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事件:《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健全直接稅體系,完善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範經營所得、資本所得、財產所得稅收政策。”如何理解個稅中資本所得相關的提法,申萬宏源試圖進行分析。

個稅中資本所得稅收政策現狀如何?

資本和財產所得在上一輪個稅改革中並非主要2018年個稅改革主要是將勞動所得進行修訂,並設立綜合所得,但在改革後,個稅收入的構成中仍以勞動要素收入佔據主導,資產所得佔比不變。在“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這個大前提下,個稅也或將同步變化。

個稅中資本所得條目隨資本市場的發展而不斷增加,但缺乏系統性。因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是漸進式、逐步繁榮的,個稅中有關資本所得內容是逐漸豐富的。個稅中有關資本所得(財產轉讓)中屬有價證券的規定最爲豐富。不動產交易的個稅實際上根據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而改變。

我國資本、財產所得規範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直接稅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稅制中以累退性的流轉稅爲主,而能發揮收入分配調節效果的個稅佔比不高。個稅收入大結構中側重工薪,財產轉讓所得小結構中側重限售股、房屋轉讓和股權轉讓,對於收入分配效果是有限的。

海外資本利得稅的徵收經驗有哪些?

OECD經濟體資本利得稅發揮籌措收入,引導收入分配作用。經不完全梳理,OECD經濟體中开徵資本利得稅的共有31個,其中27個是合並至個人所得稅徵收,4個單獨徵收。資本利得稅稅率設定方面,最高邊際稅率普遍低於個稅最高邊際稅率,最高邊際稅率平均爲25.4%

區分長期和短期資本利得稅,以產生“鎖住”效應。爲了鼓勵長期投資,許多國家針對長期資本利得和短期資本利得採取不同的稅收待遇,大多數國家採取單一的時間期限判斷。長短期資本利得稅收的不同,對引導居民長期持有資產具有明顯作用。

資本損失抵扣體現的是政府和居民在風險前的共擔性,有利於鼓勵居民繼續進行投資。從損失抵扣的類型來看,大致分爲允許抵免同類利得、抵免資本利得、抵免普通利得、其他抵免。資本損失的結轉也是另一大風險共擔機制。

《決定》對個稅中資本所得部分改革有何指引?

延續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注重公平。從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結構來看,勞動報酬佔比相對不低,則二次分配的作用可能更加凸顯。從美國經驗來看,個稅中資本利得稅的佔比和收入高度正相關,資本利得稅有助於優化收入分配結構。

優化個人所得稅徵收模式,健全直接稅體系,有助於我國二次分配發揮效果,特別是將勞動要素和資本要素稅率進行適度的收斂。同樣,規範財富積累機制也需要資本利得稅。當前數據治理的手段豐富,也有利於稅務系統更好的發揮直接稅調節效果。

引導耐心資本的發展壯大。《決定》突出表示要發展耐心資本,後續政策可能更多圍繞此深化改革。而稅收調節對居民預期引導至關重要,長期資本利得的“鎖住”效果本身可能有助於耐心資本的培育。另外,資本所得相關稅收的規範也能更好的引導預期。

風險提示

各國資本利得稅經驗歸納不完全;個人所得稅改革框架和路徑根據經濟形勢、資本市場形勢出現調整。

報告正文

事件: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健全直接稅體系,完善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範經營所得、資本所得、財產所得稅收政策,實行勞動性所得統一徵稅。深化稅收徵管改革。”如何理解個稅中資本所得相關的提法,申萬宏源試圖進行分析。


  1.個稅中資本所得稅收政策現狀如何?


