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界的“愛馬仕”正走下神壇
注:本文由新響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高端現制酸奶曾經憑借新鮮、健康、個性化的特點,成爲飲品市場的 “寵兒”,備受資本熱捧和消費者青睞。然而,2024 年,風雲突變,食品安全、虛假宣傳、關店潮、資本看淡等諸多問題集中爆發。隨着2025年新春到來,氣溫逐漸走暖,高端現制酸奶又將迎來一場大战,是實現突圍,還是持續走低,面臨着更多的不確定性。
01
隨着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消費者對酸奶的需求從基礎營養轉向功能性、個性化。高端現制酸奶通過“新鮮現制+健康配料+高顏值包裝”的差異化策略,精准擊中中高收入人群的痛點。
2020年,蘭熊鮮奶打響了高端現制酸奶融資的第一槍,順利拿到IDG 資本的 A 輪融資的“第一桶金”。被稱爲 “酸奶界愛馬仕” 的 Blueglass,在 2021 年憑借高端定位和獨特產品,成功獲得超 2 億元的 B 輪融資。僅2023 年一年,高端現制酸奶就吸引了大量資本湧入。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公开披露的投融資事件多達 7 起,其中 3 起融資金額達千萬元級別,2 起爲億元級別,還有 2 起金額暫未披露 。
資本的大量投入,各品牌有足夠資源進行市場拓展、產品研發和營銷推廣,爲後續門店布局,和品牌營銷提供了較爲充足的資金支持。
以茉酸奶爲例,2019 年時品牌門店數量僅有幾十家,到 2023 年已增長至上千家。salud 撒露凍酸奶、藍熊鮮奶、Blueglass 酸奶及近兩年才創立的王子森林、K22酸奶草莓、gala yogurt加樂酸奶等網紅品牌的加入,更加劇了市場角逐的激烈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現制酸奶品牌的門店數超過了2.3萬家。
02
新玩家的不斷增加意味着老玩家的市場佔有率逐漸下滑,和茶飲市場一樣,各品牌似乎也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卷價格成了大家共同的選擇。
茉酸奶在這方面的表現依然比較突出,但效果和反應卻很難讓人滿意。2024年3月,茉酸奶推出友好杯型,部分酸奶奶昔產品從原來的520g/杯,變成了420g/杯,價格也從原來的30元左右,降至20元左右。
短期內的降價策略確實吸引了部分對價格較爲敏感的消費者,門店客流量有所增長,但有消費者計算顯示,看似整體價格下降,但每克均價反而出現了輕微上漲。明降暗漲的手法也引發了社交平台上消費者的吐槽。
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在大規模降價前,高端現制酸奶品牌的毛利率普遍在60%-70%。但隨着價格战持續,行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部分品牌毛利率降至30%以下。在一线城市商業中心,店鋪租金近年以平均每年10% - 15%的幅度持續上漲,酸奶制作所需的優質奶源、新鮮水果等原材料價格也不斷攀升,人工成本逐年增加。
以茉酸奶加盟條件爲例,要求門店面積在30㎡以上,扣除租金和轉讓費等加盟費用27萬元起步。以北京商業門店爲例,西單君太百貨、太陽宮凱德茂、朝陽合生匯、通州領展等同等面積的租金從6萬元-9萬元每月不等,加上原材料成本3-4萬元,人工成本3-4萬元,开業初期首筆營銷費用約6000元,每月公司會有各種大小活動,包括團購等,費用也很少低於1萬元,扣除這些運營成本後,門店盈利變得越來越難。
一位茉酸奶陸家嘴中心店的店員對媒體稱,茉酸奶陸家嘴中心店的前身爲八佰伴店,八佰伴店曾在去年7、8月間搬至此處开店,然而开店不到一年,這家門店在2024年6月底關閉前每天銷售僅100多杯,“經營情況不樂觀”。
