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香雅集·大風起兮——大漢盛世華夏酒香行”,是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指導、鄭州日報社主辦、河南皇溝酒業承辦的一檔大型系列文化行活動。該活動以漢興之地——河南永城芒碭山爲起點,行程區域涵蓋徐州、沛縣、定陶、开封、洛陽、南陽、滎陽、修武、井陘等地,攜手各地專家學者,秉承“美酒是文化的極致表達,文化是美酒的極致載體”理念,深入集探索“多元、包容、和諧、創新”爲一體的漢文化精髓,從而打造皇溝獨有的“漢興之地,漢酒之源,漢酒之美”高地,在賦能企業品牌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提升消費者對皇溝馥香酒以及漢文化和酒文化的鮮活認知。

創辦於河南最東部的後起之秀皇溝酒業,曾經期待將企業文化與當地發掘出的龍山、大汶口文化融洽一處,賦能發展。

以此想法和考古學家潘偉斌交流時,對方認爲,歷史上水患過多,通過文物勘探,因爲黃河泛濫,許多遺存都淤積在地下7至10米處。出土文物有限,如果有經典遺產出現,可以考慮在產品結構方面推進活態化呈現。

永城在淮河與黃河之間,蘇魯豫皖結合部,查閱歷史不難看出,這裏有豐富的古水系和古澤。所謂“澤”,是指水聚會處,水草叢雜之地。

9月,“大風起兮”繼續採訪永城(或芒碭山),企望對分布在永城轄區內的水系進行考察,幸運的是,在此同期遇到了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安介生,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建生,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北忠以及酒業專家鐘傑、趙書民等人,他們應“好酒中國行科學考察”節目組邀請前往永城,我們的尋訪有相當多的地方重合,因此,增添了不少樂趣和新的收獲。

從“澮水潤丁橋”說到豐富水系

之前,在訪問酇台尋找蕭何造律台時,毗鄰酇台的丁橋村黨支部書記丁鳳傑,熱情邀請就近觀瞻丁橋村打造的“澮水春聲”景色。在永城古八景中,“酇台曉晴”和“澮水春聲”相距不過一兩千米,丁鳳傑期待未來造律台遺址正式开園後,可以留下遊客在本村憩息、觀賞。

他接我們的路上,專門在一塊“澮水潤丁橋”的戶外大牌下停駐,牌子立在村口,也是澮水的岸邊,這是他的驕傲。談及澮河爲村落莊田水利灌溉做出的貢獻時,他充滿感激。盡管今天灌溉的意義已經不大,但是千年流淌的清澈河水已經轉換爲關於鄉情的精神財富。

這樣的故事,幾乎在每一個鄉鎮都有,盡管表達方式不同,但是各地的鄉賢概莫能外地表達對於天造地設、厚德載物的虔誠與恭敬。

展开全文

永城境內有古睢水、古獲水、渙水(澮河)、包河、沱河、王引河,孟諸澤、蒙澤、空桐澤、逢澤、芒碭澤等豐沛的水資源——在著名的古都,我們聽說過八水繞長安之說,但是在焦點之外,我們很難知道豫東這個通衢之地,同樣源遠流長。

我們且以古睢水舉例,《辭海》記載它是战國時魏國所开的鴻溝支流之一,全長千余裏,流經永城區域的河段約百裏,自西向東依次通過永城的太丘、順和、漢陳、陳集、丁集、沙土劉集、陳官莊,東入安徽省。它在歷史上曾經佔據重要地位,孔子、莊子、墨子都是睢水沿岸成長的文化巨人。在汴河沒有开通之前,睢水一直是中原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渠道。1622年、1629年的兩次黃河大決口,泥沙洶湧,最終將睢水淤積於地下,一同淹沒的還有兩岸衆多的文化遺跡,永城古芒縣城也就此消失,至今僅在村落的民居中闢出一塊地方,置碑記憶。

因爲氣候、黃河泛濫等原因,古睢水、古獲水、孟諸澤、蒙澤業等已封藏塵埃,但是澮河、包河、沱河、王引河等,還在永城大地歡快地流淌,它們交織、融合,一起構築這座千年古城的水鄉韻致。

皇溝作爲“御酒”有歷史地理的成因

“好酒中國行科學考察”啓動於9月6日~9日,三天時間,考察團成員先後走訪陸樓明清古窖池群、柏山遺址、化莊生態釀造廠區、皇溝酒文化莊園、王莊遺址、苗橋鄉博物館、芒碭山地質博物館等地。

安介生老家是山西介休,從家鄉到復旦大學,永城是必經之地,但是泊車駐留考察,這是第一次。

這位以歷史人文地理、中國移民史研究見長的學者,對永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以“永城地處南北要道,文化來源多樣,酒香馥味兼四方”爲題發言說:

“在中國歷史地理變遷中,永城地區佔據相當重要而獨特的地位,華夏早期分有西夏和東夷,這裏(永城)就是東夷的範圍,形成大汶口文化,夷人建立了商朝。永城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區。

