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這輪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會破7,建議10年發50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
9月21日下午,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一場渠道的投資策略會中,以“如何應對當前經濟的結構性與周期性困難”爲題,分享了自己對中國經濟的最新觀點與建議。
李迅雷表示,他把做宏觀研究已經有30多年了,但目前這種情況是他在宏觀研究生涯中從未遇到過的。
過去經濟有周期,都是一些短周期,稍微承受一下就會過去。
但現在不同了,從2021年到現在爲止,樓市和股市一直在下跌,這種困難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市場上所謂的新房銷售面積下跌到多少、房地產就能見底,這個說法並不成立。
中國目前的租售比仍然偏高,這對房價有長期的抑制作用。
李迅雷建議,應對當前的困局,政府要加槓杆,
並且是中央政府加槓杆,每年發5萬億,10年發50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
多發國債,沒有後果,只有好處;
要增加政府的有形之手,加大力度。
針對目前市場環境,李迅雷在今年初就曾建議要重配兩類資產,一類是黃金,一類是國債,一直到現在也不認爲黃金已到頂。
對於A股市場的機會,李迅雷認爲,並購機會大幅增加。
這輪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
會突破7,可能達到6.9、6.8
我們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壓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討論如何應對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分析,當前所面臨的困難是如何形成的。
我做宏觀研究已經有30多年了,但目前這種情況是我在宏觀研究生涯中從未遇到過的。
過去經濟有周期,都是一些短周期,稍微承受一下就會過去。
但現在不同了,從2021年,到現在爲止,樓市和股市一直在下跌,這種困難是前所未有的。
那么,這種困難背後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認爲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個原因,是結構性原因,
一個原因,是周期性原因。
這對應着產能過剩,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全球經濟此消彼長,中國在過去3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如果我們再深入觀察細節,
會發現歐盟一直在下滑,美國在2011年之後趨穩,佔全球份額开始上升,而中國的增速开始放緩。
特別是到了2021年,存在一個拐點。
2021年,中國佔全球的份額達到了18.3%,而我們的人口佔全球份額爲17.6%,已經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
但連續兩年,即2022年和2023年,美國的份額上升,中國的份額下降,中美之間的差距在擴大。
當然,今年的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之前的差距擴大,主要是由於人民幣的貶值,
但是,最近人民幣又开始升值,
最低時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1:7.3,現在已升至7.05。
我估計,這輪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會突破7,可能達到6.9或6.8。
這是因爲美聯儲在時隔四年後降息,這一輪美聯儲的降息估計會持續到2026年。
在這個過程中,美元指數目前已經在100左右,應該會突破100。
人民幣又會經歷一場升值過程。
因此,我們在考慮問題時,不能總是用慣性思維,認爲人民幣一定會貶值,美元一定會升值。
世界上沒有什么是絕對的,一切都有階段性的變化。
租售比仍然偏高,
對房價有長期抑制作用
至於房地產問題,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
但我想講的是,目前市場上所謂的新房銷售面積下跌到多少就能見底,這個說法並不成立。
這就像股市一樣,股市出現地量,股價就會漲了嗎?
最終股價的上漲下跌,還是由它的估值水平所決定的。
目前,中國的房地產租售比,在核心城市大約是1.5%-2%,基本上低於2%,遠低於全球核心城市的平均水平4.2%。
理論上講,如果要達到4.2%的水平,那我們的房價還要跌多少?大家都會做簡單的計算。
我們不能僅僅因爲銷售量達到一定水平,就認爲房價會觸底。
就像A股市場一樣,2007年指數曾達到6000多點,現在爲什么只有 2700 點呢?
還是由估值水平決定,由對未來企業成長性的預期決定的。
我認爲目前的租售比仍然偏高,這對房價有長期的抑制作用。
如果房價不能上漲,股市表現也不好,那么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就會下降。
財產性收入下降的話,既會影響到居民購房的意愿,又會影響到居民消費的意愿。
我在去年11月寫了一篇文章,叫《經濟收縮的乘數效應如何應對》。
這篇文章中就提到,我們不能只看到現在的經濟下行,還要看到經濟持續下行帶來的乘數效應。
這個乘數效應它是全方位的。
比如,財政支出增速的減少,財政支出與收入密切相關;
財政在收縮,金融在收縮,實體經濟在收縮。
收縮的乘數效應在各個方面相互影響,從而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下行的過程。
我建議,大家對於2021年要深入研究。
這一年不僅是房地產的拐點——
長達二十年的房地產上升階段在2021年結束了,所以它是個大拐點;
我也發現,其他具有金融屬性的收藏品價格的拐點,也發生在2021年。
同時,我們要考慮更宏大的背景,比如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過程。
中央政府加槓杆,
每年發5萬億特別國債
我前面講到,面對房地產的下行周期,一定還是要關注到經濟收縮的乘數效應。
我給大家透露一下,去年 11 月份,我寫的這篇文章受到了高層的關注。
我在這個月的月初又寫了篇文章,叫《從增量收縮到存量收縮》。
這篇文章在下個月國家發改委的一本雜志上會發出來,
也讓我帶來一點希望,因爲我在這篇文章上面建議要超發國債。
前面問我說,是不是存在資產荒?
