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焦點問題:基金經理們怎么看?
引言:基金2024年四季報已經披露完畢,我們摘選了全市場主動偏股型基金經理的季報核心觀點,匯總整理成近期市場較爲關注的十個問題,一探基金經理們對於2025年市場以及熱門行業投資機會的看法,供投資者參考,具體十個問題如下:
一、如何判斷2025年投資機會?
二、如何看待AI投資機會?
三、如何看待科技投資機會?
四、如何看待紅利投資機會?
五、如何看待新能源投資機會?
六、如何看待消費投資機會?
七、如何看待醫藥投資機會?
八、如何看待軍工投資機會?
九、如何看待周期品投資機會?
十、如何看待港股投資機會?
一、如何判斷2025年投資機會?
謝治宇(興證全球基金):隨着 9 月底國內宏觀政策表述轉向,股票市場流動性和風險偏好明顯改善。四季度隨着宏觀逆周期調控政策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陸續推出,相關內需行業基本面率先止跌企穩。另一方面,出口貿易政策面臨不確定性,出口鏈相關公司預期承壓。科技創新方面,AI 應用帶動科技行業景氣度預期上行,電子、計算機等泛 AI 應用行業在四季度整體漲幅靠前。
內容來源:《興全合潤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劉彥春(景順長城基金):本輪經濟調整時間和幅度均超出預期。我國過去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過程中積累的風險和結構性問題,主要體現在債務特別是隱性債務上升過快,以及房地產價格過高問題。我國直面問題,果斷通過金融手段戳破地產泡沫,同時要求地方政府及時化解隱性債務,推動融資平台轉型。財政支出呈現出較強的順周期屬性,結構上也更多偏向科技及其他重要的安全領域,消費領域補貼有所增加但仍有進一步強化空間。若 2025 年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對我國產品關稅,我國出口前景也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需宏觀政策持續發力,推動國內投資和消費的復蘇,才能在發展中實現經濟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是我們必須堅持的長期方向,與短期內需求刺激政策並不矛盾。加速需求擴張,推動收入增長、資產升值,才能化解當前的債務風險,推動經濟平穩轉型,實現高質量增長。
現階段政策已經更加強調穩增長、保就業,我們同樣期待更深層次改革,重新設計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分配,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各類企業的積極性。相信中國經濟在 2025 年一定能走出低谷,權益市場的價值重估之路也將全面开啓。
內容來源:《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蕭楠(易方達基金):當前市場的核心矛盾在於實體經濟進一步提振的空間和節奏,但我們必須在這個階段做出相對平衡的配置,以避免過於超前的強判斷在短期帶來較大損失。我們一方面用消費、工程機械和資源品的配置等待經濟基本面逐漸企穩回升,另一方面通過高股息和高景氣度細分子行業的配置來平衡短期不確定性。目前港股的資源品、消費品和成長股相對都比較便宜,因此我們也進一步增持了這些公司,以進一步加強我們組合的平衡性。但無論如何,我們選股的底層邏輯依然是持續關注公司的盈利質量和持續性,依然特別看中公司內在的競爭力,看中競爭中的企業能否在累積優勢中獲取超額收益。
內容來源:《易方達高質量嚴選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朱少醒(富國基金):四季度的一系列宏觀政策傳遞了明確的轉向信息。市場的信心在極低的基礎上短期內得以顯著修復。這些政策發揮積極作用勢必需要經歷較長一段時間,我們對此保持足夠的耐心。但如果把視野放長遠,我們相信積極的因素終將發揮作用。經過快速修復後的 A 股市場整體估值依然處於長周期中有吸引力的位置,當下權益資產處在很好的風險收益區間。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我們相信當下所面臨的重重困境終將找到出路。投資者當前選擇承受市場波動對應的預期回報水平是合適的。
內容來源:《富國天惠精選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二0二四年第4季度報告》(20250121)
喬遷(興證全球基金):我們仍然認爲長期收益率的獲取,需要同時關注基本面和估值兩個因素,在市場經歷快速上漲後,我們將更爲聚焦中長周期內企業在宏觀背景修正後的基本面匹配能力和可能面臨的波動範圍,做更爲積極的評估和調整。
內容來源:《興全商業模式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陳皓(易方達基金):展望 2025 年,市場仍面臨國內經濟復蘇程度、海外降息節奏、貿易及地緣政治摩擦、產業發展進程等不確定性的挑战,但我們看到諸多積極因素也在積累:(1)政策端對資本市場的呵護力度不斷加強,對於資本市場投資功能的建設更加重視;(2)部分行業景氣下行風險逐步消化,優質企業已經率先邁過經營周期拐點;(3)市場參與者對於資本配置、股東回報等的認知不斷深化;(4)外部高利率環境的壓力已經部分緩解。我們認爲上述積極變化有助於中國資產分子端的負向趨勢、分母端的悲觀預期逐步扭轉。
內容來源:《易方達品質動能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楊銳文(景順長城基金):時至今日,市場依舊充斥着各種懷疑論,市場信心依然是相對脆弱的。事實上,這並不是陌生的場景。我清晰地記得,2008 年推出四萬億的時候,也有聲音認爲是力度不足,但是,最終事實是有目共睹的。2016 年供給側改革也同樣有遇到懷疑,2016 年 6 月底我在大規模投資煤炭股之前也與市場有所交流,那時質疑和看空是主流,但是,當時行業的基本面實際上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而大部分人依然停留在過去的認知中。這些年來,供給側改革的紅利對煤炭股利潤的正面影響有目共睹,這也是近幾年煤炭股持續大幅跑贏市場的重要原因。同樣,2014-15 年开啓的棚改貨幣化起初也是充滿質疑,我也是不相信人群中的一員,甚至到 2017 年都抱有懷疑態度,但是,轟轟烈烈的地產鏈行情帶來不少十倍股。大家要相信一個常識:市場底部充滿懷疑,市場頂部充滿共識。我們不能因爲普遍的懷疑而放棄獨立思考,我們也要相信政策制定者對形勢的應對是動態的、有彈性的。從懷疑到共識,這個過程會創造很多投資機會。
