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數據前瞻來看,年初因素疊加高基數因素,預計1月人民幣貸款增量有望接近5.0萬億元,預計社融增速有望維持在8.0%左右。年初信貸开門紅與財政前置發力,加之貨幣當局精准調控等多維因素作用下,1月資金環境中性偏緊。展望而言,信貸开門紅持續性、政府債券發行節奏與央行流動性投放力度,或爲下階段資金市場和信用市場的核心決定因素。料2月資金市場有波動空間,全年信用擴張節奏或呈現“兩頭低、中間高”。

利率跟蹤:1月資金利率中性偏緊,債券利率底部運行。

1)1月政策利率按兵不動。2025年1月,OMO和MLF利率未有調整。判斷貨幣當局資金面調控態度相對審慎,“適度寬松”重心仍在“適度”,上半年降准降息預期謹慎樂觀,取決於匯率窗口期、財政發力節奏、債市走勢以及銀行負債端利率的配合情況。

2)資金利率中性偏緊。根據Wind,2025年1月DR007平均利率1.93%,較上月明顯上行22bps,同業存單利率較MLF利率差距小幅走擴2bps,存款回流下後續資金面或自發趨松,但投放偏審慎傾向下流動性或延續中性趨緊運行。

3)債券利率探底運行。2025年1月10年期國債利率小幅下行5bps至1.63%,後續債券市場供求有望加速趨於均衡,長端利率有望低位企穩運行。

4)存貸終端利率平穩。2025年1月LPR按兵不動,票據利率維持高位震蕩,反映信貸开門紅供給相對均衡;2024年12月,存款端10月开始的掛牌利率調整已基本完成。

流動性跟蹤:精准對衝,條件中性。

1)1月,央行通過OMO、MLF與买斷式逆回購精准投放基礎貨幣。2025年1月,央行通過MLF淨回籠資金7950億元,通過OMO/國庫定存/买斷式逆回購分別淨投放資金19733/1200/17000億元,合計淨投放流動性29983億元,但結構上爲MLF/7天逆回購縮量而买斷式逆回購/14天逆回購放量。總體看,央行流動性投放精准均衡,實現對衝春節因素與政府債前置發力同時,適度收緊短端資金面而助力曲线修復與匯率穩定。

2)1月財政前置發力。根據Wind,2025年1月政府債淨發行/淨繳款規模均達0.9萬億元,顯著高於上年同期3000億元水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定調,結合專項債管理政策的優化,化債額度有望加速主動前置發行。

信用跟蹤:信貸與財政雙向發力。

1)貸款:超高基數下投放平滑。2025年1月,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貨幣信貸投放力度”與上年的高基數效應,結合年初各家行較強的早投放早受益訴求,預計當月貸款淨投放規模在5.0萬億元左右(2023年同期爲4.9萬億元,目前Wind一致預期爲4.38萬億元)。

2)政府債:1月前置發力,有效支撐社融。從Wind統計數據看,2025年1月包括國債和地方債在內的政府債券淨發行約0.9萬億元,高於上年同期的約3000億元,化債發力下政府債或有效支撐社融。

3)社融:余額增速或保持8.0%左右水平。預計2025年1月社融增速有望維持在8.0%左右的水平(12月余額增速爲8.0%),對應近7萬億月增量料或也爲歷史最好水平。

金融市場格局前瞻:資金面波動,信用需求回升。

1)資金市場:多維因素作用下,流動性有波動空間。節後信貸投放環比回落與存款回流,結合1月1.4萬億买斷式逆回購對中長期流動性有效補足,或帶動2月資金面前期偏松。不過,當前已披露地方債發行計劃達19603億元,顯著高於去年同期的12258億元,對流動性佔用或更爲顯著,疊加央行合意的收益率曲线形態需求,2月前3個工作日 OMO 淨回籠達10213億元,料流動性環境波動或加大。

2)信用環境:2025年或呈“兩頭低、中間高”。2025年,伴隨新一輪化債資金的發放,地產止跌回穩趨勢延續,新一輪消費刺激與信貸鼓勵政策落地,社融增速下行趨勢有望終結,疊加2024年“防空轉”治理前一季度的高信貸基數,及年末財政發力下的高政府債基數,社融增速或呈現“兩頭低、中間高”走勢。對於2月而言,綜合春節錯位、債務置換等因素,預計信貸增量或與去年同期(1.45萬億元)總體相當,當月社融增速有望小幅改善至8.1%左右。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增速大幅下行;銀行資產質量超預期惡化;監管與行業政策超預期變化;區域經濟景氣不及預期;各公司战略推進不及預期。

投資策略:財政與信貸前置發力,關注貨幣政策空間。

金融數據前瞻來看,年初因素疊加高基數因素,預計1月人民幣貸款增量有望接近5.0萬億元,預計社融增速有望維持在8.0%左右。年初信貸开門紅與財政前置發力,加之貨幣當局精准調控等多維因素作用下,1月資金環境中性偏緊。展望而言,信貸开門紅持續性、政府債券發行節奏與央行流動性投放力度,或爲下階段資金市場和信用市場的核心決定因素。料2月資金市場有波動空間,全年信用擴張節奏或呈現“兩頭低、中間高”。板塊投資而言,春節期間超預期因素已體現在節後市場表現中。預計本周开始,市場或重新評估下階段可能的政策、經濟及行業變化超預期因素,在此背景下,銀行股投資重新回歸到基於基本面框架的邏輯中。中信證券認爲,商業模型重估是2025年上半年銀行股投資的核心矛盾,建議重視行業估值上行的絕對收益機會。另外,分紅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之差有所走擴,也隱含銀行股的潛在配置力量增強。個股組合方面,推薦2條主线:1)紅利貢獻穩健回報,選擇業績增速穩定、分紅率穩定、資產質量穩定、估值波動低的個股;2)商業模型優異公司,估值溢價有望回歸常態區間:選擇ROE高且確定性強,當前估值溢價仍處低位的個股。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2月11日發布的《銀行業2025年2月金融市場觀察—如何理解春節前後的流動性環境?》報告,分析師:肖斐斐S1010510120057;彭博S1010519060001;胡家俊S1010525010003;林楠S1010523090001;李鑫S1010524030003



標題:如何理解春節前後的流動性環境?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243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