年,春節錯位會導致經濟數據同比出現“1月高、2月低、3月高”現象。上文提到,2025年放假日期爲除夕(1月28日),而2024年放假日期爲大年初一(2月10日),考慮到春節對於經濟供給類指標的影響是節前走強、節中與節後走弱的特徵。因此對於1月同比數據而言,今年“搶生產/搶出口”的效應強於去年,今年1月同比數據將較高。與之對應的,2月方面,去年將更多囊括“搶生產/搶出口”的影響,高基數下今年2月同比數據將較低。3月而言,去年春節更晚意味着生產與出口恢復至正常時間更晚,低基數下今年3月同比增速將較高。
具體數據方面,春節錯位或小幅拖累1-2月出口增速,但顯著推高3月出口增速近6.6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增速受影響則相對較小。上文提到,春節錯位對於出口增速的影響明顯大於工業增加值增速,今年春節錯位會導致同比數據上出現“1月高、2月低、3月高”。而由於統計局與海關公布的是1-2月合計數,與3月單月數,根據“春節調整模型”測算,春節錯位將導致出口增速在1-2月走低1.7個百分點、在3月上升6.6個百分點。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影響在0.1~0.2個百分點之間。
需求類指標方面,春節錯位對1-2月地產銷售增速影響相對較小,但或明顯壓低3月增速10個百分點,社零增速受影響相對不大。由於地產成交在春節期間也存在“節前與節中走弱、節後補償性回升”的現象,根據上文春節分布日期錯位的影響,今年1月地產成交面臨高基數,同比增速或明顯走低,2月則對應回升。來到3月,由於去年春節日期更晚,節後補償性上升(超出正常水平,反映遞延需求)持續時間也長於今年,因此3月地產銷售增速面臨高基數。據“春節調整”模型,春節錯位對1-2月合計地產銷售增速影響相對中性,但會明顯拖累3月增速10個百分點。相較而言,上文提到社零受春節影響的幅度較小、周期較短,3月增速基本不會受到春節錯位影響。
價格類指標方面,春節錯位或導致2月CPI同比降至-0.5%左右,但3月或回升至0.2%附近。由於春節錯位對CPI的推升影響主要集中在節前與春節第一周,而今年春節日期早於去年,意味着春節推升效應更多集中於1月體現,2月則面臨高基數下的回落壓力。此外,前期生豬存欄恢復情況較好,天氣偏暖也有利於果蔬生長,豬肉、鮮菜等食品價格波動幅度明顯小於往年同期,也會對CPI同比數據構成影響。綜合來看,2月CPI同比或明顯下降,但3月有望積極回升。
剔除春節效應後的真實變化方面,1-2月出口也將弱於往年同期(與春節錯位影響方向相同),投資、消費則或有溫和改善,工業生產則相對平穩。僅考慮外貿的港口貨運量與海關監管出口貨運量走勢較一致,1-2月前者同比邊際回落3.4pct至5.9%,尤其是2月以來美國加徵關稅後,或指向年初出口有走弱風險。投資方面,水泥與螺紋鋼消費量、瀝青开工率可分別高頻跟蹤地產、基建投資,且領先投資3個月左右;1-2月水泥出貨率、螺紋鋼表觀消費量、瀝青开工率同比分別+5.7、11.3、8.5pcts至2.1%、5.9%、-0.7%,往後看投資或有回升。消費方面,高速公路貨車通行量與消費制造業增加值走勢較一致,對齊春節後,1-2月貨車通行量同比9.1%,仍維持高位。工業生產方面,雖然PTA开工率表現較弱(1-2月同比爲-1.6%),但高爐开工率、消費品制造業生產均相對較好,1-2月整體工業增加值增速或相對平穩。
風險提示
1)後續復工進度出現超預期變化。未來兩周復工進度明顯加快或放緩。
2)外部形勢變化。關稅等外部形勢變化對經濟指標構成更大擾動。
3)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前期以舊換新、設備更新等政策對內需的影響分化。
注:本文內容節選自申萬宏源宏觀2025年2月24日發布的《“春節錯位”的宏觀影響?——數解宏觀系列專題之一》,分析師:趙偉 屠強
標題:“春節錯位”的宏觀影響?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6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