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买萬億美元!外資瘋狂掃貨中國股票
三年多的漫長等待,今天騰訊股價盤中重回500港元大關,最高衝上512港元,對應市值暴增約3200億港元。
這是2021年7月以來,騰訊首次突破500港元大關。
足見“微信+DeepSeek”威力十足。
自1月14日來,港股科技股集體上攻,恆科指目前累計漲幅超30%。
這一輪恆生科技上漲行情,也不乏外資身影,它們非常活躍。
彭博社報道,全球對衝基金以數月來最快速度湧入中國股市,推動在岸與離岸市場總市值增長超1.3萬億美元。
這一切,既有DeepSeek的助力,也有中國科技公司基本面和估值的雙重驅動。
01
DeepSeek熱,繼續發酵
春節後,DeepSeek成爲港A市場最強主线之一。
2月以來,百度、華爲、阿裏、騰訊、360數字安全等國內多個巨頭已經上线DeepSeek大模型。
在科技龍頭們的驅動下,科技產業正處在新一輪向上大周期中,以AI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各個領域加快落地應用。
不僅國內券商,還有國外投行,都指出,隨着中國科技產業發展成熟,中國版的“M7”概念科技龍頭或正橫空出世。
一方面,我國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通過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科技產業仍將是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
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人工智能等技術引領的新一輪科技浪潮中,AI正加速滲透至經濟和社會的各個層面,中國在人才和技術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礎,國內科技產業有望受益於本輪科技浪潮。
根據華創證券研究所《ETF中的DeepSeek含量》的統計數據,DeepSeek含量第一的行業主題ETF,是信創ETF(562570),該ETF的成分股中,DeepSeek概念股權重達到48.1%。今天上漲0.6%,年內累計上漲25.12%,表現亮眼。
類比美股市場的七巨頭(Magnificent7),受益於AI、半導體、高端制造等科技產業發展趨勢,A股及港股中也有望湧現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科技龍頭,它們的價值正重新被評估,被認可。
在這一波中國科技股重估潮中,港股排在了最前面,佔據了非常有利的位置。
原因有二,一是因爲港股上集中了很多基本面優質、競爭力強勁的科技公司,而且這些公司大多都處於AI科技前沿,是實打實的AI概念股;二是中國在科技應用方面,不僅能夠快速跟進,而且有能力領先於世界,如短視頻領域,這些在互聯網時代就已經充分驗證,港股的科技公司則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例如騰訊,作爲擁有超13億月活的“超級應用”,微信接入DeepSeek,無疑是科技圈的超級王炸。
日前,微信搜一搜正式灰度測試接入DeepSeek。
被灰度到的用戶,可在對話框頂部搜索入口,看到“AI搜索”字樣,點擊進入後,可免費使用DeepSeek-R1滿血版模型。
回顧來看,騰訊生態加速AI布局,早前已經動作頻頻。
此前,騰訊雲AI代碼助手、騰訊元寶APP已宣布接入DeepSeek-R1。而除了上述產品外,今天騰訊文檔也官宣接入DeepSeek-R1滿血版。
用戶即日起便可在騰訊文檔小程序、網頁版、移動端(3.9.5及以上版本)及桌面端自由切換混元大模型與DeepSeek-R1模型,體驗長文本推理、實時聯網搜索等進階功能。
隨着騰訊持續布局,華爾街投行紛紛唱多。
高盛最新稱,騰訊持續整合DeepSeek,彰顯以AI开放策略爲增長倍增器。受惠於小商店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小程序生態系統和微信支付功能,騰訊爲人工智能應用程式的主要受益者。
瑞銀也指出,騰訊旗下產品逐步採用DeepSeek,可帶來新的盈利機會,爲內容帶來增量流量,促進微信AI代理發展。
除了騰訊,阿裏巴巴和蘋果的合作,國產AI對於國產算力的需求,國產電動車市場份額的進一步增加,等等,都在推動中國科技股的價值重估。
02
還能火多久?
