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瘋了!今年將迎量級飛躍?
周三交易日,上證微漲0.81%,創業板指漲2.03%,科創綜指漲近3%。
以半導體、汽車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領銜的科技股,今天忽然擰成一股繩,集體往上衝。業績出色的華虹半導體,一度接近20cm。
這些板塊裏,衝得最前最猛的主角是誰?
毫無疑問,人形機器人!
機器人ETF基金(562360)今日漲幅7.08%,位居全市場第一。
01
新量級!
先來看盤面。一目了然了,今天帶領指數的依然是科技股,包括宇樹機器人在內,各機器人細分方向通通刷屏。
三豐智能、平治信息、漢威科技20CM漲停,盛通股份、捷昌驅動、東港股份等多股掀漲停潮。杭齒前進6連板,大牛股長盛軸承3天2板,創下歷史新高。
消息面上,近期人形機器人的催化數不勝數。
“90後”企業家,宇樹科技CEO王興興參加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引發市場關注。王興興表示:“現在AI驅動機器人每天進化非常快,基本上速度是超過我預期的,每天給我的驚喜也非常大。我個人感覺在今年年底之前,整個AI的人形機器人會達到一個新的量級。”
有媒體消息稱,宇樹科技一位負責人稱,未來定價方面,宇樹科技四足機器人降到三四千人民幣“問題不大”,可以真正進入消費級時代。他認爲,目前四足機器人1萬人民幣的價格,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還是有點貴的”。
此外,近期有消息稱,宇樹科技正與Meta接洽,探討就家務機器人進行合作的可能。後續,Meta將开發軟件、傳感器和人工智能,並提供給宇樹科技等公司進行生產。與此同時,蘋果正在探索开發一款能夠展示其AI技術和緊密集成能力的人形機器人。
如今,形態各異的國產人形機器人或出現在各類視頻中吸引目光,甚至像宇樹機器人也賣到了海外,供給側的爆發帶出了國內一批出色的賽道玩家。
(宇樹機器人在國外“遛狗”;短視頻App)
摩根士丹利發布研報《人形機器人100:繪制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稱,具身智能潛在市場總規模可達60萬億美元,並梳理了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的百強上市公司,其中中國業界有35家企業上榜。
我們此前文章已經提到,市場現在基本圍繞一些知名主機廠的近態,譬如華爲、宇樹、Figure AI,深挖他們代表不同關鍵部位的供應商,這些主機廠未來還有可能爆發巨大動作。
特斯拉這邊的供應鏈則率先傳來消息。
Optimus靈巧手的驅控方案已經基本定型,用腱繩實現三級傳動連接模組和末端手指,克服了重量與靈活性的問題。
此前,特斯拉靈巧手方案一直未拍板,市場認爲最終方案有待今年3月或4月確定。
消息一傳出,包括南山智尚、雲中馬、大業股份,腱繩材料端有所布局的上市公司今天紛紛拉漲,其中大業股份據稱已向T鏈送樣。
另外,又有跨界巨頭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近日有招聘平台信息顯示,螞蟻集團开放招聘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系統和應用等崗位。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相關招聘主體爲上海螞蟻靈波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於2024年底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螞蟻確實在做具身智能。”上述人士表示。
機器人從最早的強勢方向絲槓、靈巧手、傳感器三大強勢環節,輪動到整機、減速器,目前輪動到更爲細節的:大小腦標的、靈巧手核心環節(電子皮膚+腱繩)及絲槓加工設備。
一方面,三四月份的催化劑主要集中在腦+靈巧手,市場會沿着這個方向去尋找新興品種,另一方面,資金开始外溢到更具性價比的補漲品種,。
但這種輪動已經在加快,應該如何把握?
