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用戶6.62億、AI制作佔比31%……今年網絡視聽大會釋放了哪些信號?
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今年的第12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微短劇和AI毫無疑問成爲兩大關鍵詞。
許多行業信息在此次大會上被更新,根據《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截至去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91億,同比增長1.6%,網民使用率達98.4%,同比增長0.1%。
同時,截至去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行業從業企業總量達75.70萬家,創歷史新高。其中,去年新成立企業12.57萬家;從企業規模看,微型企業約60.85萬家,佔比達80.4%;小型企業約11.76萬家,佔比爲15.5%。小微企業成爲吸納就業的“主力軍”“蓄水池”。
而這背後,微短劇正在成爲視聽行業最具活力的全新生態。微短劇用戶規模迅速增長,應用使用時長追平即時通信;截至去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使用率達59.7%,較上半年提升7.3個百分點。
除了微短劇,另一大值得關注的要點是AI。
根據大會報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正在重塑網絡視聽內容生產方式。數據顯示,使用AI工具進行圖片、視頻制作的用戶佔比在半年內有所增長,從25.6%上升到31%。
而在大會相關討論中,更凸顯了微短劇和AI在目前行業內的關注度。這兩種關鍵生態,正在重構行業的生產模式和內容模式,且已經形成了加速發展的市場。
微短劇正在吸引更多平台湧入,其中就包括去年明確了微短劇平台战略的愛奇藝,影視文學研發中心總經理張曉媚分享了平台的創作理念:“微短劇就是要用更少的時間承載更大的價值。”
她認爲,在行業內容產能過剩的當下,就要突出微短劇“在有限時間裏釋放最強的情緒”的內容定位,來體現其獨特性,“短劇的突破點需要在長劇和微劇之間找到更強的吸引力,微劇的突破點是需要從流量之上,轉向價值更新。”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視聽研究室主任冷淞指出,微短劇在人物塑造和價值導向上,微短劇的創作底層邏輯是給人物以“正能量反叛精神”和“不服輸+不放棄+不好惹”的反轉式人物設計。讓微短劇在虛擬影像中充當着大衆情緒的按摩師。
整體來看,這反映了當下行業對微短劇的關注點,今年從平台到創作者,都將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做好內容上,並在此基礎上保持微短劇對市場的吸引力,實現進一步優化。這是微短劇繼去年模式創新之後的必然風向。
同時,微短劇還與遊戲、網文並列,成爲當前文化出海新三樣。無論是版權保護條例,還是出品方、內容方的經營變現鏈路,都正在交流的融合腳步中得到進一步完善,全球網絡視聽產業正在整體迎來豎屏風潮。
而AI領域的發力,更成爲此次所有與會方都重點提及的點。2024年人工智能國內AI產業崛起推動深層次變革,較上一年剛剛成爲熱門時,話題進一步深化到內容生產、用戶服務、產業模式等多方面。
比如AI技術在內容產業的有效投入和影視工業化變革趨勢,學習強國、快手、芒果TV、華策影視等多家平台帶來案例分享。
比如芒果TV以《歌手2024》的全程直播爲例,展示了互聯網電視的超高清視聽打造;愛奇藝推出《我的阿勒泰》進行超高清落地流程講解,講述影像在制片、收音、編碼、字幕、質檢等各環節的重難點突破。
愛奇藝、騰訊視頻等提出要打造領先的 AIGC 內容生產引擎。此外,快手方面特別分享了其去年推出的創意生產力平台可靈AI,堅信 AI 將帶來生產力變革,拓展內容創造力邊界,有巨大應用與商業潛力;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也強調了AI作爲工具對創作的輔助作用,以及b站在推動年輕人了解和學習AI方面的責任。
從微短劇到AI,這些近兩年湧現的新話題正在成爲全行業的關注焦點,也證明當下的影視娛樂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內容革命的衝擊。其中有考驗和挑战,也有無限可能,面對如此行業三十年未有之變局,如何給出自己的答卷,值得行業平台和從業者進一步思考。
標題:微短劇用戶6.62億、AI制作佔比31%……今年網絡視聽大會釋放了哪些信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