我覺得,資產荒是客觀事實。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會到 “1 時代”。
所以,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在收縮,這怎么去應對?
金融收縮的背後,是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投資意愿的下降。
1-8 月份,民間投資增速還是負的,
居民的房貸余額是下降的,M1連續 6 個月都是負的,現金增長率在上升。
所以,這些問題不是到現在爲止就見底了。
我們不能夠刻舟求劍,應該要考慮到它演變的趨勢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會怎么樣,因爲這一輪的經濟下行,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經歷過。
全球也沒有經歷過,
中國這么一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處在下行的過程當中,而這個下行的主要因素是房地產長周期的下行。
我的建議——我從2022 年就开始建議,我的建議就是,政府要加槓杆。
因爲,企業在去槓杆,居民在去槓杆,我們要實現穩增長,那怎么辦呢?
那只有政府加槓杆。
但政府加槓杆不等於地方政府加槓杆,應該中央政府加槓杆。
我們政府的債務結構太不合理了,
大部分都是地方政府的債務,而其他國家都是中央政府的債務。
因爲中央政府信譽好,中央政府融資成本低,
所以就應該中央政府加槓杆,我們都是地方政府加槓杆,現在反過來。
我在前不久那篇文章就建議,
既然資產荒,大家都要國債,咱們央行也說,國債的收益率下降速度過快,那就多發國債。
每年發5萬億,十年發 50 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
發了之後,什么後果呢?
沒有後果,只有好處。
爲什么呢?
因爲我們中央政府槓杆水平太低了,現在才20%。
發了 50 萬億之後,槓杆水平大概提高25%,加起來大概不到50%。
美國現在聯邦政府的槓杆水平是120%。
所以我覺得,我們中央政府加槓杆的空間很大。
要避免通縮,
並購機會大幅增加
我們要避免通縮——日本在房地產破滅之後長期陷入了通縮。
爲什么通縮?
老百姓的收入在不斷下降,
到目前爲止,日本老百姓的收入比 1990 年還要低。
那你說,能不通縮嗎?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不斷給老百姓增加收入,
這才消費能起來,投資能起來。
所以我覺得,這5萬億,主要不是搞投資,而是搞民生的。
因爲投資過剩了,基建投資都過剩了,投資回報率都很低。
對金融部門,怎么來評價?
就是要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
要嚴格中小金融機構准入標准和監管要求,推動兼並重組,實現減量提質。
所以,大家覺得今後的機會在哪裏?
A股市場的機會哪裏?
我覺得,並購機會大幅增加。
因爲,經濟下行過程中,企業日子不好過,很多企業經營不下去。
經營不下去了,通過並購重組的方式,讓企業數量減少。
美國的股票市場,80%的股票消失了,我們A股市場,退市股票大概連 2% 都不到。
退市率太低,以後,大量公司會退市,大量公司會被收購兼並。
所以,在這方面,大家還是要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利率還是會下行,
有定力不等於不降息
未來的利率走勢,到底怎么看?
我認爲,利率可能還是會下行。
美聯儲已經降息了。
昨天,大家盼着央行下調LPR,結果沒有下調,
1年期、 5 年期都沒有下調,說明我們現在央行非常有定力。
但有定力不等於不降息,
因爲,我們現在的實際利率水平還是處在歷史的高位——中國實際利率水平比美國要高。
既然比美國高,我們爲什么就不能夠降息?
明年的GDP 增速,我估計肯定比今年要低。
如果明年經濟再下行的話,我們要提前做出一個反應。
這一輪美聯儲的降息,我覺得還是不錯的,50 個基點,一般市場預判是 25 個基點。
爲什么是 50 個基點呢?