1.1 資本和財產所得在上一輪個稅改革中並非主要

2018年個稅改革主要是將勞動所得進行修訂,並設立綜合所得,而對資本和財產所得基本沿用過去個稅稅法的設定。個稅在2018年的修訂一是設立綜合所得,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並設立專項附加扣除減少勞動要素稅負。資本利得[1]以及財產孳息等方面的稅收設定基本沿用。

但在2018年改革後,個稅收入的構成中仍以勞動要素收入佔據主導,2022年較2017年僅小幅下降,財產所得提升,資產所得不變。申萬宏源將綜合所得分類匯總爲居民通過勞動獲得的收入所繳納的個稅規模,2022年和2017年相比佔個稅收入總規模小幅下降了6.3個百分點,但佔比仍高達65.6%,個稅中工薪稅佔絕對主導。佔比增長主要來源於財產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財產租賃所得),2022年佔比較2017年提升了4.8個百分點,資本所得(財產轉讓所得)佔比沒有變化,均爲11.6%

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在這個大前提下,個稅也或將同步變化,以適配新的收入結構和宏觀經濟形勢。《決定》提出“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這一要求實際上隱含了個稅改革的方向。同時,《決定》還提出了“規範經營所得、資本所得、財產所得稅收政策”,也是和居民收入結構變化和個稅內部變化相協調。

1.2 個稅中資本所得條目隨資本市場的發展而不斷增加,但缺乏系統性

因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是漸進式、逐步繁榮的,個稅中有關資本所得內容是逐漸豐富的,甚至部分設定還同步跟隨宏觀調控的需要。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催生金融資產的持續增長,隨着資本市場的繁榮個稅也需要順應發展形勢不斷豐富。但在過去發展的過程中,針對不斷湧出的新型資本市場發展,個稅更多是以補丁的形式來規範。

按照被轉讓資產的類型,個稅中有關資本所得(財產轉讓)涉及的部分可以分爲四類,有價證券、不動產利得、有形資產利得以及無形資產利得,其中屬有價證券的規定最爲豐富。個人二級市場轉讓暫免徵個人所得稅,但限售股轉讓需要按照規模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並且按照20%的稅率繳納個稅。

資本利得徵稅的規定中,對居民交易不動產所需要繳納的部分,實際上根據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而改變。隨着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財稅對住房轉讓的規定也开始豐富和嚴謹,1999年確立了“滿五唯一”的標准以及換購的優惠政策,並在2006年根據實際需要將部分徵稅方式優化爲核定徵收。但隨着宏觀調控需要,跟人住房換購免個稅政策在2010年取消,並又再2022年重新啓動。

1.3 我國資本、財產所得規範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直接稅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稅制中以累退性的流轉稅爲主,而能發揮收入分配調節效果的個稅佔比不高。我國2023年稅收收入總規模18.1萬億,其中個稅收入僅有1.5萬億,佔稅收收入的比例僅有8.2%。稅收收入中佔比較高的是增值稅,但是增值稅作爲流轉稅,並不能根據收入結構來調節稅負水平,會產生稅負的累退性問題。

同時,個稅收入大結構中側重工薪繳納,財產轉讓所得小結構中側重限售股、房屋轉讓和股權轉讓,對於收入分配的作用效果是有限的。上文已經詳細論述了個稅改革後我國工薪繳納稅款佔比仍較高的事實,實際上如果將視角切入到財產轉讓所得的內部結構,會發現稅收主要集中在限售股轉讓、房屋轉讓和股權轉讓三類,分別佔2022年財產轉讓所得個稅收入的25.1%23.8%以及43.6%

稅收仍是構建新的收入分配體系的重要一環。《決定》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完善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再分配調節機制。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日本通過二次分配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努力較爲成功,也爲我國後續財稅改革提供了經驗借鑑。


  2. 海外資本利得稅的徵收經驗有哪些?


2.1 OECD經濟體資本利得稅發揮籌措收入,引導收入分配作用

經不完全梳理,OECD經濟體中开徵資本利得稅的共有31個,其中27個是合並至個人所得稅徵收,4個單獨徵收。OECD中統計的資本利得稅其實際上就是我國個稅中的資本所得部分(財產轉讓所得)。OECD經濟體中單獨开徵資本利得稅的國家分別是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愛爾蘭,不徵收資本利得稅的國家分別是新西蘭、瑞士、比利時、盧森堡和智利。

