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布指導意見,人形機器人加速發展
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公布近日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範應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手段。我們認爲該意見從國家層面,進一步細化了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具體內容和時間節點,爲此後的產業政策扶持提供了方向,將有力刺激支持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受此利好,我們看好我國人形機器人行業,並建議重點關注受益於該意見最新指導方向下的相關產業鏈環節及廠商。
▍事件:
工信部近日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爲“《意見》”)。這是繼2023年9月13日工信部發布組織开展2023年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後,又一針對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重要政策文件,並將關鍵任務的完成時點均定在了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可期。該意見高度定調人形機器人,稱人形機器人是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該意見提出較高發展目標,指出到2025年培育2-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並打造2-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到2027年我國人形機器人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意見》提出了需要攻關的關鍵技術,重點聚焦控制技術群和執行技術群。
人形機器人的控制和執行是最關鍵的核心技術。《意見》提出要打造人形機器人“大腦”和“小腦”,“大腦”主要對應環境感知、行爲控制和人機交互,“小腦”主要對應“運動控制”,《意見》強調了相關算力、數據庫、大模型和算法庫的重要性。“肢體”關鍵技術是執行技術群的核心,“肢體”主要由高緊湊機器人四肢結構、靈巧手與骨架身體結構所組成,技術包括仿生傳動、拓撲優化、新材料、增材制造、一體化設計等,《意見》同時強調了輕量化、高強度、高動態、高爆發、高精度、長續航等人形機器人需求特點。
▍《意見》列示了需要攻關的重點產品和部組件,主要包括整機、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和動力能源。
《意見》從整機、基礎部組件和軟件三個方面指出了需要重點發展的產品。《意見》將整機分爲基礎版整機和功能型整機,我們認爲基礎版整機更類似於通用設備,應用場景更加多樣,具備一定的泛化能力,功能型整機更類似於專用設備,聚焦於各個專用作業領域,具有較爲強大的特定功能性。在傳感器方面,提出了涉及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的產品譜系,其中觸覺方面的相關產品是仿人電子皮膚;在執行器方面,同時認可了液壓執行器和電驅動執行器兩種方案,均強調了高功率密度、高力矩、高緊湊和高精度,並提及了泵閥、電推杆等相關配套產品;在控制器方面,認可了關節運控和核心主控的分級控制方案,均強調了分級控制中專用芯片的重要性;在動力能源方面,重點強調了高動態、長續航、高能量密度等需求。
▍《意見》展望了人形機器人中短期內可以實現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特種領域、典型制造業場景和特定民生行業,《意見》還對產業生態、支持保障等方面進行指導。
《意見》首先提出的應用場景就是特種領域,我們認爲該場景也是最先可以實現規模化應用的場景,主要因爲這些人類從事這些特種領域具有較高的危險性,特種領域應該是“機器換人”的優先方向。典型制造業場景聚焦於3C、汽車等高端制造領域,將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和精益生產的發展。特定民生應用主要包括醫療、家政、農業、物流等行業,重點要求人際交互的可靠性、安全性、魯棒性及場景需求解決能力。
▍風險因素:
政策執行及支持力度低於預期;任務攻關進度不及預期;人形機器人市場需求低於預期;國產人形機器人產業化低於預期;人形機器人主流技術方案發生重大變化;國產機器人廠商響應程度低於預期。
▍投資策略。
1)《意見》首次將對整機的重視上升到了國家部委級層面,並指出到2025年培育2-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
2)《意見》新提出了一些相關重點產品,建議關注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方面相關企業。此外,我們看好深度參與機器人產業鏈,近期業績及產品持續催化的企業。
3)《意見》重點強調了特種領域的應用,我們認爲人形機器人將在該領域率先落地。
注:本文選自中信證券於2023年11月3日發布的《機器人|工信部發布指導意見,人形機器人加速發展》,證券分析師:李睿鵬 劉海博 華鵬偉 付宸碩 紀敏 李越 徐濤 袁健聰 李景濤
標題:工信部發布指導意見,人形機器人加速發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