因爲美聯儲認爲,現在通脹不是它第一擔心的問題,
就業是它第一擔心的問題。
既然就業是第一擔心的,那就應該要提前做出反應。
所以,政策它應該成爲先行指標,而不是一個滯後指標。
如果我們老是把政策作爲滯後的話,那等政策出台,它已經沒啥效果了。
政策要提前於市場的反應而反應。
美聯儲的邏輯很簡單。
它並沒有把握說,通脹一定會回落,它也沒有一定的把握說,美國的失業率一定會上升。
但它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現在對於就業的擔心超過了對於通脹的擔心。
既然如此的話,那就降息。
而美聯儲一旦降息,這輪降息周期,我覺得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應該會破3。
現在是5,應該會破3,空間多大。
所以,應對資產荒,現在地方債務壓力那么大,消費這么弱,資本市場債券的價格在不斷上漲,大家對債券需求量那么大;
從供需關系角度來看,我們也應該要超發國債。
創造價值的公司是少數,
優勝劣汰,此消彼長
最後,我還是要講講,我們對資本市場怎么去認識。
資本市場,它是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肯定是。
那有人說,我們 GDP 那么好,爲什么股市那么差呢?
反過來講,美國 GDP 那么差,爲什么股市漲那么好呢?
因爲股市反映的是經濟增長的質量,而不是經濟增長的總量。
因爲質量是由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上市公司的成長性來決定的。
美國股市上漲靠 10% 的股票拉動,90%股票都沒漲,甚至下跌。
所以,隨着經濟的越來越成熟,企業的分化會越來越嚴重。
從1985 年到現在爲止,美國的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中位數只有1.1%。
雖然平均漲幅比較大,但這是被平均的,中位數只有1.1%。
美國股票的平均壽命是 14.5 年,中位數只有 8.9 年,壽命都很短,大部分公司都會消失。
所以,我們一定要买能夠活下去的公司。
創造價值的公司,總是少數的。
從 2010 年至今,美國股市佔比12.5%的650家公司,合計創造了69萬億美元的淨財富,佔比 87%的4540家以上的公司,它累計創造淨財富爲零。
所以,這一定是一個強者恆強、優勝劣汰的過程。
A股目前跌到現在,估值水平已經大幅度回落了。
但這裏面也存在結構性的問題。
有相當一批的小市值公司估值水平太高,不值那個錢,但是我們投資者給了他們太高的估值。
這在未來可能還會面臨比較長時間的調整。
當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存量經濟主導的階段——
過去中國經濟10%的增長,那這是增量經濟;
現在經濟增長5%左右了,將來可能還會更低,它的存量特徵越來越明顯。
所以,肯定是一個分化的過程——強者恆強,優勝劣汰,此消彼長。
這三個特徵,大家一定要記住。
優秀公司是少數的。
對於A股市場來講,买指數可能比买股票更好买一點,
因爲指數它是個被動投資,本身編制指數也有一個優勝劣汰,把差的公司踢出去,好的公司留下來。
從發展的維度來看,中國經濟,按照三中全會提出的要求,高質量增長,提升新質生產力,行業的輪動也是必然的。
我們不能夠拿 30 年前的企業跟現在來比較,它一定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不斷迭代的過程。
比如說2018年-2024年,A股市場上漲幅前20名的行業公司分布,電力設備和新能源在第一位,第二位是電子。
這跟我們現在的行業發展趨勢是特別吻合的。
作爲投資來講,我們更應該要展望未來。
黃金+國債
最後,我在今年5月份參加央視二台一個對話欄目,我當時提的就是,
兩類資產我們要重配,
一類是黃金,一類是國債。
現在已經過去四個月了,應該也印證了我當時的判斷。
而我對黃金的推薦是在 2016 年,
從 2016 年至今,我從來沒有說,黃金見頂了。
我們對整個世界要有一個基本判斷,
我們正處在一個80年的和平期,人類歷史上沒有過的——二战結束到現在,快80年了。
這80年雖然和平,但內含着尖銳的矛盾。
從地緣政治,到貿易战,到科技战,到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到現在的俄烏战爭等等……
這會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到低增長、高震蕩。
所以,配置黃金的邏輯,它不僅是利率的下行,還有地緣政治等等因素。
盛世珠寶,亂世黃金。
我想,我們對未來的世界還是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標題:李迅雷:這輪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會破7,建議10年發50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4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