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开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2023年發展成績、明確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具體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的GDP增速目標爲5%左右,與去年預期目標持平。宏觀政策方面,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同時從今年开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战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意味着什么?如何評估今年財政政策力度?下一步財政和貨幣政策發力空間有多大?房地產風險如何“標本兼治”?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又該如何實現?

CF40研究部邀請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CF40特邀成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CF40成員、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分享觀點。


“5%左右”意味着什么


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政府工作報告

“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延續了去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提法,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和期待;而與一些國際組織和國際機構對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相比,則明顯要高一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爲5%左右,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範化解風險等需要,並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也考慮了經濟增長潛力和支撐條件,體現了積極進取、奮發有爲的要求。

田軒認爲,在2023年GDP實現增長5.2%的基礎上,今年對GDP增長依然保持了與去年設定一致的目標,體現了從政策預期管理端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從而穩定市場預期、強化市場信心的決心。相應地,從就業預期目標來看,今年對於新增就業目標的表述從2023年的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調整爲“1200萬人以上”,實際也體現了更高的目標設定。

邢自強表示,這一經濟增長目標定的比較高。國際組織和機構對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在4.5%左右,對長期潛在增速的預期則可能更爲保守。而官方將目標定在5%左右,反映了當局力圖引導市場預期、打消外部對中國中長期增長潛力下行的敘事,起到傳遞信心的作用。這一意愿是良好的,但關鍵是要落實,需要與之匹配的政策力度支撐。

在張斌看來,對於5%的增長目標可以從三方面理解:

一是合意的增長目標。根據國內學者的估算,5%的經濟增長速度接近我國目前的潛在增長速度。在這個經濟增長速度上,勞動力、資本等各種生產資源能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資源闲置和浪費。

二是提高獲得感的增長目標。5%的GDP增速指的是實際GDP增速,考慮到與這個增長相匹配的2%左右的物價增速,名義GDP增速大概在7%左右,比2023年有大幅提升。7%左右的名義GDP增速意味着居民收入和企業盈利增速比去年有大幅提升,社會公衆的獲得感會有明顯提升。

三是需要攻堅克難才能實現的目標。實現5%的經濟增長目標並不容易,最大的挑战是需求不足。今年全球經濟增速並不樂觀,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有限,實現5%的增長主要還是要靠內需。內需方面,我國仍面臨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兩大挑战,給內需帶來了很大壓力。只有盡快穩住房地產市場,把握好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節奏,同時配合更大力度的逆周期政策,才能實現今年的增長目標。

邢自強也表示,目標的實現難度不小,可能需要年中的時候審時度勢,再加大政策力度。目前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對財政等政策力度的安排似乎還是比較克制和溫和,下一步建議根據上半年經濟走勢,在一年中期進行政策討論和必要調整,對財政政策工具繼續發力。


赤字率3%,但發特別國債

財政政策力度如何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綜合考慮發展需要和財政可持續,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優化政策工具組合。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預計今年財政收入繼續恢復增長,加上調入資金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8.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萬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爲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今年开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战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 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財政政策如何發力是各界關注的重點。2023年財政赤字率雖然年初擬安排3%,但在計入10月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後,當年財政赤字率上升到3.8%。此前,綜合考慮今年穩增長需要和財政政策“適度加力”等要求,市場對今年財政赤字率的設定抱有較高期待。

對於爲何今年財政赤字率依然定在3%,以及這是否意味着財政政策力度減弱等問題,《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吹風會上表示,這一赤字率安排雖然和去年增發1萬億國債之後比較降了一些,但是整體來講這個水平是適度的。這樣安排符合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向好的客觀實際、向外界釋放積極的信號,也有利於控制政府負債率、增強財政可持續,爲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战預留政策空間。

張斌明確提到,今年的財政政策是在加力的。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加上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合計超過40萬億元,同比增速8%,如果能實現,對GDP增速將會起到拉動作用。

但他同時指出,地方政府土地收入能否穩定是主要風險變量,如果土地收入穩不住,地方政府基金收入下降,地方政府支出力度就很難有保障,過去兩年也是這樣的情況。他建議做兩手准備,一是盡快穩住房地產;二是如果房地產表現低於預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提高債務和支出水平,確保實現年初制定的政府支出目標。

據邢自強測算,總體赤字率,就是包括官方赤字率3%,1萬億元特別長期國債,和3.9萬億地方專項債合計,與去年相比持平,政策力度還比較溫和克制。但他也認爲,需要審時度勢,後續財政政策仍有加大空間。

“一年中決策層對於經濟政策的調整時點可以有多個,不止是兩會。今年後續還會有至少2-3次的政治局關於經濟工作的會議,以及三中全會聚焦於系統性政策安排。如果上半年經濟遇到較多挑战,後續還能通過余下的幾次會議提升財政政策力度。”邢自強表示。


降息還有多大空間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對重大战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避免資金沉澱空轉。

—— 政府工作報告

緊隨財政政策之後,政府工作報告就貨幣政策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准有效”,整體延續了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的基調。同時提到“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等表述。

邢自強認爲,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整個宏觀政策形成合力,有利於金融市場信心進入持續改善通道。近期對股市的一些直接措施已起到托底作用,但後續信心改善是否可持續,要看財政政策發力空間是否可以繼續加大,打破低物價和高負債的負反饋循環;貨幣政策起到輔助作用,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

