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證策略:把握“新質生產力”三大投資主线
引言: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新質生產力”。此後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等高級別會議/文件中,“新質生產力”被密集提及。本文將梳理“新質生產力”的三大投資主线,詳見報告。
一、2023年以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密集提及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一詞曾出現在《光明日報》2006年登載的文章《梯度推移與區域經濟和諧發展》,原文提及“低梯度地區只要有了某些增長極效應極強的新科學技術及其產業造成的產業轉換升級,在一些領域實現從舊質生產力轉化爲新質生產力的飛躍,就有可能帶動整個經濟起飛”,將新質生產力與“新科學技術”和“產業轉換升級”相聯系。而在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黑龍江時,提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战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並將其與“战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結合起來。
自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密集提及。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前綴從“加快形成”到“發展”。而在2024年1月31日的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再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表述變爲“加快發展”。《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又強調“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政策支持確定性或進一步加碼。
二、“新質生產力”的實現路徑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新質生產力”含義後,提出了催生“新質生產力”的三大關鍵要素。而我們也總結了三條實現“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路徑——1)改造提升傳統產業;2)培育壯大新興產業;3)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爲下文把握“新質生產力”相關投資线索做准備。
2.1、催生“新質生產力”的三大要素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含義,並提出了催生“新質生產力”的三大要素。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再度強調了“創新”的主導作用。在闡述含義後,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
催生“新質生產力”的三大要素,或對應新產業從技術突破到產業化,再到轉型升級的演化路徑。首先,“技術革命性突破”要求“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即新產業的核心技術奠基及突破過程;其次,“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或對應“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對應新產業的產業化落地過程;最後,在產業化後,行業步入“深度轉型升級”,包含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壯大及未來產業培育等,行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也不斷擴大,體現了“新質生產力”的增長極效應。
我們以新能源車爲例,進一步說明 “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三大要素如何催生“新質生產力”,並且,“新質生產力”也能夠爲股市行情賦能,爲投資者創造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
-
首先是 “技術革命性突破”階段(2009年前)。在20世紀,高能量密度鋰離子蓄電池、鋰離子電容器等發明,以及乘用車電動化技術的开發和利用等成爲新能源車發展的重要技術界碑。而在我國,新能源車先後在1992年和2000年分別被列入國家重大產業工程項目和國家“863”計劃,借助新型舉國體制,着力推動我國新能源車技術發展。尤其是在“863”計劃後,我國新能源車產業形成了“三縱”、“三橫”的研發格局,爲後續的產業化打下技術基礎。
-
其次是“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的產業化階段(2009年至2018年)。在政策催動下,新能源車經歷了蓬勃發展期和去蕪存菁的供給側改革階段,產業化進程持續推進。2009年至2016年間,在試點示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推動下,新能源車快速發展。2015年,中國已成爲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最高的國家。而從2016年起,政策轉向規範,以騙補核查爲先聲,補貼退坡和雙積分政策再接力。盡管行業一時受到“轉型期陣痛”的壓制,但規範化也引導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比亞迪等具備技術優勢的創新車企,反而在行業洗牌期加速取得規模優勢。
-
“深度轉型升級”時期(2019年至今)。這一期間在雙碳大趨勢的驅動下,中美歐新能源車產業革命全球共振,而在中國,新能源車產業也步入深度轉型升級期。一是有傳統燃油車企向新能源車轉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如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北汽集團等;二是造車新勢力的持續壯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如蔚來、小鵬、理想等入局;三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種變革性技術與新能源車的交匯,如智能網聯技術與電動化技術的融合共生(未來產業的培育趨勢)。在這一時期,新能源車充分體現了新質生產力的先進性,既被動力電池、電機電控、自動駕駛、新材料等新技術賦能發展,又爲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提供了動力與空間。同時,新能源車也體現了“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將爲實現“雙碳”和能源安全作出貢獻。
而從新能源汽車指數的走勢來看,“新質生產力”在產業化階段與深度轉型升級階段,也給投資者創造了獲得超額收益的機會。在2009年至2018年間的產業化階段,盡管受到2016-2018年行業洗牌期的壓制,新能源車指數有所回調。但在政策鼓勵新能源車大規模推廣應用、行業步入蓬勃發展期時,新能源車指數仍然能夠獲得較爲亮眼的超額收益。以2012/12/07-2015/12/31期間爲例,新能源汽車指數上漲382.7%,萬得全A上漲150.1%,大幅跑贏大盤,體現了“新質生產力”在產業化進程對市場行情的催化作用。在深度轉型升級階段,在前期產業化的基礎上,隨着新能源車產業革命趨勢得到確認,新能源車滲透率加速提升疊加產業鏈上中下遊輻射帶動作用的不斷增強,新能源車指數加速上漲。總體來看,2019年至今,截至2024年3月15日,新能源汽車指數漲幅爲83.0%,萬得全A漲幅爲38.7%,“新質生產力”長期爲指數上漲賦能。