內容來源:《景順長城成長龍頭一年持有期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李曉星(銀華基金):展望 2025 年,市場關注的重點是綜合考慮內生動能、外部衝擊和政策應對,名義增長能否回升。我們相信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效用下,好的因素會逐漸積累,經濟回升預期會逐步擡升。基本面的預期回暖,疊加債券市場收益率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我們判斷權益市場 2025 年或將迎來更多的資金青睞。
內容來源:《銀華豐享一年持有期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董理(興證全球基金):12 月經濟工作會議對2025 年經濟工作重點做了指示,整體基調延續了 9 月會議寬松的基調,並將擴內需放在了政策目標的首位,地產方面延續了止跌回穩的定調,貨幣政策方面時隔十余年再提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表態,財政政策強調更加積極、提高財政赤字率,我們預計 2025 年國內宏觀經濟政策或更加積極有爲和有針對性,以應對內需較弱以及特朗普上台後新一輪關稅政策對出口的潛在影響,在這些強有力的宏觀經濟政策支持下,我們相信未來國內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有望延續。
資本市場方面,9 月下旬風險偏好修復帶動指數大幅上行,整體四季度市場呈現震蕩格局,隨着相關政策陸續落地也帶動了相關板塊有不錯的表現,目前整體市場的估值處於中樞水平,資本市場作爲居民財富重要部分,政策更加重視股東回報,因而我們仍看好市場未來的發展。
內容來源:《興全趨勢投資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張鋒(東證資管):展望 2025 年,內外需的判斷都需要關鍵時點落地之後的觀察;國內需要持續觀察經濟數據是否持續改善和政策的發力效果,國際需要觀察美國候任總統正式就職後貿易問題演變向何方。目前保持中性客觀的態度,持有具有較高確信度的阿爾法邏輯的公司,謹慎觀察上述問題。
長期的視角來看,對於需求的判斷沒有大的變化:很多行業都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庫存出清、產能出清、格局優化的階段。與三、四年前相比,需求雖然短期內仍然沒有看到大規模提升的邏輯,但至少供給端的出清讓一些行業的資產回報率的潛力有所改善。結合政策的發力方向,例如以舊換新、供給側限產等一系列相關政策,積極地尋找結構性的機會。特別是存在過去因外部弱需求而承壓的、競爭格局好的優秀公司。這類公司可能存在淨資產回報率提升的趨勢。同時從長期來看,人口、債務等長周期因子的變化是緩慢而不可逆的,因此不能期待完全回到之前的環境之中,必須向前看。在各行各業中,更加重視如科技創新、出海等符合長期趨勢方向的行業與公司。
內容來源:《東方紅啓恆三年持有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駱帥(南方基金):展望明年,盡管面臨關稅壁壘的衝擊,但國內經濟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全可以對衝和消化外部壓力,促內需促消費的結構化政策不僅將支持經濟增速保持在較高水平,也能夠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和轉型。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已經形成了全球化產業布局,部分實現了產業鏈的本地化,在關稅增加的情況下有望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內容來源:《南方創新驅動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任相棟(興證全球基金):展望未來,我們認爲在處理好波動的情況下,2025 年 A 股有望取得正收益的投資回報。在國際形勢動蕩,國內增長動能切換的壓力下,中國經濟在過去兩年遇到了一定困難,但我們認爲中國經濟在中長期仍是樂觀的,國內房地產等經濟壓制性因素在趨弱,中國產業升級的動能依然強勁,在自然和政策的雙向作用下,中國制造業的供給端也有望逐步出清。雖然市場有所反彈,大部分公司的估值仍在低位。AI、智能汽車等產業趨勢明確。以上因素是 A 股有望取得正收益的重要條件。
內容來源:《興全合泰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二、如何看待AI投資機會?
李曉星(銀華基金):AI 產業的投資自初期從 0 到 1 的宏大敘事,轉爲要看到產業進展和業績兌現。算力端海外供應鏈業績先行,國產算力將長期受益國產化。後續我們關注端側 AI 落地帶來的終端投資機會;隨着算力成本逐步降低,關注應用端產業進展。
內容來源:《銀華豐享一年持有期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楊銳文(景順長城基金):在支撐美國宏大敘事的 AI 領域,我們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宇樹(Unitree)的輪足機器狗與开源 MoE 模型 DeepSeek-V3 的橫空出世震動了整個 AI 圈。過去十年,我們的朋友圈一直都在驚嘆波士頓動力多么厲害,似乎剎那間,宇樹的輪足機器狗已經是更加強大的存在,並且成本還便宜如此多。同樣的奇跡也發生在大模型領域,DeepSeek 推出了極低成本的开源模型,直接把訓練成本下降 10 倍以上。大家突然發現,我們的算力落後還可以通過提升訓練效率和降低訓練成本來彌補,更重要的是我們模型的追趕速度如此之快。谷歌前 CEO Eric Schmidt 在一年前還宣稱美國 AI 已經把我們甩开了,但是,最近的採訪已經徹底改口說,中國的 AI 已經非常接近美國。Open AI GPT5.0 不斷在推後,如果最終推出只是漸進式進步,而不是跳躍式的突破,中國企業迎頭趕上將是時間問題。快速的算力通縮也會讓中國企業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最終體現後發者優勢。在如此之快的算力通縮之下,當技術發展快於算力通縮,美國 AI 企業的優勢是不斷增強,但是,如果技術發展慢於算力通縮,美國企業的 AI 優勢將會不斷減弱。AI 技術突破並沒有一开始預期那么快,算力依然在快速通縮,我們與美國的 AI 差距並不一定是擴大的,更有可能是快速縮小的。
