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港股再度大漲的幾點思考
昨天一度調整後,港股今天再度大漲,下午地產相關消息也提振了地產股的表現。市場比較關注接下來的空間,我們結合一些最新的數據,更新幾個信息如下,供大家參考。
截止今天(2月12日收盤),港股整體技術上超买(RSI爲74%),但賣空成交比前幾日有所回落,表明部分分歧在減少或者因爲上漲被逼空。股權風險溢價降至6.5%(2024年5月高點時是6.7%,去年10月高點時爲6%)。
所以整體看,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情緒短期是透支的。但算不算極致?那肯定不算最極致,10月的情緒擺在哪裏,如果我們把10月初高點的亢奮情緒“搬過來”,折算下來恆指對應23000點,不是不可能但有難度 。
那么有無外資买入?目前掌握的數據還只能看到截止上周的(本周數據周五更新),結論是:長线外資(持有型,最重要)沒有,短线外資(比如被動資金,交易資金)應該有,但後者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持續,和9月底那一波如出一轍。
關於這波上漲有幾個有意思的地方,也算是誤區。其實這一次總體還是一個結構市,而且是更爲極致的結構市,只有20%多的股票跑贏指數(924行情有超過60%的個股跑贏指數)。但就能靠這些小範圍個股推動整體指數上漲且跑贏A股,主要的原因是:1)港股整體盤子小;2)港股的軟件股和大廠更多,這個A股沒有;3)指數構建上,恆生系列指數人爲限定了個股權重上限是8%,所以會使得中小公司對指數的拉動在效果上更大。
接下來兩種走法:一是,還是繼續結構,行業敘事不證僞,大不了做一個結構性牛市,類似於2012-2014的智能手機、消費電子和2019年後的半導體、新能源,或者美股的七姐妹,但這個需要產業不斷兌現爲基礎。如果不能兌現,要么就是圍繞這個主线擴散的炒外圍,要不就是抱緊大廠這些最有可能兌現的方向。
二是,進一步擴散到整體市場,但需要兩個條件,1)科技改變和解決了整體宏觀去槓杆和收縮問題,形成全要素生產率和自然利率的大幅走高;2)宏觀總量政策配合加碼,比如類似於今天的地產新聞,但現在AI的火熱和關稅的相對溫和,是否會導致總量政策反而不用太緊迫?需要觀察。
標題:中金:港股再度大漲的幾點思考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