2.2、實現“新質生產力”的三大產業路徑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等高層級會議/文件可知,“新質生產力”或與三類產業路徑相關聯。2023年9月的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將“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與“積極培育战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相聯系。而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則提及“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战略性新興產業”,“开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以及“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
由上可見,“新質生產力”或與三類產業路徑相關聯,即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它們不僅有跨年度決策會議的表述支持,更有宏觀部委與產業部委出台的文件落實推進。
2.2.1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或以技術改造爲抓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新質生產力”段落,提及“傳統產業”時的表述爲:“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或可推斷出,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或以技術改造爲抓手,且制造業可能成爲重點領域。
此外,大規模設備更新或成爲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政策推動力。國常會審議通過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指出推進“重點行業設備、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業機械、教育醫療設備等”更新改造,涵蓋衆多傳統行業。
2.2.2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強調發展新興產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战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新質生產力”段落,又提到“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並新增了“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等表述。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內容或可更具體地展現新興產業政策着力點。2023年12月21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开後,工信部召开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對部分新興產業發展路徑給出了不同表述,如“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的增長點”、“推進北鬥規模應用和衛星互聯網發展” 等。
2.2.3 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實現“新質生產力”要求“積極培育未來產業”。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 “开闢……等未來產業新賽道,《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开闢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等。
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4年1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打造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新型顯示、腦機接口、6G網絡設備、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聯網、高端文旅裝備、先進高效航空裝備和深部資源勘探开發裝備等創新標志性產品。
三、把握“新質生產力”投資线索
3.1、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結合技術改造支出分布情況及《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及方向,把握“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一主线下的投資機會:由Wind數據可知,截至2021年,鋼鐵、計算機通信、化工、汽車、電力熱力等行業技術改造支出佔比居前。而《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及的重點行業設備、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業機械、教育醫療設備等與其有一定重合,包含煉鋼、電機、充電樁、通信基站、汽車等。
3.2、發展壯大新興產業
結合全要素生產率指標[1]及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內容,把握“發展壯大新興產業”這一主线下的投資機會。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爲核心標志,因此,或可結合全要素生產率指標(TFP)的絕對水平與邊際變化,選出絕對水平與邊際變化值靠前的新興行業,同時,也考慮到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內容,進一步選出值得關注的新興產業。
截至2022年,全要素生產率指標最高的五大新興產業包含:消費電子、數字營銷、服務機器人、半導體制造、商用車和虛擬現實;相較於2021年,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最多的五大新興行業包含:稀土、光伏電站、鋰電池、商用車和遊戲。除了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反復提及的“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外,以上全要素生產率水平高或提升較多的服務機器人、半導體制造、稀土、光伏電站和鋰電池也值得關注。
[1] 全要素生產率計算參考文獻:鄧郴宜,萬勇.企業數字化轉型助推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理論與路徑——基於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檢驗[J/OL].企業經濟,2023(09):15-24[2023-09-08].
3.3、積極培育未來產業
