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經濟逐季修復趨勢明確,10月數據小幅走弱,增量政策的效果將逐步顯現,降息概率提升;外部流動性等環境因素持續改善,美債收益率中樞料將持續下行,中美元首會晤提振市場風險偏好;市場流動性預期穩定,投資者情緒整體回暖,建議堅定增配超跌成長,重點關注科技與醫藥板塊。首先,國內經濟和盈利周期底部在三季度已經確認,10月數據走弱不改經濟逐季修復的趨勢,預計特別國債等增量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且後續降息概率提升。其次,預計美債收益率的中樞仍將持續下行,12月美聯儲再度加息概率較小,APEC會議期間中美元首會晤在即,外部環境的改善有助於提振市場風險偏好。最後,市場流動性預期穩定,機構資金短期預計以調倉爲主,場內資金的情緒整體回暖,超跌成長依然是當前配置首選,建議重點關注科技與醫藥板塊。

國內經濟逐季修復趨勢明確

前期增量政策的效果將逐步顯現

1)10月物價數據階段性偏弱,預計貨幣政策會主動應對,降息概率提升。10月的PPI同比小幅回落,環比持平,工業“銀十”成色較平淡,10月下旬萬億國債政策發布後,基建鏈商品價格企穩回升,料將驅動11、12月PPI同比回升。10月CPI同比出現年內第二個負值,低於市場預期,主要受豬肉價格下跌和核心CPI疲弱拖累,後者受前期PPI下行傳導影響明顯,該因素已有緩解,預計11、12月CPI同比小幅上行,但仍在低位區間徘徊。同時,隨着CPI同比轉負,國內實際利率水平再度擡升至年內高位,在支持信用修復訴求下,政策利率壓降的必要性較高,回顧歷史上類似時段,央行降息降准操作均較爲常見。面對物價壓力,預計前期政策效果和後續政策主動性都會增強,中信證券研究部固收組判斷,近期國內貨幣政策降息概率較大。

2)基本面底部已明確,逐季修復趨勢確定性高。一方面,2023年中報夯實本輪盈利周期底部,三季報淨利潤增速已率先反彈,營收、ROE、淨利率、周轉率等系列指標環比基本持平,結束了連續下滑的趨勢,共同指向盈利周期的底部復蘇,無論是經濟周期還是盈利周期,本輪底部都已明確。另一方面,10月出口等數據略低於預期,主要受外需走弱疊加長假因素導致出貨前置影響;同時進口實現3%的同比增長超預期,主要支撐來自大宗商品和集成電路進口增長;預計今年四季度至年底美國或啓動補庫周期,後續出口降幅有望明顯收窄。

3)預計今年底經濟預期率先上修,明年初經濟數據環比將明顯改善。10月制造業PMI、出口、通脹等個別數據不及預期,我們認爲,是受到“十一”假期等因素擾動,不會改變經濟逐季修復的趨勢。客觀來看現在經濟還是處在潛在產出以下,需求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需要穩增長政策進一步發力支持。一方面,隨着地方化債多方面推進,政府清償企業欠款行動也會逐步落地,預計部分企業的現金流狀況會明顯好轉,信貸增長很可能會在今年底到明年初出現改善。另一方面,中央加槓杆的大方向愈發明晰,或可在今年底進一步提振經濟預期。在中央加槓杆等政策落地後,明年年初應該是經濟數據環比修復斜率最高的時段,明年有望在正常基數下實現5%左右的GDP增長,環比增速高於今年下半年。

外部流動性等環境因素持續改善

中美元首會晤提振市場風險偏好

1)美債收益率的中樞仍將持續下行,12月美聯儲再度加息概率較小。美聯儲近期貨幣政策表態並不穩定,11月初議息會議如期暫停加息後,鮑威爾表態一度鴿派,而9日鮑威爾在IMF舉辦的研究會議中表態又偏鷹,受其影響,10年期美債收益率高位快速回落至4.5%後近期波動加大。我們認爲,美聯儲政策最終由數據決定,10月美國失業率上升至3.9%,就業走弱態勢逐漸明晰,薪資壓力緩解,進一步加息必要性低,12月再次加息概率較小。而隨着美國國債市場供給壓力未來幾個月相對緩解,疊加CPI同比下行,預計美債收益率跨年中樞也將下行。強美元約束階段性緩解趨勢不變,人民幣預期穩定性更強,同時也有助於增加國內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

