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美出口貿易的省市維度觀察
我國分省市對美出口整體呈現出東部集中、區域分化和產業集群支撐的三重特徵。其中,廣東和浙江等東部沿海省份是出口主力,山西和河南等中部省份對美出口依賴偏高。同時結合商品結構層面,我國各省市對美出口貿易呈現商品出口中心度較高、總體依賴度不高且結構多元的特徵。
第一,從出口中心度來看,機電設備、紡織鞋服和家具類是支撐出口的核心品類,不同省份在這些品類上的中心度高低差異明顯。
第二,從對美出口依賴度來看,大部分省市總體依賴度不高,大部分省份在主要品類上的依賴度低於5%,另外,沿海地區整體呈現出產業鏈多元、出口商品類別豐富的特點,中西部地區則表現出較強的行業集中性,部分省份在單一品類上形成明顯依賴。面對關稅衝擊,我國各省市普遍通過拓展內銷和加快海外多元化布局兩條路徑應對,同時國家層面也加大了金融與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標准互認、消費提振,同時強調產業升級。
本周市場關注4月政治局會議,下周關注美國一季度GDP數據、非農就業數據和中國PMI數據。
正文▍我國對美出口貿易在省際層面呈現出東部集中、區域分化和集群支撐的三重特徵。
第一,我國對美出口高度集中於東部沿海省份,2023年以來前五大省份貢獻了72.3%的出口額,前八大省份合計貢獻84.9%,其中廣東和浙江出口動能更爲強勁,兩者分別貢獻了25.1%和16.6%。不過前五大外貿大省在面對關稅2.0的表現,出現了分化,山東和浙江可能搶出口訴求更強,上海和廣東略靠後。出口交貨值視角也基本印證上述結論,當前上海在出口交貨值增速上較爲疲弱。
第二,中西部部分省份對美出口依賴度偏高,山西、河南、四川等省2024年對美出口佔本省總出口比重分別達到了27.9%、22.1%和19.7%,主要受益於電子代工、資源型產品出口及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等因素,顯示出不同區域在產業鏈分工中的互補關系。
第三,我國對美出口已形成地域特色鮮明、產業專業化集中的外貿集群體系,珠三角、長三角及部分中西部地區湧現出如義烏小商品、深圳電子、佛山家電、廣州化妝品等優勢品類,展現出地域特色和品類專業化趨勢顯性。
▍同時結合商品結構層面,我國各省市對美出口貿易呈現商品出口中心度較高、總體依賴度不高且結構多元的特徵。
第一,出口商品中心度可以用來識別各省份在對美出口中優勢品類的集中度變化,例如機電設備、紡織鞋服和家具類是全國性核心出口品類。其中,機電設備爲山西、重慶、四川和河南的本省出口主導品類,紡織鞋服爲青海和江西的本省出口主導品類,家具類則爲西藏和新疆的本省出口主導品類。相比之下,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沿海省份展現出機電設備、家具、紡織鞋服等多品類均衡布局,出口結構更加多元。
第二,對美出口依賴度可以評估關稅衝擊的敏感性,總體來看整體水平較爲溫和,大部分省份在主要品類上的依賴度低於5%。沿海地區整體呈現出產業鏈多元、出口商品類別豐富的特點,中西部地區則表現出較強的行業集中性,部分省份在單一品類上形成明顯依賴。
總體來看,我國出口結構在地理空間和商品門類上具備較強多元化基礎,有助於在潛在貿易摩擦中形成“點上承壓、面上緩釋”的格局。
▍面對關稅衝擊,我國各省市普遍通過拓展內銷和加快海外多元化布局兩條路徑應對,同時國家層面也加大了金融與政策支持力度。
全國層面上,2025年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多措並舉幫扶困難企業,預計將通過再貸款再貼現、財政貼息等方式提供階段性融資支持,同時推動內外貿標准互認、鼓勵出口轉內銷,並強調以技術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
地方層面上,各地積極出台措施促進內外貿一體化,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推動出口商品向國內市場轉化,通過搭建銷售平台、標准銜接、消費升級等手段拓展內需,並加速布局海外新興市場,如上海、東莞、廣州等地均加大了對東盟、中東、拉美市場的开拓力度。
回顧2017—2019年貿易战時期,外貿大省通過提升消費對GDP貢獻率緩衝外需下滑,但當前上海、廣東消費增速落後於全國,地方政府正在加緊出台新的提振消費政策。展望未來,政策執行節奏與企業自身適應能力將成爲決定出口穩定與結構優化的關鍵變量。
▍宏觀經濟運行跟蹤:本周市場關注4月政治局會議,會議再提“強化底线思維”。
2025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會議,分析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雖然一季度經濟开局良好,但外部衝擊影響加大,下行風險顯著上升;需要“強化底线思維”,對外部壓力從最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因時而動用好政策工具箱,鞏固經濟與社會穩定。外部方面,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仍可能視自身壓力而不斷反復,中美關系可能保持“區間運行”的狀態,提升經濟韌性、保護市場主體、團結國際力量尤爲重要。財政政策短期以加速發行使用已有政策工具爲主,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預計二季度專項債發行會明顯加快。貨幣政策“適時降准降息”,支持消費、科技,結構性工具或有創新增量。消費政策更加強調支持“服務消費”,“國補”擴圍或箭在弦上。下周將公布美國一季度GDP數據、美國4月非農就業數據和中國4月PMI數據。
▍風險因素:
國內政策落地或實施效果不及預期;外需恢復不及預期;地緣政治風險惡化;美國加徵關稅變化超預期;海外經濟衰退超預期。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4月27日發布的《一周宏觀專題述評(第一百四十五期)—我國對美出口貿易的省市維度觀察》;楊帆 瑪西高娃
標題:我國對美出口貿易的省市維度觀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