資本利得稅稅率設定方面,最高邊際稅率普遍低於個稅最高邊際稅率,平均最高邊際稅率爲25.4%統計上述31個开徵資本利得稅的經濟體,其最高邊際稅率位於35%以上的有三個國家,分別是丹麥、土耳其和挪威,最高邊際稅率位於15%以下的(含)也有三個,分別爲希臘、匈牙利和墨西哥。31個經濟體中,資本利得稅最高邊際稅率低於個稅最高邊際稅率的有27個,持平的有4個,分別是土耳其、捷克、愛沙尼亞和匈牙利。

從規模來看,部分經濟體針對資本利得稅收徵管能力較強,資本利得稅成爲財政收入的重要補充。OECD數據顯示,有三個國家的資本利得稅規模較大,分別是瑞典、韓國和美國,2021年規模佔GDP的比例分別爲2.0%1.8%1.7%。還有三個國家資本利得稅收入維持在較高水平,英國、愛爾蘭和以色列在2021年資本利得稅規模佔GDP比重分別爲0.5%0.4%0.4%

2.2 區分長期和短期資本利得稅,以產生“鎖住”效應

爲了鼓勵長期投資,許多國家針對長期資本利得和短期資本利得採取不同的稅收待遇。大多數國家採取單一的時間期限判斷,比如美國以1年爲衡量短期和長期的劃分標准,但也有部分國家設定更多的時間段。

相較於有價證券,經濟體更多的對不動產資本利得採取長期和短期結合的稅收策略。不動產資本利得所享受稅收優惠的時間期限比有價證券要明顯變長,這更多源於資產屬性不同所決定的。

長短期資本利得稅收的不同,對引導居民長期持有資產具有明顯作用。根據美國國稅局(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披露的2015年數據,全年居民資產交易中屬於長期資本交易的佔比爲37.8%,其中股票、債券、不動產和衍生品等長期交易佔比分別爲38.5%、55.8%、92.3%、28.7%。獲得收益的交易中,長期佔比爲85.8%,股票、債券、不動產和衍生品等長期交易佔比分別爲84.6%、85.4%、95.9%、85.2%。

2.3 資本損失抵扣體現的是政府和居民在風險前的共擔性

資本損失抵扣政策體現政府與個人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爲,有利於鼓勵居民繼續進行投資。如果不允許資本損失予以抵免或遞延則資本利得課稅是對當期名義資本利得進行課稅,此時政府相當於僅與納稅人分享投資收益而不共承擔風險,不僅降低居民個人投資收益,也令居民面臨收益風險不匹配的現象。

從損失抵扣的類型來看,大致分爲四種,允許抵免同類利得、抵免資本利得、抵免普通利得、其他抵免。抵免同類利得即個人發生的資本損失只能抵免相同類型的資本利得;抵免資本利得即可以抵免不同資產所產生的資本利得;抵免普通利得即可以計入綜合所得,即減少工資薪金的應納稅所得額,更利好居民,但從財產視角來看有侵蝕稅基的嫌疑。

同時,資本損失的結轉也是另一大風險共擔機制。從美國的經驗來看,美國居民年度納稅可以允許的資本利得損失抵免上限是3000美元,超過這一部分的損失可以進一步向未來年度結轉和使用。

2.4 資本利得稅案例:以美國、英國爲參考

(一)美國資本利得稅:

1)課稅對象:

美國的資本利得稅是指對個人或企業在出售或交換資本性資產時所獲得的收益徵收的一種稅。上述的資本性資產被定義爲幾乎所有擁有並用於個人目的、娛樂或投資的財產,美國國家稅務局對這一概念所列舉出的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個人账戶中的股票或債券、家庭擁有的住宅、家用家具、用於娛樂或通勤的汽車、硬幣或郵票收藏品、寶石和珠寶、黃金、銀或其他金屬。

以下幾類資產被明確不屬於資本資產:主要爲了出售給客戶的財產或將成爲商品組成部分的財產;商業中使用的可折舊的財產(包含完全折舊的情況);商業地產;版權、專利、發明、模型、設計、祕密配方或過程等知識產權;在日常業務過程中獲得的應收账款或票據;由經銷商持有並與經銷商活動相關的某些商品衍生金融工具;在正常營業過程中進行的某些套期保值交易;從美國政府(或任何政府機構)獲得的美國政府出版物。

