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概念重燃兩市,國內外技術接連新突破,多公司嘗試布局
這兩日,腦機接口再度成爲熱門話題,概念股也是接連走強。
2月1日,腦機接口板塊繼續走強,截至發稿,創新醫療20cm漲停,三博腦科大漲近10%,漢威科技、東方中科等衝高。
消息面上,清華大學官網發布了一則新聞稱,清華大學與宣武醫院團隊成功進行首例無线微創腦機接口臨牀試驗。該腦機接口與馬斯克領導的Neuralink腦機接口不同,系把電極放在大腦硬膜外,通過長期動物試驗研制,不會破壞神經組織。
無线微創植入腦機接口NEO系統及其體內機(設計合成 醫學院洪波)
多家上市公司嘗試布局
近兩年資本積極布局腦機接口技術,紅杉、鼎暉、奧博等頂級機構入局,多家腦機接口公司近兩年獲得高額融資;受到Neuralink臨牀試驗進展的利好影響,即使不是狹義的“腦機接口”,相關概念股也成爲新一輪資金追逐的對象……
我國已將腦機接口技術列爲未來產業創新的重點方向之一。國家層面,《“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將“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列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將腦科學列爲與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同等重要的國家战略性前沿科技與研究方向。
就國內市場而言,根據量子位的專題報告,到2040年,我國腦機接口行業綜合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200億元,直接市場規模(主要爲設備)可能超過500億元。其中,科研級市場增長約10倍,消費級市場增長將超過50倍。
盡管腦機接口產業鏈發展仍在起步階段,但已經有不少上市公司开始在相關領域嘗試布局。比如,科大訊飛(002230)、漢王科技(002362)等公司在智能交互領域進行探索,且已具備一定技術優勢;樂普醫療(300003)、復旦復華(600624)等醫療企業也在積極探索相關應用。
商業化要5-10年
對於腦機接口的未來發展,業內專家如何看待?
醫療行業資深投資人柳丹博士表示,國內腦機接口賽道已是非常熱鬧——商業化落地的產品以無創腦機接口技術爲主,國內作爲醫療器械應用的有創腦機接口技術,處於臨牀前研究和研究者發起研究階段,與國際領先公司齊頭並進。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的監管政策和法規尚未成熟,在推廣和應用腦機技術時,需要制定相關政策,包括技術的審批流程、數據隱私保護、倫理審核等方面的規定,這些都是其商業化時間的不確定因素。
從全球看,腦機接口尚未作爲醫療器械大規模應用。對於腦機接口作爲醫療器械的商業化應用,監管層面仍然保持較爲嚴謹的態度,要求有較爲充分的長期安全性、有效性和植入便利性,因此腦機接口產品的商業化依賴充分的數據支持。
柳丹認爲,以Neuralink爲代表的全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路徑,與真正的臨牀應用還有較遠的距離,面臨長期安全性、臨牀手術接受度等多方面問題,商業化可能至少還需要5~10年。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同樣表示,“距離商業化應用至少還有十年以上的時間。”他認爲,當前腦機接口技術還處於早期研究探索階段,存在關鍵核心技術不成熟、面臨巨大的科技倫理挑战等突出問題。
標題:腦機接口概念重燃兩市,國內外技術接連新突破,多公司嘗試布局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7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