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的一角:就業人口大變遷
就業是經濟轉型的一角
在2018年-2023年的5年間,中國經歷了延綿3年的疫情和地產的下行周期,也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轉型期。12月2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2023年數據),給了我們一個回顧過去五年經濟變遷的新視角。
從業人員的變化是產業變遷的結果。從業人員有兩個變化:一是總就業人口從第二產業持續流向第三產業,二是制造業就業人口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
第三產業是吸納勞動力的主力,2023年第三產業[1]法人單位+個體經營戶的從業人員共有4.1億人,相比2018年增加了8126.9萬人,第三產業在非農就業中的佔比爲67.6%,相比2018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比2018年減少了526.9萬人,至1.97億人,在非農就業中的佔比下滑了5.6個百分點至32.4%。
流失的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主要來自建築業和採礦業,這兩大行業的從業人數分別比2018年淨流出了680.4萬和127.9萬人。
建築業從業人員大幅下降的原因不難解釋,近幾年房地產开發進入下行周期;採礦業從業人員下降可能與採礦技術進步、行業集中度提高有關。
制造業從業人員相比2018年增加了208.9萬人,但人員流向出現明顯分化。以紡織服裝爲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從業人員大幅減少。
紡織服裝和服飾業、紡織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這三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從業人員比2018年減少了133萬、87.2萬、67.7萬人,三個行業佔制造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合計下滑了2.8個百分點至10.3%,在各行業中下滑最爲明顯。
技術和資本密集型行業則吸納了更多的新增從業人員。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這四個技術和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從業人員比2018年增加了114.8萬、85.5萬、81.5萬、79.2萬人,四個行業佔制造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合計提高了3.4個百分點至28.5%,是制造業吸納勞動力的主力。
第三產業是吸納勞動力的主力。提供崗位最多的是批發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餐飲業,2023年從業人員爲1.4億、0.4億、0.3億人,佔比非農就業的22.3%、7.2%、5.6%。新增崗位最快的是批發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過去5年分別新增從業人員3098萬、1819萬、617萬、580.2萬人,累計吸納了過去5年新增就業人數的80.4%。
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成爲當前吸納就業的主力,對應了潛在增速中樞的回落。從人均GDP視角看,2023年制造業從業人員的人均GDP增加值爲26.8萬元,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從業人員的人均GDP增加值只有9.1萬、10.1萬元。
但是潛在增速回落,不代表效率回落。實際上,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效率都在提高。
制造業的效率,體現爲人均產出上升。五普數據顯示,制造業人均營收水平從100.3萬元上漲至125.1萬元。即使從業人數下滑,但是行業營收也可以持續上升。以採礦業爲例,煤炭开採和洗選業的人均產出從2018年的77.3萬元上漲至2023年的133.5萬元,黑色金屬礦採選業的人均產出從2018年的91.7萬元上漲至2023年的165萬元。
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效率,體現爲從無到有,解決就業。批發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這兩個行業,能夠在過去5年裏吸納了64.7%的新增就業人口,主要得益於電商物流互聯網平台經濟的發展,降低了很多行業的進入門檻,成爲農業人口、進城務工人員解決就業的最大去向。
從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可以看到,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佔比從2018年的18.6%下降至2023年的15.4%,從事零售批發業的農民工佔比從2018年的12.1%上升至2023年的13.2%。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也是農民工的主要新增就業去向。
雖然這些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相對較低,比如批發零售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爲2.5,但也高於農林牧漁行業和建築業的0.2和-2.4。所以從經濟視角來看,全社會的生產效率依然在提高。
當然,吸納就業的服務業不僅僅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過去五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累計新增從業人員1196.8萬人,佔新增就業人數的15.7%。
這兩個行業吸納了大量的高技術人才,全要素生產率更高,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爲13.6,高於其他所有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爲5.9,在各行業位居前列。
最後有一點需要關注的是,普查數據顯示的2023年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4.2億人,比統計局公布的第三產業就業人員3.6億,多出5952萬人。
數據的差異可能來自統計口徑的差異。統計局年度數據是基於人口普查和勞動力調查數據推算,普查數據對境內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從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活動的個體經營戶進行“地毯式”清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隱藏的從業人員(比如一部分靈活就業人員)也被納入到普查範圍之內,帶來更高的就業人數。
[1]爲估算個體經營戶數據,這裏的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二產業是指制造業、建築業、採礦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2]就業人員數是指在16周歲及以上,從事一定社會勞動並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就業人員包括:(1)職工、(2)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3)私營業主、(4)個體戶主、(5)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員、(6)鄉鎮企業就業人員、(7)農村就業人員、(8)其他就業人員。
[3]個體經營戶/(個體經營戶+法人單位)。
風險提示
關注統計口徑的變化、關注後續產業轉型、關注後續從業人數
注:本文來自天風研究2024年12月29日發布的《經濟轉型下的一角——就業與效率》,分析師:宋雪濤 SAC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7090003,孫永樂 SAC執業證書編號S1110525010001
標題:轉型的一角:就業人口大變遷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8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