2)稅率:

美國的資本利得稅的計算基於淨資本利得,即資產的最終銷售價格減去其基礎成本,基礎成本通常包括購买資產的成本加上任何改善成本,減去折舊或損耗等。資本利得根據資產的持有時間分爲長期或短期。一般而言, 若持有該資產的期間超過一年,資本利得或虧損則屬於長期;如果持有時間少於一年,資本利得或虧損屬於短期。資本利得稅計算的稅率會根據屬於長期或短期而分开計稅。短期的資本所得稅則與對個人的普通收入所得稅採取的稅制是一致的,邊際稅率0%-37%,長期資本利得邊際稅率0%-20%,特殊規定的如收藏品等邊際稅率28%

3)資本損失的抵免規定

在售出的資本性資產的價值低於購入時的價值的情況下,報稅者會遭遇資本損失(持有虧損的資產而未出售的情況下這些損失因其未實現而不計入,只有在出售後出現的損失才會計入),此時可以申請資本損失抵免,即用資本損失抵消應稅的資本收益。

具體計算而言,首先需要將長期收益損失與短期收益損失各自相互以相加的方式抵消,得到長短期淨收益或淨損失,再相加可得到最終淨收益或淨損失;

如果長短期均爲淨收益,則長短期的損失可以1:1抵消對應的淨收益的應稅金額;

如果最終結果爲有淨收益但是長期或短期有一項存在淨損失,則這一項的淨損失可以1:1抵消另一項淨收入的應稅金額,最終只需根據存在淨收入一項的稅率計算對應資本利得稅;

如果存在最終淨損失,除去所有資本利得將會1:1抵消對應的資本損失金額,國稅局還允許每年從普通收入的應稅金額中扣除一定金額的資本損失,具體來說:對於個人以及已婚共同報稅者而言,每年超額損失金額最多3,000美元,如果已婚分开報稅則爲 1,500美元。超過這一限額的淨損失的多余部分必須結轉到下一個納稅年度,這部分虧損可以在接下來的年度中用於抵扣這一年的資本收益和其他應稅收入,這一金額直至完全抵消前將會無限期結轉,但是被結轉的虧損值爲現值,且不會根據每年的通脹進行自動調整金額。

(二)英國資本利得稅:

課稅對象:

英國的資本利得稅是對於出售或處置資產時獲得的利潤徵收的一種稅,課稅對象爲所賺到的利潤而非售出價格。處置包含出售、贈送禮物、更換其他物品、信托受托人代表受益人出售或轉讓資產以及獲得賠償,但是贈禮情形不包含對配偶或同居伴侶的贈禮(出於銷售目的除外)以及對慈善機構的贈禮。

需要個人繳納資本利得稅的資產範圍包含:6,000英鎊及以上價格出售的個人財產(但是非商業用途的汽車等物品除外);非自住房產(包括出租用房產、營業場所、土地與繼承財產);滿足總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將部分房間出租給非家族成員且不共享生活空間、僅出於投資目的購买、專門將家中一部分用於商業目的(臨時性辦公室除外)這幾項條件任意一項的個人常住的居所;任何未納入ISAPEP 的股票、單位信托單位、溢價債券和合格公司債券以外的債券;加密貨幣;對於英國居民在海外的資產,其需要就應稅收益繳納資本利得稅;

稅率:

資本利得稅稅率根據居民應納稅所得額的檔次劃分,收入越高所承擔的資本利得稅稅率越高,其基本分爲三類:一是如果納稅人個稅應稅收入高於12570英鎊但不超過50270英鎊,則將扣除相關成本費用的資產處置淨利潤合並入個稅應稅收入中,若合並後總應納稅所得額仍未超過50270英鎊,則稅率爲10%(或爲住宅物業和附帶權益支付 18%);二是若上述淨利潤合並至應稅收入後,總應稅收入超過50270英鎊,對超過部分稅率提高至20%(或爲住宅物業支付 24%的稅率,爲附帶權益-即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和對衝基金的普通合夥人賺取的利潤份額支付 28%的稅率);三是如果個稅應稅收入超過50271英鎊,則資產處置淨利潤稅率爲20%(或爲住宅物業支付 24%的稅率,爲附帶權益-即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和對衝基金的普通合夥人賺取的利潤份額支付 28%的稅率)。