我們認爲,擴編的性價比不如縮圌,原因在於格局在逐步明朗化,把握各個條线的核心品種才是重中之重。
02
繼續火熱
盡管出現一定的震蕩,但科技板塊仍然是目前最火熱的交投方向,沒有之一。
從交易數據上看,科技板塊的淨买入量已經連續多日佔據榜首,而且看不到熄火的跡象。
特別是AI相關的板塊,在過去兩年,AI一直都是美國唱獨角戲,但自從deepseek出現之後,中國的AI瞬間成爲全球焦點。
現在的市場共識,是deepseek的高效率低成本,將大大推動應用端的發展,消費電子、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都將成爲大贏家。
大家可以多關注應用方面的投資機會。
機器人ETF基金(562360)自今年1月7日以來漲31.68%,領漲市場。
該產品專注於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細分領域--機器人,其跟蹤中證機器人指數,是市場中跟蹤同一指數最早上市的ETF基金。
該指數選取系統方案商、數字化車間與生產线系統集成商、自動化設備制造商、自動化零部件商,成分股包括匯川技術、科大訊飛、石頭科技、中控技術、大華股份、雙環傳動、機器人等核心標的,覆蓋機器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
從指數歷史表現來看,中證機器人指數呈現高波動、高彈性的特點,近一年相比滬深300指數有明顯的超額收益。
機器人這波上漲中,資金也在借道ETF买入。自去年9月24日以來,機器人ETF基金漲幅達70.7%,份額暴增163.7%。
實際上,AI應用的商業化已經有很多動作,消費電子中的AI PC、AI手機,機器人中的特斯拉擎天柱量產、春晚的宇樹機器人跳舞,特斯拉的FSD、無人駕駛出租車商業化推進,比亞迪智能化战略的發布,等等。
這對於中國也好,世界也好,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因爲,在互聯網時代,全世界都見識過中國在科技應用方面的巨大成就,整個過程所創造的商業價值和投資價值,也都非常巨大,騰訊至今依然是國內市值最高的公司。
這個邏輯即使放在美國,也是通用的。
現在全球市值超高的科技公司,很多都是在2000年前後成立的,包括英偉達、亞馬遜、谷歌、Meta、特斯拉,而這些公司大多都和互聯網發展相關。
這些成就,是非常有機會在AI時代重新復制一遍。而美股的科技公司,早就已經用上漲證明了。
原先因爲各種因素,中國的AI發展相對緩慢,但隨着國產AI技術的突破,這些限制因素正逐漸消退,市場也迅速調整了預期,催生了春節以來的一波國產科技股上漲潮。
就連一向冷漠的外資,都在紛紛买入中國AI科技股。
實際上,AI這種級別的產業,不會一兩年就走完整個發展過程,花10-20年是很正常的,現在早期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沒有結束,應用也才剛露尖尖角。
換句話說,AI的未來,特別是應用層面,依然是星辰大海。
這是爲數不多的,擁有龐大成長空間,以及確定性的科技方向。
03
結語
如果將時間撥回2000年前後,最好的科技投資,無疑是互聯網。
現在,則是AI。
在這個長线邏輯的牽引下,AI科技是現在,也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最好的投資方向之一。
尤其對於中國而言,除了AI本身的增長邏輯,還疊加了諸如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經濟轉型升級等多重利好。
這已經成爲實業界和投資界的共識。
可以說,整個中國AI的上、中、下遊,都有充足的增長動力,最近的行情也確實說明了這一點。
如當美股的算力板塊持續調整之時,國內的算力板塊卻並未受影響,即使一向對美股敏感的港股,算力板塊也持續走出獨立上漲行情。
原因就在於,這一次的科技上漲行情,並非簡單的估值修復,而是有基本面支撐,有未來業績增長帶來的估值擴張,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戴維斯雙擊”。
當然,還包括“缺席”兩年後的“補漲”。
至於大家擔心的高位回調風險,不是說完全沒有。如果出現幅度較大且連續數天甚至一兩周的下跌,確實是需要注意的。
但現在看,暫時還看不到這一點。
如果確實擔心個股價格波動大,大家也可以考慮一些穩健的投資工具,如前文提及的機器人ETF,當然也包括其他AI細分方向,像算力、消費電子、自動駕駛、能源等等。
在投資的路上,能過經歷一場巨大的技術革命,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作爲投資者,要做的,就是牢牢抓住當中所產生的投資機會,從而收獲自己應得的收益。(全文完)
標題:漲瘋了!今年將迎量級飛躍?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