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瘋了!全球資金都在狂买港股!
作者 | 哥吉拉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AI概念在股市依舊熱火朝天,DeepSeek的熱度還未見退,阿裏巴巴又帶來了令人激動的新敘事。
今天,傳聞將與蘋果合作开發AI功能的阿裏巴巴港股飆漲8.48%,帶動了A港股市場從AI芯片、AI應用,消費電子、到服務器,算力等全產業鏈概念繼續大爆發。
截至收市,A股滬深創三大指數分別上漲0.85%、1.43%、1.81%。其中覆蓋阿裏巴巴、小米、中芯國際、騰訊等科技巨頭的恆生科技ETF(159740)大漲1.87%,明顯跑贏大市。
2025年至今,港股恆生科技指數飆漲超18%,位居全球資產表現榜首,港股恆指也漲幅達9%,顯著跑贏了A股主要指數。
港股的技術牛行情,已然全面开啓。
01
資金瘋狂搶籌港股
2025年以來,在國內資金持續湧入,國際機構不斷加入看多买多陣營刺激下,港股市場率先迎來技術牛市行情。若從1月中的低點算起,恆指至今已經漲幅超過15%。
恆生科技指數從1月中低點至今甚至漲幅超過25%,成分股中,金蝶國際、中芯國際、比亞迪電子、阿裏巴巴、小鵬汽車、阿裏健康等年內漲幅均已超過30%。
近期不斷成爲市場焦點的阿裏巴巴近20日漲幅高達43%,市值創近四個月新高,並重新突破2萬億大關,成爲本輪行情最大受益者之一。
據悉,蘋果與阿裏巴巴合作爲中國市場iPhone用戶开發AI功能,市場對此反應熱烈。從市場角度看,這一合作極具想象空間。蘋果作爲全球頂尖的科技硬件巨頭,擁有龐大的iPhone用戶群體;阿裏巴巴在AI領域持續深耕,通義千問等成果顯著。二者聯手,有望打造出融合硬件與AI技術優勢的創新應用,給用戶帶來全新體驗。
摩根大通策略師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推動中國科技股價值創造,這或許也是投資者看好此次合作,紛紛买入阿裏巴巴股票的原因。
不僅於此,近期中國資產被外資集體“吹爆”的現象也早已被熱點關注。
截至目前,已經有高盛,大摩,德銀、貝萊德、美銀、瑞銀以及一大幫華爾街分析師都在紛紛高調喊話看多中國股票,這一趨勢不僅體現在個別投資者的行動上,更成爲了一種普遍的共識。
這些機構認爲,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逐漸消失,消費支持政策和金融自由化可能導致盈利能力超出市場預期。
近期備受關注的德銀一份研究報告認爲,中國股票“估值折價”將消失,DeepSeek像是中國的“史普尼克時刻”,2025年將是投資界認識到中國正超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一年。
高盛認爲,中國更加光明的增長前景和技術突破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有助於縮小美國與中國科技股或半導體股票之間高達66%的估值差距。這意味着,中國科技股在被重新估值後有20%的收益機會,樂觀預期下,MSCI中國指數今年將飆28%。
被譽爲“華爾街抄底王”的大衛·泰珀(DavidTepper)旗下的Appaloosa對衝基金在2024年第四季度大幅增持了中國概念股和中國股票ETF。泰珀曾在去年9月公开表示看好中國市場,並聲稱“买入一切與中國相關的資產”。
據13-F報告數據顯示,該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斥資超4億美金增持了京東股份,增加了約43%,至1050萬股;對阿裏巴巴也增持了18%,成爲該對衝基金最大的持倉。此外還增加了對KranSharesCSI中國互聯網交易所交易基金和iShares中國大盤股ETF以及KEHoldingsInc.和百度的敞口。
高盛一篇研報顯示,中國在岸和離岸股票合計成爲今年以來“名義淨买入量最大的市場”,全球對衝基金一直在大幅买入中國股票。其中在最近的一周時間更是出現了對衝基金4個多月來購买中國資產的最強勁浪潮。
不僅外資瘋狂抄底港股,內資更是早已持續大規模流入。
2024年全年,南向資金淨买入金額達8078.69億港元,刷新互聯互通機制啓動以來的年度紀錄,較2023年同比增長154%。
2025年1月,南下資金出現1185億元的強勁資金流入,創造了2021年2月以來月度流入規模之最,同時也超越2024年11月水平,一躍成爲港股通开通以來月度流入規模第三高。至目前,南下資金已累計淨流入高達1372.31億元。
02
資金目標:港股獨有優質資產
據統計,這些內外資金最主要的淨买入方向基本在互聯網、計算機、消費電子、醫療等核心方向。
更具體來看,資金主要流入方向基本都有着類同的重點對象——在港股上市的特色優質資產(外資在买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外,同時也在买入港股)。
這些資產主要是包括互聯網、芯片半導體、汽車、消費電子以及醫療板塊中的核心資產。以阿裏巴巴、小米、中芯國際、聯想集團、速騰聚創(激光雷達領域核心代表)、比亞迪、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科技巨頭爲代表。