免稅額與可列支損失:

英國資本利得稅免稅額3000英鎊每年,且虧損可以抵扣和結轉。英國每年資本利得均存在年度免稅額,個人的免稅額爲3000英鎊,如果總應稅收益低於年度免稅額,則無需納資本利得稅。對於虧損結轉,英國允許虧損結轉到未來納稅年度,且結轉沒有期限限制,該虧損結轉也不會進行通脹調整。


  3.《決定》對個稅中資本所得部分改革有何指引?


3.1 延續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注重公平

二十大報告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均指出分配制度的重要性。二十大報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決定》指出“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的制度體系。”

從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結構來看,勞動報酬佔比相對不低,則二次分配的作用可能更加凸顯。以資金流量表爲考察對象,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勞動報酬並不低,佔GDP比重和美日類似。我國居民勞動報酬佔GDP比重常年維持在50%以上,和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差距並不明顯。美國居民的薪資在GDP中佔比十分穩定,1959年至今平均佔比是55.2%,最近十年平均佔比是53.4%。日本居民可支配收入中,薪資佔GDP比重在1994年—2022年平均爲50.3%,最近十年平均在50.6%

從美國資本利得稅在收入結構中的分布來看,資本利得稅有助於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根據2021年美國國稅局數據,年應稅收入5萬美元以下的居民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中,長期資本利得稅收入爲零,而隨着應稅收入的快速提升,個稅中長期資本利得佔比开始同步上升,到年應稅收入1000萬美元以上的居民檔次時,繳納的長期資本利得稅的規模已經佔其繳納個稅收入的43.9%。

3.2 優化個人所得稅徵收模式,健全直接稅體系

健全直接稅體系,有助於我國二次分配發揮效果。健全直接稅體系中最直接的部分可能就是進一步優化個人所得稅結構,將勞動要素和資本要素所帶來的個稅收入進一步調整。2018年個稅改革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後續個稅改革可能仍是直接稅改革中的核心內容。

同樣,規範財富積累機制也需要資本利得稅。我國改革开放以來經濟高速發展,大量財富積累在居民部門。根據國際經驗,財富的不平等可能比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更加明顯,規範財富積累機制同樣有助於令居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獲得感更強。

當前數據治理的手段豐富,也有利於稅務系統更好的發揮直接稅調節效果。7月19日國家稅務總局在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會議中表示“持續深化依法治稅、以數治稅、從嚴治稅,持續打造效能稅務,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會議對以數治稅的再度強調也凸顯當前稅務機關通過數字系統強化徵管的思路,而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難點就在於如何有效理清居民收入的規模和類型,這一數字化手段的加強也將爲未來個稅的改革鋪路。

3.3 引導耐心資本的發展壯大

《決定》突出表示要發展耐心資本,後續政策可能更多圍繞此深化改革。《決定》指出“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耐心資本對當前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通過制度設計來催生耐心資本實際上成爲後續改革的重點。

而稅收調節對居民預期引導至關重要,長期資本利得的“鎖住”效果本身可能有助於耐心資本的培育。從國家經驗來看,長短期資本利得的區別稅收政策可能有助於改善資本市場預期,提升居民對長期投資的持有。這一制度設計給後續個人所得稅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給出了參考。

另外,資本所得相關稅收的規範也能更好的引導預期。當前個稅種的資本所得相關條款是分散化設定的,這一設定模式源於過去我國資本市場的漸進式發展,但在當前卻可能更多體現爲缺乏立法核心思路。借鑑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的改革歷程,在資本所得內部規範和統一或也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4.政策跟蹤:改革相關計劃方案發布


4.1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關計劃方案發布

二十屆三中全會後,國務院印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關計劃方案。728日,《深入實施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战略五年行動計劃》發布,對未來5年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部署。《計劃》提出,經過5年的努力,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市渠道進一步暢通,城市安全韌性短板得到有效補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接近70%。本次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突出以人爲本,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爲新型城鎮化首要任務,提出着力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最關心的穩定就業、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會保險等,並且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政策,健全進城落戶農民農村權益維護政策。

