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看起來很瘦,掀開衣服卻有肥肚呢?醫生曝4大成因,解決方式曝光。(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有沒有覺得自己體重不重,四肢也不胖,但肚子卻越來越凸?或者身邊的朋友,明明穿小號衣服,但脫掉衣服後,小腹竟然比想像中還要明顯?如果有這些狀況,那可能就是所謂的「瘦胖子」(TOFI, Thin Outside, Fat Inside)。

這些脂肪不是手能捏到的「遊泳圈」,而是藏在內臟周圍的隱形脂肪,包圍著肝臟、腸道、胰臟,甚至心臟。它不像皮下脂肪那樣只是靜靜地待著,內臟脂肪會不斷釋放發炎物質,影響全身代謝,讓你的身體慢慢走下坡。最可怕的是,自己可能完全沒感覺,等到健康檢查報告出現紅字時,問題早已變嚴重。

內臟脂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可怕

很多人以為內臟脂肪就像是菜市場豬肉攤看到的白白軟軟的油,其實不然。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完全不同,內臟脂肪藏在肚子深處,緊包著內臟,呈現黃褐色,還帶有發炎細胞,它不是單純的儲存脂肪,而是一個「發炎製造者」,會影響全身代謝,增加健康風險

內臟脂肪最常堆積處

腸繫膜(固定腸道的組織):當脂肪囤積過多,會影響腸胃蠕動,導致消化變差、便祕。

肝臟周圍:脂肪滲入肝臟,會變成脂肪肝,長期可能導致肝硬化。

相當多的正常體重的人其實有過多的內臟脂肪,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看起來不胖的人,血糖、血壓、膽固醇卻比真正的胖子還糟糕。

瘦胖子比您想的更危險

很多瘦胖子有一個共同的錯誤認知:「反正我不胖,想喫什麼就喫,運動就算了吧!」 但事實上,這種想法會讓內臟脂肪越積越多,進而影響健康。

糖尿病風險增加:內臟脂肪會影響胰島素作用,讓血糖失控,導致第二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升:內臟脂肪會釋放發炎因子,破壞血管,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甚至中風。

脂肪肝找上門:當內臟脂肪滲透到肝臟,就會變成脂肪肝,影響肝功能,甚至可能演變成肝硬化。

慢性發炎,讓身體加速老化:內臟脂肪會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降低免疫力,讓您變得容易疲勞、生病,甚至增加癌症風險。

瘦胖子是怎麼來的?不只是喫太多

瘦胖子的形成,其實比單純的「喫多、動少」更複雜,還跟生活習慣、壓力、荷爾蒙變化息息相關。

久坐不動,內臟脂肪默默增加



標題:為何四肢都很瘦、肚子卻越來越大?醫師曝4大成因:不是喫太多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850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