內容來源:《景順長城成長龍頭一年持有期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駱帥(南方基金):在硬件方面,人工智能賦予了電子產品更多的功能性,新產品層出不窮,有望提振消費電子領域的景氣;在軟件應用方面,在關注創新型應用的同時,現有的互聯網公司由於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和算力,用戶基礎也比較牢固,在人工智能轉型過程中有望煥發新的活力。人工智能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最重要的科技趨勢,將爲各個行業帶來重要變革,我國在相關人才儲備和當前的模型水平上處於國際第一梯隊,同時具備龐大的國內應用市場,有望形成“應用—數據—算法迭代”的正循環,不斷提高各行業生產效率。
內容來源:《南方創新驅動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秦毅(泓德基金):未來科技板塊將圍繞“AI算力國產化(如半導體芯片/制造/設備等環節)”、“AI端側硬件創新化(如果鏈/AI眼鏡等)”和“AI應用端落地”三條主线進行演繹,其中通信和電子在過去的兩年中已經體現出了較好的股價表現,2025年在某個時間點,大概率計算機和傳媒也會迎來快速上漲的投資機會。其中,電子板塊屬於有基本面支撐、有業績兌現、估值也可接受的板塊,未來仍會對此板塊保持高度重視。
內容來源:《泓德睿澤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4年第4季度報告》(20250121)
莫海波(萬家基金):2024 年全球 AI行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模型能力不斷增強,無論是獨立的AI APP還是系統層級的體驗都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帶動 AI用戶數量和時長的快速增長。業界逐漸看到了AI在投入產出上的效益,對AI的投入更加的堅定,CAPX 不斷的增長。近期微軟加大了其 2025財年的AI相關投資金額至 800 億美元,預計海外互聯網大廠在 2025 年的整體AI資本开支增速在50%以上。海外AI發展領先國內,算力基建上國內落後海外 1 年左右,在字節的帶領下國內廠商預計將大幅提升其 2025 年AI投資金額,預計整體增速將高於海外,所以 2025 年會是國內算力基建大年。因此,仍看好 NV 鏈和國產算力標的,核心方向爲:算力芯片、光模塊、AI 應用。
內容來源:《萬家品質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董季周(泰信基金):AI 重塑整個社會業態已成共識,個人理解有以下三個方面:
1、LLM 進入到“模型平權”時代,OPEN AI 模型的領先優勢正在逐步縮小,模型在訓練側依靠計算卡和訓練數據堆疊帶來能力躍升進入瓶頸,高質量小參數量模型在使用場景上可以平替大參數量模型;以此同時,同參數模型的調用成本呈現顯著下降,應用場景的硬件基礎已經具備;
2、在高速計算領域,“算力”之外,“存力”和“傳力”重要性在顯著提升;
3、在模型應用領域,作爲生產力賦能工具,AI 應用在各個領域已進入商業化階段,如數據服務、AI 融入企業數據流 CRM/ERP,以及諸多的行業垂類應用;在硬件創新上,“雲、邊、端”將成爲 AI 在硬件落地的有機整體,端側接入 AI 成爲趨勢,如 AI 手機、AI PC、AI 耳機和 AI 眼鏡等。
內容來源:《泰信中小盤精選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金梓才(財通基金):繼續堅定看好海外算力板塊,我們認爲A股市場可能仍在低估整個海外算力板塊,海外算力板塊受益於AI資本开支驅動及未來潛在應用驅動的空間巨大,我們持續看好。我們和市場明顯的預期差在於我們對整個算力板塊的遠期市場空間和業績持續性都相當看好,反而對整個AI在端側的落地節奏保持謹慎樂觀。
此外,我們把國內算力的2024年比作去年初的海外算力,國內對AI的資本开支軍備競賽剛剛开始,有望復制去年海外算力的成長軌跡。我們將會挑選受益較爲明顯的公司優先配置。
內容來源:《財通價值動量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4年第4季度報告》(20250122)
馮爐丹(中歐基金):人工智能正在重構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就是人類的腦力勞動。過去的技術革命主要解放和增強人類的體力勞動,而AI是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自己做決策的技術,不僅僅是簡單的自動化,這代表着首次實現了對人類腦力勞動的規模化替代和增強,其潛能不僅在替代人力,更在於釋放人類創造力,全面提升社會生產效率。
四季度人工智能行業最大的變化是,市場關注熱點慢慢從 AI 基礎設施轉移至AI 新硬件和AI應用。我們把人工智能投資劃分爲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 AI 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用於建設AI 大規模集群的訓練中心。第二和第三階段是 AI 新硬件和 AI 應用,當模型陸續成熟可用的時候,AI 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場景。第四階段,AI 技術全面滲透和普及化,就像現在水和電一樣無處不在。我們目前處於第一階段的中後期,代表性的 GPU 芯片是目前的主战場。未來在AI 新硬件和AI 應用環節,我們期待出現更多的投資機會。我們持續關注的另外一條主线是國產AI 的進展,我們欣喜地看到國產 AI 的快速崛起,在基座模型能力和應用落地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平台型企業也在積極布局 AI 應用領域,尋找新的突破口。
內容來源:《中歐數字經濟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2024 年第4 季度報告》(20250122)
三、如何看待科技投資機會?