DeepSeek引發的國內科技股上漲行情,至今已經一個多月,板塊輪動,個股上漲幅度,看上去相當充分,以至於有一種觀點認爲,回調隨時會开始。
漲多了跌,這是股市規律。
而且,最近的走勢,確實也呈現出一定的震蕩,證明資金各方對後市存在分歧,不像剛啓動時的單邊上漲。
再加上,去年9月24日之後的兩周時間,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國慶期間,港股發瘋式的上漲,結果國慶一收假,待A股开市時就大跌,上漲了一出快進快出的割韭菜戲碼,令到一些投資者擔憂故伎重演。
另外,社交媒體上盛傳的一個數據圖--TMT板塊交易擁擠度,似乎也都顯示科技板塊的抱團行爲有過熱傾向。
因此,不能完全否認回調的可能性。
對於強調穩健性的投資者來說,如果早期买入成本較低,盈利較高的話,獲利了結,落袋爲安,也無可厚非。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有一些區別於去年9月份的利好消息。
最值得一提的,是交易層面。
彭博的報道,憑借DeepSeek的技術突破,全球對衝基金以數月來最快速度湧入中國股市,推動在岸與離岸市場總市值增長超1.3萬億美元。與此同時,印度市場同期蒸發7200億美元,創下歷史最大資金外流紀錄。MSCI中國指數連續三個月跑贏印度指數,爲兩年最長連漲周期。
同時,機構調倉動作也十分顯著,大多數基金最近幾個月都在減少對印度股票的敞口,並增持中國股票。
報道顯示,Eastspring等資管公司近期增持中國互聯網板塊,同時減持“估值透支”的印度中小盤股;Man Group旗下亞洲基金將中國倉位從30%提升至40%,印度倉位則從21%降至18%。
證明外資也在重新擁抱中國科技板塊。
在互聯網時代,港股上的外資可以說,親身親歷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過程,親眼目睹中國互聯網公司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當然也收獲了巨大的收益。
從這個角度看,不難理解外資做多中國科技資產的邏輯,它們當然不希望錯過中國式的AI科技熱潮。
而從性價比上看,港股科技公司盡管反彈了不少,但仍然存在優勢。
例如,和美股的科技巨頭做估值對標,騰訊的動態PE 23倍,meta 30倍;阿裏動態PE 23倍,亞馬遜41倍。
另外,美股從去年12月开始高位盤整,至今已經持續了兩個月,但仍然看不到突破的跡象。
原因在於,兩大壓制因素,一個是特朗普激進的關稅政策,使得通脹重燃,影響經濟基本面,另一個則是在此基礎之上的貨幣寬松預期打折,影響流動性。
作爲關稅的忠實信徒,特朗普在短期內改變關稅政策,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而通脹預期不下去,美聯儲降息步伐只會減慢而不會加快。
既然如此,資本自然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尋找低估資產重新做配置,港股是少數能夠滿足此要求的市場之一。
只要外資仍在大量做多港股科技板塊,港股的AI投資熱潮,就不會這么快停歇,投資者可以持續關注。
投資者也可以看看港股科技板塊的指數基金,如恆生互聯網ETF(513330),今日成交活躍,成交額爲116.8億元,最新規模高達274億元。該ETF緊密跟蹤恆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聚焦於港股互聯網行業,成分股囊括了互聯網龍頭企業,像阿裏巴巴、騰訊、京東、快手、美團、網易、百度等,前十大權重股佔比高達86%。
又如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規模同樣超200億,它跟蹤的恆生科技指數涵蓋互聯網、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車等多個科技領域,爲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廣泛布局港股科技板塊的工具。盡管恆生科技指數已經步入技術性牛市,但估值仍處歷史低位,截至上周五,該指數的動態市盈率爲25.03倍,位於該指數發布以來30.47%的分位點,低於中位數34.88倍。
03
結語
港股在過去幾年,受到各種利空因素的困擾,一直處於下跌和盤整狀態,估值也跌落到歷史低點。
不過,物極必反,現在困擾港股的各種利空因素,已經或者正在轉向。今天在京召开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高科技企業成爲重要參會者,證明國家對高科技企業的重視。
去年9月24日,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回過頭看並非一個簡單的估值修復行情,而是基本面發生轉向。
而現在,隨着DeepSeek的突破,將這個基本面轉向進一步夯實,國產AI的技術限制正一步步被突破,由此帶來的商業機會和投資機會,會源源不斷。
鑑於此,資本市場也正逐漸形成一個預期,那就是科技股有望出現價值重估和基本面向上的雙驅動行情。
一般而言,估值提升下,股價上漲快速且明顯,投資者是非常樂意看到的。
但是,大家應該都清楚,單純的估值修復,行情的持續性未必會走得遠,走得穩。只有基本面向上,有業績增長保證,估值的修復、提升才更有質量,漲上去之後不容易跌回去。
雖然今天行情走勢反復,但拉長時間看,港股科技股大趨勢是向好的。
在互聯網時代,中國的科技公司曾經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和投資價值,在AI時代,有機會復制這一點。作爲嗅覺靈敏的國內外資本,更是深諳此道。
當然,因爲短期內漲幅過大,港股科技板塊也存在調整的可能性,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也是健康的行爲。
只要大趨勢不變,調整到位後重新進入上漲通道,就是大概率事件。
投資者需要時刻關注,那些已經被市場篩選出來的好的科技股,調整到位後出現的布局機會。(全文完)
標題:狂买萬億美元!外資瘋狂掃貨中國股票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