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 央行從鼓勵“向實體經濟讓利”轉變爲“維持穩健經營”。央行分別在2019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用專欄論述商業銀行利潤問題,相同點在於都處在商業銀行利潤增速下行階段,都提到商業銀行利潤的來源和用處;不同點在於央行對商業銀行利潤的態度或從“短期適當讓利”轉變爲“維持穩健”。

· 盈利能力下降導致商業銀行部分盈利指標突破監管要求。《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試行)》中明確提出資本利潤率不應低於11%,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在2019年四季度第一次破位11%,2021年二季度以來持續低於11%,央行對商業銀行利潤的關注或正緣於盈利指標破位監管要求。

· 銀行盈利能力下降的根源在於資產端的貸款利率走低。2022年以來商業銀行資產端收益明顯下行的同時負債端成本下降較緩。存款利率兩輪下調對銀行負債端成本壓降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資產端收益率比負債端成本率更快下降導致了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並非疫情以來的新特徵。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是十余年來的長期趨勢,疫情和貿易摩擦、國際地緣政治危機等因素只是銀行業盈利能力下降的加速器。銀行也是微觀經濟主體,也有疫後修復的需要,央行或希望扭轉銀行盈利指標持續破位監管要求這一“異常”狀態。

· 從回歸監管要求的角度出發,根據德邦證券測算,上半年商業銀行實現11%資本利潤率的淨利潤缺口同比擴大,資本利潤率短期內難以回到11%的監管要求水平。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或將進一步拖累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回升節奏,擴大淨利潤缺口,未來資本利潤率指標或將演繹監管要求與實際結果雙向奔赴的達標進程。

· 存款利率下調是壓降負債端成本的主要方向。未來存款利率繼續下調的空間或將更偏重在前期降幅較小的活期存款上,公司活期存款是四大類主要存款中唯一自2019年至今平均成本率持續上升的品種,既有調降動力又有調降空間。後續改善銀行盈利能力或將立足於壓降公司活期存款利率。

· 風險提示:(1)測算結果不精准:本文基於淨利潤/平均淨資產的方式測算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指標可能與官方計算方式略有差異,測算結果或有偏差;(2)貨幣政策超預期變化:貨幣政策若有進一步“降息”落地則商業銀行資產端收益率仍有繼續下降的可能;(3)銀行經營風險:若存量房貸利率調整落地,部分銀行短期內淨息差可能收窄,或對銀行盈利能力產生更大的壓力。

正 文

人民銀行2023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用一個專欄《合理看待我國商業銀行利潤水平》論述了商業銀行利潤增速下降的相關問題,追溯以往,人民銀行在2019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有過《理性看待商業銀行利潤增長》的專欄,如何把握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利潤的關注點,商業銀行的“合理”利潤水平是什么,如何保持銀行“合理”利潤,本文將探討這一話題。


1. 央行爲何再提商業銀行利潤?


2022年以來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明顯放緩。人民銀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1《合理看待我國商業銀行利潤水平》中提到“隨着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信貸市場競爭加劇,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貸款利率下降較多,銀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響商業銀行淨利潤同比下降,2021年得益於我國防控效果較好,出口較強等因素,實體經濟恢復較好,商業銀行利潤也隨之快速恢復,但2022年以來受疫情的反復擾動和貸款利率下調、房地產市場周期下行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大幅下行,這一趨勢在今年上半年也並未見到明確好轉,上半年商業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2.56%,增速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央行從鼓勵“向實體經濟讓利”轉變爲“維持自身穩健經營”。央行上一次對商業銀行利潤的關注可以追溯至2019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2《理性看待商業銀行利潤增長》,與本次提法相同點在於,兩次提及的時點都處在商業銀行利潤增速下行階段,對商業銀行利潤的關注點都提到了商業銀行利潤的來源和用處;不同點在於央行的觀點,2019年四季度貨政報告中央行提出商業銀行要“適當降低對短期利潤增長的過高要求,向實體經濟讓利”,而2023年二季度貨政報告中央行提出“允許銀行通過合理方式維持自身穩健經營, 可以提升其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能力”,在經歷了2022年以來商業銀行利潤增速快速下行後,央行對商業銀行利潤的態度或從“短期適當讓利”轉變爲“維持穩健”,這對於商業銀行體系穩健經營而言或是潛在的利好。