劉慧影(諾安基金):2024 年四季度,費城半導體指數表現平淡,然而 A 股半導體表現亮眼,從板塊結構來看,之前強調的“芯片先進制程突破是整個中國芯片中長期持續發展的陣眼”已經陸續表現在股價中,各個芯片國產化鏈條上的“卡脖子”環節在此輪行情中表現優異。除了國產化的需求以外,人工智能的產業浪潮也爲中國芯片帶來了新的需求,中國芯片長期向上的未來行業趨勢不可逆。
科技行業由於不同於傳統行業的特殊屬性,需要一批理解其產業發展性質的“耐心資本”,美國納斯達克科技股的興起,正是有一批這樣支持美國科技行業的“耐心長錢”,可以說正因爲他們將產業趨勢投資做到了“體系化”“科學化”,才培養出了美國科技股市值高達數十萬億的全球科技龍頭。半導體領域由於其“市場大,重要性強”的屬性,是各個國家科技競爭的必爭之地,展望未來,堅定看好中國科技一定能全面突破美國的封鎖,在此過程中中國半導體的增長將保持中長期較高的增速。當中國科技企業全面突破美國的制裁後,中國整體的半導體業將進入長達數十年的高速發展期(類似美股納斯達克),重塑全球科技產業鏈利潤分配,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科技會產生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巨頭,本基金致力於挑選出這類公司,並且陪伴他們成長爲全球科技龍頭。
內容來源:《諾安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李曉星(銀華基金):科技方面,新質生產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政策重點支持方向,我們看好半導體國產替代、國防科技等領域。半導體國產替代進入深水區,看好國內先進制程突破帶動的先進晶圓制造、先進封裝、國產算力芯片的投資機會。
內容來源:《銀華豐享一年持有期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鄭巍山(銀河基金):從長期視角來看,科技創新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半導體行業目前處於復蘇上行周期初期,雖然不同領域下遊需求復蘇節奏有快有慢,或短期不排除某些細分領域也有需求增速暫緩的跡象,但半導體行業見底復蘇的趨勢已基本確立。近期我們看到美國修訂的《出口管理條例》,主要涉及半導體制造設備、存儲芯片等物項的對華出口管制。在這種國際背景下,半導體產業鏈卡脖子核心環節自主可控需求較爲迫切,國產替代有望加速推進。
內容來源:《銀河創新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孫權(富國基金):國內預期會誕生一批優秀的AI 半導體公司,不僅受益於快速變大的國內市場,更受益於國內市場份額的提升。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可能會推動上遊半導體制造業的發展,包括先進制程晶圓廠、存儲廠和設備材料廠商,國內自主可控加速發展。
內容來源:《富國新興產業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二0二四年第4季度報告》(20250122)
鄧心怡(諾安基金):展望 2025 年,本基金維持對科技股行情的樂觀判斷。整體看宏觀經濟轉向後科技股同樣有需求向好的預期,經過 2024 年兩波系統性的調整,中證 TMT 等科技股指數甚至回到 2018 年低點,與國內科技行業取得的產業進步有顯而易見的背離。24 年下半年國內互聯網巨頭資本开支明顯提速,與海外科技企業的資本开支形成共振,AI 算力擴張是未來兩年確定性的事件。從 24 年三季報科技行業的業績來看,多數行業競爭有所趨緩,毛利率有所改善。預計科技行業的供給側和需求端大概率都會向好。具體來看,首先,對於基金重倉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環節依然看好。半導體設備材料的產業焦點在於先進晶圓制程產线的持續推進和設備的國產化率持續提升,2025 年國內存儲、邏輯制程資本开支會有結構性機會,在CVD、良率控制、EDA、光刻等環節的國產化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預期半導體設備公司訂單會有所加速。展望未來 2~3 年,若國產光刻機、光刻膠工藝順利國產化、7nm 以上先進制程和 HBM 制造取得突破,則國內半導體行業將會有質的變化。其次,AI 是本輪科技周期的核心驅動力,AI 是人類歷史上的生產力革命,在很多領域降本增效及創造需求的邏輯還在驗證過程中。國內外互聯網巨頭會明確 2025 年的資本开支,預計 AI 的經濟可行性會逐漸清晰,AI 資本开支有望維持上行周期。本基金將會重視 AI 算力、AI 應用和大模型等方向的投資機會,同時加大在“新質生產力”更多方向的布局,重點尋找商業模式清晰、具備核心競爭力、數據可持續跟蹤可驗證的公司。
內容來源:《諾安和鑫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閆思倩(鵬華基金):產業周期和景氣賽道仍然存在,接下來的景氣賽道更可能出現在以新質生產力爲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战略性產業。AI 與自主可控是當前國內科技創新的高景氣方向,2024 年 AI 大模型持續迭代,行業應用开始多點开花。預計 2025 年大模型將繼續沿着多模態方向加速迭代,復雜問題推理能力將大幅提升。視頻生成、世界模型、具身智能和空間智能等 AI 技術持續突破。OpenAI 預計,未來 50%的人類工作任務場景將受到 ChatGPT 的影響。未來 AI 將在辦公、教育、電商、廣告等領域繼續發揮賦能作用,端側 PC、眼鏡、耳機、手機、玩具、機器人等硬件將加速智能化升級。隨着應用的不斷拓展,智能算力需求預計未來三年將翻倍。在國內,受美國芯片禁令的影響,我們看好國產算力相關機會,包括 AI 芯片、智算等。我們預計 2025 年大盤整體機會較好,隨着經濟政策支持的落地,經濟觸底回升可期。除了相關的順周期和政策支持的消費和重組機會外,科技成長仍是長期景氣賽道,該組合將重點把握更多科技成長行業及個股的α機會。
內容來源:《鵬華創新未來混合(LOF)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0)
四、如何看待紅利投資機會?