積極培育未來產業方面,則可參考催生新質生產力的三要素(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結合新能源汽車在蓬勃發展期或率先獲得超額收益的經驗來看,後續已進入試點示範,並具備政策支持的未來產業值得注意,包含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生成式人工智能、氫能等。
四、值得關注的六大“新質生產力”細分行業
綜合政策解讀、產業發展進程,我們總結出六大值得關注的“新質生產力”細分行業,包括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生物制造創新藥、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和氫能。
4.1、人工智能:着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動,應用加速落地可期
人工智能成爲2024 年全國兩會熱詞。2024 年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分別於3月4日、3月5日起在北京正式召开,並將分別於3月10日、3月 11日閉幕。作爲舉國矚目的重大會議,歷年兩會議題對於我國經濟、民生、科技等領域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我們梳理了近 12年兩會在科技領域的“熱詞”,如 2016 年的“互聯網+”、2021 年的“無人駕駛”等,相關產業除享受持續的政策紅利外,在後續的發展中亦得到資本的加持。本屆會議中,“人工智能’正成爲科技領域的核心熱詞。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人工智能+”。在本屆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被首次提及,報告指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這彰顯了國家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AI產業融合的高度重視。
AI賦能加速,大模型的產業槓杆效應不斷擴大。大模型帶來 AI在 2C/2B 端的應用升級,基於ILMS 在解決各種任務方面表現出強大能力,可以被應用於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並有望在多個領域帶來顛覆性創新,如 2C 端的搜索引擎、生活助理、智慧辦公、智慧教育等產品;2B 端的視覺、聲音、遙感、紅外等混合感知與文本可以相互補充和增強,在決策智能類產品如客戶觸達、管理調度、決策支持等環節的價值仍有待被進一步挖掘。據艾瑞咨詢數據,2022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預計達到 2476 億元,並將於 2026 年超過 6000 億元;2021 年到 2026 年的CAGR 爲 24.8%。更重要的,AI帶動的相關產業規模亦將快速增長,預計 2026 年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
4.2、智能駕駛:步入新階段,高級別智能駕駛加速落地
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超預期,伴隨滲透率提升,汽車發展從電動化進入智能化新階段。需求側,2023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949.5萬輛,市佔率高達37.74%,產銷量穩居全球第一,2023年12月發布的《2024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預測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150萬輛左右。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強勁需求構築汽車智能化基礎,目前汽車行業已經進入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新階段,智能網聯汽車作爲汽車與電子、信息通信、交通等領域融合創新的重要載體,其發展對優化城市產業結構、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增加城市稅收收入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且正在逐步由測試示範逐漸向商業化應用滲透,從單一交通工具蛻變爲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節點,未來市場規模有望快速擴張。
政策爲智能駕駛行業重要驅動因素,近年來國家層面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其中 2023 年11 月、12 月接連發布《關於开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的通知》、《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通過前者對 L3/L4 自動駕駛的准入規範進行了具體要求,首次明確高階智駕事故責任歸屬,並同步开啓首批企業的遴選工作,通過後者對自動駕駛汽車適用範圍、應用場景、人員配備、運輸車輛、安全保障和安全監督等八個方面做出明確要求。政策爲智能駕駛行業提供了重要的引導和規範,有望持續推動智能駕駛商業化加速落地。
高級別智能駕駛2024年有望加速落地,當前多款智駕新能源汽車均爲高級別智能駕駛設置了硬件冗余以供升級,多家廠商已取得L3智能駕駛測試牌照,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持有更开放的態度。從算力層面來看,當前部分車企已經布局了足夠支持L4智能駕駛的硬件基礎,而特斯拉的Modle 3、Modle Y、Modle S和Modle X,小鵬的P5、P7,以及長安Uni-T、問界M7、蔚來ES8等多個熱銷產品在感知能力、算力等方面已經可以滿足L3級自動駕駛的需要。在《指南》與《通知》發布後,寶馬、智己、奔馳等汽車公司均已經獲得所在城市的L3智能駕駛牌照,开展L3駕駛測試。同時,根據麥肯錫中國的調查顯示,相比德國和美國,我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持“更加开放”的態度,爲2024年高階自動駕駛落地商業化提供了較好的市場環境。
4.3、生物制造及創新藥:創新+國際化,打开行業成長空間
生物制造是以工業生物技術爲核心的先進生產方式。生物制造以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學等前沿生物技術爲基礎,利用菌種、細胞、酶等生命體生理代謝機能或催化功能,通過工業發酵工藝規模化生產目標產物的制造過程。當前,生物制造在生物制藥(創新藥)、生物基材料、酶制劑、生物燃料、生物化工和食品等領域加快滲透。
加快推動生物制造發展是發揮新質生產力作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生物制造是典型的高技術制造業,並帶動技術、裝備及檢測、包裝等服務型制造、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另一方面,生物制造具備資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特徵,體現了“新質生產力是綠色生產力”的特徵。
創新藥是生物制造領域的代表性行業,由新技術、新需求驅動,板塊“熱點”不斷湧現,新質生產力發展或將持續爲板塊帶來催化劑。從大趨勢看,在創新藥產業中,IO+ADC逐漸成爲腫瘤治療新範式,國產ADC未來可期;自免賽道國產品種商業化兌現在即;慢病藥物長期空間正在打开。而重點醫保端政策及審評端政策更新,也有助於讓真正的差異化創新品種脫穎而出,利好創新能力強、臨牀進度靠前的創新藥龍頭企業。展望後續,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創新藥等領域的行業催化劑值得持續期待。