2)中美元首會晤在即,外部環境改善有助於提振市場風險偏好。根據新華社11月10日報道,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國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應邀出席APEC第30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而根據此前新華社11月10日報道,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美財長耶倫舉行數次會談;在該會談中,雙方就中美經濟關系、中美及全球宏觀經濟、應對全球性挑战展开對話,爲兩國元首會晤做好經濟成果准備,後續有關成果的落地值得關注。總體來看,一系列高層對話有助於管控分歧,避免誤解導致摩擦升級,有助於市場風險偏好的提振。

市場流動性預期穩定,投資者情緒

整體回暖,場內資金風險偏好提升

1)市場流動性預期穩定,投資者情緒持續回暖。首先,市場情緒持續回暖,過去三周日均成交額分別爲7724億元、8419億元和8702億元,本周明顯放大至9790億元。其次,資金風險偏好提升,兩融成交佔比繼續回暖,中樞擡升至9.3%,融資余額相比9月底增加了609億元,距離2021年的頂峰仍有約1900億元左右的空間,預計是近兩周市場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最後,資本市場融資端節奏調整已見效,匯金增持發揮類“平准”作用後,市場整體流動性預期平穩。9月1日至11月10日,全部A股的重要股東淨減持規模和融資規模(包括IPO和再融資)相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了66%和62%。

2)機構資金短期以調倉爲主,場內資金風險偏好提升。首先,自今年4月以來公募基金新發規模平穩保持在每月200億元左右的低位,波動幅度比較小,而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金融產品組測算,三類主動型公募基金倉位均處於今年以來90%以上分位的水平,且近三周變化很小,預計其短期交易以調倉爲主。其次,截至11月10日,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相比10月的高點下降了37bps,11月以來的北向資金也基本保持了進出平衡。再次,根據我們對中信證券渠道調研的數據,中小型活躍私募投資者倉位依然穩定處於低位,過去12個交易周一直處於66~70%之間。最後,ETF申贖情況亦整體保持平穩,結構上,寬基類中的滬深300、科創50,行業和主題類中的科技、醫藥淨流入較多。場內資金風險偏好提升,傳統機構重倉成長板塊延續了上周以來的回暖趨勢,本周基金重倉指數、成長風格指數分別上漲1.1%和2.6%,而滬深300漲幅僅爲0.1%。另外,主動型公募和北向資金的前100大重倉股的動態P/E也從10月23日的低點13.0X和11.2X回升至11月10日的14.1X和11.9X。

情緒回暖延續,首選超跌成長

內外擾動實際影響有限,不改市場情緒回暖趨勢。國內經濟逐季修復趨勢明確,10月數據小幅走弱,增量政策的效果將逐步顯現,降息概率提升;外部流動性等環境因素持續改善,美債收益率中樞料將持續下行,中美元首會晤提振市場風險偏好;市場流動性預期穩定,投資者情緒整體回暖。當前依然處於“三階段配置策略”的第二階段,建議堅持配置科技與醫藥板塊。科技方面,自主可控方向建議密切跟蹤AI應用端的潛在突破和半導體的國產化進程,順周期方向,建議關注居民終端消費改善對消費電子、智能駕駛廠商和零部件的訂單推動,以及未來政府、企業开支預期增加帶來2024年軟件、安防等行業的困境反轉;醫藥方面,建議重點關注創新藥出海品種。第三階段白馬品種依然需要等待年末信號,隨着實體經濟進入穩態復蘇區間,市場开始上修2024年經濟預期,並且外資拋售接近尾聲後,機構重倉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典型代表包括互聯網、消費、新能源當中的白馬品種。

風險因素

中美科技、貿易、金融領域摩擦加劇;國內政策及經濟復蘇進度不及預期;海內外宏觀流動性超預期收緊,外資流出超預期;地緣風險升級。

注:本文選自中信證券於2023年11月12日發布的《策略聚焦|情緒回暖延續,首選超跌成長》,證券分析師:秦培景 裘翔 楊帆 程強 李世豪  楊家驥 崔嶸 



標題:中信證券:情緒回暖延續,首選超跌成長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101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