張坤(易方達基金):在過去絕大部分時間內,高質量(競爭優勢突出、高投資回報率 ROIC、充沛自由現金流)和高股息率兩種屬性往往很難在同一個資產兼得。高質量資產往往存在估值溢價因此股息率不高,而高股息率資產有相當比例都有高槓杆或強周期的屬性,ROIC 通常不高。但現在,我們能找到越來越多同時滿足高質量和高股息率兩種屬性的資產。這些公司在過去相對困難的環境中,通過自身經營效率的提升實現了淨利潤和自由現金流的穩定或持續增長,體現出應對逆境的能力。不少公司也展現出增加回報股東的能力和意愿,而且有望成爲中長期的承諾,這無疑爲長期投資者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回報。長期投資者可以在不新增投資的情況下,隨着時間推移不斷增加(通過公司回購直接實現或者分紅再投資間接實現)持有的優質公司的股權比例。
內容來源:《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秦毅(泓德基金):在國內外環境面臨的不確定風險加大的大背景下,確定性成爲稀缺。因此,能夠提供確定性分紅/回購等收益的板塊,將持續成爲資金流入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要甄別真正的確定性板塊,而不是簡單延續過去兩年的高分紅板塊的邏輯。這一板塊的風險在於,若2025年下半年經濟確認復蘇後,這一板塊將面臨投資性價比下降和資金持續流出的可能性。
內容來源:《泓德睿澤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4年第4季度報告》(20250121)
趙楓(睿遠基金):四季度國債收益率大幅下降,一方面反映了流動性寬松的政策預期,另一方面也是當前經濟階段全社會投資回報下降的結果。債強股弱貫穿了2024年全年,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全年下降近100個BP,到2025年1月3日收盤,到期收益率已低於1.6%,伴隨着央行未來進一步流動性寬松,中短期國債收益率仍有下行的空間。固定收益類資產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導致金融市場上出現了較爲嚴重的資產荒,或者准確地說是高收益率資產稀缺。對很多金融機構而言,資產負債成本匹配成爲嚴峻的挑战,尤其是長久期穩定回報品種顯得尤爲稀缺。
這種情況指向一個明確的投資機會,就是具備長期穩定回報的優質權益類資產。以持倉的電信運營商H股爲例,2024年初其股息率約爲8%(按2024年預期盈利的稅前股息率),到2025年1月3日收盤,按當年預期盈利其稅前股息率仍可達到7%附近,這還沒有計入其账面大量的淨現金資產,也沒有考慮其提升分紅率水平的能力。即使考慮紅利稅的影響,其到手收益率仍遠高於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還贈送一份免費的潛在通脹保護期權。當然市場中還有一些受宏觀經濟影響相對更大一些的品種,其短期股息回報率可能存在一定壓力,但如果拉長投資周期,考慮到其穩定的商業模式、產品的滲透率和市佔率,仍可以預期其收入和盈利有較長時間的增長可能,再疊加股息回報,其中長期持有回報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內容來源:《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4年第4季度報告》(20250120)
羅佳明(中歐基金):由於國債收益率快速下行,高股息紅利資產再次受到配置資金的青睞,尤其是以銀行爲主的指數權重股。在過去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這類金融資產的估值確實偏低,其股息率相對於無風險利率仍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存在估值修復的空間。正如我們在前幾期季報中所提到的,股息率是權益投資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但並非全部。在市場整體估值較低的情況下,我們更傾向於將資金投向具有更多成長性的優質企業。從本質上講,能夠長期爲股東創造回報的資產,必定具備長期創造更多自由現金流的能力,在財務指標上體現爲具有更高的淨資產投資回報率(ROE)或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同時,我們發現部分此類優質企業的股息率,可能並不低於那些近年來經歷了大幅估值修復的紅利股的股息率。
內容來源:《中歐豐泓滬港深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4 年第4 季度報告》(20250122)
五、如何看待新能源投資機會?
李曉星(銀華基金):從基本面角度來說,鋰電和光伏行業處於底部運行的狀態,還在消化過剩產能,個別環節有企穩反彈的情況。疊加部分供給側的行業自律行爲,產品價格不會有大的下降空間。風電行業更早地走過了價格下跌的階段,需求加速或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盈利回升。從股價角度來說,新能源板塊經過四季度的反彈,目前處於一個估值相對合理的位置,我們更看好這一輪走下來,成本和技術優勢繼續拉大的龍頭公司。
內容來源:《銀華豐享一年持有期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莫海波(萬家基金):1)市值已蕴含大部分利空預期。過去 2-3 年,大部分光伏環節龍頭公司下跌較多,市場對於行業的內卷式競爭已經有較爲充分的預期。2)政策端有積極變化。24 年下半年开始,我們逐步關注到光伏行業政策端有一些積極變化,首先中央政治局在 7/30 提出了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的表述,其次 10/14 日光伏行業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專題座談會召开。以及多個部門都有相關政策出台,整體上我們感覺光伏屬於國內政策呵護的方向,一旦政策开始托底,行業基本面很難進一步惡化。隨着行業自律有序推進,產業鏈價格也在緩慢恢復,光伏主產業鏈部分環節庫存水平已經相對較低,預計春節後伴隨需求季節性回暖,主產業鏈價格具備一定上漲的空間,後續進一步跟蹤自律政策的推進和價格的變化。
內容來源:《萬家品質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楊宇(華夏基金):鋰電方面,需求淡季不淡持續得到驗證,25Q1 預計整體環比降幅好於往年。同時年末重點供應鏈的價格談判表現積極,鐵鋰、負極、6F、銅箔預計都有漲價落地,盈利改善趨勢已經开啓。中期維度看,需求端,預計 2025 年全球鋰電池仍有望保持較好的增速,迎來需求大年。盈利端,連續兩年的行業低谷使得產業鏈盈利處於極低分位,部分環節龍頭低於10 年回本线,行業大面積虧損,產能擴張顯著放緩,行業產能利用率將持續提升,盈利分位向合理盈利中樞靠攏也是客觀規律。目前來看多數環節仍有較大修復空間,2025 下半年-2026 年行業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升值得期待。展望來看,鋰電板塊後續繼續關注以下方向:1)產品升級主线:動儲鐵鋰均步入能量密度升級期,高壓實產品趨勢明確;負極快充帶來差異化,非上市或出清,電池端神行、大容量儲能電芯等實現新品溢價,環節龍頭受益於成本端管控單噸盈利提升更高。2) 漲價彈性:淡季不淡預期下,產業鏈漲價預期提前,關注部分環節漲價預期落地,進一步修復盈利,估值具備性價比。3)海外供應鏈:歐洲碳排和特斯拉新車周期啓動帶來邊際變化和持續改善預期,更高的進入壁壘和更爲復雜的環境,將使得產業鏈龍頭公司海外鏈具備阿爾法。4)新技術:固態電池當前處於技術路线選擇初期,各大技術路线均有企業布局,關注材料端和設備端的確定性行情。繼續看好鋰電產業鏈龍頭公司。
當前時點,我們看好光伏板塊底部反轉機會。光伏方面,需求符合預期,行業從“政策預期”向“價格預期”逐步轉變。需求端,2024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計 500GW 以上,同比保持較高增速。國內 1-11 月新增裝機 206GW,同比+26%。海外市場,1-11 月組件累計出口 224GW,同比+29%,其中非歐美海外是亮點,1-11 月出口 136GW,同比+46%。政策方面,行業自律框架逐步落實,細節不斷完善。近期我們已觀察到多個環節出現漲價苗頭。從各環節盈利承壓的角度看,市場化力量已經逼停衆多產能,價格盈利微幅修復。後續自律細則落實執行,產業鏈價格有可能很快看到正向反饋。
風電方面,25 年行業有望迎來量利齊升,繼續看好風電板塊投資機會。海風方面,Q4江蘇項目已啓動,且江蘇二期 7.65GW 海風項目开始競配;廣東青洲五七 500KV 海纜已中標,帆石一、帆石二均已完成風機招標、用海變更,項目啓動提速。根據項目進展判斷,預計 25 年海風裝機有望高速增長,潛在儲備項目容量空間廣闊。同時,海外各國年內積極競配海風場址,海風主體工程开工、場址招標不斷推進,疊加海纜、管樁產能供給緊張,有望爲國內企業提供出海機會。陸風方面,年內風機招標放量,風機價格企穩修復;同時國內風機加速出海,年內新增海外訂單放量,有望奠定 25 年國內風機、零部件企業有望迎來出貨交付、業績高增的基礎。
內容來源:《華夏能源革新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 》(20250122)
六、如何看待消費投資機會?