資金之所以重點流入這些板塊,反映這些資產的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
一方面,它們多數僅是在港股上市(少部分同時在美股上市),但確是中國在AI、汽車、消費、制造業等領域最核心的資產,具有非常稀缺的屬性。
另一方面,它們當中多數自身就是當前最熱的題材主线,比如阿裏,小米,中芯國際,比亞迪,騰訊等科技巨頭,並且能由此帶動其相關產業鏈體系概念股的上漲。
此外,資金還盯上了港股市場一些處於被長期低估,如今迎來行業景氣扭轉和價值重估的雙重大機遇板塊,典型如醫療行業,藥明生物、百濟神州等巨頭年內漲幅也均超過了20%。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52家港股創新藥公司總收入爲316億元(+16.5%YoY),扣除部分特殊影響後,同比增長42%;合計虧損總額爲108億元,同比下降23%,環比下降39%。像百濟神州,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91.36億元,同比增長48.6%,虧損逐步收窄,且預計2025年全年經營利潤將轉正。其核心產品百悅澤在美國及歐洲市場銷售額均實現超兩位數增長,爲業績增長提供支撐。
從估值水平來看,港股的醫藥估值目前處於近三年底部位置。目前港股醫藥行業平均估值僅約爲15X,相對其他已經得到市場追捧的熱門主线板塊有顯著的補漲訴求。
醫藥行業也不乏催化劑。近日,美股市場有一家名爲“TempusAI,Inc.”的美國醫療科技公司,被木頭姐、國會山女股神(美國國會議員佩洛西)雙雙大筆买入,導致該股價1個月翻倍。
這家公司,主要做的是利用AI和數據分析推動精准醫療,被認爲是未來AI醫療發展方向最好的代表。雖然目前基本還沒有什么業績,但不妨礙市場對它的持續追捧。
木頭姐凱西·伍德在其最新報告中多次強調,醫療保健是AI最被低估的應用領域,多組學測序和AI藥物研發正成爲改變醫療行業的重要創新。
港股的醫療類似核心資產,也开始得了到類似的認同。
總的來看,當前港股市場作爲外資布局中國股票市場的橋頭堡,並且很多在互聯網、AI、汽車、醫療等領域的核心資產僅在港股市場上市,因此更加備受內資和外資的共同追捧,更好享受到了中國資產估值擡升的巨大紅利。
在如此確定的宏觀敘事下,也難怪被外資持續看好。
綜合上述可以基本判斷,2025年,將是港股投資的大年,這裏面還有很多投資機會有待挖掘。
恆生科技ETF(159740)低成本一鍵配齊A股市場稀缺的互聯網科技龍頭公司,其最新份額61.6億份,T+0交易,成交非常活躍。作爲恆生指數系列中的旗艦指數之一,恆生科技指數涵蓋了大批知名互聯網及科技龍頭企業,如小米集團、阿裏巴巴、中芯國際、京東集團、騰訊控股、美團、理想汽車、快手、網易、小鵬汽車等,具備較強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
恆生科技指數經歷了前幾年的大幅調整,2024年9月逐步從底部走出,盡管經歷一輪上漲,但在估值上,還是有優勢的。從PE看,恆生科技指數最新市盈率22.89倍,位於近10年23.21%分位,低於中位數35.19倍。沒有股票账戶的,也可以研究下場外聯接基金,大成恆生科技ETF聯接(A類 012979;C類 012980)。
恆生醫療ETF基金(159303)跟蹤恆生醫療保健指數,聚焦創新藥、CXO(醫藥研發外包)、醫療器械、互聯網醫療等高景氣賽道,權重股包括百濟神州、藥明生物、信達生物、康方生物、石藥集團、京東健康、中國生物制藥、巨子生物、國藥控股、阿裏健康等龍頭公司。
而相比A股醫藥,港股醫藥的“創新”含量更高、彈性更大。長周期看,醫藥已經震蕩下行有三年了。從2021年7月到2024年6月,恆生醫療保健指數回撤幅度達到75%。恆生醫療保健指數最新市盈率34.27倍,處於近5年15.35%分位。
03
尾聲
長期以來,港股市場一直被認爲是全球股市估值最低的窪地,也是最具潛力的市場。因爲它集聚了全中國在互聯網、AI、醫療醫藥、制造業等核心領域最多最核心的優質資產,無論是面向中國市場,還是海外市場,它們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增長潛力。
如今,越來越多外資都在重新評估中國科技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可投資性,並且大多數都在了明顯看多的陣營。
大摩在近日一份報告中寫道,“全球投資者开始重新評估中國在科技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可投資性。鑑於全球投資者的倉位較少,預計短期內這一勢頭將持續下去。”
這其中,港股市場將是最值得關注的方向。投資者如果不想錯過這一波巨大行情的,不妨關注一下類似恆生科技ETF(159740)和恆生科技ETF聯接(A類 012979;C類 012980)之類的基金。(全文完)
標題:搶瘋了!全球資金都在狂买港股!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