盈利能力下降導致商業銀行部分盈利指標突破監管要求。2006年1月銀保監會(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試行)》通知,在“第二章 核心指標”中明確提出成本收入比不應高於45%、資產利潤率不應低於0.6%、資本利潤率不應低於11%三項指標要求。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在2019年四季度第一次突破11%的監管要求,這也是央行第一次在貨幣政策報告中用專欄論述商業銀行利潤的時點,央行對商業銀行利潤的關注或正緣於盈利指標破位監管要求。雖然在2020年一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階段性回升至11%以上,但這主要是商業銀行利息收入時點等季節性因素導致的,自2021年二季度以來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持續低於11%。資產利潤率走勢與資本利潤率基本一致,目前尚未達到監管要求的0.6%下限。成本收入比走勢相對穩定,距離監管要求的45%上限仍有空間。對於成本收入比較低這一特點,人民銀行在2019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2《理性看待商業銀行利潤增長》總結了三個原因,其一,我國商業銀行人均職工費用低於國際主要銀行,人員成本低;其二,我國商業銀行相當一部分貸款投放給了大型國企、地方政府平台等,這些貸款規模大、風險小,拉低了管理成本;其三,銀行在特定時期將基准利率0.9倍視爲貸款利率隱性下限,在利率下行周期不愿下調貸款利率,維持了淨息差。

銀行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資產端的貸款利率走低。2012年以來商業銀行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有兩次快速下行,分別發生在2014-2015年和2022年,在銀行角度,新發放貸款利率下降意味着生息資產收益率下降,這也最終導致了商業銀行淨息差在這兩段時期快速降低,商業銀行淨息差走勢基本與生息資產收益率同方向變化,可見資產端的貸款利率對商業銀行淨息差走勢影響更大。

資產端收益明顯下行的同時負債端成本下降較緩。將銀行的成本拆分爲被動負債成本和主動負債成本兩部分,被動負債成本即爲存款成本。相對於貸款利率的持續走低,銀行被動負債成本的存款利率卻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保持了穩定,主要是由於存款基准利率作爲我國政策利率體系的“壓艙石”,在較長時期裏維持不變,活期存款基准利率自2012年7月降至0.35%後未再調整、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降至1.5%後未再調整。央行前行長易綱在2023年中國金融學會學術表示“我國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5%,銀行通常還會有一定上浮,達到2%左右,使老百姓的存款有一個合適的收益”,爲確保居民通過存款能夠獲得合理收益,存款基准利率長期保持在1.5%也就存在一定必要。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存款利率經歷了兩輪下調,對銀行負債端的存款成本的壓降起到了一定作用,202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9個BP至2.1%的水平,代表對私存款的個人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26個BP至2.89%,代表對公存款的公司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2個BP至2.75%,雖然如此,存款端成本率的降幅依然不及貸款端收益率的降幅,上半年全部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下降15個BP至4.19%。

從上市銀行的角度具體來看,已披露中報的上市銀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個人、定期存款成本多數下降,企業活期存款成本全面上升。兩輪存款利率調降重點方向在居民端和定期存款產品,從上市銀行披露數據看對這部分存款產品成本壓降起到了明確效果,今年上半年居民端的存款和公司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多數下降,但已披露中報的上市銀行並沒有出現存款總額平均成本率大幅下降的跡象,反而國有行和股份行多數存款總額成本率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率上行抵消了居民端和定期存款利率調降的效果。