胡昕煒(匯添富基金):在短期經濟相對較弱的背景下,很多消費公司的成長在放緩甚至收入利潤有所波動,市場也給出了較低的估值。但這些消費公司大多有非常穩健的資產負債表,有很強的創造現金的能力,也有很強的分紅的能力,同時分紅意愿也在上升。從股息率的角度來考慮,很多消費公司的靜態股息率甚至能在全市場名列前茅。因此,我們相信,如果宏觀經濟不再進一步下滑,很多公司的價值底部正在逐步凸顯。同時,隨着政府一攬子較大力度的提振經濟措施出台,我們相信中國經濟和內需消費的基本面有望企穩回升。
內容來源:《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李曉星(銀華基金):消費股目前仍處於政策轉向後的預期改善中,對底部判斷逐漸增強,同時對 25 年展望邊際更加樂觀。一方面,政策上提出要拼勁全力擴大內需,一系列措施在路上,另一方面,居民儲蓄率依然處於高位,整體還是預期較弱、信心不足的問題,但這些都反應在消費股的估值中。白酒、家電等核心標的的確定性、估值、股息率性價比較高。线下零售的改善、中高端國貨品牌市佔率的提升,預計相關標的都會有較好的表現。此外,25 年消費品出海依然是一個長期布局的方向。
內容來源:《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焦巍(銀華基金):關於新消費和傳統消費的矛盾和思考:毫無疑問,在新的經濟形勢和社會形態下,以白酒爲代表的傳統消費升級模式面臨消費分級的挑战。在過去高速發展的時代,當全社會愿意爲品牌高額付費的時候,長坡厚雪的高 ROE 護城河使得白酒成爲最好的商業模式之一。但現在這一模式卻面臨護城河不斷加寬而城裏人口慢慢減少的尷尬。白酒行業最大的風險,在於當需要整體減速的時候,參與者卻不愿踩剎車,反而加速踩油門。如果爲了不可實現的銷售目標而持續疊加庫存就能解決白酒面臨的問題,那無疑就等於認爲印鈔就可以解決經濟的停滯,印文憑就可以解決智障一樣的荒謬。我們欣慰的看到,從三季報起,白酒公司已經共同認識到了庫存的問題並开始着手主動去庫存的艱難歷程。在經歷這一過程後,能夠理性、冷靜、務實,將增速目標化爲紅利回報給投資者的公司,仍將具有巨大的投資吸引力。另一方面,消費升級向消費分級的轉化孕育了大量的細分行業的機會,比如在快消品、功能飲料、寵物食品、情緒消費等等,這些新興消費行業帶來了小公司的空間。拉長維度看,我們認爲當前的消費分級代表了社會長期的走向,那就是年輕人在訴求社會分配的再平衡。在這一再平衡的過程中,投資標的要么實現治理結構優化回饋股東,要么抓住年輕人新興消費的浪潮,都有望爲投資人帶來收益。
內容來源:《銀華富裕主題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金梓才(財通基金):看好消費板塊中具備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品形態的公司,尤其是前者。我們認爲未來大消費板塊主要的超額受益來自於“新”,要適應當下的宏觀環境,並且做出一定改變的公司將較爲受益。我們尤其看好在新的商業業態上切合當下性價比消費趨勢的企業在未來的增長潛力。
內容來源:《財通價值動量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4年第4季度報告》(20250122)
七、如何看待醫藥投資機會?
