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裝備照亮前路,深海不再黑暗
核心觀點
Q1 深海何以被點亮?
研究突破+政策提格。1)事件驅動:我國深海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依托自主研發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中國載人深潛已進入世界前列;2)政策驅動:深海科技首入政府工作報告,指向明確、突出科技,與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並列;3)股市復盤:2024年低空經濟行情始於首入政府工作報告,政策+產業共振下漲幅亮眼,復盤來看,政策端沿國家-地方-具體管理推進,產業端多產品推動商業化進程,產業鏈端低空裝備制造環節成爲核心方向。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國自然資源部,金融界,天風證券研究所
Q2 爲什么需要重視裝備環節?
深海產業鏈獨特性決定了核心集中於裝備制造環節。深海科技產業核心在於設備制造。深海產業鏈中上遊爲裝備制造,中遊爲深海資源勘探开發與新基建,下遊爲產品加工以及運營服務。產業鏈核心在於裝備制造:1)深海環境極端性對裝備要求高;2)深海活動高度依賴高技術專用裝備;3)深海環境復雜、出海成本高,深海裝備市場特徵爲風險高、定制化、挑战大。
深海潛水器&機器人:探索先行軍,應用場景多元。水下機器人軍民兩用,ROV爲水下作業主流。深海潛水器與機器人主要用於深海的觀測作業,主要包括HOV、ROV、AUV、AUG。其產業鏈上遊爲特種材料、密封件、傳感器、鋰電池等,中遊制造環節3D打印採用較多。據QYResearch數據,2022年海洋機器人UUV市場中,ROV份額佔62.83%,AUV佔37.17%。
資料來源:艾思數研公衆號,天風證券研究所
深海油氣开發裝備:海洋油氣爲主要增量,淺水走向深水。海洋油氣成爲我國及全球油氣增產量最大來源,全球深水油氣田處於超深水快速上產階段;我國南海石油佔總量30%、深水區佔70%,我國已形成全海域3000m深水油氣开發工程能力體系。浮式生產儲卸裝置FPSO:集產儲卸油爲一體的海上浮式大型海上石油生產基地,被稱爲“海上石油工廠” ,具有抗風浪能力強、適應水深範圍廣、儲/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轉移、重復使用的優點,廣泛適合於遠離海岸的深海、淺海海域及邊際油田的开發,已成爲海上油氣田开發的主流生產方式。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科學公衆號,《深海水下技術裝備發展研究》陳旭光等, 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天然氣工業公衆號,石油科技論壇雜志公衆號,《中國海上氣田开發與提高採收率技術》張健等,《深水油氣高效开發技術裝備發展與展望》張偉,天風證券研究所
深海礦產开採裝備:战略資源豐富,環保考量商業化暫緩。深海採礦主要目標是战略性新能源金屬鎳鈷錳,儲量較大,目前部分企業如TMC已具備准商業化技術能力,但受到生態環境考量與國際法律空缺阻礙。我國靠近礦產區+技術達國際前沿+承包合同全球最多,商業开採限制放开後有望快速發展。
資料來源:《深海重要礦產資源开發研究進展》李鑫海,天風證券研究所
海工裝備:全球周期回暖,國內達千億市場。海工裝備利用率、訂單總額、裝備價格回到/超過十年頂峰,大規模超深水油氣加快推進,24年全球海工裝備訂單215艘共272億美元,其中浮式开發裝備21艘約174億美元;全球超50%生產平台由中國建造,合同從船體、模塊建造過渡到EPC總包,2030年國內規模有望達1900億元。2024年,中國累計承接106艘海工裝備訂單,總合同金額約116億美元,佔全球訂單總量的42.6%,繼續位居全球第一。海工裝備產業鏈條長,利潤分布於上遊重要零部件和下遊油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上遊較爲核心的零部件,如防腐塗料、錨泊系統以及鑽採系統的毛利水平相對較高,代表性上市公司毛利率最高可達40%,中遊生產平台環節附加值、毛利率水平較低,下遊海洋油氣服務的公司毛利率在30-40%之間,毛利率水平較高。
資料來源:海事早知道公衆號,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公衆號,海洋頻道公衆號,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中國海洋工程年報,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公衆號,海洋頻道公衆號,前瞻產業研究院,天風證券研究所
深海新基建:海底數據中心國內商業化進展有待持續驗證,海上風電在政策+技術推動下向深向遠。海底數據中心UDC優勢在於:1)低能耗、低成本、低時延:利用海水冷卻,單艙PUE低於1.10;25MW的典型規模下綜合成本比陸上有29%的優勢,運維成本有22%的優勢;靠近沿海發達城市,延時低;2)高算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單機櫃功率15kW~35kW,相比傳統陸上IDC功率密度提高5倍~7倍;艙內充滿惰性氣體,恆溫恆溼,無氧無塵,隔絕了氧氣和水蒸氣的腐蝕,故障率僅爲陸上的1/8,可靠性強。海上風電:政策+技術推動向深、向遠。中國可开發的深遠海風電資源超過1200GW,是近海的3-4倍。
資料來源:《海底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研究》繩雯,海蘭雲UDC公衆號,天風證券研究所
Q3 我們應該怎樣預期深海產業?
我們測算2030年深海科技主要環節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212億人民幣元,2025-2030年CAGR11.4%,考慮其他未計算的輔助裝備/維護/後市場等環節,深海產業有望成爲萬億級產業。預計2025年水下無人機/海油海工裝備/深海採礦/海底數據中心/漂浮式風電市場規模分別約爲32/609/32/18/55億美元,2030年分別達到53/713/153/39/322億美元,2025-30年CAGR分別爲10%/3%/37%/17%/42%。
商業化進展來看,我們認爲深水油氣>水下無人機>遠海風電>海底數據中心=深海採礦,建議關注政策+商業化共振下有望進入快車道的環節及標的:
1)深海潛水器&機器人:ROV領域的申昊科技、時代電氣、天源環保,HOV領域的中國船舶;
2)海油&海工:海油海工裝備領域的中海油服(能源組覆蓋)、中集集團(機械、能源組聯合覆蓋)、振華重工,零部件環節的迪威爾(機械、能源組聯合覆蓋)、海鍋股份,海油海工EPC領域的海油發展(能源組覆蓋)、海油工程(能源組覆蓋)、博邁科(機械、能源組聯合覆蓋);
3)深海採礦:具備勘探合同、採礦裝備的五礦資源、TMC;
4)深海基建:海底數據中心環節的海蘭信;
5)零部件&輔助設備:系泊鏈&索具環節的亞星錨鏈、巨力索具,海纜&臍帶纜環節的亨通光電(通信組覆蓋)、中天科技(通信組覆蓋)、東方電纜(電新組覆蓋),其他零部件環節如照明系統佛山照明(電子、家電組聯合覆蓋)、液壓系統邵陽液壓、密封件中密控股。
資料來源:艾思數研公衆號, QYResearch公衆號,科爾尼管理咨詢公衆號,信錨網CEEEMall公衆號,Verified Market Report,Precedence Research,迪威爾公告,博睿產研等,天風證券研究所測算
相關標的梳理:
資料來源:Wind,各公司官網及公告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風險提示:國內支持政策不及預期、技術進步不及預期、國際技術貿易摩擦、國際環保組織運動導致政策不及預期
本資料爲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布,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復制、發表、許可或仿制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爲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布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台,所發布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爲准。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布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標題:深海科技:裝備照亮前路,深海不再黑暗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