股份行存款結構重企業輕居民以及面向企業攬儲對衝居民存款流失是存款總額成本率逆勢上升的原因。去年以來LPR多次調降,增量房貸與存量房貸利率差走闊,居民提前還貸行爲湧現,對居民存款有一定消耗;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佔比大幅增加則有去年年底以來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部分產品轉爲虧損等導致比價效應下定期存款更受居民青睞,這種居民資產配置偏好又在二季度隨着存款利率普遍下降和定期存款利率重點調降而再度逆轉。從已披露中報的上市銀行看,股份行吸收存款中往往企業存款佔比更高,而今年上半年股份行或加大力度提高利率吸收企業存款以對衝存款利率下降導致的居民端存款的減少,因此多數出現了雖然居民端存款利率下降但整體存款總額平均成本率仍在上升的現象。

銀行主動負債成本長期中樞對標MLF利率,但主動負債對銀行整體負債端成本影響較小。除了吸收存款這一被動負債方式,銀行還可選擇發行同業存單作爲“主動”負債方式,從同業存單發行利率走勢來看,其長期中樞或可對標MLF利率,雖然當前MLF利率2.5%較2018年4月-2019年10月的高點3.3%已累計下降80個BP,一年期國股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也分別自2017年末-2018年初的歷史高點下降了258和276個BP,但從對銀行整體負債端成本的影響來看,由於同業存單佔比較低,2017年以後長期在5%-6%的水平波動,同業存單這一主動負債的成本對銀行整體負債端成本影響較小。

銀行資產端收益率或將繼續走低,進一步拖累銀行盈利能力。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表示“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與借款人自主協商變更合同約定,或者是新發放貸款置換原來的存量貸款”,8月1日央行、外匯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議又提出“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或即將推行,若50%的存量房貸利率調整至5年期LPR+10bp(當前爲4.3%),則銀行年利息收入將減少約2000億元,對應商業銀行總資產收益率將下降5個BP。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並非疫情以來的新特徵,而是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長期趨勢。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與次貸危機後財政貨幣政策逐漸由擴張轉向平衡、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過程中銀行讓利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疫情和貿易摩擦、國際地緣政治危機等因素只是銀行業盈利能力下降的加速器。2020年以來,由於疫情對經濟活動秩序的擾動,央行對商業銀行利潤水平下降包容度較強,同時也需要銀行在特殊時期適當讓利於實體,呵護微觀主體,而在疫情影響褪去後,當前經濟活動秩序已經全面恢復,銀行也是微觀經濟主體,也有疫後修復的需要,央行或希望扭轉銀行盈利指標持續破位監管要求這一“異常”狀態。


2. 如何維持銀行的“合理”利潤水平?


從回歸監管要求的角度出發,目前破位監管要求的盈利指標資本利潤率定義爲商業銀行稅後淨利潤與平均淨資產之比,前面提到過,《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試行)》中規定這一指標不應低於11%。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整體淨利潤12529.45億元,整體資本利潤率爲9.67%,距離實現11%的資本利潤率要求存在3507.59億元淨利潤缺口,這一缺口較2022年上半年大幅擴大了59%。以銀行自然運營下的盈利能力測算,用連續四季度淨利潤之和與前後兩季度淨資產均值之比計算出的擬合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年內仍有下降空間(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官方數據未公开計算方式,因此以擬合計算數據代替),短期內難以回到11%的監管要求水平。而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的落地或將進一步拖累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回升節奏,擴大商業銀行淨利潤缺口。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試行)》制定時間較早,銀行在近十余年的發展中出現了很多新形勢、新特徵,不排除部分監管指標要求未來做出修訂的可能,未來資本利潤率指標或將演繹監管要求與實際結果雙向奔赴的達標進程。。

從上市銀行的角度看,上市銀行中國有大行測算資本利潤率更穩定,主要與國有大行客戶主要集中在優質信用的頭部企業、業務較爲穩定有關;股份行測算資本利潤率更低,股份行在存貸款業務的市場化競爭中往往更爲激進,這也與前文提到的股份行在存款利率下調背景下存款平均成本率反而逆勢上行的情況相符。城商行、農商行由於面對的客戶更爲下沉,貸款端收益或更高,支撐了測算資本利潤率高於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向後看,股份行面臨的資本利潤率回升到監管要求的壓力也就更大,今年二季度股份行測算資本利潤率中位數僅9.0%,距離11%尚有2個百分點的缺口,城農商行壓力較小,缺口僅0.4和0.1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股份行中招行、城商行中寧波銀行、杭州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成都銀行測算資本利潤率尚未破位;城農商行個體表現差異較大,部分銀行如蘭州銀行、鄭州銀行、青島農商行測算資本利潤率已大幅低於監管要求。

