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普利制藥(300630)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證券簡稱變更爲“普利退”。

這家曾因業績亮眼、股價突破百元的“明星藥企”,因連續兩年財務造假被監管層“一劍封喉”,正式成爲A股市場又一例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案例。


盤中暴跌77.51%


4月28日退市整理期首日,普利退便以暴跌77%开盤,盤中因漲幅偏離值觸發兩次臨停。

有股民哀嘆:“停牌一個月等來‘死刑’,復牌後連骨頭渣都不剩!”

具體來看,普利退於09時30分因較开盤價漲超30%首次停牌,復牌後跌幅擴大至63%,隨後再度因漲超60%二次停牌。截至收盤,股價跌幅近74%,報0.65元/股,總市值縮水至3.65億元,較巔峰時期蒸發逾200億元。

與此同時,普利制藥發行的可轉債今天上午也出現暴跌,盤中跌幅一度達到33.72%,目前證券簡稱已變爲“普利轉退”,最新跌幅爲18.13%,報76.586元/張。

根據安排,普利退退市整理期爲15個交易日(4月28日至5月21日),首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此後每日漲跌幅限制爲20%。退市整理期結束後,股票及可轉債將被摘牌,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

深交所特別提示,普利退已被納入深股通特別證券,境外投資者僅可賣出不可买入,退市後相關股份處置存在不確定性。

根據中國證監會3月21日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普利制藥2021年、2022年通過虛構成品藥和原料藥銷售業務,系統性造假,

其中,2021年通過虛假銷售多計營業收入5.14億元(佔當年披露營收的34.07%),虛增利潤2.9億元(佔披露利潤的62.06%);2022年多計營業收入5.15億元(佔28.51%),虛增利潤3.79億元(佔86.36%)。此外,公司還將不具控制權的貿易業務按總額法核算,進一步誇大收入規模。

這一造假行爲直接觸及創業板退市規則中“虛假利潤總額連續兩年合計超5億元且佔比超50%”的強制退市條款。早在4月18日,深交所正式決定終止普利制藥股票及可轉債上市,成爲新“國九條”嚴監管背景下資本市場“零容忍”的典型樣本。


退市新規顯威


伴隨退市落地,監管層對普利制藥的“立體化追責”同步展开。

董事長兼總經理範敏華作爲直接責任人被罰500萬元並實施10年市場禁入,財務總監羅佟凝被罰400萬元、禁入8年,其余5名高管合計被罰650萬元。

此外,證監會表示將“應移盡移”犯罪线索,刑事責任追究或接踵而至。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及六部門聯合印發的財務造假懲防意見,均強調對造假行爲行政、刑事、民事追責的聯動。普利退案中,投資者損失可通過訴訟索賠,但公司資不抵債的現實令賠償前景黯淡。

回顧普利制藥的資本故事充滿戲劇性。公司2017年登陸創業板時憑借高端仿制藥概念受熱捧,2018年股價衝高至112元,市值突破250億元。

然而,虛假繁榮難掩經營危機。2020-2023年淨利潤從4.08億元斷崖式下滑至虧損9827萬元,剔除造假部分後實際業績早已“空心化”。目前股價已跌至0.65元,3.7萬名股東人均持股市值不足萬元。

此外,值得一提是,退市新規下,普利退並非孤例。4月下旬,逾30只ST股批量跌停,*ST左江、*ST太安等多只問題股進入退市倒計時。

市場人士指出,2024年退市新規進一步收緊財務、交易、規範類指標,年內強制退市公司數量或創歷史新高,投資者需警惕“炒差炒殼”風險。



標題:退市首日兩度臨停,普利制藥暴跌73%、可轉債跌超18%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5909.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