一邊是成本不斷上漲,一邊是客流量持續下降,2024年關店現象在高端現制酸奶行業中日益嚴重。茉酸奶短短三個月在上海就關閉了 200 多家門店,藍熊鮮奶在半年內關閉近 50 家門店,佔其總門店數的 10% 左右。這些關閉的店鋪還主要集中在市場競爭激烈、租金高昂且客流量不穩定的商圈。但十分尷尬的是,這一類店鋪的客流量還是要比其他非核心商圈要高出不少。在非核心商圈門店,客流量減少的情況更爲明顯。
而作爲行業裏較早期的玩家 “一只酸奶牛”,在被新希望乳業收購後,因經營業績不佳,已被排除在新希望乳業 2024 年財報之外,其門店也在多地陸續關閉。
03
2024年,在北京的食品安全檢查中,茉酸奶在10 個月內有 20 家門店被查出食品安全問題,新京報記者對北京三家茉酸奶門店臥底調查發現,這些門店涉嫌使用過期食材、篡改或遺漏效期標籤,以及存在偷工減料等食品問題。但這並非茉酸奶一家的問題,規模化程度低,生產標准化困難等問題,始終是縈繞在現制酸奶行業頭上的困境。
由於對奶源、水果等原材料品質要求高,許多品牌難以找到穩定供應商。一些品牌爲保證酸奶新鮮度和口感,堅持使用當天採購的新鮮水果,但在水果供應淡季,很難確保原材料充足供應。奶源供應也受地域和季節限制,部分地區奶源無法滿足品牌快速擴張需求,制約了品牌規模化發展。現制酸奶制作過程相對復雜,難以實現完全標准化生產。不同門店員工操作水平、設備條件等因素會影響產品品質和口感。酸奶的發酵時間、攪拌速度等工藝參數在不同門店可能存在差異,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據調查,消費者對現制酸奶產品質量不穩定的投訴率在 10% - 15% 左右。
現制酸奶行業同樣也陷入了茶飲行業同質化問題嚴重的困境。以近兩年風很大的牛油果飲品爲例,幾乎各家現制酸奶品牌都推出了相關產品,目前市場上高端現制酸奶產品主要集中在原味、草莓味、芒果味等常見口味,配料多爲水果、堅果、燕麥等常規食材,無論是從產品口味還是從配料上看,很難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同時,現制酸奶銷售受季節影響較大,夏季氣溫高,消費者對冷飲需求大,現制酸奶銷量明顯增加;冬季氣溫下降,消費者對冷飲需求減少,銷量大幅下滑。某高端現制酸奶品牌夏季月銷售額可達 50 - 100 萬元,冬季月銷售額可能僅爲 20 - 30 萬元,銷售季節性波動幅度達到 50% - 80%,給品牌經營帶來較大挑战。面對銷售季節性波動,部分品牌嘗試推出熱飲或暖酸奶等冬季特色產品,但效果不佳。一方面,消費者冬季喝酸奶的習慣尚未完全形成;另一方面,熱飲或暖酸奶口感和品質與冷飲相比存在差距,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04
高端現制酸奶初期憑借健康、顏值等獨特體驗吸引了部分高消費能力消費者,但隨着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逐年增加,市場調研顯示,60%的消費者認爲目前高端現制酸奶價格偏高,愿意在價格合理時選擇其他替代產品,如購买超市價格相對較低的瓶裝酸奶。
但同時,消費者對健康、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依然是持續主導現制酸奶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低糖、低脂、高纖維的酸奶產品以及含有益生菌、膠原蛋白等特色成分的功能型酸奶,將受到更多消費者青睞。市場預測顯示,未來幾年健康功能型酸奶市場份額有望增長 20% - 30%,品牌如何緊跟消費趨勢,制定產品策略,可能在未來1-2年內出現比較大的調整。
高端現制酸奶憑借健康的理念,超高的顏值和逆天的價格,迅速成爲現制飲品市場一匹黑馬,但當資本熱潮退去,昔日的輝煌如過眼雲煙,老玩家的第二場淘汰賽已經开始,新品牌還在不斷湧入,唯有真正解決產品力、供應鏈、消費者信任等核心問題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未來,行業將告別“跑馬圈地”的粗放模式,轉向以用戶需求爲導向的精耕細作。誰能率先完成這場轉型,誰就能在下一個消費時代搶佔先機。
標題:酸奶界的“愛馬仕”正走下神壇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