72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20 條中共涉及具體服務消費 11 種類型,並將其分爲三種類型:基礎性服務消費、改善型消費和新型消費。其中基礎性服務消費分爲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改善型消費分爲文化娛樂、旅遊、體育、教育和培訓、居住;新型消費分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意見》較爲突出的部分是針對“教育和培訓服務”方面的政策,20 條明確表示“推動社會培訓機構面向公衆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同時,《意見》針對銀發經濟的布局明顯增加,核心是推進消費場景適應未來老齡化發展,爲基礎設施適配養老設施可能成爲未來政府購买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

730日,《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發布,指出雙控的三階段具體實現目標。第一階段目標爲“到2025年,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進一步完善“,”相關計量、統計、監測能力得到提升”等。《方案》對國家、地方、重點行業和企業分別規劃重點任務:國家要將碳排放指標及相關要求納入國家規劃,完善碳排放相關法規制度;地方要建立健全碳考核、行業碳監控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重點行業要完善碳排放核算機制,建立行業領域碳排放預警機制;企業要完善降碳管理制度,落實節能降碳管理要求等。

4.2財政部等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融資支持

《關於實施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的通知》印發後,財政部就有關情況答記者問。財政部表示,爲持續健全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構建了“國擔基金-省級再擔保機構-市(縣)直保機構”的三層組織體系,由中央財政每年安排預算資金,對國擔基金因履行政策性職能、保持低費率所產生的代償支出缺口予以適當彌補。本次《通知》重點在於支持科技創新中小企業,明確專項擔保計劃的“精准、降費、創新、三提高”等要求,精准聚焦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並劃定了擔保收費標准“紅线”。

4.3《貨政報告》發布,重點關注房地產、長債、匯率

8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貨政報告》在未來風險挑战部分與7月政治局會議保持一致,將外需風險前置,在內需部分強調結構調整。《貨政報告》指出“上半年,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調整持續深化也造成一定挑战。”《貨政報告》也強調“爲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和政治局相呼應。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本次是落實。

2024年一季度《貨政報告》中的“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本次被擴充爲“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長期、穩增長和防風險、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關系”。通過本次報告中的五大專欄來觀察貨幣政策這三大關系,五個專欄分別爲“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存貸款利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支持住房租賃產業可持續發展”、“資管產品淨值機制對公衆投資者的影響”、“密切關注海外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兩個專欄聚焦貨幣政策框架和傳導、剩下三個專欄分別聚焦房地產、長端國債收益率和人民幣匯率。(詳見《三大關切:房地產、長債、匯率——24Q2貨幣政策報告解讀》)

4.4廣州房地產政策再優化,進一步“因區施策”

86日,廣州市花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幹措施的通知》。廣州市花都區《通知》提出,非本市戶籍人員在花都購买新建商品住房,可以領取花都人才綠卡(“花卡”),憑“花卡”及購房合同,持卡人子女可享受區政策性照顧入學待遇。此外,《通知》還包括大力推行“房票”安置、推進落實以舊換新無憂購、打通網籤、辦證綠色通道等具體措施。廣州花都區本次購房享“准戶口”待遇的政策系一线城市首次推出“購房落戶”相關政策。

風險提示:

1)各國資本利得稅經驗歸納不完全。

本文在國際經驗部分主要針對OECD國家情況進行梳理,有可能有部分遺漏,部分政策也可能出現理解不到位的情況。

2)個人所得稅改革框架和路徑根據經濟形勢、資本市場形勢出現調整。

我國未來經濟形勢變化同樣也會影響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框架,特別是財政和經濟的關系方面要實現新的平衡。另外,資本市場的變化也是個人所得稅改革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的問題。


 注:本文內容節選自申萬宏源宏觀2024年8月16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資本所得稅改怎么看?——宏觀專題報告》,分析師:賈東旭 王勝 趙偉 



標題:資本所得稅改怎么看?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3822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