他認爲,受到中美利差較高和銀行業淨息差較低的約束,貨幣政策直接刺激空間有限。考慮到美聯儲夏天可能开始降息,今年中國仍有一定降息空間,但不會是主要的刺激經濟手段,相對來講財政政策更爲重要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四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已趨勢性降至1.69%。而根據一些研究測算,若考慮到中國銀行業7%—8%的資產增速、30%左右的分紅比例以及穩定的資本充足率,最低淨息差約爲1.6%—1.8%。淨息差逼近極限成爲降息掣肘,也是去年以來業界爭議較多的問題之一。

張斌對此認爲,不必過度擔心商業銀行的息差,應該看到,降低政策利率帶來的是商業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下降,並不必然壓降銀行息差;在更低的融資成本環境下,金融機構的貸款需求會提升,金融機構的壞账率會顯著降低,金融機構持有的資產價值會上升,這對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有很大幫助。對金融機構健康成長而言,當前選擇降息利大於弊總之,貨幣政策仍有進一步壓降社會融資成本的空間,政策利率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

除此之外,專就資本市場而言,田軒認爲,之所以提及“內在穩定性”,是因爲在過去以融資功能“單腿”走路的模式下,我國資本市場積攢了一系列內生性的問題,在近期集中表現爲市場連續異常波動的狀態。“內在穩定性”的這一要求,延續了去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於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相關部署精神,也是近期及未來一段時間裏,監管部門一系列改革舉措的政策導向。對標“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這一目標,健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是根基,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是關鍵抓手


擴大內需的勝負手

—— 投資還是消費


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把實施擴大內需战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 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對於擴大內需,發揮消費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做出了非常平衡的表述。對“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都有較多着墨,做出了具體部署。但關於投資和消費哪一個更爲重要並應作爲擴內需的主力,仍然是理論界討論較多的問題。

張斌認爲,與去年經濟增長主要來自消費增長不同,今年的增長需要更倚重投資增長。投資增長不僅帶來直接的需求增長,而且會創造新增的收入機會和就業機會,有助於幫助消費增長。

邢自強表示,“盡管刺激總需求是迫在眉睫,但我們覺得不應該重返過去以投資爲主的政策刺激的老路。”他認爲,當前總人口下降和老齡化趨勢下,資本產出率已今非昔比,要繼續採取以投資爲主的刺激政策,回報率會進一步惡化。所以中國要更好地打破低物價高負債挑战,本輪政策着眼點更多應轉向刺激消費

從具體措施來看,直接給居民發現金和消費券的方式,見效來得快,但在中國實施起來門檻較高。那么更有可能的措施,一是短期內已提出的對消費品以舊換新進行補貼,特別是智能家電和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另一個更具意義的措施,則是社保改革,加大對包括農民工群體在內的新市民以及在醫療、公共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支出,釋放這些家庭部門的消費意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測算,這種社會福利轉移帶來的短期財政乘數效應達1.4,甚至高於政府直接搞基建投資帶來的財政乘數1。


化解房地產風險

何謂“標本兼治”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

穩妥有序處置風險隱患。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 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兩年多來,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優化、出台,但與此同時,市場向下調整的幅度超出預期,政策應對稍顯喫力。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將房地產工作主要置於“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框架下進行部署,體現了對於房地產風險防控與處置的高度重視。

張斌強調,當前房地產最突出的問題仍然是房地產企業的現金流斷裂風險。穩不住房地產企業現金流就很難穩住房地產市場。穩住房地產企業現金流,一方面是通過政府信用背書和監管政策調整,幫助房地產企業恢復正常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是通過取消限購,降低房貸利率、對首套房購房者採取優惠貸款利率,幫助开發商化解商住樓、車位等沉澱資產等措施,改善房地產企業現金流。

邢自強指出,從標本兼治的角度來看,白名單以及保交樓就是“治標”,“治本”指的是可持續的新發展模式,包括更多的房屋供給來自保障性住房。標和本都要治,那么就要解答,如何既增加保障房,同時還解決當前房地產市場已存的過剩問題。

是否當局能通過回購一部分商品房,改造成保障性住房?邢自強表示,這既有助於短期緩解房地產流動性危機,又給包括農民工在內的新市民增加社會保障福利。有人擔心這會帶來道德風險,但對此可能需要有系統性的思維,總結美國和日本應對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大幅下滑的經驗和教訓,可以觀察到,如果過度糾結於道德風險而不及時救助,反而可能會造成經濟陷入低物價和高負債的負反饋循環,對長期增長潛力產生更不利的影響。


金融如何助力新質生產力


除以上幾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着重提出了“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金融對此該如何支持?

田軒認爲,激活新質生產力創新動能,金融大有可爲。從金融的角度看,激勵創新需要容忍失敗的文化氛圍,需要嶄新的創投組織形式,需要正確的人力資源政策,需要“不太積極”的二級市場、健康开放的資本市場和穩定的宏觀政策導向組成的一整套“組合拳”去激勵企業技術創新。

此外,對於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報告提出“優化融資增信、風險分擔、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劉曉春表示,這是目前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主要薄弱環節,同時也是解決經濟發展問題、就業問題的關鍵環節。優化融資增信、風險分擔、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是目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痛點,應該看到,這不是僅僅依靠金融機構能做到的,更需要監管政策、財政資源以及其他部門的共同協作與努力。

劉曉春還指出,目前中小企業資金困難不僅僅是由於融資難,相當一部分是大量應收款被拖欠造成的。在這方面,報告中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要求。



標題:讀懂政府工作報告:“5%左右”意味着什么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706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