“秦朝實行郡縣制,永城之地出現兩個縣治:一個是芒山,一個是酇縣,這兩個縣最後合成永城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很不得了的事情。永城在隋大業六年(610年)建縣,屬於譙郡(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是真正的‘千年古縣’。

“宋代是永城地區歷史時期‘最高光’的時期之一,北宋把商丘定爲南京,永城成爲京都邊緣。金代,永城一度改爲永州,是永城歷史設置的高層級行政區。元代永州降爲縣,隸屬於歸德府(商丘),至今,這一變更沒有改變。這個區劃變更,很大程度上出於战略思考,符合‘犬牙相入’的劃分原則。值得注意的是,進入明代,永城以南即爲明代的‘南京’(南直隸)範圍。朱元璋把安徽全境劃爲京城,緊鄰安徽的永城再次成爲京都邊緣。歷史上的永城,就是處於南、北都城之間,從這個角度看,我是支持皇溝作爲‘御酒’的,因爲確實有這個條件。

“按河流水系歸類,永城市所在澮水水系,屬淮河流域,但行政區劃上又屬於商丘,這個區域爲通貫南北之地。成爲通貫南北的‘鎖鑰’與‘紐帶’,也是永城最大的優勢所在。”

火山口的出現是釀造高品質白酒的又一密碼

9月5日,陳建生率領兩名弟子先期奔赴永城,與當地水利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考察當地水資源,取樣檢測。

根據走訪和觀察,陳建生認爲此地和江蘇著名的“三溝一河”(雙溝、湯溝、高溝、洋河)企業具備強近似度。因而判斷,此地的地下水一定經歷了深循環。

而能夠達到這一條件,當地一定有火山噴發的痕跡。

永城沒有書證提供相關线索,直到當地學者盛朝新的出現,告之當地柏山及其他地方的火山口遺址,這個證據鏈才算完整。

陳建生的學術觀點認爲,中國白酒的產地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與玄武巖深循環地下水存在高度的相關性。

2021年7月,他在專業刊物《Geology》(地質學)上發表論文《西藏高原羌塘盆地的水失蹤了》,每年平均的滲漏水量達540億立方米,達到了一條黃河的徑流量。

研究發現,西藏滲漏水進入了南北走向的裂谷群中,在裂谷深部存在導水通道,導水通道位於地幔巖石圈中。西藏失蹤的水通過裂谷群中的導水通道向青藏高原外圍地區輸送,地下水出現在新生代玄武巖及巖漿流經的區域,這種新型的地下水被稱爲玄武巖地下水。

西藏滲漏水通過深循環方式向周邊的自流盆地輸送,地下水分爲三路:一路往東,輸送到內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東北等地;一路往北,輸送到塔裏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及貝加爾湖等地;一路往西南,補給到赤水河、雲南、江西、福建、海南等地。

地下水導水通道的形成與巖漿活動火山噴發密切相關。

當火山盆地停息後,位於巖石圈下部的巖漿流在地殼圍巖的冷卻下形成巖漿巖,巖漿巖在冷卻過程中出現連續的收縮縫,收縮縫演變成爲地下水的導水通道。

西藏高原的地下水正是通過與裂谷連通的收縮縫向周邊地區排泄,滲漏水在水力梯度的作用下向低海拔的火山口流動,並在火山口或斷裂帶中湧出地表,形成泉群與河水。

不僅如此,深循環地下水在傳輸的過程中發生了水巖反應,玄武質巖漿巖中的二氧化硅等礦物質與微量元素被溶解在水中,深循環地下水在上湧的過程中穿越了碳酸鹽層,石灰巖、石膏、天青石中的鍶、鈣、硫、硒等溶入水中。所以,地下水經過深循環之後,水中的偏硅酸、鍶、硒等含量很高,基本上都達到了礦泉水標准。

研究證實,中國的優質礦泉水基本分布在新生代火山玄武巖地區。

陳建生的研究認爲,優質白酒產區的地下水三個指標很高,它們分別是:偏硅酸、鍶與硫酸鹽。水中的偏硅酸、鍶與硫酸鹽含量越高,釀出的白酒香味越豐富,品質越好。硫在白酒的風味中具有特殊的貢獻,硫元素主要來自地下水。其中的硫酸鹽與鍶來自地下水與天青石礦物的水巖反應,天青石的化學成分是硫酸鍶。顯然,出好酒的地方必然有好水,而且與碳酸鹽礦物有關。

河海大學團隊先後在陸樓酒廠、沱河溼地公園、芒碭山的王引河、皇溝化莊酒廠等地採樣,在立山發現了熔巖,同時考察柏山火山口,因而判定這個地方是新生代火山噴發地區。

因爲位於火山集中噴發區的外圍,所以深循環地下水的湧水量較小,但是鍶等離子的含量更高,更適合用來釀制白酒。該團隊的檢測結果表明,永城深井地下水經歷了深循環過程,是永城釀造高品質白酒的密碼。

王見賓



標題:水潤芒碭氣色新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4662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