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職業教育法》頒布以來,職業教育鼓勵政策不斷推進行業發展。學歷職業教育經歷了一系列改革,發展前景明朗。我們認爲,伴隨職業教育行業的積極變化,部分頭部優秀公司有望展現出較強的成長潛力,建議關注具備賦能中職能力的培訓機構;建議關注堅持高質量辦學,內生增長驅動高分紅投資價值的高教公司。


職業教育體系與發展:從“層次”到“類型”的轉變。

職業教育包含學歷、非學歷職業教育。建國以來,職業教育通過深化改革,現已構建了健全的制度、體系和規範。根據新《職業教育法》,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在中國教育體系中佔據重要位置,與普通教育並行發展。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規模雖有所縮減但政策支持和社會認可度提升使其逐漸回暖。高等職業教育則呈現整體上升趨勢,院校規模持續擴大,民辦高職發展平穩。政策推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爲職業教育體系內的學生拓寬了升學和職業發展路徑。


職教高考:採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綜合考試模式,制度落地打通中職生升學渠道。

根據《中職生的升學選擇及影響因素研究——基於全國10660名中職生的調查》(李政、楊梓櫻),當前中職學生普遍展現出強烈的升學意愿,且本科成爲主要的學歷期望。職教高考通過綜合考察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爲中職學生提供了公平、多樣化的升學機會。根據多鯨教育研究院,各省考核方式雖各有特色,但總體上均採用了“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綜合考試模式,其中文化素質測試主要涵蓋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基礎文化課程,而職業技能測試則依據各省份的具體情況進行設計。與普通高考相比,職教高考在考試難度上相對較低,但錄取的高校文憑與普通高考相同。我們認爲,職教高考制度的落地將有利於打通中職生向本科及研究生的升學渠道,並同時提升中職學校的本科升學率。


綜合高中:兼具普通和職業高中的辦學模式,有望緩解教育焦慮並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綜合高中是一種兼具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辦學模式,融合了普通高中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職業高中的專業技能知識教育。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綜合高中,其中美國的綜合高中體系規模大,課程選擇多樣;英國的綜合高中強調教育的社會融合,嘗試平衡不同教育需求;日本則通過綜合學科的設計提供更爲靈活的教育路徑。中國曾試點綜合高中建設,但由於雙軌分流導致教育割裂、資源配置失衡和功能偏離等原因未能成功實踐。新《職業教育法》強調要全面落實職普融通,這爲中國發展新時代綜合高中提供機遇。我們認爲,在綜合高中的框架下,學生能夠實現更爲自然的分流,從而有效緩解因“職普分流”引發的教育焦慮。同時,綜合高中提供融合“學術發展”與“職業准備”兩種導向的教育環境,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高等職業教育:分類管理理順邏輯,產教融合和職教高考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

作爲對公辦教育的有力補充,民辦高校爲全國高等教育資源供給提供了有力支持。從適齡人口角度進行分析,我們預計未來10年全國民辦高教招生情況依然保持穩健,擴學額帶來的內生增長將成爲民辦高教發展的新動力。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是現階段民辦教育改革的重大決策,目前部分民辦高校選營選非取得積極進展,預計未來會逐步看到更多轉設案例。選擇營利性後,民辦高校舉辦者以分紅方式確定收益,稅率應當位於15%-25%之間,處於過渡期的學校經教育部初步審核後下發過渡期辦學許可證。高質量發展是現階段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促進民辦高校師資建設的相關政策,爲民辦高校師資質量提升提供了平台。同時,民辦高校與各行業結合自身特點不斷深化合作形式,產教融合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未來伴隨綜合高中等高中階段職普融通教育逐步完善及產教融合不斷深化,我們預計在高等教育的高層次職業教育辦學機構會逐步增多,以職業本科爲代表的職業升學路徑將逐步取代“中職-專科-專升本”的傳統升學路徑,職業本科辦學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同時未來有望打通職業碩士等更高層次學歷空間。


風險因素:

政策超預期變動風險;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導致培訓消費下滑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新業務風險开展不及預期風險;管理風險;運營成本上升的風險;教師流失風險;招生不及預期風險。


投資策略:建議關注順應政策趨勢的辦學機構。

綜合高中目前以中職辦學爲主,建議關注具備賦能中職能力的培訓機構;高職板塊建議關注堅持高質量辦學,內生增長驅動高分紅投資價值的高教公司。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4年8月6日發布的《社服行業教育行業職業教育專題—職業教育改革展望: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姜婭 馮重光 鄭逸坤



標題:中信證券:職業教育改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3494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