國際化打开成長空間,使創新藥板塊更具備配置性價比。當前國際化方興未艾,2024年產品數據讀出和海外授權值得期待。政策方面,在政策新周期下差異化創新品種、剛需治療性品種將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近年來創新藥產業鏈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調整,整體估值已調整到合理位置,着眼2024年該板塊具備配置性價比。
4.4、商業航天及低空經濟:战略定位提升,或迎來加速發展
商業航天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加速產業發展。商業航天是指利用商業模式運營的航天活動,旨在通過商業市場的方式开展航天技術和服務的研發、制造、發射和應用,具體包括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應用等多個領域,新興應用場景包括衛星互聯網、太空旅行等。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商業航天”作爲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將加速商業航天產業發展。
低空經濟興起,加速布局高效、智能的“低空之城”。低空經濟是指真高 3000米以下的飛行經濟活動,作爲變革性和顛覆性的復合新產業,低空經濟產業以垂直起降型飛機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爲主要載體,廣泛應用於載人、載貨及城市管理等各類產業形態中。近些年,低空經濟逐漸成爲全球範圍內新興的產業形態,我國低空經濟產業也已步入規範化發展階段,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預計到203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6.0萬億元。
低空物流或成爲低空經濟發展的率先切入口。從2023年12月底的工信部全國工作會議到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作爲“新質生產力”,被賦予了“新的增長點和新增長引擎”等使命。2024年2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明確,“鼓勵發展與平台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低空經濟的興起,將爲物流行業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以順豐爲代表的物流企業正在積極解鎖低空物流的無限可能,探索全新的場景與模式,加速布局一個高效、智能的“低空之城”。
4.5、人形機器人:商業化井噴正當時,產業化加速落地
商業化機器人產品迎來井噴,涉及多個應用領域。在CES 2024展會上十余款商業化機器人產品發布。三星、LG 推出智能家居機器人,提供智能家居管理、陪伴等功能;科沃斯推出多功能清潔一體機地寶 X2 COMBO;九號公司推出賽格威智能割草機器人;开普勒推出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機器人;Embodied推出教育機器人Moxie AI;宇樹科技推出全尺寸通用機器人Unitree H1,各個重要技術參數上也全面超越Tesla-1、Tesla-2;Enchanted推出分別爲面向醫院和酒店場景的Miroka和Miroki;Richtech Robotics對雙臂機器人ADAM進行了AI功能升級,ADAM可以執行更復雜的任務,例如模仿人類精度倒啤酒等。
重磅政策推動產業化加速落地。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 2025 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是全球第一次,政府真正出台有整體規劃、明確目標和切實辦法,而且落地到了具體細節,聚焦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文件。
2023年是多家機器人企業集中發布人形機器人產品的產業元年,行業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預計2024年或將進入小批量量產元年,帶動全產業鏈受益。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8年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及其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1832億元,2022年至2028年的CAGR爲23.5%。2023年11月,人形機器人研發企業傅利葉智能對外透露,傅利葉通用人形機器人GR-1已經實現量產,並在9月份开啓預售,目前开始陸續交付。展望未來,我們認爲智能機器人有望在2024年實現小規模量產,2025年有望大幅放量,帶動全產業鏈受益。
4.5、氫能: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氫能政策或邊際持續改善
從能源战略角度出發,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能夠增加未來低碳能源網絡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氫能具有來源廣、燃燒熱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儲存、可再生、可電可燃、零碳排等優點,屬於可再生二次能源,通過氫燃料電池技術既可以應用於汽車、軌道交通、船舶等領域,也可應用於分布式發電(家用/商用)和儲能領域:還可以通過直接燃燒爲煉化、鋼鐵、冶金等行業提供高效原料、還原劑和高品質的熱源。2022年3月23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首個氫能國家級規劃出台。該文件首次明確氫氣的能源屬性,並指出到 2025 年,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爲主的氫能供應體系。
綠氫項目迎來投資熱潮,各地方政府陸續出台針對綠氫的生產補貼,助力綠氫平價。據勢銀(TrendBank)統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 337 個綠氫項目,其中332個項目處於規劃、在建、建成狀態測得當前已公开綠氫規模約爲489萬噸/年,從項目建設進度來看,目前國內大部分項目尚處於規劃階段。對於綠氫的補貼已初具規模,補貼形式也逐步明晰,形成了三種常見的綠氫補貼形式,包括生產成本補貼、電價補貼和配套指標鼓勵,助力綠氫平價。
氫能利好頻發,看好後續氫能政策邊際持續改善,對行情形成催化。目前氫能在工業園區外制氫政策限制正逐漸放松,氫氣的各類儲運路线示範也逐漸推進,下遊應用呈現多點开花。如2024年2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關於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圍繞石化化工、鋼鐵、交通、儲能、發電等領域用氫需求,構建氫能制、儲、輸、用等全產業鏈技術裝備體系,提高氫能技術經濟性和產業鏈完備性,而山東、內蒙古等地也發布了氫能相關的支持政策,或對後續氫能全產業鏈持續帶來催化。
風險提示
宏觀政策超預期波動,政策落地或不及預期等
注:文中報告節選自興業證券於2024年3月20日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新質生產力”三大投資主线》,報告分析師 :張啓堯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1080005
林怡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3080001
標題:興證策略:把握“新質生產力”三大投資主线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