葛蘭(中歐基金):行業內部不同細分行業處在不同盈利周期,但整體穩定,部分子行業盡管業績層面還在低位區間,但新籤訂單等前置指標已經企穩或回升。政策層面,國家醫保局在探索創新藥的多元支付機制,推進賦能商業醫療保險,潛在的商保增量將有助於提升國內醫療市場空間、提高患者就診體驗;同時國家醫保局也在研究探索形成丙類藥品目錄,支持新藥、好藥及時納入報銷範圍。國家層面的集採、創新藥談判等總體延續了“高創新性”、“高臨牀價值”以及“高性價比”的產業引導趨勢,創新藥國家談判、2024 年體外診斷試劑集採、第五批高值耗材集採等總體框架穩定,價格降幅基本也符合預期。仿制藥第十批集採也體現了國家層面持續深入推進仿制藥集採的思路。
經營方面,藥品企業已經基本適應了合規化的新環境,銷售總體平穩;部分高難度仿制藥在4 季度海外獲批有望爲相關公司帶來新的收入增長點;創新藥企在海外授權方面仍在持續推進,小分子、ADC、多抗、核酸藥物等領域多點开花,湧現出了預付款超過 5 億美元的重磅交易,Newco的合作也越發豐富。設備等盡管仍面臨需求方資金壓力,但預計 4 季度招採較3 季度有所改善。基於長期價值投資的思路,同時結合企業的盈利周期、歷史估值水平、經營趨勢等,我們繼續在創新藥械及其產業鏈、OTC、消費醫療等領域進行了重點配置。
展望 2025 年第 1 季度,我們繼續看好創新藥械及其產業鏈。海外投融資穩步恢復,國內投融資也逐步觸底,同時,國內企業通過對外授權和 Newco 也在不斷獲得資金,爲後續的研發投入提供了基礎。這也部分體現在創新藥產業鏈的訂單增速逐步企穩或轉正。從全球創新領域探索來看,FDA 歷史首次批准了幹細胞療法,爲相關領域藥品的重要突破;此外,MicroRNA 發現者獲得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小核酸藥物的未來發展空間也值得期待。從醫療器械設備領域來看,隨着置換方案逐步落地、國家重磅經濟政策密集出台,需求剛性的設備採購有望實現一定程度的修復,盡管會有一定的時滯,但相關公司業績也會隨着招投標的恢復而逐步提升。
內容來源:《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4 年第4 季度報告》(20250122)
李曉星(銀華基金):醫藥行業近期出現對於鼓勵商業保險發展的積極表態,以及各地對商保的逐漸落地,讓我們看到了“开源”的可能性。
內容來源:《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趙蓓(工銀瑞信基金):醫藥行業指數在九月下旬宏觀政策預期轉向後短期劇烈反彈,但四季度見頂後震蕩下跌,跑輸全市場。三季報行業業績低於預期和四季度集採政策的擾動,是影響股價和預期的重要因素。我們認爲短期國內醫保控費壓力和海外關稅等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但醫藥行業因其剛需屬性,業績仍有一定韌性。醫藥行業估值經歷連續四年收縮,負面預期已經充分反映,部分公司估值處於合理甚至低估水平,長周期維度或將獲得和業績增長匹配的收益。我們看好順應產業和政策趨勢的創新、消費升級和國際化等方向的投資機會。
創新藥板塊整體受益於美聯儲的降息周期。我們認爲國內創新藥企業的研發能力正在迅速與全球接軌,並在部分子領域取得全球優勢,獲得海外跨國藥企的認可,行業近 2 年掀起的“license-out 熱潮”就是這一產業趨勢的具體體現。而在“資本寒冬”和監管收嚴的大背景下,國內創新藥行業也迎來了“供給側改革”。這對於產品進度靠前,研發執行力強,資金儲備雄厚,銷售兌現能力強的創新藥龍頭公司是利好,因爲未來行業“內卷”程度有望大幅降低。因此我們對於研發實力強,產品有出海潛質的創新藥公司也增加了配置。而對於創新藥研發外包服務(CXO)行業,隨着美聯儲加息周期的結束,海外的投融資和創新藥研發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但中國 CXO 龍頭企業遭遇潛在制裁風險使得 CXO 板塊的未來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隨着《生物安全法案》在 2024 年四季度推進受阻,我們適當增加了對於 CXO 板塊的配置。而對於以國內需求爲主要來源的 CXO 和科研上遊公司,雖然目前國內新藥研發景氣度仍沒有迎來明顯改善,但在國家政策的積極支持下,未來也有望逐步企穩回升,因此我們也增加了一些配置。
中藥行業持續受到政策支持,還有基藥目錄調整等利好政策有待落地。雖然三季度行業出現明顯分化,部分 OTC 公司去庫存導致業績波動,但重倉公司依然保持穩健的業績增長。我們認爲相對於公用事業和消費品等穩健增長類資產,中藥行業龍頭公司的估值還有提升空間。對於那些過去幾年管理確實有改善,能夠穿越疫情周期而長期穩健成長的中藥公司,仍然有較大的投資機會。
內容來源:《工銀瑞信前沿醫療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孫蔚(華商基金):醫藥板塊目前同時面臨着機遇和挑战,挑战是醫保資金壓力大,集採和控費政策依然繼續,醫療反腐專項整治行動也在持續,對醫療器械、部分藥品仍然有影響,海外環境不確定大,美國政府對中國醫藥企業的生物安全法案和關稅政策風險還需要觀察後續進展,因此醫藥的板塊的業績總體不夠亮眼。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機會多產生於創新產品上,醫保政策對於創新藥、械比較友好,同時產品力強的公司也會尋求出海帶來更多的機會。
內容來源:《華商醫藥消費精選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八、如何看待軍工投資機會?
李曉星(銀華基金):國防軍工展望 2025 年將進入“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行業需求有望從弱復蘇轉爲強復蘇,過去兩年積壓訂單有望集中釋放。我們看好產業鏈鏈長主機廠、央國企核心配套廠商、充分困境反轉的導彈產業鏈,以及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國產大飛機等新質方向。
內容來源:《銀華豐享一年持有期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何崇愷(易方達基金):2024 年四季度軍工板塊表現相對大盤指數超額收益顯著,其中表現較好的公司也受到四季度整體市場風格的影響。例如,“隱身材料”、“衛星互聯網”、“低空經濟”等主題相關公司股價有顯著超額收益。根據我們對軍工主要公司的分析預測,部分軍工相對優質的公司在今年處於訂單與毛利潤率雙降的處境,這也是股價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但是,我們的研究也發現了許多積極的因素,例如不少信息顯示行業研發項目任務非常重,這預示着 2025 年軍工行業可能面臨比較積極樂觀的需求。
2025 年是“十四五”的最後一年,軍工裝備需求預期會相對旺盛。同時,我們認爲軍隊人事調整對裝備採購的影響接近尾聲,因此我們看好 2025 年軍工行業的超額收益表現。在軍工板塊內部,我們看好(1)受益於核心先進裝備列裝的主機廠;(2)受益於軍用飛機、C919 以及全球民用飛機產能轉移的飛機、發動機產業鏈;(3)受益於信息化、自主可控要求的軍用電子板塊;(4)以鈦合金、碳纖維、高溫合金、隱身材料爲代表的先進軍用材料板塊;(5)格局好、景氣度高漲以及受益於碳減排帶來技術升級的船用發動機環節。
內容來源:《易方達國防軍工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胡澤(永贏基金):展望 2025 年,我們認爲是新質生產力承接經濟增長新動能的一年,許多新技術和新業態將逐漸綻放頭角,低空經濟則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當下低空司已經成立,相關發展政策我們預計能夠有條不紊地逐漸發布,我們認爲後面仍然有較多催化。例如試點城市的基建動工、全國性的低空經濟試點文件、示範項目的運營、更多產業基金的成立等等。
內容來源:《永贏低碳環保智選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九、如何看待周期品投資機會?
