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WA國際薦酒師(香港)協會:IGC國際烈酒大賽、論壇及品鑑晚宴的盛況

IRWA國際薦酒師(香港)協會關於2025年2月21-22日舉辦的“中國白酒出海(香港)活動”,結合IGC國際烈酒大賽、論壇及品鑑晚宴的盛況,以下從活動亮點、產業意義及未來趨勢三方面綜合解讀:

一、活動亮點:專業性與文化影響力的雙重突破

1. IGC國際烈酒大賽:中國白酒的國際化試金石

- 本次大賽由香港酒業總商會、IGC評審委員會等聯合主辦,採用國際通行的盲品法,隱去品牌和產區信息,由全球評委從色、香、味等維度嚴格品評,確保公平性與權威性。

- 中國白酒表現亮眼:茅台、五糧液等頭部品牌參與角逐,通過賽事向全球展示中國白酒的品質與文化,部分產品因“香氣層次豐富”“口感醇厚協調”獲評委高度評價,爲後續國際認證奠定基礎。

- 賽事賦能:優勝產品將獲得百萬級全渠道推廣資源,並依托科通國際名酒展的合作網絡,加速進入海外市場。

2. 中國白酒出海論壇:破解國際化難題

- 論壇聚焦“品牌文化輸出”與“國際標准建設”。專家指出,白酒需突破“中式餐飲專屬”的刻板印象,通過創新產品形態(如低度酒、果味白酒)和飲用場景(如雞尾酒調制)融入全球主流消費。

- 標准化先行: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強調,需建立統一的國際品質表達體系,例如以“微生態”“風味輪”等科學語言詮釋白酒獨特性,減少文化隔閡。

3. 品鑑晚宴:文化共鳴與商業機遇並存

- 晚宴以“中國白酒+粵菜”爲特色,通過味覺體驗傳遞“酒食搭配”的東方美學,吸引香港酒商及國際买家關注。類似活動已在巴黎、東南亞等地推廣,成爲白酒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

二、產業意義:從“出口”到“出海”的關鍵躍升

1. 政策與市場雙驅動

展开全文

- 香港作爲跳板優勢凸顯:2024年香港將高價烈酒(200港元以上)進口稅率從100%降至10%,大幅降低白酒進入國際市場的成本。

- 數據印證潛力:2024年中國白酒出口額達9.7億美元(+20.4%),佔酒類出口總額51%,中國香港、東南亞仍是核心市場,但歐美市場增速顯著。

2. 頭部企業引領“抱團出海”

- 茅台提出“出口→出海→國際化”三步战略,計劃2035年建成全球化公司;五糧液通過“和美全球行”活動,以藝術、美食爲載體推廣白酒文化。

- 產區協同效應:川黔等白酒主產區通過政府牽頭、企業聯動,在海外舉辦品鑑會、設立文化體驗中心,形成品牌集群效應。

3. 文化認同與標准博弈

- 中國白酒需應對國際烈酒市場的激烈競爭(如威士忌、白蘭地),同時解決“文化符號單一”“飲用習慣差異”等挑战。本次活動中,以“非遺+白酒”形式展示中國文化多元性(如中華酒聯合60件非遺作品亮相巴黎),爲破局提供範例。

三、未來趨勢:從“星火”到“星光”的路徑展望

1. 短期策略:深耕東南亞,試水歐美

- 東南亞因華人基礎與飲食相近,仍是主战場;歐美市場則需通過高端品鑑會、本土化營銷(如聯名設計、社群運營)逐步滲透。

2. 中長期布局:構建全球生態

- 標准體系:推動白酒釀造工藝、風味描述的國際標准化,爭取納入國際蒸餾酒分類框架。

- 產業鏈協同:優化跨境物流、海外倉布局,降低供應鏈成本;聯合國際酒類巨頭(如帝亞吉歐)探索渠道共享。

3. 創新與風險並存

- 需警惕貿易壁壘(如高關稅)和地緣風險,同時探索ESG(環保、社會責任)敘事,契合全球可持續發展趨勢。

*總結*

此次香港活動標志着中國白酒國際化進入“系統化深耕”階段。通過賽事背書、文化輸出與政策協同,白酒正從“中國特色產品”向“全球烈酒品牌”轉型。盡管前路仍需攻克標准、文化、渠道等多重壁壘,但正如論壇共識:“中國白酒的藍海,終將斟滿世界的酒杯。”



標題:IRWA國際薦酒師(香港)協會:IGC國際烈酒大賽及品鑑晚宴的盛況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576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