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隱瞞3.6億債務,皇氏集團突遭證監會立案,市值較高位已縮水90%
3月31日,一則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消息將皇氏集團(002329)推至輿論風口。
這家曾被譽爲"水牛奶之王"的A股上市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正式立案,而這已是其半年內第二次因信披問題被監管點名。
值得一提是,3月中旬,該股還因爲生育獎勵的刺激,皇氏集團還拉過幾個漲停板。現在直接喫了立案調查,還是2019年犯的事,這個倒查有點防不勝防!今天毫無意外的迎來一字跌停开盤,報3.46元/股,跌停板最高封單額超1.89億元,總市值30.07億元。
4年隱瞞關鍵協議的代價
2019年11月,皇氏集團原子公司皇氏數智與泰安東岳財富籤訂《合夥協議》及《補充協議》,約定後者出資3.1億元並享受年化6.5%的保底收益。
然而,這份涉及巨額資金且包含差額補足義務的補充協議,直到2023年因合同糾紛被起訴才被披露。這種選擇性信息披露行爲,直接導致公司2024年被廣西證監局警示、深交所監管函點名,最終引發證監會立案調查。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信披違規並非孤例。2022年公司在光伏項目中將參股公司虛標爲"子公司",2023年又因貿易收入虛增32億被監管問責。系統性、長期性的信息披露頑疾,已成爲壓垮投資者信任的最後一根稻草。
皇氏集團的困局根源,可追溯至其激進的多元化战略。2014年,公司斥資6.83億元收購御嘉影視、7.8億元拿下盛世驕陽,高溢價跨界影視行業。然而,行業寒冬致使商譽暴雷,2017-2021年間累計減值近11億元。2019年又通過皇氏數智涉足大數據產業,最終因3.68億賠償將子公司拱手讓人。
2022年,公司豪賭光伏產業,宣布百億投資計劃卻因行業產能過剩折戟沉沙。頻繁跨界不僅消耗巨額資金,還導致乳業核心業務錯失發展機遇。數據顯示,2020-2024年公司扣非淨利潤累計虧損超15億元,近七年累計虧損高達21億元,"百億乳企"目標淪爲笑談。
主業失血與債務壓頂
盡管2024年乳業板塊營收同比增長5%,但受訴訟賠償、資產減值拖累,公司預計全年虧損6.2-6.8億元。
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貨幣資金僅2.8億元,短期借款卻高達9.1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5.02%。更糟糕的是,2023年靠出售子公司實現的2.1億非經常性損益已不可持續,"賣子求生"的財技再也無法掩蓋主業空心化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董事長黃嘉棣自2015年以來持續減持,持股比例從36.18%降至24.78%,精准逃頂套現2.6億元。在實控人撤退的同時,6.27萬戶中小股東深陷泥潭,公司股價自高點243億市值縮水至不足30億,跌幅近90%。
面對困局,皇氏集團提出"回歸主業"战略,2024年在南寧开設奶茶店試圖拓展下遊渠道。然而,在伊利、蒙牛等巨頭擠壓下,區域性乳企生存空間本就逼仄,更遑論公司近8成收入仍來自西南地區。行業競爭格局已固化,乳制品黃金發展期已過,皇氏集團的"回歸"更像是一塊遮羞布。
也有分析指出,真正成功的多元化應基於核心競爭力的延伸。光明乳業通過冷鏈技術切入烘焙供應鏈,新希望乳業以乳業渠道拓展預制菜,均實現了ROE提升。
而皇氏集團的跨界更像是追逐熱點的資本遊戲,既缺乏战略協同,又忽視現金流需求,最終淪爲資本市場的反面教材。
標題:四年隱瞞3.6億債務,皇氏集團突遭證監會立案,市值較高位已縮水90%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