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大基地項目的建設與逐步投產,電力送出通道建設已變得越來越緊迫。

近日,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核准批復,預示着“寧電入湘”工程即將進入开工建設周期。

該項目是我國第一條以开發沙漠光伏大基地、輸送新能源爲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該項工程的獲批,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特高壓項目的开工節奏。

隨着風光大基地項目的建設,特高壓外送通道將成爲重要的消納渠道,通道規劃不斷增加。根據國家電網最新規劃,今年特高壓直流开工規模將創造歷史年度最高值。


預計6月开工建設


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起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送端換流站,止於湖南省衡陽市的受端換流站,途經寧夏、甘肅、陝西、重慶、湖北、湖南六省(區、市),线路全長1619千米,輸電容量800萬千瓦,是“三交九直”中的“九直”之一,更是“十四五”期間开工建設的9條跨省跨區輸電通道重點工程之一。

該工程配套基地總規模高達1700萬千瓦,包括400萬千瓦煤電、中衛沙漠光伏600萬千瓦、紅寺堡戈壁光伏300萬千瓦與中衛海原等風電400萬千瓦。

作爲推動自治區能源轉型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工程自2020年動議以來,在各方高速推進下,實現了彎道超車,成爲國家跨區域“三交九直”輸電工程中前期工作最快、开工條件最好的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預計6月开工建設,2025年前建成投運。該工程靜態投資超270億元,是以輸送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大基地電量爲主的外送通道,新能源外送電量佔比超過50%,通道年利用率5000小時以上。

2025年“寧電入湘”工程投運後,將大幅推動寧夏新能源上下遊產業發展。寧夏“內供”、“外送”電量將達到“兩個1000億”,即區內售電量1000億千瓦時,外送電量1000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兩個50%”,即裝機佔比50%,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50%,新能源資源稟賦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在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

同時,“寧電入湘”工程也將極大地解決湖南的用電緊張問題。工程建成投運後,預計爲湖南提供穩定供應能力800萬千瓦,年輸送電量在360-400億千瓦時。數據顯示,2022年湖南全社會用電量爲2236千瓦時,“寧電入湘”可爲湖南增加約六分之一的電力供應。

毫無疑問,作爲跨區域的重點項目,“寧電入湘”工程還將帶動相關投資,起到穩經濟的作用。有研究機構預計,“寧電入湘”相關工程投資規模可能約1000億元,包括外送通道、新能源項目、煤電項目、儲能項目等。


特高壓建設加速


隨着大基地項目的陸續开工和投產,特高壓項目的建設速度也在不斷加快。

去年1月,國家能源局在《關於委托开展“十四五”規劃輸電通道配套水風光及調節電源研究論證的函》中首次提出了十四五期間爲配套水風光等能源基地,將規劃建設“三交九直”12條特高壓通道,實現將西部清潔能源送到東部負荷中心。

根據規劃,到2030年,我國將建設風光基地總裝機455GW。而一條跨省的特高壓從規劃到建成需要6-8年的時間,也就是說,455GW大基地要10年才能建成。

從目前“沙戈荒”風光電大基地配套的“三交九直”輸電通道規劃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金上-湖北、隴東-山東已开工建設,寧夏-湖南线路是今年开工的第三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十四五”規劃輸電通道進展

根據預可研(1-1.5年)、可研(6個月)、審批核准(3-6個月)、招標开工(1-3個月)、建設投運(1.5年)的推進節奏,下半年,哈密-重慶、藏東南线路有望核准开標,未來三年將有5、4、4條直流线路开工。

特高壓直流主要作用在於長距離電力傳輸,是風光大基地的關鍵外送通道。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只要繼續建風光大基地,直流的需求基本不會停,畢竟我國西北還有很多戈壁荒漠、西南還有水風光基地待开發。

進入2023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爲重點的大型風光基地建設正在提速。隨着大型風光基地建設提速,新能源並網消納以及跨區域電力輸送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特高壓有望迎來投資建設高峰。

德訊證券報告顯示,一般而言,從核准到投運特高壓线路建設周期約18-24個月,直流配套的交流因工程量較小建設時常更短。如需在“十四五”期間建成投運,相關特高壓直流項目最遲要在2024年上半年獲得核准。

2023年,正值第四輪特高壓建設高峰。根據國網最新規劃,2023年預計核准“5直2交”,开工“6直2交”,2023年特高壓直流开工規模爲歷史年度最高值。



標題:國內首條以大基地爲主的特高壓獲批,通道建設進入密集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