施成(國投瑞銀基金):上遊資源品,以及具備資源屬性的化工品,目前的價格很可能已經處於長期底部。2024年年底前,所有環節的供給增加都已經基本結束,供給不會是困擾新能源大部分環節的主要因素。從需求端來看,既有保持較高增速的原有下遊,又有新的爆發市場。預計會迎來資源品的投資節點,但通常漲價行情發生在行業旺季,預估 2025 年的行情需要再等待一段時間。
內容來源:《國投瑞銀新能源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吳清宇(信達澳亞基金):隨着政策端的轉向,內需中順周期品種的悲觀預期得到修復,但同時需要清楚的認識到,貨幣及財政政策的發力,傳導到真實基本面仍有時滯,大概率無法看到工業企業利潤端的即刻修復、以及上遊工業品供需格局的立刻扭轉,且前幾年產能投放壓力過大,預計工業品尤其是偏中遊加工部分的基本面仍需時間磨底,直到真實需求的改善,總結就是方向的確定性較強,底部已現,但發展路徑未必順暢。因此綜合考慮順周期方向上較強的確定性、兼顧現實層面較弱的基本面,仍然看好當下有業績支撐、估值合理、供給收縮的資源端和泛資源端順周期品種,同時關注相關細分子行業的具備長周期成本優勢、能夠穿越周期的優質周期成長龍頭。
內容來源:《信澳周期動力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李曉星(銀華基金):我們對周期不同子板塊的觀點有所分化,降低了板塊裏較依賴價格彈性的品種,後續將結合內需刺激方向和節奏再做判斷。我們看好高股息方向,特別是一些供給端受限確定性相對較強的品種。原油因爲國際油價政策預期在 4 季度經歷了一輪調整,但我們認爲該政策存在一定難度和內部邏輯不自洽,因此對油價不悲觀,逢低加倉了一些油氣產業鏈標的。綠電由於盈利不穩定的悲觀預期,股價回調充分,但其發展的長期必然性和短期緊迫性是毋容置疑的,如果配合以適當的呵護平穩過渡,則相關標的也進入了合適的配置區間。
內容來源:《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胡宜斌(華安基金):全球清潔能源變革對上遊資源成本和供給格局帶來的不可逆變化,在一些下遊包括战略新興產業的關鍵資源,尤其是產業中起到主導地位的央、國企,有望被看到在盈利和估值方面的積極變化。
內容來源:《華安景氣領航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2)
孫瀟(中庚基金):基本金屬、貴金屬爲代表的資源類公司,1)中期供給端約束剛性,基本金屬總體呈現出資源約束緊、產能彈性弱、價格易漲難跌等特徵,導致價格中樞繼續擡升。2)需求端遭遇短期壓力,價格端承受強美元抑制,但供需格局相對穩定、宏觀政策轉變和新興需求起量,仍有望迎來新舊、中外共振。3) 部分公司存量資產價值高且仍有較好的量增預期,龍頭公司或一體化公司兼具較好的成長性、盈利能力和分紅潛力,估值定價仍較低,對應潛在回報水平較高。
內容來源:《中庚港股通價值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2024年第4季度報告》(20250121)
十、如何看待港股投資機會?
李曉星(銀華基金):四季度由於外資對於國際關系的階段性擔心,港股互聯網板塊中優質標的股價出現了不小幅度的回落,目前估值已具備非常高的吸引力。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過去幾年的業績持續高增,結構上主要來自於利潤率的快速修復,預計未來隨着宏觀政策逐步落地,有望拉動收入端穩定增長。隨着AI 的商業化,我們認爲互聯網公司會是應用端集中落地的前沿陣地,看好 AI 應用的逐步商業化。
內容來源:《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孫瀟(中庚基金):港股互聯網受益於經濟修復和消費企穩,持續投入AI等新技術,兼具成長性和回報持續性。1)政策轉向友好,互聯網企業受益復蘇。政策轉向提振經濟,互聯網企業有良好發展的環境和拓展業務的空間。電商、廣告、本地生活服務等領域與經濟復蘇強相關,以舊換新等消費補貼政策有望刺激內需修復,結構上有利於互聯網企業的業績增長。2)平台型企業競爭壁壘深厚,發展爲百姓日常生活的“基礎設施”,有望把握新技術機遇。龍頭公司在各自領域深耕,用戶基礎廣泛、技術研發能力強,尤其是電商、社交等平台型公司實現了較強的網絡效應,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上加碼投入,有望把握數字化轉型,开啓新的產品周期、業務模式和應用場景,獲取新的增長動力。3)業績增長潛力大,股東回報可持續。互聯網龍頭在弱經濟周期中展現出較強的盈利韌性,而經濟復蘇階段有望快速釋放增長潛力;部分公司估值較低,注重分紅回購等多元化股東回報已成爲常態,持續性可預期。
內容來源:《中庚港股通價值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2024年第4季度報告》(20250121)
劉揚(國投瑞銀基金):展望未來,海外因素仍將給港股市場帶來擾動,尤其是中美關系走向,雖然市場對可能的貿易政策已經有所預期,但隨着美國大選結果落地及內閣提名公布,港股還是經歷了一定幅度的調整。看長期,我們認爲更應關注中國自身基本面情況,對是否有更多利好性政策出台保持緊密跟蹤,雖然各種支持措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發揮作用,但我們認爲現在政策方向更加明確,這應有助於改善經濟前景,投資者信心有望被鞏固。
內容來源:《國投瑞銀港股通價值發現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2024 年第 4 季度報告》(20250121)
風險提示
本報告爲公开資料整理,不構成對行業或個股的推薦和建議,文中觀點僅代表基金經理個人觀點;基金經理觀點是在特定時段做出的,後續存在變化的可能。
注:本文來自興業證券發布的《十大焦點問題:基金經理們怎么看?》本報告分析師 :張啓堯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1080005、陳禹豪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3070004
標題:十大焦點問題:基金經理們怎么看?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