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早春更加檢驗地方節後“發令槍”的成色,尤其是對於一季度的“开門紅”。今年春節來得比較早,考慮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地方政府部署之間間隔時間較短,節前地方對2025年工作的展开可能“心氣足、時間不夠”。節後各省市(尤其是一些經濟大省)即刻召开了“新春第一會”,爲2025年經濟工作描繪出了更詳實的畫卷。聚焦於年後地方的首次會議,科技成爲了打开一季度“开門紅”、乃至全年經濟發展的“金鑰匙”。

2025年“挑大梁”的重任仍在經濟大省肩上。春節前各地已陸續召开地方兩會,披露了各自2025年的“經濟kpi”。從各省202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來看,經濟佔比靠前的前十個省市中,僅有兩個調低了增速目標,而其余八個省市均維持增速目標不變(即便其中部分省市2024年實際經濟增速不及預期),這說明新的一年經濟仍是由這些大省來“挑大梁”

經濟大省“一馬當先”。經濟大省“挑大梁”並非易事,面對2025年經濟維持高增速的壓力,經濟大省“化壓力爲動力”,在節後的首個工作日(即2月5日)幾乎“清一色”地召开了會議,爲實現一季度“开門紅”不甘落後。相較之下,復工後經濟稍弱的省份召开會議的速度就慢了些。

如何“挑大梁”?科技爲綱、產業爲本。雖然每個省份“新春第一會”的主要議題不同,但是以經濟大省爲首的大部分省市,均在會議上不同程度地強調了科技。尤其是廣東、江蘇、湖北等經濟實力較強的省份,節後首次會議着重圍繞科技創新展开對於經濟大省而言,一季度實現“开門紅”、乃至全年經濟實現高增速的核心,便是發展科技。

除了科技創新,營商環境也是會議的另一重點。通過統計地方“新春第一會”的議題,我們發現營商環境也是年後地方首次會議的重中之重,上海、河北、遼寧等省市甚至專門以“優化營商環境”爲議題召开會議。實際上,企業的創新必定離不开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地方對營商環境的重視也是爲科技發展“保駕護航”

地方促科技:更講究“因地制宜”。雖然大多重視科技,但各個省份聚焦的科技板塊不盡相同。在开年首次會議上,廣東、湖北等科技實力較強的省份提到的科技板塊主要爲人工智能、機器人;而擁有“中國數谷”美譽的貴州,更多是在數字經濟、新興數據上進行部署。

消費、民生有待跟進。不同於年後甚多地方政府專門以科技創新或營商環境爲議題召开會議,地方“新春第一會”鮮少以消費、民生爲核心議題進行展开。

一方面,消費完全復蘇的時間线比較長,而已取得一定成績的科技領域,更有可能成爲一季度“开門紅”的“殺手鐗”,尤其在春節期間DeepSeek激發新一波AI浪潮之際,更應該“趁熱打鐵”。另一方面,“惠民生、促消費”得中央先行,待後續財政對消費和民生的支持措施真正落地後,地方才能“各展所能”。

風險提示:信息統計不完全;未來政策不及預期;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超預期。


注:本文來自民生證券2025年2月6日發布的《經濟動態點評:地方“新春第一會”的信號》,分析師:陶川 SAC編號 S0100524060005、鐘渝梅 SAC編號 S0100124080017



標題:地方“新春第一會”的信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088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