在貨幣政策寬松周期、貸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彌合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缺口依然要從壓降負債端成本入手。疫情以來人民銀行加大貨幣政策寬松力度以應對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的壓力和呵護微觀市場主體,2022年以來寬松力度進一步加大,短期貸款基准利率1年期LPR已累計下調35個BP,中長期貸款基准利率5年期以上LPR已累計下調45個BP,2023年6月、8月連續兩次MLF和1年期LPR“降息”驗證了當前我國仍處於貨幣政策寬松周期,在貸款端利率下行階段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改善難以依靠提高資產端收益能力實現,更多或還是要依靠壓降負債端成本。

調降存款利率或繼續是壓降負債端成本的主要方向。從銀行成本端來看,被動負債成本取決於存款利率,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兩輪存款利率下調後,對私存款利率下降較多,對公存款利率下降較少,甚至對公活期存款利率反而上行。拉長周期來看,從2019年底到2023年上半年,個人定期存款、個人活期存款、公司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分別下降了39個BP、20個BP和23個BP,而公司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率卻上升了28個BP,從結構上看,未來存款利率繼續下調的空間或將更偏重在前期降幅較小的活期存款上,但考慮到個人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率已經降低到0.27%,距離0%只有27個BP,幾乎不存在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因此若再有存款利率下調,公司活期存款或將是主要方向。公司活期存款是四大類主要存款中唯一自2019年至今平均成本率持續上升的品種,截止2023年上半年1.08%的平均成本率水平也有壓降的空間,壓降這部分存款利率或將是銀行維持合理利潤的一個主要方式。主動負債成本同業存單發行利率主要受銀行間資金面影響,央行若有意愿降低這部分銀行負債端成本則可通過釋放流動性、保持銀行間資金面寬松實現,但前文提到過,同業存單在銀行負債中佔比較低,保持銀行間資金面寬松、壓降銀行主動負債成本對支持銀行保持合理利潤的影響不如調降存款利率、壓降銀行被動負債成本高,也與央行8月4日在“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的防範資金空轉套利相背離,因此壓降銀行負債端成本或仍在聚集被動負債的存款利率方向。

若以調降存款利率改善銀行盈利能力以達到資本利潤率目標,則農商行、股份行壓力較大。假設監管對資本利潤率目標實際要求下調至10.5%,將上市銀行分類爲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四個主體,由於截止8月29日部分上市銀行尚未披露中報數據,以今年一季度爲觀測點,只有城商行達到了資本利潤率目標,國有行、股份行和農商行整體資本利潤率分別爲9.97%、9.86%和10.01%,假設前期利率逆勢上升的公司活期存款成本承擔填補銀行利潤缺口的主要部分,則國有行、股份行和農商行公司活期存款利率或需分別下降13、16和28個BP。


3. 風險提示


(1)測算結果不精准:本文基於淨利潤/平均淨資產的方式測算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指標可能與官方計算方式略有差異,測算結果或有偏差;

(2)貨幣政策超預期變化:貨幣政策若有進一步“降息”落地則商業銀行資產端收益率仍有繼續下降的可能;

(3)銀行經營風險:若存量房貸利率調整落地,部分銀行短期內淨息差可能收窄,或對銀行盈利能力產生更大的壓力。


注:本文來自德邦證券於2023年8月30日發布的《【德邦宏觀蘆哲&王洋】如何理解銀行“合理”利潤水平》,分析師:蘆哲S0120521070001;王洋S0120121110003



標題:如何理解銀行“合理”利潤水平?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802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